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過年一共也沒放幾天假,放久了運動員恢複起來有困難。初七那天,大家就返回了冰上訓練基地。

徐清發現,這次過完年回來,顧染的訓練更刻苦了。

他仍然在潛心鑽研彎道技術,只因為徐清說過,一次成功說明不了問題,當你能夠随心所以,每一次都能輕松駕馭,并且靈活運用到比賽當中,那才叫成功。

顧染記下了,于是,就像過年前一樣,每天吃完飯,他會第一時間回到宿舍做作業,七點半,準時來到滑冰館開始給自己加訓,九點回到宿舍,洗漱睡覺。

看他這麽馬不停蹄的在訓練和學習之間奔波,鄭文康都替他累:“小師弟,你不需要休息的嗎?”

“我休息的呀,”顧染理所當然的達到,我每天晚上睡八個小時,中午還要回來睡一個小時,休息時間足夠了。

吳凱澤驚訝道:“除了睡覺,其他時候不需要休息一下嗎?”

顧染想了想,給了一個讓師兄們吐血的回答:“看書刷題的時候就算是休息了吧。”

他說的是實話,但是聽在鄭文康和吳凱澤耳朵裏就是凡爾賽。兩個人同時給了他個白眼:“你休息的方式還挺別致。”

但不得不承認,顧染的進步很快。去年這個時候,他還是跟着省隊訓練的,不滿14歲的少年,實力與兩位師兄比起來,還差着好大一截。

就算半年前,測試十次,顧染能贏師兄們一次就算不錯了。

而現在,無論是500米還是1000米,鄭文康和吳凱澤想要贏他一次,那幾乎不可能了。

沒辦法,誰讓小師弟那麽有天賦,還那麽刻苦。別說鄭文康和吳凱澤,現在隊內能贏他的,除了1500米的高梓逸,恐怕只有在國家隊訓練的那位師兄。

想要把一項技術練到極致,不但需要時間的累積,也需要運動員擁有足夠的耐心,反複的将一個動作做上成千上萬次。

這可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通過量變來達到質變。

但顧染的訓練還沒有達到量變就已經開始了質的飛躍,他的先天條件太好了,超越常人的平衡感和柔韌性,讓他在身體傾斜到極致的情況下,還能穩定的進行收腿和伸腿動作,上半身,沒有一點搖晃和偏移。

隊友們看着他在冰上滑行都覺得不可思議,這種在過彎道加速的技術,在國內運動員中并不多見,就算有孟語喬這個例子,但他也做得并不完美,時常會因為身體平衡被破壞,導致後續滑行丢掉自己的路線。

但是,顧染卻能做得很好,從破壞平衡到建立平衡,從身體傾斜到單腿支撐,從冰刀的刀刃與冰面産生橫向分量的臨界點,到提升速度通過彎道。

他的動作行雲流水,看不出半點瑕疵,而最終的成績可想而知。

有的人天生就是為短道速滑而生,但有的人,只要願意下功夫鑽研,他什麽都能做到最好。

徐清再看一眼秒表,想起他和顧染去年的那個賭注。

雖然自己給他加上了“必須在正式比賽中滑出這個成績”的限制,但是他有強烈的預感,自己要輸了。

顧染并不知道他的主教練有如此豐富的內心活動,他湊過來問了一句:“徐指導你的秒表沒電了嗎,怎麽沒報我的成績。”

徐清把秒表遞到他眼前:“自己看。”

自己看就自己看,顧染低頭一看——41秒370,他又刷新了自己的最好成績!

