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李襄宜看到記憶中熟悉的臉還有些意外,“福公公?本宮倒是許久未見你了。”
聽着公主還記得他,福公公白胖的臉上笑出幾條褶子,“诶唷,殿下竟還記得奴才,奴才真是三生有幸。”
“本宮去承明宮幾次都未見到公公。”
“王爺如今不愛叫奴才貼身伺候了,奴才平日裏只将承明宮照看好。”
李襄宜看着福公公兩鬓斑白的頭發,想着他也快六十了,從仁豐帝出生便照顧他,後來又照顧李徹,如今也該享福了。
“福公公年紀也不小了,是該多多休息。”
“是,奴才曉得,勞煩殿下挂念。”
對面的清河看着李襄宜和福公公有說有笑的模樣,想着本以為能就這樣看襄陽跌落谷底,誰知道她不僅逃過了和親還保留了公主之位,明明她才是父皇真正的長女!
“叮!”
清河公主暗自生氣,手上一時沒了輕重,杯蓋磕到了杯口,發出一聲尖銳的聲音,頓時整個大殿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清河公主。
清河公主一下子臊得臉都紅了,她只能強裝鎮定微笑着将手中的茶杯放好。
李襄宜收回視線,對着李徹笑了笑,“九皇叔您方才說什麽?襄兒沒聽清。”
“本王說你這些日子起色好了許多,不像前些日子病恹恹的樣子。”
“襄兒還要多謝九皇叔解決了和親之事,不然今天這個好日子,襄兒可不能坐在宮裏陪九皇叔談天說笑了。”
李徹嘴角扯出一抹笑,“襄兒日後好生報答本王便是。”
“那是自然,襄兒必當報答九皇叔。”
李襄宜想着将來若是九皇叔娶妻生子,她一定會好好對皇嬸和弟弟妹妹的。
只是顯然李徹想要的報答和她想的這些毫不相幹。
“皇叔還未說今日怎的來得這般早?”
李徹臉色一僵,想到了這些日子皇後整日在他耳邊念叨立妃之事,他今日為了避開皇後寧願早早地到宴會上待着。
“閑來無事幹脆早些來了。”
“哦。”
“陛下駕到!皇後娘娘駕到!太子駕到!”
大殿之內的所有人起身行禮,迎接一道而來的三人。
“恭迎陛下~恭迎皇後娘娘~恭迎太子殿下~”
仁豐帝和皇後在上首坐下,太子就坐在下首,和李徹面對面。
仁豐帝擡擡手,“都免禮吧,今日是家宴,不必拘泥。”
“謝陛下~”
“今日是中秋節,也是太子回宮之後同大家一起過的第一個節日,也是上天垂憐朕同皇後,讓太子回到了我們身邊。太子,朕膝下沒有其他兒子,你日後要好生對待襄陽還有妹妹們。”
太子起身恭敬地答道:“是父皇,兒臣身為男子自然會好好照顧皇姐同幾位皇妹。”
他躬下身,從胳膊的縫隙中意味不明地看了一眼李襄宜,李襄宜察覺到了一道極不友善的視線下意識地往那個方向看去,恰好撞上太子的視線。
太子笑着同她點了點頭,李襄宜有些意外太子突然的示好,于是便回以一個微笑。
随後便有一只手輕輕敲了一下她的手背,她偏過頭,正是李徹。
她湊近了低聲說道:“九皇叔,怎麽了?”
李徹張了張嘴卻沒出聲,“替本王倒酒。”
李襄宜看懂了,手往李徹桌上的酒壺伸去。
一旁站着的福公公哪裏敢讓公主倒酒,急忙搶在她前面将酒壺端了起來,被李徹一個眼刀掃過去又恭敬地将酒壺遞到了李襄宜手上。
李襄宜接過酒壺為李徹斟了一杯酒,清澈的酒液在杯中激起一圈圈漣漪。
中秋節一般是嫁出去的公主會回宮,對于嫁在京城的公主們來說進宮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但是對于遠嫁的公主來說,很多可能這一生都沒有幾次機會能再回到她生長的地方。
建安大長公主無疑是公主之中最尊貴的人,她雖不是嫡出的公主,卻是當年力排衆議推舉仁豐帝登基的人,因此仁豐帝對她十分敬重,加上夫家顯赫,她在貴婦圈中仍舊是極具威望。
只是大長公主常年随驸馬在南方邊城待着,驸馬是劍南節度使,統兵三萬九,治所在益州,離京路途遙遠,跋山涉水十分艱辛,因此建安大長公主并非每年中秋節都能回宮。
“皇姐今年難得回宮,朕與皇姐也是幾年未見了。”仁豐帝對着建安大長公主向來都是尊稱皇姐,可謂是給足了尊重。
“臣上次回京五公主還未出生呢,這次若不是陛下傳信來說是太子認祖歸宗,臣許是也不想千裏迢迢趕回京。”
懵懂的五公主正窩在母妃懷中乖巧地吃糕點,聽到有人提她的名字便坐直身子看過去。
她先是看到了對面坐着的貴婦人,眼睛一轉便看到了坐在建安大長公主身邊的李襄宜,她眼睛一亮指着李襄宜,“皇姐,我要去皇姐那裏。”
德妃眼疾手快地捂住她的嘴巴,将她按着跪了下去,随後自己也起身跪下,“陛下、娘娘,雅兒她不懂事在宴會上喧嘩,還請陛下、娘娘恕罪。”
說完又推了推五公主,“快,和父皇說你知錯了。”
五公主睜着雙大眼睛不說話,顯然是有些吓着了,仁豐帝還未開口,皇後便心疼了,趕緊制止德妃。“诶,德妃你訓她做什麽?雅兒還小,她若是想去找皇姐就讓她去吧。”
德妃這才松了口氣,摸了摸五公主的腦袋,“還不謝過皇後娘娘。”
五公主規規矩矩地給皇後行了個禮,“兒臣謝過母後。”
皇後被逗笑了,“诶唷,雅兒這禮學的,可真不錯,去找你皇姐去吧。”
五公主得了話邁着步子便穿過中間的空地徑直跑向了李襄宜,“皇姐!”她撲進李襄宜懷中,自覺地找了個位置坐好。
李襄宜摟住她在她軟嫩的臉蛋上捏了捏,“乖乖坐好,姑母和父皇在說話,不能打擾知道了嗎?”
