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倪染睜開眼,看着自己抱在懷裏的人也是稍顯一頓。反應了好幾秒種,确定是自己将她圈進了懷裏。也難怪她那麽盯着自己看。
倪染不好意思地松開了搭在她背上的手,用帶着點沙啞的聲音說:“早啊。”
一個細微的動作,讓姜識更往後退了。她縮了縮脖子,試圖拉開兩人的距離,臉上勉強扯出了笑容:“嗯,早啊。”
兩人都以為對方介意,也都不動聲色試探和後退。
姜識也不知道是為什麽,起床後的情緒不是很好。就連倪染在她耳邊說話,她都心不在焉的。
倪染還以為是因為早上自己對她逾越了,她介意,然後刻意跟自己保持距離。也不敢多說話了。
唉。
都怪她!
睡覺就睡覺,竟然還動了歪心思。
但這也不能怪她啊,她自己都睡的迷迷糊糊的。就是本能地靠近。
現在好了,妹妹不理人了。
倪染也懊惱。
在自己身上找問題。
兩人沒有怎麽處過親密關系的人,在遇到了問題後,最先都是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然後暗自苦惱。
想靠近又不敢靠近。
做什麽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做了什麽不對的地方,惹對方不開心。
Advertisement
兩人起的時候,早已經錯過了茶園的早餐。
就在倪染以為可能沒有早餐吃時,姜識主動開口:“我帶你去鎮上吃早餐吧。”
臺村當地人習慣喊往外三公裏處的菜市場和舊街道叫鎮上,那裏會比靠山腳的臺村更熱鬧一些。平日裏,當地的居民想要逛街或者是買菜,就會到鎮上去。
聽說可以跟姜識一塊去鎮上吃早餐,倪染忙不疊點頭:“好啊。”
“可是——”
“我們要怎麽去啊?”
“走路去麽。”
“還是可以騎那種小電動啊。”
既然姜識主動開了口,倪染也不想往後退,接連問了好幾個問題,其中包括提到的小電動。她以前念大學的時候,有時候外出寫生或者想要找一些适合做陶瓷的泥,就會到很偏的鄉下。
通常就會借用當地人的電動車和小三輪。
騎着非常拉風。
尤其是滿載而歸的時候。
到城裏後,出行都很便捷。就很少接觸這些了。但倪染心裏還惦記着。
姜識聽出她這意思了,轉頭看向她問:“你想騎麽?”
倪染點頭:“當然了啊!”
姜識也跟着點點頭:“那就騎呗。”
姜識問在茶園上班的當地居民借了輛剛好可以坐兩個人的小電動,當地人也叫小毛驢。
倪染看到後,興奮不已。
連續問了姜識好幾句,“我真的可以上車騎了麽?”
“真的可以麽?”
姜識難得見到她這麽開心,很配合她:“當然了啊。我特地給你借的。”
“快上車試試。”
“好!”
倪染接過鑰匙,坐上了車。
先試試看剎車,然後喇叭,确定裝備可以。然後拍了拍後座,笑着對姜識說:“走,姐帶你兜風去!”
好幼稚噢。
姜識看向她,沒忍住笑了。
但又很喜歡她這樣的孩子行為。
也只有她在,姜識才願意出門吃早餐。
以前不管她早起還是晚起,都沒有吃早餐的習慣。茶園的管事也知道,所以從來不喊她。
知道鎮上有好吃的早餐吃,還是當地的小孩告訴她的。
茶園比較人性化,在茶園上班的本地人孩子放學後或者假期沒上學的時候都可以來茶園玩。但不能到茶葉加工房,和一些放置茶葉的地方。
大部分的孩子都很聽話,偶爾也會有好奇心比較重的。
姜識看到後,就會召集那些孩子告訴他們哪些地方是絕對不可以去的,一來二去,姜識也和孩子熟了。
他們就會告訴一些姜識他們的秘密。
比如哪裏哪裏有好吃的,哪裏有賣零食的地兒。
姜識聽他們念叨了許久,但她從沒有去吃過。畢竟她懶。心思都在茶園,其他美食倒沒什麽心思探索。
但她知道倪染和她不一樣。
她喜歡探索周邊美食。
大概十來分鐘左右,兩人就到了鎮上的菜市場。
連着菜市場周邊有超市,還有很多店面,應有盡有。
倪染看了都說:“這裏感覺跟個商圈一樣。”
姜識笑:“其實跟我們住的地方那裏沒差,這裏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這裏還是學區呢。”
鎮上的公立中學和小學,都在這附近。
難怪那些孩子們都對這附近熟悉得很,天天上學都在這附近晃悠,能不熟麽。
“而且,這裏還有KTV噢。”
“那還挺全面的呢。”
“對啊。”姜識說,“其實這裏,已經發展得很不錯了。當然,跟外面的大城市沒法比,但日常的生活起居,逛街吃飯,這些最基本的配套設備,都沒有問題的。”
