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攝政王他怎麽還活着?
周玉這才震驚不已,要知道光是制作墨條最少就要晾半年之久,好的墨更是有「一兩黃金一兩墨」的說法,可見墨的珍貴。
如今這鉛筆不只使用方便,成本更是低廉,若是推廣開來,不知能省去多少讀書費用?
“王爺,這是大好事啊,應讓天下人都知曉鉛筆,此必能興我大鄭文風。”周玉對宴雲河激動說道。
宴雲河放下手中筆道:“此事不急,你先将鉛筆送到蘇先生府上,讓蘇先生試用一下,順便替孤傳封信,問問蘇先生音标一事進展如何,若是進展順利,你學了再回來。”
又對衛有榮道:“你将制作工序整理一下,能簡化的就簡化,最好設計出能夠代替手工的工具,筆杆的制作不能純靠人工,效率太低,還容易有偏差,此外還要制定标準,精确測量。”
衛有榮一一記下,之前奔着試做去的,先做出來再說,現在就到了改進的時候。
宴雲河帶走了剩下的鉛筆,狠狠獎賞一番衛有榮和工匠,看得出來他們現在都幹勁十足,于是就轉而去看肥料廠的進度了。
現場熱火朝天,工人們都很賣力,精神也都不錯,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建成,宴雲河試吃了工地夥食,見王虎并沒有糊弄克扣,心裏也滿意,只不過看着工地現場還是覺得缺了些什麽,是什麽也說不清。
等今天的事更新之後,宴雲河才知道缺的是什麽了。
“作者不合格,你要搞基建,怎麽能沒有水泥?那可是穿越者基建必備,你這也好意思管自己叫穿越文?”
讀者如此說道。
宴雲河看了沉默,學妹看了流淚,想不到作為農大學生,還要精通制作水泥,要知道,宴雲河只是有個種子商店的金手指(《我是攝政王》裏的更新所說),而不是帶着百度穿越。
幸好,只有讀者們不知道這其實是個更文系統,宴雲河還有農大學妹這個金手指,于是,經過農大學妹搜索後的水泥制作方法被貼在了評論區。
已經有人發現作者會根據讀者評論更新內容,所以現在大家留評熱情高漲,後續又有讀者貼出了幾種适合這個時代做法的水泥配方,連适用在何處都一并說了。
宴雲河感嘆,這真是一群貼心的讀者,不只有了人氣,也提供了方法。
Advertisement
因為義診已經接近尾聲,宴雲河就和劉春商讨了一下接下來的工作安排,宴雲河的建議是,由劉春領頭,建立一個衛生巡查小組,向佃戶及工人們傳播衛生知識,若有興趣想多了解的,就傳授一些近些時日總結的常見病症的藥方。
之後又與他探讨了一番衛生常識知識,因為工廠在建以後勢必會有許多工人。
尤其是肥料廠那塊,有些礦物對人體有大害,宴雲河必須要保證他們的健康,只怕這些人不當回事,除了規定在崗時間外,也要将危害根植在他們心中。
宴雲河有開礦的想法,已經傳遞信息給學妹,讓她準備資料了。
現在提議建立衛生巡查小組,先在佃戶間傳播衛生知識,後續或許會讓良醫在礦區和工廠之間巡視,遇見不合格的就罰,即便這些人将安全條例不當回事,多罰幾次也能認真對待。
而周玉那邊也很快傳來了蘇墨的消息,鉛筆的出現使得紙張的要求也沒有那麽高了,畢竟它也不怕暈墨,啥紙都能用。雖然缺陷也很明顯,無法長久地保留字跡,但卻也實實在在減輕了識字的壓力。
蘇墨對鉛筆也很滿意,可以說是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這幾天他也根據那日和宴雲河的商讨,加上拜訪幾位舊友之後,終于确定了一份音标注釋法,下一步就是要看看教學效果。
倒是計蘊,蘇墨答應了教導,卻沒說是否要收為弟子,就是這樣,計蘊也已經很滿足了。
如此,周玉再回王莊時已經記住了蘇墨所教的音标,宴雲河聽他講解一遍。
因為有些想法是他提出的,倒是與他那個時代有很多相似之處。大鄭的官話與現代普通話到底不同,所以,宴雲河也不能照辦拼音,還是要由這個時代的人進行完善。
蘇墨創造的注音符號,寫法并不是拼音字母,反而有漢字方正的樣子,對于宴雲河來說,只要好用的內核不變,那就能用。
很快,王府的仆從每天多了一項任務,學習拼音與簡單算術。既然都要教拼音了,數學也不能落下,阿拉伯數字也一并學了吧。
老師就是周玉和府內另外幾個先生一起擔當,宴雲河規定,每日早飯過後,上午的時間用來學習。
下午的時候再做活,反正來來回回,這些人都是只服務宴雲河一個人的,而宴雲河現在又不需要服侍了,自然也有許多空閑時間。
