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我不記得自己上輩子是怎麽死的了。不過我認為,能記得前世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上輩子我是私生女。父親是個高官,母親是被包養的情婦,他們都不管我,不過在吃穿用度方面從來沒少了我的就是。

不管就不管呗,我還樂得自在。

一直在照顧我起居的是一個年紀有點大的阿姨,姓魯。魯阿姨對我說不上有多好,但也從沒有欺負過我就是。我想,對于魯阿姨來說,照顧我是工作,也僅此而已。

雖沒人疼沒人教,可我争氣,沒有養成什麽驕奢淫逸、不三不四的不良嗜好,最後還考上了一所不錯的醫大。專業選的醫療影像學,因為我覺得放射科醫生好混日子。

後來,我還遇到了一個非常疼愛我,我也非常喜歡的男人,戀愛幾年便順其自然的結了婚。

婚後生活幸福和睦,工作也順風順水。每天下班回家後夫妻兩一起吃飯、散步、喝點小酒、玩會兒游戲。

平靜恬淡,歲月靜好。

雖說不是很有錢,但豐衣足食。每有結餘,又時間允許就會全世界的旅行。悠閑自在。

唯一讓我感到不滿足的地方,就是醫院裏上班太早了,讓我總覺得睡不夠,所以看起來總一副懶洋洋的樣子。

而這嗜睡犯懶的毛病好像鐵了心要纏着我似的。

我現在是一個4歲的小男孩,昨天剛過完生日。

我打着哈欠,蹲在院子看着一群穿着古代衣服的人舞刀弄槍。接着,就被人提起來抱在了懷裏,他說:"彥彥啊,在想啥子嘛?"

我睡眼朦胧的看着他,撅着嘴巴答道:“爹,我困……”

讓我來重新介紹一下我自己吧。

現在我叫餘人彥了,有個叫餘滄海的爹。我娘在生我的時候難産死了,而我爹覺得我一生下來就沒了娘,所以格外的疼我。我爹是青城派的掌門,手下有很多徒弟。我爹跟我說,我該喊他們師兄。

Advertisement

師兄們對我也很好,我想,那一定是因為我聰慧安靜又乖巧可愛的原因。

好吧,我又要開始不要臉了。

我臉皮厚,又臭屁,沒事的時候就喜歡诩诩自誇。其實我哪有那麽好?

事實上我很壞的。喜歡惡作劇,然後在一旁看着別人倒黴。嘴巴又饞,還很任性。師兄們現在見到我就怕,因為我總纏着他們要酒喝,他們不給我我就哭,給我的話被我爹發現了又要挨罵。

我還從小就好色,師兄們帶我出去玩,我總要調戲調戲那些長得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大師兄侯人英總說:你這娃,打小就這麽色,長大了那還得了?

切,我不過是開開玩笑罷了,又不會真的把人家怎麽樣。

不過我真的很聰明,幾乎能算的上過目不忘了。雖然這個世界,大家都不讀書,但我還是很喜歡看,特別是醫書。

師兄們常說:好好看,以後我們要是生了病,就靠你了。

我說:好啊,給錢就行。

格老子滴,跟師兄你也那小氣?

親兄弟明算賬!

嗯,我師兄雖多,但大家聽過的可能只有四個,候人英、洪人雄、于人豪、羅人傑。對,“青城四秀”,就是被令狐沖戲稱是“狗熊野豬、青城四獸”的那四個。

其實,他們雖然有很多缺點,但他們真的并非金庸描述的那般十惡不赦。他們也都是有血有肉、會喜怒哀樂,有缺點,也有優點的普通人罷了。

雖然,他們的武功練得是很糟心,而且還不讓人講。叫他們跑步、紮馬步練基本功總是偷懶,就愛學些嘩衆取寵的虛招。

還喜歡聽奉承話。聽到別人說他們“英雄豪傑,青城四秀”,就高興的不得了。其實他們的武功真的很糟糕。

我就不會這樣,練功的時候我很勤快的。練基本功的時候我重來不偷懶,并且非常嚴格的要求自己。

對于笑傲江湖的細節我早就記不清了。連自己在金庸筆下所述的角色是誰,我都想不起來,讓我時常懷疑我是憑空多出來的人。

不過,大概的劇情我還是知道的。所以我怕啊,我爹在金庸筆下就是個卑鄙又可悲的大反派,我們青城派最後全都不得好死。雖說是因為我們觊觎林家的辟邪劍譜,咎由自取。可現在一切都還沒發生,還是有辦法挽回的。

