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

九月下旬,瑤城晃晃悠悠地下了一個周的小雨。天空始終不見放晴,氣溫降了很多,人們紛紛換上衛衣穿起外套。

夏然收到表哥表姐的連環轟炸是在太陽賞臉露頭的中午。

先是她姐:“然然,十一來北京玩兩天。”

她還沒想好,她哥又來了:“別成天學,學傻了都。到北京後,吃喝住行我們包。”

夏然悶頭學了三個月,确實已經到了極限。

錯題本逐頁加厚,邏輯動不動往死胡同裏鑽,視頻看到眼花。有幾次她回到住處扔掉書包往床上一躺,她松懈掉神經立馬争先恐後地叫嚣着“啊啊啊,我要死啦”。

于是,她向眼前的誘惑低頭。

只是車票不好買,回來得早能買到高鐵,去的只剩晚上的火車。

那晚,謝宋的消息突然蹦了出來:“妹妹,要去北京嗎?”

夏然不用細想他從哪知道的,她只告訴了江娅。

夏然:“嗯。”

謝宋:“我真會算。”

謝宋:“我們也去,捎你一程。”

夏然腦裏冒出一堆問號,有點婉拒的意思:“不順路吧。”

謝宋:“不都到北京?我們開車,後座都是你的,保準你順順利利到京。”

Advertisement

謝宋:“你打算什麽時候到?”

夏然:“十一那天吧。”

謝宋:“OK,我們也是,就這麽定了啊。”

夏然:“好,謝謝啊。”

謝宋發過去個搞怪的表情包後,朝對面椅子上的人揮了揮手機,說:“夏然和我們一起走。”

蔣行冬擡了下眼,表示聽到。

“去哪?”謝宋問。

“回去睡覺。”

蔣行冬出了店門,點起根煙抽着。

路燈在這寂寥的夜裏锃光瓦亮,照得他心裏通透。煙霧遮住眼睛,他偏了下頭,接着嘴角慢慢彎起個弧度。

謝宋提起夏然要去北京是無意之舉,而找她同行是蔣行冬蓄意謀之。

蔣行冬回國後,和陳升還沒見過,他們打算趁着十一都有空一塊玩玩。王洋要陪女友旅游,所以就他和謝宋去。

那會兒,倆人都坐在店鋪裏。

謝宋玩着手機随口說了一句,蔣行冬聽着就問:“你怎麽知道?”

“啊?……哦。”謝宋擡擡手,“剛和江娅聊天,我說去北京,她說夏然也去。”

蔣行冬問:“夏然一個人?”

謝宋說:“應該是,好像去找她姐。”

蔣行冬面色不變:“你沒問問她?”

“……我應該問?”謝宋會還自我懷疑了下。

蔣行冬又低下頭看手機,好像是随口一提的樣子:“我們不是開車去?”

謝宋快速眨了兩下眼睛,明白過來,說:“那我們捎着她?”

蔣行冬換了個坐姿:“随便。”

謝宋:“……”

他們三十號中午出發的。

車裏,謝宋問夏然準備去哪玩。

夏然說:“我姐他們都安排好了,我跟着走就行。”

蔣行冬看了眼後視鏡,視線又移向前方。

謝宋說:“妹妹呀,我作為一個不算正經的考研過來人給你個小小的意見吧。”

夏然聽了笑:“好啊。”

“學得太猛可能會給你更大的壓力,試着放松心情,就比如有時我們喊你出去玩一會兒,你可以答應的,那不叫浪費時間。”

謝宋偏了下頭:“你覺得呢,蔣學長?”

蔣行冬似笑非笑地接話:“所以,這就是你給自己吊兒郎當地學找的借口?”

夏然無聲彎唇。

謝宋啧了下:“我認真的呢,那蔣學長有啥高見?”

夏然目光落在前面的座背上,等他回答。

“按你計劃好的來。”蔣行冬有幾秒鐘的停頓,“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謝宋樂:“挺懂行啊。”

夏然緩緩地嗯了聲,側頭看向窗外。

路邊的梧桐樹一波在撤退另一波又迎上來,樂此不疲。

“對了,是不快報名了?”謝宋問,“你要報哪個學校?”

