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空夜長安閱繁華
秦天羽的心境有了些許的失落,他看出那蕭璟華不是平常之人。他的那兩個仆人雖是公子公子的稱呼他,但是秦天羽看不出蕭璟華有任何富家子弟的言行與輕浮。或許是因為身體的殘缺,讓他內向吧。
倒是蕭璟華身上所流露的那股清淡高雅,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應當是何處的隐士,或許此次只是在此游玩,碰巧遇到而已。
唉,剛剛遇到一個自己滿心好奇,想要結識的人。才那麽一會功夫,就匆匆離去了。
秦天羽心情很是低落,反倒是人也變得安靜了許多,接下來的幾天,他也老老實實地在衛兵的保護(監視)下抵達了長安。
長安城,天下第一大城,更是大晉國帝都。東西城郭綿延數十裏,南北直通渭水南岸與泾水北岸。可謂天下樞紐。
大晉國立國百年,歷代君主嘔心瀝血,将這長安城乃至整個天下治理的太平安康,百姓富足。
入了東門,秦天羽并未趕回信陽王府,而是去了戶部侍郎李琛府上。
那李琛方從宮中歸來,還未來得及脫下官服,卻聞管家說那信陽王孫秦天羽到訪。只好匆忙到了前廳與秦天羽照面。
“小王爺大駕光臨,還望恕老臣有失遠迎。”
“哎,李大人客氣了。快坐快坐。”
秦天羽極是客套的回應李琛,李琛臉上雖是堆滿笑意,心裏卻是及其的不滿。自己好歹也是三品大員,這秦天羽自打剛剛進來就将腿翹在桌椅上,一副悠然自得的吃着蜜桔。
沒辦法,誰讓當今聖上極是恩寵這個秦天羽。雖說不是皇族出生,陛下反倒沒有一點見外。朝中大慶小慶,陛下皆會将他請來。而且還會在群臣百官面前極力誇贊這小子。
皆是因為他的那位爺爺信陽王秦铮,秦铮自小便追随高祖皇帝南征北戰,一統九州,建了這大晉國。後又在亂軍中為先帝擋了一箭,護佑先帝北逐柔然,鮮卑,盡掃北疆胡族。為當今盛世奠定了基礎,這秦天羽自幼便在秦铮教導下,習得一身好功夫,且數次與秦铮出塞征讨鮮卑。也立了幾次小功。聖上自是看好他,有意特殊栽培。若不是這秦天羽尚未成年,且好惹是生非。故聖上也只好等些時日,再慢慢重用他。
因為聖上眷愛的緣故,秦天羽平日裏吊兒郎當的樣子,朝廷官員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盡量不去招惹。
“不知小王子此番前來可有要事?”
李琛坐下飲了口茶,便有些困惑的看着秦天羽問道。然而他卻得到秦天羽一臉笑意的回應。
Advertisement
“李大人,此番自陰山歸來。本王在司州并州一帶,看到許多難民朝長安而來。若是我記得沒錯,陛下命令戶部調撥的五百萬赈災銀兩應當已經用上了吧。為何還是難民如潮的往長安來了?”
李琛微微皺了皺眉,北方三年大旱,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陛下也曾三次下旨戶部調撥五百萬兩赈災。他知道這赈災銀兩自然會被各級官員扣押一部分,只是誰知道前兩年調撥的三百萬兩,幾年大旱不見一絲緩解的跡象,雖是追撥了二百萬兩,卻是杯水車薪。
秦天羽心裏明白這李琛是一位清官,朝廷所撥發的銀兩他應當沒有克扣,只是誰能确保地方的底層官員不會克扣呢。
見李琛不好回答,秦天羽也擺擺手懶得追問。話題一轉。
“下月初七,便是陛下登基三十載大慶。不知是否會有新奇?”
