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寧倦一出現,長順就很有眼力見地閉了嘴,領着其餘宮人自動散開。
當年刺殺一事後,乾清宮的宮人便又被換了一波,都是鄭垚精挑細選的,伺候這麽多年了,也知道小陛下不喜歡被人圍着,尤其是與陸太傅在一起時。
方才一路走來,各宮殿的端午氛圍都頗濃,挂滿了菖蒲艾蒿,石榴花紅豔,栀子花香濃,滿宮紅火。
倒是乾清宮,布置得反而沒那麽熱鬧。
陸清則和寧倦步入暖閣,打量着和以往區別不大的宮室:“果果,特地叫我來過端午,怎麽連點氛圍也沒有?”
“都是形式罷了。”寧倦一揚下颌,頗有些不屑的樣子。
他小時候在冷宮遭人欺辱,母妃去後,連吃口飯都成問題,宮裏過節,再熱鬧也與他無關,所以對這些節日的觀感很淡漠。
就算是現在,于他來說,端午唯一的意義,也只是能把陸清則請進宮來,多陪他幾日。
四下也無人了,陸清則摘下面具,似笑非笑乜了眼寧倦,慢條斯理從袖中掏出一條五色繩,兩指拎着晃了晃:“原來陛下不喜歡?不早說,白害我昨日跟小刀學着編了半天。”
寧倦:“……”
寧倦:“!!!”
小皇帝的臉色頓時變得十分精彩,直勾勾地盯着那條五色繩,漆黑的眼底寫滿了渴望和欣喜,抿抿唇,聲音弱下來:“老師……”
陸清則佯作不懂:“看來陛下确實不想要,等會兒送給長順吧,也不能真白費工夫了。”
長順是想死嗎!
寧倦臉色瞬間緊繃,想搶過來,又不敢伸手,眉峰緊蹙着,活像只焦躁不安的小狗,瞅着氣勢駭人,最後也只是可憐巴巴地汪嗚一聲,帶了幾分央求:“我、我想要的,老師。”
陸清則眉梢一揚:“想要什麽?”
Advertisement
“……想要老師親手編的五色繩。”
臉好疼,這就是老師說的打臉嗎。
但是能拿到的話,臉疼一點又怎麽了。
陸清則眼底帶着笑,指節輕輕叩了叩炕桌:“陛下,你是大齊的君主,想要什麽,就自己拿,天下都是你的,不必求與旁人。”
可別真把一代暴君養成了撒嬌小狗,回頭就得被人牽去宰了分食。
寧倦怔了怔,在心裏反複咀嚼了一番這句話。
想要什麽,就自己拿嗎?
陸清則看小皇帝若有所思的模樣,示意他坐下來,拉過他的手,将這條五色繩系在他手上,嘴上叮囑:“端午後第一場雨時要剪下來丢掉。”
寧倦輕輕摸了摸陸清則親手給他系上的繩結,擡眼一笑,眼眸晶晶亮的,映着滿室生輝:“對了,老師怎麽忽然問起了武國公的事?”
“唔,聽長順說,武國公今年也不回京,”陸清則想起這茬,“好像從未在京城見過史大将軍,也甚少聽人議論?”
這借口多少有點蹩腳,陸清則不是好奇心特別旺盛的人。
寧倦卻只是點了下頭,陸清則說了他便信了。
“武國公三代鎮守漠北,滿門忠烈,父兄戰死沙場後,如今的武國公史容風少年襲爵領兵,獨守漠北幾十年,确實很少回京。”
略一沉吟後,他繼續道:“約摸在十二三年前,武國公就不再回京,只派副将進京述職。”
這回是真好奇了,陸清則不由自主地往寧倦那邊靠了靠,認真聽着:“為何?”