我是不會讓這事發生的。我好不容易有了疼愛我的親人。

可我又不能直接跟我爹說,那什麽辟邪劍譜練了要當太監的,千萬不要惹麻煩去招惹林家,我們青城派最後會因此倒大黴。

我爹不會信不說,說不定還會懷疑我發瘋了。

可我真的不想被滅門啊。想到我爹最後可能會慘死在辟邪劍譜下,我就難過的想哭,只有抱着他才能稍微安心一點。

我抱着我爹的大腿就是不撒手。每當這時,我爹就會寵溺的說:是不是又想要爹買糖吃?哪有男娃娃像你這樣好吃的。哎……你哭啥子哭麽,老子買給你吃就是。莫哭了,男娃娃好哭別人瞧不起。

其實我爹不是侏儒,完全不是金庸描述的那個樣。雖然他個子是矮了一點,但長得還是蠻帥蠻有味的。

我非常努力的練習功夫。一方面想着怎樣才能叫我爹不要打辟邪劍譜的主意,一方面覺得,如果我足夠厲害,就算将來遇到麻煩了,我也能保護他。

我知道,我青城派的功夫确實比不上那些名滿江湖的上成武功,但不是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麽?我從基本功上下手,努力提高自身屬性,肯定沒錯的。

我覺得就跟游戲一樣。人物等級高了,技能熟練度高了,同樣的技能,打出的傷害就會截然不同。

而且人是活的,招數都是死的。跟人打架的時候如果基本功非常紮實,肯定不會太吃虧就是。

我青城派的武功比較有名的大約是這些:松風劍法、摧心掌、無影幻腳、蛇形貍翻之術、飛臉和鬼煙。本來還有大道玄指,卻失傳已久。

我爹将這些毫無保留的教給我,我也都學會了。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變臉了,我還自己做了很多漂亮的面具。我超喜歡複仇者聯盟的臉譜的,雖然因此被我爹罵做是妄為亂道、烏七八糟,不知所謂。

我爹疼我,我也争氣。不僅武功學得又紮實又好,而且還學的快。我爹說他已經沒什麽好教我的了,我只要每日多練習,熟能生巧就行了。

事實證明,我真的很聰明很有天賦,不是我自吹自擂。

所以我爹就更放縱我了。我早上起來,和師兄師弟們一起先練會功,一吃完早飯便睡個回籠覺直到中午,中午吃完飯下午看書。到了晚上我就跑出去聽戲。

古代娛樂活動很少,差不多也就這些了。

而逛窯子這種事我暫時還有點心理障礙,雖然我已經是男人了。

後來覺得光聽還不過瘾,手癢就想自己練。最後還去買了一把琵琶,每天就在房間裏噼裏啪啦的彈。

我上輩子閑着無聊,學過一點點,現在正好系統的練練。對于彈古代的曲子,我是沒興趣的。沒辦法,俗人一個欣賞不來。

我最喜歡彈得曲子是千本櫻,被我爹和師兄們稱作是魔音灌耳。不過,我很快發現,他們說歸說,每次我彈得時候他們卻都聽得津津有味。

其實,我爹的性格很直接,高興不高興都擺在臉上。對我那是好的沒話說,但兇起來的時候也經常把我吓得瑟瑟發抖。

金庸把我青城派的人描述的陰狠狡詐、狠毒下流,其實這樣很不公平。首先,陰險狠毒的人哪裏都有。其次,人都是自私的,想看自己讨厭的人倒黴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我們也有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時候的,只是我們通常都很不愛多管閑事。其實這也算我們這裏的地域文化,管別人家閑事反而容易遭人厭煩。

我想,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只要是人,就會有優點和缺點。我們青城派就算不是英雄,也不見得就全是奸佞小人。

其實我心裏最不平衡的就是:為毛主角令狐沖多管閑事就是俠肝義膽,口不擇言就是潇灑不羁呢?而且他運氣好的實在叫人嫉妒。

說起來,我還是更喜歡林平之一點。他本是純良清澈的少年,只因懷璧其罪就被滅了滿門,降志辱身、機關算盡只為了能手刃仇人,卻終落得一場空。實在是叫人憐惜和悲嘆。

不說那些了,我還是關心一下我自己好了。我到現在都沒想起來,我在金庸筆下是什麽角色。關鍵是原著裏面的情節,我記得的本來就不多。

餘人彥、餘人彥……艾瑪,話說我爹為什麽要給起這個名字啊,于人厭,怎麽不幹脆叫我讨人嫌算了。

唉,郁悶。我叼着一根稻草,坐在河邊的大石頭上,右手扶着我的魚竿,左手撐着腦袋,一邊釣魚一邊腹诽。

釣了半天,釣上來的全都是小魚蝦米,還被太陽曬得一身的汗。于是我決定去游會泳。

我上輩子是在長江邊上長大的,其實也是巴蜀一代的人。想想看,我已經14歲了,到這個世界已經過去了10年光景。

跳進水裏,全身舒暢。我爹和師兄他們都是旱鴨子,他們都非常驚奇我游泳是跟誰學的。

不知道是不是我倒黴,本來還豔陽高照的天,在游到湖心的時候,突然就烏雲密布了,我正打算往回游,豆大的雨點就落了下來。最倒黴的是,離我不遠的地方竟然開始出現了漩渦,我拼命的往外游,卻怎麽也游不開,最終被卷了進去。

