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收麥

曾經,宴雲河覺得楚靜安的坦率非常好,他有什麽想法從不在心裏憋着,多數時候都會說出來,用不着宴雲河猜來猜去。

但現在,由于每日都要被人圍觀,宴雲河又希望楚靜安不要總是那麽語出驚人,平白讓讀者誤會他們二人的關系。

就比如現在,楚靜安也不等宴雲河的回答,自顧自說道:“其實,你不信任我也沒關系,我自己知道,無論如何,我絕不會做傷害你的事。”

宴雲河一聽他的語調,心中就有不好的預感,趕忙打斷楚靜安的施法,“我信,我信你,你是一心為我好,我知道。”

楚靜安在馬上彎下腰,透過車窗望向宴雲河,似是想要看清宴雲河此時的表情,是否如他話語中所展示的那麽肯定。

“這次還要多謝你,不然我也拿捏不到路之言的把柄,他的目的恐怕是要挑起我與左相的争鬥,還需請你提醒左相,莫要入了別人的甕。”宴雲河岔開話題,說起正事。

楚靜安直起身,略顯低沉的嗓音飄到宴雲河耳邊,“我會跟我爹說的,若還有什麽情況,我再通知你。”

回到王莊之後,蘇墨等人來求見過宴雲河一次,宴雲河知道他們的目的,關于字典一事的風波,此時雖看似由權威的官方出面平定了,但一些聲音只不過是被暫時壓下去而已。

不過,宴雲河并不懼怕此輿論的反複,從他打算在平民百姓中推行簡體字的那天,他就有想到過最壞的情況,幸而大鄭此時因科舉的興盛,并不如何反對百姓接受教育。

“這次還多虧王爺出手,不然怕是要熱鬧一陣子。”蘇墨對宴雲河拱手施禮道。

宴雲河還禮道:“雖有朝廷衆官員的支持,但以後的事情還不好說,孤也只能盡力而為,但孤保證,絕對會讓《百姓字典》流傳下去,真正成為百姓們的良師。”

雖然宴雲河本身也不知道,左相為何會這麽幹脆地答應為字典正名。

但這确實是一次三方的合作,讓宴雲河看到朝堂或許會有能改變的契機。

字典現如今只出了初級版,蘇墨等人還在完善高級版,每日都要為字的釋義讨論,這些都是于生活中不常見的字。

Advertisement

賀念道:“字典利國利民,反對的人是還沒體會到它的好處,等知道了,怕是要求着買呢。”

他們轉而又說起學院的事,因為這次招生招到的大多是些青少年,教材方面可以用周玉原先教王府奴仆的那些。

但年紀再小一些的用這些教材就不合适了,還要準備一些蒙童可用的才行。

晚間,宴雲河梳理好手中的化學書,心中卻在暗嘆:“可惜這些書籍不能直接拿出來用,化學在大鄭毫無基礎,即便是這些初級知識,也不能作為大鄭化學的啓蒙。

他将這些化學知識和挑出來的一些物理知識放在一起,裝進一個木匣中,這些知識,對現在的大鄭人來說,無異于天書,他想到這裏,随手就在木匣上題了「天書」二字,只等大鄭再發展一些時候,這些天書才能現于人前。

現在,宴雲河更多的還是把目光放在農事上面,追肥灌溉、消滅蟲害,哪一樣都關系着今年的收成,尤其今年還是王莊精耕計劃的第一年。

因為忠王遇刺一案嫌犯的奇葩目的——偷莊稼,此時的王莊也聚集了不少人的目光,都在等着看這到底是什麽樣的異種,能讓羽林軍铤而走險。

最先成熟的是冬小麥和土豆,土豆這個在中州可以一年兩熟的農作物,無疑是備受大家矚目的,以至于只種了區區四畝地的冬小麥鮮少有人在意。

宴雲河覺得這畝産千斤的小麥,是能讓皇帝開壇祭天的大事,不能就這樣讓它默默無聞。沒有宣傳,以後還怎麽推廣?老百姓可不信你上下嘴皮子一碰的話,尤其是事關農耕,那是寧可守舊,也不會輕易嘗試改弦易張。

于是,宴雲河邀請了一衆官員于冬小麥收割那日前來王莊參觀。小皇帝那裏他也沒忘,這種事關民生天下的大事,怎能不通知宮裏一聲?

