第15章

攝政王他人美心善。

次日,林正山及幾位屬官在王行的協助下,帶着幾十個人開始了跑田莊,宴雲河給了他幾張表格,上面将田地進行了劃分,他們要根據表格統計田地,周邊水源,以及地裏現有作物,往年産量等等。

千頃地,這事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幹完的,這時他才發現身邊人識字的好處,怪不得王爺要讓仆從識字,現在的他也希望這些仆從是識字的。

良醫劉春已經見過了李會明,他知道李會明名聲,對他很是尊敬,今日義診的時候,俨然是要以李會明為主,李會明習以為常,杏林之中,他确實比較受人尊重。

大夫義診的消息很快在佃戶之中傳開了,上午人還不多,下午的時候人就排起了長隊,連地裏的活都放下了。

得知是王爺善舉,當即就有佃農跪下朝着王莊方向磕頭,帶動了一大片人,所有人都發自內心地感謝宴雲河。

正在記錄今日麥子長勢的宴雲河只覺一股熱流從胸口湧出,從未有過的輕松讓他長舒一口氣,像是卸下了什麽枷鎖,整個人年輕好幾歲。

宴雲河一怔,打開系統一看,發現名望值竟然漲到了一千,略微一想,他就明白了原因。

名望值積累到了,過了一個檻,所以身體狀态提升不少。

在他看來,義診只不過是一次短暫的助益,即不能根本上解決問題,也不能提高醫療水準,這只不過是因為上位者偶發性的一次善心,哪裏值得人們這麽感恩戴德?

但淳樸的人們就會因為這麽一點小小的恩惠,給予宴雲河來自內心的崇敬,想到這一點,宴雲河心中竟然泛起了一絲酸楚。

而此時剛到這裏的計蘊也正驚異,得知這裏正在義診,大夫還是王府良醫之後,他肉眼可見的激動起來。

再顧不得別的,他撲到義診桌案前,問道:“所有人都可以來看診嗎?我是洛城人,我娘病了,可以嗎?”

“這個……”

王爺只說是為王莊的佃戶義診,城內百姓自然不是王府佃戶,他不由看向李會明。

李會明注意到這邊的動靜,看這少年模樣,應該是有難處,王爺心善,知道了定然會伸出幫手,再說,病人都求到眼前了,哪有大夫不醫的道理,于是道:“可以,你帶着你娘來吧。”

Advertisement

于是,走了快一天才摸到這裏的計蘊,又連忙轉身返回,接自己娘親去了。

這件小事自然無人告訴宴雲河,但宴雲河若是知道了,也并不會很在意計蘊。

雖然他是未來二五仔,但他又不打算當皇帝,後續劇情完全可以蝴蝶掉啊。

說來也巧,晚上宴雲河就收到了之前吩咐人調查計家一事的報告,看着紙上的字字句句,宴雲河眉頭越皺越深,計氏族人行為真是可恥,還要打着他的幌子行強盜之事,又見計訊之妻病重。

于是決定派人去為她診治一二,而且要大張旗鼓的去,正面表明自己的态度。

一切于自己名聲有礙的事,都要掐滅在苗頭裏。

話說當前,王行正禀告工程隊組建進度,洛城是都城,人口衆多,常年都有幫工,只不過一天時間,王行就找齊了人手。

因為包吃包住,薪酬也多,王行優中選優,找的都是壯年勞力,宴雲河自然滿意,将肥料廠的建造工程交給王虎組織,之後肥料廠還是要王虎管起來的,此前先看看他有沒有管理才能,這次正好是個試煉。

次日一早,建築工人就到了燒瓷坊,按宴雲河的要求,王虎要給這些人提供每日三餐,中午那頓還必須要有肉菜。

王行聽了,臉都要綠了,心說王爺可真是財大氣粗,今年一年都在花錢,秦典簿已經不見笑模樣了。

肥料廠建在燒瓷坊南邊,源源不斷的材料被運來,衆人很快就開工了,未免這些人幹吃不做事,王虎親自帶着人監工,恨不得把這些人一個當兩個使。

在他們王府,現在就連王爺也只是一頓兩個菜,王爺節儉成這樣,可不能都便宜了這些人。

如今莊稼長勢的區別已經越來越明顯,施了肥料的和未施肥的,肉眼可見的不同。

而且今年的蟲害也少了很多,佃農們各個喜不自禁,所有人都想要肥料,但如今已經過了最佳施肥時間,效果有差。

其次,農藥還要繼續用,所幸夏季不少植物都長成了,稍微加工就可以作為除蟲劑使用,宴雲河從學妹給的配方中,選出便宜的使用,比如柳葉之類的。

因為常在田間行走,宴雲河在王莊的時候多穿着短打,沒有了華衣美服的裝扮,反而讓人親近了幾分。

現在佃農們再見了宴雲河,已經會主動來跟他打招呼,衆人都知道他們這位王爺最是心慈博學,就連種地都懂,聽說打仗也特別厲害,為人也親切,都從心底裏敬佩着他們王爺。

他們說起宴雲河,張口就是「我們王爺」,在宴雲河去看系統出品的百株麥子時,一路上都有不斷打招呼的人,他們學着見過的禮儀,遠遠就行禮喊道:“拜見王爺!”