最近這段時間,宴雲河已經将仆從的每日兩餐提到每日三餐,清荷與內官頭領孫簡都覺得宴雲河太過寬容。
于是對待仆從們嚴厲了許多,動辄就是挨罰,有些太過苛刻的被宴雲河制止了,有些規矩也保留了下來,都是以獎懲的制度形式,畢竟管理人還是要有制度的。
就在麥子還在抽穗的時候,肥料廠建完了。
宴雲河去看了肥料廠,又想到了那張水泥方子,他不是不想做,但水泥需要燒制,燒火是要用柴的。
若是他這邊開了火,就怕今冬的柴會貴,到時受影響的可是一城百姓,所以燒水泥之前,需要先解決燃料問題。
煤,這個儲量豐富的礦物質燃料自然是個好選擇,但開采出來的煤礦直接燒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而且就利用率來說也是極大的浪費。
而要用煤,第一條就是找煤礦,這個不難,洛城西南方向就有煤礦,第二條就是煤礦加工,那首先要有場地,所以還是要建廠。
之後,做出能用的煤,才能大量燒制水泥,燒其他。
再一點,宴雲河還要考慮到現在的生産力與生産條件,一切都要摸索着前進,讓宴雲河體會到了開荒的樂趣。
肥料廠建造完畢之後,煤廠被提上日程,正好工人都是現成的,條件待遇不變,大家換個地方,繼續開工,趕在秋收前,把煤廠也建完吧,而宴雲河也趁着這個時間,去資料記載中發現煤礦的地方現場考察,考察當日就決定在這裏建個礦場。
大家先挖着,等煤廠建成,就能直接開工,而農大學妹則是默默在評論區留下一篇礦場安全條例,宴雲河也不含糊,選出适用的,每個礦場工人都戴上了鐵皮帽,監工每日耳提面命背誦安全條規,即便不識字,也要全記住。
因為宴雲河選擇槽洗法洗煤,所以煤廠的面積不能小,未免污染水源,還要另挖水渠,将水循環利用,宴雲河在衛有榮的建議下參考了幾款水車,發現可以滿足要求,就放心大膽的開建了。
另一邊肥料廠建成之後,已經開始生産肥料,除了上次使用的肥料外,宴雲河根據學妹提供的方子又選出幾種适合本地的土化肥,有時候宴雲河都希望能快進到制出三酸兩堿。
宴雲河也是在了解到大鄭朝有制硝師這個職業後,才拿出了幾個用硝作原料的土化肥配方。
肥料廠的名字簡單粗暴——洛城第一肥料廠,這時候還不興這種命名方式,但宴雲河定的,大家也喜歡第一的名頭,于是都欣然接受。
王行的幹兒子王虎,現在一心撲在肥料廠上,手下管着二十幾號人,都是王府的仆從,完全不擔心配方洩密的事,他們進的原料又不是只用作一種肥。
忙忙碌碌一段時間後,宴雲河發現身邊的人有些變了,不只面色好看了,就連精神也與以往不同。
之前仆從們都是低頭服從命令,現在褪去了一些戰戰兢兢,臉上也有了笑容,群體的感染力是很強的,一時間好像所有人都很快樂。
周玉的教學班原先只有三十幾個人,漸漸的,就成了超過百人的大班,就連王府侍衛也開始輪流來聽課了。
為此,王行在王莊給他們找了個大房子作教室,是由倉庫改成的,宴雲河去聽了兩節課,之後就讓人給木板刷了漆,讓衛有榮造了粉筆出來。
現在的鉛筆主要用戶就是王府這些仆從,等攢夠了一批數量,宴雲河就開始在洛城內試賣,起先确實無人問津,但很快就有人發現了鉛筆的妙處,銷量漸漸也上去了。
一只鉛筆只賣三文錢,這個價格對于買不起墨的人來說,那可是太便宜了,一時間,鉛筆就在洛城內流行起來。
反對的聲音不是沒有,說鉛筆寫字沒有讀書人的風骨,被蘇墨激情怒罵,他甚至為鉛筆連作三首詩,對鉛筆大加褒揚,使得鉛筆的名聲遠揚。
再一打聽,原來這鉛筆竟是忠王做出來的,更是無人再說鉛筆低賤,不配讀書人使用,借着鉛筆的熱度,宴雲河的名望值倒是起來了,現在身體狀态勉強能到五十歲的水準了。
因為筆墨紙硯是和讀書人息息相關的事物,而在這個時代,讀書人又占據着最大的話語權,一時之間,關于攝政王應不應該退出朝堂的話題再次被人提起。
本來因為楚海德與路之言的争鬥漸漸從幕後轉到臺前,就使不少人對左右二相頗為不滿,楚海德和太後天然和小皇帝親近,路之言只能艱難支撐。
他雖是鐵杆帝黨,但架不住皇帝太小,連事都不懂,自然和太後最親近,在他心中,路之言才是大反派。
每每想到這個的時候,路之言都要後悔當初為什麽沒攔着宴雲河,就讓他這麽退了。
為什麽沒攔着呢?
因為宴雲河重病活不過三個月,他的卧底崔太醫親口告訴他的!
所以,三個月早過去了,這位王爺怎麽還沒死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