五公主擡手捂住嘴巴,乖巧地點點頭表示自己會聽話。
李襄宜塞了一個兔子形狀的糕點在她手裏,她很快便被憨态可掬又散發着香氣的糕點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皇姐此次難得回京,可要留在京中好好玩上一陣子。”
“陛下、娘娘,臣此次回京除了思鄉心切之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皇姐有話不妨直說。”
“是臣這頑劣的小女兒長寧,她今年也十九了,到了婚配的年紀,便想着将她送回京城請娘娘幫她挑個合适的夫婿定下婚事,也好了了臣與驸馬的一樁心願。”
建安大長公主身邊坐着個年輕的女子,穿着一身紅色的宮裝,只是頭上編着細細的發辮帶着銀飾,瞧着是嶺南那邊女子的裝束,一雙鳳眼微微挑起,此時正滿臉不服氣的噘着嘴,顯然不樂意聽建安大長公主的話。
仁豐帝聽了撫須哈哈大笑,“長寧,你喜歡哪家的公子就同皇舅舅說,皇舅舅給你賜婚。”
長寧郡主聞言立刻不樂意了,“皇舅舅!長寧誰也瞧不上!”
“你這孩子!”建安大長公主拍了一下她的手對着仁豐帝笑了笑,“陛下別同這孩子計較,她被臣和驸馬慣壞了。”
“無妨,這太子和襄陽也到了婚配的年紀,皇後前兩日還同朕說要請皇姐主持個宴會将各家的公子和小姐叫來熱鬧熱鬧呢。”
李襄宜聽到自己的名字手中給五公主喂水的手一頓,經歷這真假公主一事,她雖然還是公主份位,卻到底不是皇家血脈,以前搶着求娶她的王公之家怕是開始掂量其中的利弊了,怕是只有那些往常絕無可能尚公主的人家會想要娶她回去,尚公主說出去到底好聽。
只是,還是希望将來的夫君品行上好一些吧,起碼未來的日子不會太苦。
建安大長公主一拍手興奮道:“那感情好啊,臣離京多年,也想見見當年的孩子們都是何模樣了。”她未離京之前便是個愛熱鬧的性子,時常要邀請京中的婦人小姐一起游園賞花,即便是去了南邊也将宴會辦得有聲有色。
“那幾個孩子的婚事便托付給皇姐,還有清河到時候也去,雖然你還未到年紀,若是有心儀的先定下也無妨。”
清河公主一聽仁豐帝還惦記着自己,面色一喜便恭順地答道:“是,兒臣遵旨。”
李襄宜心不在焉模樣落在李徹眼裏,他微微皺眉,猜不出她在想些什麽。
小孩子的心思最是敏感,五公主也察覺到李襄宜的走神,她拿起盤子裏最後一塊兔兒團,遞到李襄宜嘴邊,“皇姐,吃兔兔”。
兔兒團是禦膳房為後妃和公主們特地做的一種月團,糯米撚成面,裏面包着餡兒,做成兔兒的模樣,在中秋節吃最是應景。
微涼的觸感讓李襄宜一下子回了神,她握着五公主的小手遞回她的嘴邊,“皇姐不吃,雅兒吃。”
“她已經吃了一盤子了,再吃今晚可就睡不着了。”李徹出聲提醒道。
李襄宜這才發現自己桌子上的兔兒團都被五公主吃完了,趕緊拉住她的手。
“陛下、九弟,還有各位皇妹,這中秋團圓之日怎麽能少了本王呢?”
一道高大的身影不請自來地走進大殿,李徹看到他的模樣眼神都變得銳利起來。
建安大長公主見到他大驚失色,“康王兄,你為何會出現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