“而且最近幾年旅游業的興起,臺村這邊也算是一個小小網紅打卡地點了。尤其是夏天。”
倪染點點頭。
“走吧,我帶你去孩子們說便宜又好吃的米粉店。”
當地有一種米粉。
在當地人而言,非常出名,幾乎是當地人每天早上都喜歡的。
它跟湖南的米粉和南昌的拌粉還不一樣,它的重點在于湯。必須要用熬制三個小時以上的筒骨湯作為底料,然後再加上結塊的豬油和蓋一勺裹上紅薯粉下油鍋後微炸的肉絲。
撒點蔥花後,吃的時候把肉絲還有蔥花勻進湯裏。
大口一嗦。
再來一口湯。
一整天都滿滿的腹飽感。
倪染還沒到店裏,就感覺到當地人對米粉的熱愛。店裏熱熱鬧鬧的都是人。嗦粉的時候還習慣跟旁邊的人聊聊天。
米粉的做法分兩種,一種是在當地最受歡迎的肉絲湯粉,還有就是肉絲炒粉。
老板問吃什麽粉的時候,說實話,兩人湯粉和炒粉都想嘗一下。
看別人吃的時候,都好香啊。
兩人對看一眼。
心照不宣地開口:“一份湯粉和一份炒粉。”
找了個靠角落的位置後,倪染說:“一會我們倆換着吃!兩種我都想嘗嘗看。”
姜識以為她說的是,等會拿一個小碗,兩人各分一點出來。
但在粉上來後,姜識看她完全沒有那個意思。
湯粉是先上來的,倪染推到她跟前,讓她先吃。姜識準備去拿碗,分她一點,但被她拉住了,說:“你幹嘛去。”
“再拿一個碗,分你一塊吃呀。”
“不用,炒粉很快也好了。”
嗯?
所以是,不用分了,各吃各的?
姜識還是沒往一會兩人換着吃那一塊去想,等倪染的炒粉上來後,她迫不及待地開吃。然後吃到還有一半的時候,她看了看姜識碗裏的湯粉,咽了咽口水:“我炒粉吃好了。”
她又問:“你想不想嘗嘗看炒粉啊?”
姜識:“可以啊。”
她話音落下時,倪染就把炒粉的盤子,推到她的跟前。然後再把姜識跟前湯粉的碗,拉到了她的跟前,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管那是她吃過的,嗦一口粉後,對着碗口大喝了一口湯。
“果然還是湯粉更香!”
姜識看着她,想要說,那是她吃過的。
但倪染根本不在意,而是一臉你怎麽還不吃啊的表情看着她:“你也嘗嘗看炒粉呀,味道也還不錯的。但就是沒有湯粉鮮,香。”
“噢。”
“好。”
姜識落筷。
嘗了一口她吃過的粉。
她的腦子忽然一閃今天早上,她縮在她的懷裏,看着她紅潤的嘴唇的畫面。
剛嗦完粉的她,嘴唇很潤。
姜識看了一眼,不敢再擡眼。
……
回去的時候,倪染顯然比之前來的時候,更興奮一些。
在姜識的印象裏,她一直都是一個很平和的人。但自從撞見了她醉酒後,一直到現在,她的另外一面,好像被姜識發現了。
其實她也會有一些小情緒,和表現喜怒哀樂的方式。
只是以前被她隐藏的很好,讓人感覺,她像是一個沒有什麽情緒的人。
但接觸下來,會發現其實她整個人很鮮活。
也會很坦誠地跟姜識恰到好處的表達,甚至在開心的時候,也會搖頭晃腦。
騎電動車兜風的時候,她還會跟她說一些以前在大學裏的事情。她說,有一年冬天,那時候她們才剛學陶瓷繪畫沒多久,老師要她們系每個人都做一百個作品。然後自己到外面去擺攤。
看什麽樣的作品會更接地氣,更受大衆的歡迎。
因為當時大家的創作,其實都偏誇張和抽象,有些是不太實用的。但那會,年輕氣盛,大家還自尊心賊高,見不得別人說自己的作品不好。總覺得自己的作品就是獨一無二的,可以賣出很高的價格。
但實際上,面對一些大衆,沒人會看一眼。
如何把控原創性和實用性成為了我們當時在探索的。
在倪染這個行業裏,不缺大師。
有的大師作品,幾萬起步。但那是少數。多數人從事這個行業,還是要以謀生為主。既然謀生,就無法像大師那樣做到極致。
倪染有一個老師,之前是畫國畫的。
後來轉到陶瓷繪畫。
他可以為了找一種特殊釉的色彩,而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去尋找和專研。也會為了找到适合做出想要作品的原材料,而遠行千裏。
這放在尋常人身上,哪裏會有這個時間和功夫。
就算再熱愛,也無法徹底投入。
大部分還是要生活的。
但是大師可以。
這也是為什麽,大師可以是大師。
尋常普通人,只能是尋常普通人。
“那你呢。”
“你會想要成為大師麽?”
姜識問。
26、搖青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