鄭文康也滑到顧染身旁,一手搭着肩膀,低頭看了一眼秒表:“我去!這個成績,全國錦标賽奪冠都沒問題。”

顧染看過前兩年全國短道速滑錦标賽的成績單,這個成績自然不可能百分之百奪冠,但是在國內比賽中,進入決賽是沒有問題的。

今年的全國短道速滑錦标賽在3月28-3月30號,各參賽代表隊一般會提前兩天到達參賽地,參加領隊、教練和裁判的聯席會,進行上冰訓練熟悉場地。

掐指一算,顧染已經有三個月沒有見到池朗了。兩個人平時就靠微信聯系,過年的時候組隊打過一兩次游戲,後來池朗再想約顧染,就約不上了。

池朗對此頗為不滿:“你這檔期,比混娛樂圈的都要滿。”

顧染懶得理他,游戲這個東西,有空的時候娛樂一下是可以的,又不是上班,還得天天打卡。

這次,他們倒并沒有跟WE俱樂部住在同一家酒店。于是,顧染第一次見到孟語喬是在上冰訓練的時候,顧染剛好結束,而孟語喬正準備開始。

兩個人隔着防撞墊聊了兩句,孟語喬問他:“練得怎麽樣?”

顧染笑得很謙虛:“還行,剛找到點感覺。”

孟語喬挑挑眉:“那就賽場上見。”話音剛落,他就立即轉身回到冰場。

WE俱樂部一共就來了四個隊員,除了孟語喬參加500米,還有一個參加1500米,其餘兩個都是參加接力賽。

J省這次來的人也不多,男女各8人,參加所有小項的比賽。

雖然全國錦标賽不分青年組和成年組,但這次國家隊隊員在國外參加世界短道速滑錦标賽,因為時間沖突,并沒有來參加全國錦标賽。

所以,冠軍最有利的競争者,除了幾個實力在國家隊邊緣徘徊的成年組運動員,也就是國青隊那幾個人。

以顧染還有三個月才年滿15周歲的年紀,仍然是這次比賽參賽選手中,年紀最小的。

去年的精英聯賽,他排在500米青年組總積分第一。當時在那個冰雪運動論壇的子版塊,就有不太了解這項賽事和排名,又被幾個年輕運動員顏值圈來的網友,專門發了個帖子,吹顧染天賦驚人,年紀最小卻能取得這麽好的成績,這個勢頭保持下去,以後還輪得到韓國人嚣張嗎?

但是帖子發出來不久就被打臉了,下面有網友回複:“那是因為大佬為了自己隊裏的師弟能夠多拿參賽資格故意放水,根本說明不了問題。”

有人就說:“大佬故意放水,那其他人為什麽沒拿到總結分第一,讓一個14歲的小朋友拿到了,是不喜歡嗎?”