所以,這就是金庸沒寫到我的原因嗎?

我睜開眼睛的時候,是在一個石洞裏。四周波光粼粼,竟然是在湖心。光線雖然昏暗,但足夠看清周圍的情況。

我看到石壁上刻的全是字。看起來像是一部佛經,我再仔細讀下去卻發現盡然是一門奇怪的武功。

看來我不是倒黴,而是走了狗屎運了。

石壁上面記的武功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最難學的拈花指、以及一些輕功法門和點穴之法。

佛祖拈花,迦葉一笑。

可我又沒有張無忌那種一看完就能學會的本事,不過我記性好。

我一邊看一邊記,硬是把石壁上記載的功夫全給背下來了。雖然我基本沒看懂。

但是我該怎麽出去呢?肚子好餓……

想游出去,發現剛游到洞口,就沒氣了。又趕快往回游,順便撈了一條魚上去。

可我又沒火,我痛定思痛,想着下次得随身帶塊打火石,一邊用随身攜帶的匕首把魚皮剝了。

啃了口剝好的生魚,其實還行,就當吃生魚片了,我上輩子很愛吃生食的。就是我爹現在一定要急瘋了。

吃飽了我就開始犯困,躺在石墩上,打算先睡一會兒,突然發現天花板上盡然也刻着字。說是閉氣的功夫,于是我趕忙去學。花了好久終于學會,趕快游了出去。

回去以後家裏,發現已經亂做一團了。

原來我已經失蹤了三天,我爹急的差點把賈亮打死。因為,我爹叫他照顧我,他卻把我弄丢了。

其實這不能怪他,是我自己調皮。把他灌醉了,好自己去釣魚。賈亮這個人話賊多,有他在,別說魚不肯過來,我都能給他煩的想逃跑。

我把我在洞中看見的武功全都跟我爹說了。又把那些背下來的經文寫下來,好讓大家都能練,但他們似乎總是不得其法,就算我一句一句解釋給他們聽,他們也不能明白。

其實他們就是沒耐心,不肯認真聽我講,不願花時間在這枯燥無味的佛經上。

佛經是很無聊,但我不貪多,也不着急。反正閑着也是閑着,循序漸進的慢慢練。後來還在無意中發現,可以将指法用在彈琵琶上面。

将內功混進琴音,還可以惑人心智致人經脈混亂,或幫人治療內傷、安撫心神。

我沒事的時候就練那佛經上的心法,一邊彈琵琶,就當無聊找點樂子,也好叫師兄們能靜下心練功,從沒想着學了這個就能變得多厲害。但漸漸的,我的師兄弟竟連我的一招都接不住,雖然他們原本就打不過我。然後,他們幾個人合力給我喂招也開始不濟。到最後,就連我爹也不是我的對手。

他們問我怎麽辦到的,我說就是照着那本佛經練得。他們都不信,因為那本佛經的內容,他們也都讀過,看起來并非是什麽精妙絕倫的武功,平常無奇的,練得時候還異常笨拙。

只有我明白,這拈花指,練時內外同修陰柔兼陽剛之勁,功成之後,三指拈物,無論如何堅實之石,都能應指而碎,傷人于無形之中。雖只一技,但己款通天地,存乎一心,形外成內,俱無阻礙。

可無論我怎麽告訴他們,他們都不信,只笑着說:你感興趣,自己練就可以了,偏要拉着我們一起練做啥子嘛。

拈花指雖然練得時候無聊又笨拙,可等真正練好了,就會變得輕柔優雅、又暗韻禪機,仿佛輕紗曼舞,卻制人于彈指之間。

可我的師兄弟卻怎麽也學不會。其實我覺得他們就是沒用心學。

注:(來自百度百科)拈花指只是一技,但卻是很特別的一技。學「拈花指」的人特別少,不是特別傻,就是特別笨——因為學「拈花指」有成的人,一萬個人,最多只有兩、三個,而且學「拈花指」的人,不得學其他七十一技,否則容易走火入魔而殁。

TBC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