但可惜的是,太後以皇上學業繁忙為由拒絕了,只派了個使者前來一看究竟。

農人有俗語:“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現如今,地裏的這些冬小麥已經到了八成熟,正是收獲的好時候。

因為照料的精心,水肥充足,今年的氣候也沒整什麽幺蛾子,所以,這次的冬小麥達到了宴雲河心裏的預期産量,他估摸着能産千斤。

他在種子商店選品種的時候,簡介描述裏可是說這個種子最高畝産有一千七百斤。

宴雲河對比了大鄭一畝地的面積,和現代的數據并沒有多少差別,應是原著設定如此,倒省了他換算。

收割小麥那日,無數馬車駛入了王莊,這些都是寧可不上朝,也要來驗證忠王所說是否屬實的官員。

當然,也有擔心自己安危不來的,這王莊可是有兩千兵卒在的,誰知道這是不是有來無回?

宴雲河早有準備,拉了繩,免得人多的時候踩到旁邊的莊稼,又調派了不少人手維持秩序。

拜見的程序也省去,直接帶着官員到了地頭,先讓他們看看這些麥子,絕對是長在這塊地裏的,沒有弄虛作假。

有懂稼穑事的官員彎腰捧着麥穗細看,看一株是驚訝,看一片是激動,都不用等收割之後上稱,只看這沉甸甸的麥穗,他們就知道這産量絕對不低。

有的人又去看一顆顆小麥分蘖情況,數了幾顆小麥之後,指着其中一顆抖着聲音說道:“這一顆小麥竟分蘖成穗四個,快,快挖出來奉太廟。”

離得近的大臣聽見他所言,紛紛激動上前查看,又被那大臣急急攔住道:“別踩到了。”

這裏總共有四畝小麥,分蘖四個的麥株也不只這一顆,很快就又有驚呼聲傳出,更有一人還發現分蘖五個的麥穗。

等他們看得差不多了,宴雲河就下令開始收割,一名官員趕忙說道:“這一顆留下,以供祭祀之用。”

這是能傳揚小麥聲名的事,宴雲河自然同意了,就見那官員小心翼翼地挖出麥株,捧在手裏像是捧着易碎的琉璃。

随着收割的進行,初時還在喧嘩的人群漸漸安靜下來,官員們臉上逐漸顯出恍惚之色。

禮部尚書付成邈捧着那分蘖五個的麥株道:“我莫不是在做夢?麥子真的能這麽高産?”

他身旁的工部尚書祁陽舒道:“難道是我們這麽些人一同做夢不成?這就是真的。”

刑部尚書仝維道:“看來羽林軍要來偷莊稼,确有其理啊。現在我才信了他們的供詞。”

這次來收割麥子的還是附近的佃戶,本以為去年那施了肥料的小麥就算是高産的了,沒想到真正的高産今日才算見到。

待收割一結束,早就激動難耐的農人們紛紛朝着宴雲河跪下,也不高聲說什麽,只一味叩頭不止,細聽就能聽到他們口中還在念叨着什麽「王爺保佑」、「感謝神農」什麽的。

宴雲河這邊尚來不及阻攔,王府的一幹屬官也跟着跪下了,接着就是王府的仆從侍衛,直到最後,前來觀看收麥的一衆官員也誠摯叩首。唯有代表皇帝而來的使者尚還站着,但他此時也已悄然退到衆人身後。

從高空望去,這些人就如那收割好的麥子,一茬茬地伏倒在地,他們圍成一個圓,而處于圓心位置的,正是那唯一站立的人——宴雲河。

這不是宴雲河第一次受人跪拜,初來時,他也是在朝堂上受到衆臣參拜的攝政王,然而這并不能減少宴雲河因衆人的參拜而升起的不知所措。

一股熱流在宴雲河四肢百骸游走一圈,使他渾身一輕,即便不看名望值,宴雲河也知道,它恐怕又漲了不少。

這更加說明,在場衆人都是誠心叩拜于他,但他卻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

宴雲河自跪拜的衆人之中走出,衆人不約而同随他而動,始終面向他而跪,但走出人群的宴雲河卻并沒有回頭看這些跪拜他的人。

只見他蹲身捧起一捧泥土,這才起身轉向衆人,朗聲道:“今日所得良種,是天生這麥子使人活,是地孕這麥子飽人腹,是人耕耘不綴終獲豐收。孤與大家一起敬天、敬地、敬人,願這天地不辜負辛勤耕耘之人。”

他說完轉身朝着天地叩拜,煌煌日光之下,衆人只覺那身影挺拔偉岸至極,頂天立地不過如此。

“敬天!敬地!敬人!”他的身後是衆人的高呼,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喊出來卻是如此的驚天動地,一字字似有萬鈞之力。

宴雲河這才定下心來,之後還有土豆、玉米、棉花、紅薯要收,要是每次都來這麽一遭,那他就真的應付不來了。

他還是錯估了良種在這個時代的影響力,下次一定要将小皇帝請來,他再不想被這麽多人跪了。

作者有話說:

感謝star和山蓮小天使灌溉的營養液——愛你們;

嗚嗚嗚感冒了,腦袋瓜嗡嗡的,大家要注意保暖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