于是,這個帖子到了後面就吵起來了,還吵了幾百樓,一時間穿得可熱鬧了。

顧染這個名字,現在已經被各代表隊所熟知,常常被教練拿出來給自家隊員做對照組。聽多了,隊員們自然就産生了逆反心理,等着這次全國錦标賽看他的表現。

當然,這些顧染是不知道的。第一個比賽日,他和隊友一起走進賽場,總感覺有很多雙眼睛落在他的身上,大多是打量,但也有一些并不友好。

和之前的比賽一樣,第一個比賽日是各個單項和接力項目的預賽和四分之一決賽。

但第二個比賽日的賽程安排有所不同,比賽會先進行150、500的半決賽,下午進行這兩個項目的決賽,最後是接力賽半決賽。

第三天進行1000米半決賽、決賽,接力賽決賽,還有一個超級3000米決賽。

超級3000米只是一個積分賽,參賽運動員是以500米和1000米的單項成績的總積分,排名前八的選手有資格參加。

第一天的預賽和四分之一決賽,顧染都滑得很輕松。

以他現在的成績,500米能夠穩定在41秒5以內,1000米也能滑到1分30秒以內。

這樣的成績,他在預賽和四分之一決賽中,根本不用拿出全部實力,也能保證以小組第一進入下一輪。

其實大家都在留力,這并不能說明問題。

不過比賽結束之後,半決賽的分組也就出來了,顧染在八名進入半決賽的選手中排名第六位,分在第二組。

和他同一組的選手有任永傑,一位R省的運動員181號,和一位H省的運動員,251號,他們倆之前精英聯賽在成年組。

另一組是劉飛、池朗、孟語喬以及鄭文康。

按照進入半決賽這個名單就不難看出,成年組除了國家隊那七八個人,其實拿到全國錦标賽資格的其他人水平也就那樣,倒是比不上青年組這幾個十八九歲的年輕小将。

中國短道速滑在世界範圍也已經沉寂多年,實在也到了青黃不接的時代。

從分組來看,顧染他們這一組實力更強一些,反倒是第二組,每個人他都很熟悉,他甚至能猜到最後誰會進決賽。

第一組半決賽很快結束,不出意料,劉飛和孟語喬晉級,鄭文康池朗淘汰。

到了他們這一組,雖然有兩個新對手,但是顧染在昨天的預賽和四分之一決賽留意過這兩個人,實力一般。

不過他也不敢掉以輕心,畢竟人家到了這個年紀,少說練了有十來年,又一直在省隊沒有退役,實力肯定是有的。

顧染在第三道,站在起跑線前,看起來身板還是最單薄的那個,夾在兩個成年男隊員中間,真就像個小孩兒一樣。

起跑的那一瞬間,顧染的反應是最快的,可他還沒跑起來,就被左右兩個對手擠到了後面。

他身材單薄,擠不過人家,也就算了,沒有贏湊上去擠。

反倒是在後面看他倆你争我奪的去搶那個第二的位置。看了一圈,發現他們都沒有留力,已經拿出了自己全部實力,速度倒是還行,不過比起顧染還差點。

比賽來到第二圈,剛滑出彎道,顧染就借着慣性直接切到了外道,連續不斷地蹬冰加速,用肉眼可見的速度從那兩人身邊一掠而過,就在進入下一個彎道之前,他穩穩地并入了內道,落在任永傑身後。

與此同時,他用右手稍微護了一下自己的路線,順勢背在身後。

緊接着,在出彎道的一瞬間,他依舊已經甩開了與身後兩人的距離。

從彎道到直道,然後再到彎道,前後不過兩三秒時間,他就一口氣從外道超了兩人,整個過程沒有任何激烈的競争,也沒有發生任何肢體接觸,就算是擺臂,他也與對手保持着互不幹擾的距離。

直到最後完成超越拉開距離,他的一系列動作看上去輕盈、飄逸,就算是連續夾刀上前也看不出用了很大的力量蹬冰。

看臺上的觀衆看到這一幕都有點懵,看起來似乎沒什麽難度,我上我也行,有腿就行。

可是,他一口氣超了兩個人,還是從直道,那不就是純粹靠速度嗎?

可是,他有什麽很明顯加速嗎?似乎沒有。

最後,顧染平平無奇的滑了個小組第二。

比賽結束之後,顧染看起來并沒有很累,因為他根本也沒用多少力氣。

他甚至沒有在冰面上過多的滑行,就直接來到了場邊,迅速套好冰刀,準備出場。

因為沒有發生任何身體碰撞,因此,也沒有什麽需要判罰的點,比賽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顧染的成績是41秒712,不算很好,但也還行。

決賽,他的對手将是劉飛、任永傑以及孟語喬。

這三個人,在精英聯賽中他們曾經多次交手。

顧染輸過也贏過,輸的時候多,贏的時候少。

并且,兩位大佬當時也沒有拿出真正的實力。

不過這次不一樣了,他們也不用為隊友考慮什麽,進了決賽,那就是沖着冠軍去的。

至于孟語喬,顧染也能看出來,這三個月,他的進步也很大。

既然如此,一會兒的決賽那大家就痛痛快快的比一場!

因為賽程的改變,1500米決賽之後,就是500米決賽。

顧染甚至沒有上看臺,直接就去檢錄,等到高梓逸的比賽之後,他就可以上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