陛下登位三十載大慶,自然是普天同慶,盛世繁宣。無論是友邦還是敵國,應當都會有使者前來。或許相較于以往節慶,只是多了這些。秦天羽心裏再清楚不過了,誰讓當今陛下被贊萬世明君,誰讓大晉國乃是泱泱大國。
“小王爺如此說,我倒是想起一件事。前幾日早朝之時,陛下曾說絕世公子此番會來為陛下祝賀。”
秦天羽雙目瞬間變得犀利,雙眉如勾,仔細打量着李琛的言語。
這絕世公子秦天羽可是耳熟能詳的,天下皆傳,這絕世公子乃百年難遇一大才。不僅善于琴棋書畫,更是精通各家兵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傳聞中的他簡直就是神仙般的存在。而且許多朝中要事,皆會有專員奉陛下旨意前去向他探問。
不知是那位公子對自己極度的自信,還是因為隔絕于世,為自己取了個絕世公子的名號。
秦天羽對這種人及其的反感,故而每次秦铮在他面前誇贊這位絕世公子時,都是極不耐煩的溜之大吉。
李琛有些困惑的看着秦天羽,對于他面容上展露的詭笑不寒而栗。
若是此番那厮來了,我定要殺殺他的威風。讓他知曉我秦天羽的厲害。秦天羽心底不屑的盤算着。随後和李琛寒暄幾句,便大搖大擺的離開了。
秦天羽獨自一人走在熙攘喧嘩的長安夜市裏,倒是引來一衆路人側目。他們驚異的是世間竟會有如此帥美公子,不時有人停下言語,若不是秦天羽像吃了苦蓮樣的臉,只怕早有人上前搭讪了。
秦天羽此時心中所想的是那位桃林中所見的翩翩公子蕭璟華,那一副芊芊軀體,白指纖柔,棱角分明,眉間一點朱砂的蕭璟華。當真是讓人一眼便不能忘。
如果秦天羽會知道七年後,還是在那華陰桃林裏,正是自己深深地将劍刺進了蕭璟華胸口。那一劍,絕無悔意的痛,不知秦天羽是否還會如同現在這般覺得,桃林一面,乃三生之幸。
“公子。”
此時的長安城郊,蕭璟華的馬車停在了渭水河畔。
掀起車簾,露出白指,卻是不見其人,不聞其聲。
“今日夜已深,怕是不能入城。”
兩位侍從恭敬地與蕭璟華提醒道。蕭璟華放下車簾,兩位侍從對視了一眼。
“既然如此,那便去城北的香山大國寺吧。”
“是。”
兩位侍從随即上車,驅車趕往大國寺。這兩位侍從,女子的叫飛煙,武功高強,乃青衣居士唯一的女弟子,與蕭璟華可說是青梅竹馬,情如兄妹。自青衣居士病逝後,便跟随蕭璟華游蕩天涯。秦天羽眼力的确不錯,飛煙女扮男裝,正是因為怕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如此也還不引人注意。而這位中年大漢名喚琰叔,蕭璟華自小由其照顧,是他貼身侍從,他對蕭璟華極是疼愛與呵護,視他為親生。
兩人既是照料他,同時保護他安危。然而諷刺的是,蕭璟華的武功卻在他二人之上。
蕭璟華一行人于大國寺住了下來,畢竟離大慶之日尚有十餘日,所以暫且住了下來。
大國寺,前朝殇帝所建,只是竣工之日,卻是大晉太祖皇帝稱帝的第三年。大國寺背依香山而建,除了正殿與兩間偏殿外,更有數十間香舍。可以說規模極其宏大,堪稱天下第一寺。
獨立于閣樓闌珊處,此處正好可以遙望燈火通明的長安城。仿佛在這遙隔十裏開外的大國寺都能聽到長安城熙攘的喧嘩。
夜黑風高,繁星點點屈指可數,那一輪殘月似乎也被蕭璟華那冷俊淡然,精美絕倫的面容所逼的躲進了黑雲裏。
“公子,夜已深了。早些歇息吧。”
飛煙将被褥鋪好後,便走到蕭璟華身後提醒道。
蕭璟華并未回應,仍是眺望着長安城。雖是夜色,但是還是能讓人看得到他的面容雪白,甚至讓人懷疑那是一具已無生氣的死屍。
雙眉微微皺起,嘴角不禁一揚。便回過身走進了禪房裏。
“飛煙,謝謝你了。你也下去休息吧。”
飛煙應了一聲,随後一揖,便轉身關門退了去。
臨近月末,寺裏的香客又多了些。大國寺方丈清修大師從皇城趕回了寺內,此次入宮是與陛下商讨大慶之時諸多事項安排。
只是他火急火燎的樣子,讓一衆僧侶錯愕。方丈平日裏最注意個人形象了,為何今日卻會如此行色匆匆的樣子。
清修大師歸寺,囑咐弟子們各自去為大慶之事行動,而後便前往了寺內的園林。
“數年未見,公子別來無恙啊。公子遠來,恕老衲未能遠迎之過。”
那蕭璟華清早便已坐于園林中唯一的那棵桃樹下,翻看着書卷。
仍是素衣席身,仍是冷面清容,仍是一點朱砂,仍是一爐熏煙,仍是一壺熱茶,只是手中換做一卷般若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