還記得他們那時候是國慶後過了幾天就盯着系統看什麽時候開通,想趕緊填完了事,怕網站崩了再擠不進去白學半年。

夏然側回頭:“C大。”

蔣行冬聽着擡眉。

謝宋說:“回平城啊。”

夏然:“嗯。”

謝宋閑聊:“去年你也報的這個?”

“不是,去年是S大。”夏然回。

說起這兩個學校的情況,他們聊了幾句。要論專業性,S大屬于財經類院校,在會計上的能力肯定比C大好得多,地理位置也優越。

謝宋單純好奇,問她怎麽改學校了,夏然笑笑說,離家近。

快進高速,車換蔣行冬來開。

前面倆個男人在說別的話,夏然熬不住眼皮地掙紮,慢慢抵着座位睡了過去。

蔣行冬從後視鏡去看,她的腦袋側歪着,今天紮起的小揪已經由于磨蹭散亂,落在臉龐的黑發襯得她皮膚白白的。那一覺她睡得并不安穩,眉心蹙在一起,好像有什麽煩心事纏着。

臨近北京,車堵得厲害了,他們晚了一個鐘頭才到。

夏然說把她放在最近的地鐵站就行,蔣行冬直接送她到S大。

韓彩舒念完研究生就在周邊和同學合租了房子,朝九晚六,每天很忙。

當初夏然選擇這個大學,只是因為她姐在這裏念過。

大三放寒假前,她哥來電話問她以後怎麽打算,她說跨考文學或者新聞吧。那時候她還不知道,這是在幫她媽打探。

于是,過年的聚會成了一次動員大會。

人人都說北京好,大城市,機會多。再舉出哥姐的例子,哥已成家,定居北京,有車有別墅。姐剛畢業就月薪上萬,以後還會漲,她去了那裏也有人照應。

按照夏然的性格,這就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所以這次報C大,她沒和任何人商量。

北京不是她向往的城市,但那次出行,夏然深刻難忘。

擡頭看排排飛機滑過天空留下彩線,長城頂上望人來人往,故宮、頤和園、北海公園一一打卡,到了第二天晚上她已累癱。韓彩舒回去就躺在床上,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眯睡了過去。

夏然删了幾張不滿意的風景照,手機來電。她瞄了眼床上的姐姐,輕聲地關上門去了陽臺。

“喂。”她接起。

蔣行冬掐了煙,說話:“明天回去?”

夏然:“嗯。”

蔣行冬問:“幾點的車?”

“下午一點。”夏然的目光落在窗臺上,輕聲問,“有事嗎?”

蔣行冬略頓一下,目光幽靜:“你覺得我有什麽事?”

她啞然,過了會還沒聽見他聲音,硬頭猜:“你們明天回去?”

蔣行冬低低笑了下:“還想坐我們的車?”

“……”夏然不說話了。

蔣行冬意識到她的不好意思,笑笑,轉移話題:“想逛的都去了?”

她說:“嗯,差不多。”

他還較上真了:“差不多是差多少?”

夏然撇嘴:“都逛了。”

“來一次不容易。”蔣行冬聲音平和,“再好好想想。”

夏然擡眸看向窗外,空蕩的街道路燈昏暗。

“有也不逛了。”

蔣行冬:“怎麽,明天不是還有半天?”

夏然:“腳疼。”

蔣行冬笑,剛要說什麽,聽到那頭的對話。

韓彩舒轉醒沒見到夏然,出來一看,人在陽臺。

“和誰通話呢?”

韓彩舒的腳步太輕,夏然冷不丁地吓了一跳,慌亂中随便找了個稱呼:“同學。”

韓彩舒哦了聲,又轉身回屋。

蔣行冬咬了根煙進嘴,淡淡地問:“你姐?”

夏然摸摸鼻子,嗯了聲,不知他是否聽到。

倆邊都安靜了一瞬,蔣行冬開口:“去休息吧,明天坐車注意安全。”

“嗯……那個,”夏然又叫住他,“回去我請你們吃飯吧。”

将行冬沒回話,他是發現了,這姑娘只有在他幫她時才會對他熱情,又笑又請吃飯的,生怕欠了他。

夏然聽到那頭悶悶的打火機聲音,問:“可以嗎?”