宴雲河就對他們揮揮手,他現在精力足了些,能夠長時間在外行走,就更愛在田間觀察作物生長情況了。

他有一個小本子,專門記錄農作物生長時期的情況,即便他有時不在王莊,也會讓人代為記錄,現在這個人經常是趙青,而趙青也「被迫」學會了阿拉伯數字。

但每日陪他看麥子的侍從卻愁眉苦臉起來。

宴雲河身邊的侍從多是內侍,剛穿來的時候,宴雲河不想顯得自己有些行為太異常,加上更文系統的影響。

所以一直在減少與人的接觸,這些伺候的人是與原主接觸最多的人,宴雲河自然選擇遠離他們。

如今就造成這些人面對性情大變、陌生又冷漠的王爺時,總是無所适從,戰戰兢兢唯恐行差踏錯一步,沒看以往頗受寵信的內侍孫簡都不敢吭聲了嗎?

其實宴雲河不是沒注意到這些人,但他那時有更重要的事要辦,在有限的精力下,只能有所側重,如今自然不能對這些人不聞不問。

他都想好了,等蘇墨那邊理清了,就先讓這些人學習,以後用人的地方多着,實在不行,就去給他種地。

現在見身邊的侍從露出憂愁的神色,于是問道:“觀雨,你這是為何事發愁?”

實在是觀雨擔憂的表情太明顯了,宴雲河不好當作沒看見。

觀雨忙低下頭,這是他們這些侍從的習慣性動作,他支支吾吾地說:“奴婢是看這些麥子好像比別的矮些。”

他說完忙又補充道:“其實也沒矮多少,王爺不要擔心,這些麥子長得很好的。”

宴雲河自然不擔心,這本來就是經過矮化之後的品種,要知道,植物并不是長得越高越好的。

在他原本的時空,有些農作物也是矮化改造過的。選育優良品種,培育高産作物種子,配合化肥農藥,這才養活全球的幾十億人口。

見觀雨緊張,宴雲河笑道:“你很細心,這些麥子是要較其他的麥子矮些,不過沒關系,它的産量不低,有時候,長得高也不見得都是好事,養分全去長高了,還怎麽結出飽滿的種粒?”

這些時日看多了王爺好脾氣的樣子,觀雨也不像先前那樣畏畏縮縮,見王爺還是随和的模樣,不由也高興地笑了起來。

身邊人開心,宴雲河自然也愉快,他對觀雨說道:“好了,今天的記錄做完了,咱們去看看良醫的義診吧。”

正好看看大鄭朝人的常見病症,這次義診也有記錄這些常見病的任務,之後研究出方劑,傳播出去。

說不定村子裏會出現「赤腳醫生」這樣的鄉村醫者,不至于讓百姓無處看病。還要派一位醫者去為計訊之妻看病,此時正好去說說此事。

而觀雨聽王爺說「咱們」更加高興了,現在的王爺比以前的好,觀雨在心中想道。

計蘊租了輛車,一早就帶着娥娘出了門,得知是王莊正在義診,娥娘不無擔心。

但想到如今他們孤兒寡母,王爺為了名聲也不會為難他們,最多不過将他們趕走罷了。

因着計蘊堅持,娥娘也只能跟着昏昏沉沉地坐上馬車。

洛城外只有一座王莊,那就是忠王的王莊,也是洛城最大的田莊。

因為這次是坐着馬車,比上次快了不少,只用不到半天時間就到了目的地,計蘊上次一大早出發,回去都是半夜,在城外呆了一晚才進的城門。

宴雲河到的時候,正趕上輪到娥娘看診。

以往義診,大夫只會根據病情開方,至于藥物,那就要自己掏錢買了,這次卻不一樣,宴雲河直接連藥都準備好了,這也是這些佃戶這麽感恩戴德的原因之一。

良醫劉春帶着自己手下的幾名大夫和李會明一起看了兩天診,大多數病症都是勞累加吃不好造成的,他們總要囑咐病人吃點好的,棘手的病例也有。

但有李會明坐鎮,他要說治不了,那只能聽天由命,他若治得好,那自然不成問題,他們這些大夫還能跟着學些經驗。

當娥娘排到他跟前的時候,他把脈之後,眉頭越皺越深,最後朝着李會明道:“李大夫,您過來看一下這個病人。”

計蘊緊張不已,他母親已經病了一個月了,吃了藥不只不見好,反而咳的愈見厲害,他想着王府的大夫總歸是要比外面的大夫強的,這才堅持要母親來看病。

李會明看完面前的病人,擡頭就見宴雲河朝這邊行來,連忙行禮道:“見過王爺。”

因為視角原因,衆人這時才發現宴雲河的到來,頓時跪倒了一大片,高高低低的問安聲響起。

宴雲河連忙喊人起來,又對衆人道:“以後莫要行此大禮了,你們繼續,孤是來看看你們是否順利,一會兒就走。”

衆人這才各歸各位,只計蘊深深低下頭,唯恐宴雲河記得他的臉。

若是他因為上次的事厭惡自己,不讓大夫給母親看病那可怎麽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