蔣行冬吸了口煙:“可以啊。”

很奇怪,夏然竟産生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說了再見,她挂斷電話回了屋裏。

韓彩舒見她進來就直奔主題:“男朋友?”

“怎麽可能!”夏然荒唐道。

韓彩舒看她:“男的女的?”

“女的。”夏然走到桌邊,拿着洗漱用品又出門去了衛生間。

……

蔣行冬将煙頭扔進牆角的垃圾桶裏,轉身剛踏上臺階,陳升的電話過來了。

“怎麽還沒回來?”

“一會兒。”他說。

蔣行冬走進臺球室,裏面多了四五個人。陳升相互介紹,蔣行冬得知他們是京城少爺富二代。一夥人又打了幾局球,去了樓上包廂。

說話間,有個年紀稍大的人,他叫傅井陽,與蔣川北生意上有過來往,交情尚可。

傅井陽同蔣行冬喝了杯酒,聊起:“沒想到在這兒遇上了,我聽你哥說過你,他誇你眼光厲害。”

蔣行冬笑了下:“是麽。”

傅井陽指間夾着香煙:“蔣氏投資建設的北山花園是你的提議吧,那裏現在可是京城有名的富人區了。”

蔣行冬淡淡道:“碰巧而已。”

傅井陽挑挑眉,百聞不如一見,蔣家小兒子的确低調。蔣氏的主業在平城,近幾年安得地産擴展到幾個省,涉及的行業也逐漸增多,但他從沒在公衆場合露過臉。

“你哥最近在忙什麽?”傅井陽吞雲吐霧。

蔣行冬玩着打火機,簡單道:“我這段時間待在瑤城,不清楚。”

中間,蔣行冬上了趟廁所,再回去以為走錯了地方。

包間裏嘈雜混亂,暗淡中只剩五顏六色的彩燈在晃動。陳升在和一個女的對着屏幕唱情歌,沙發上的幾個也有女人作陪。蔣行冬掃到隐在角落裏的謝宋,走過去。

後者丢給他一瓶易拉罐,捎帶一句話:“寂寞不?”

蔣行冬斜眼:“你寂寞了?”

謝宋聳了聳肩,和他碰杯喝酒。

蔣行冬剛要倚靠着沙發閉會眼,旁邊的位置凹了下去。

“蔣先生。”一個女聲響起。

蔣行冬慢慢坐直:“有事?”

謝宋順着照來的紫光,看到女人的面容,估摸着也就二十出頭。

女人沒說話,手直接覆到他的腿上,意思昭然若揭。

蔣行冬皺眉躲開,見她試探着又要靠上,蹭地火了,冷聲:“滾。”

女人吓得一哆嗦,手不敢動,也不敢走。

謝宋不禁嘆口氣,不管誰讓她做的,到底是獻錯媚。

謝宋現在想到那次當月老,還後悔到蛋疼。那厮當時是答應了,背地裏可沒少使絆子。不過,話又說回來,是他下套在先,也是活該。

還好這時陳升唱完過來了,察覺到情況不對,讓女人走開自己坐下了。

“這麽多年還禁着呢。”要不是一起住過幾年,陳升真以為他是彎的。

蔣行冬心情沒好到哪去,聲音不耐得很:“別煩我。”說完他将胳膊搭在額上讓人看不清神色。

陳升開了瓶酒,側身和謝宋幹個杯,莫名其妙地問了句:“他失戀了?”

謝宋反問:“他戀過?”

“……”陳升咂了口酒,深感不解,“你說這人怎麽就能無欲無求呢?”

酒下肚,謝宋腦裏飄過一個身影,神秘一笑:“也許會有。”

陳升瞬間擡眼:“真假?”

謝宋不敢多說,又晃腦袋:“誰能猜透他想什麽啊。”

後來,傅井陽親自上陣,問蔣行冬有沒有投資電影的想法。

《聲東擊西》是傅井陽旗下公司正在籌備的影片,雖然主角用的新人,但它根據選秀節目改編,算半紀實片,有噱頭。

也許沒有那茬兒事,蔣行冬會考慮,現在連找他哥的話都不願張口,只說不敢興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