淡淡的梅香撲近,稍微濃郁了點,寧倦滿意地半眯起眼:“此事還得從一樁舊事說起,二十年前,武國公曾與一漠北女子成親,史夫人生産時血崩離世,留下一子,武國公與夫人感情深篤,将兒子留在身邊教養,沒有送回京城,只請封了世子。”
“小世子長到五歲時,鞑靼與瓦剌聯手偷襲進犯,二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漠北戰亂,彼時龍椅上那位忙着修仙,閹黨勢大,武國公又得罪過閹黨,整整一月,糧草竟都未調齊,漠北的士兵只能用死馬肉并着深埋地底的草根果腹,”寧倦嘴角勾出絲涼薄嘲諷的弧度,“……最後還是衛鶴榮聯合兵部與戶部尚書,強行調了糧草送去。”
陸清則不免愣了一下。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衛鶴榮是聰明人,知道覆巢之下無完卵,不過他會直接出面強行調軍糧,倒有點出乎意料。
畢竟那時候的衛鶴榮還不是權勢滔天的衛首輔,得罪了閹黨,八成也得遭罪。
“沒有糧草補給,漠北幾乎陷入死局,武國公秘密派精銳親兵,護送小世子回京,沒想到消息走漏,半道被人偷襲,彼時戰局膠着,武國公得知消息,卻不能親自去救,人手更是調無可調,等有了喘息之機,再帶人去找,也已經晚了。”
陸清則深蹙着眉,心裏堵得慌:“那孩子死了?”
寧倦見不得他皺眉,伸手輕輕撫平他的眉頭,指尖下落時,在他眼尾的淚痣上略微一頓:“那隊護送小世子回京的親衛悉數戰死,唯獨不見小世子的屍首,除了武國公,所有人都覺得小世子已經死了,畢竟只是個五歲的孩子,在那種戰亂中……”
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自己,他緘默了一瞬:“武國公尋了小世子多年,遍尋無蹤,也再未歸京。京中對此議論紛紛,有認為武國公是對皇室寒了心的,也有認為他是在漠北繼續尋找小世子,所以不願回京的。”
這樁舊事并不光彩,後來被崇安帝按下了,知曉的人不多,也不敢随意提起。
陸清則聽完整個故事,總算想起來了。
難怪他覺得武國公耳熟,卻又想不起來。
武國公在原著裏都沒出過面啊!
就纏綿病榻時,寫了一小段劇情——主角找到了武國公失散多年的孩子,得到武國公的感激與支持,獲得軍中威信……然後武國公就病死了,非常工具人。
原來是主角的金手指。
主角這會兒還在江南待着當閑散少爺呢,寧倦不會再是個殺人如麻的暴君,主角也就沒必要再起兵造反。
陸清則心安理得地想,他搶個劇情不過分吧?
可惜原著裏并未清楚提及主角是在哪兒找到小世子的,好在有個大致範圍,陸清則回憶了會兒,才望向寧倦:“果果,幫我辦個事。”
敢這麽跟皇帝說話,簡直大膽過頭,寧倦卻很喜歡,笑道:“老師盡管說。”
“你找人去江南一帶,尋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原著裏小世子上來就是真名,陸清則也不知道他現在叫什麽,“他肩上有一個月牙形的胎記,武藝頗高。”
除此之外,也不知道還有什麽特征。
畢竟當初翻得實在太潦草了。
寧倦的眼眸深黑,盯着陸清則看了三秒,沒有多問,起身走到外面,淡淡吩咐守在門外的長順:“叫鄭垚避開人過來,朕有要事找他。”
說完,又折回屋裏,沖陸清則露出甜甜的笑:“老師吃了嗎?廚房包了粽子。”
陸清則:“……”
他擰了下小皇帝的臉:“戴着兩副面具嗎你?”
寧倦往他手上蹭蹭,笑眯眯的。
鄭垚很快秘密趕來了乾清宮。
聽完寧倦的命令,鄭垚正準備去安排人,安靜坐在一旁的陸清則忽然起身,将剛煮好綁在一起的一串小粽子遞過去,微微笑笑:“特征太少,範圍又大,辛苦鄭指揮使了。端午還要勞煩,吃點粽子吧。”
鄭垚跟在寧倦身邊幾年,為他暗中行事,再清楚不過小陛下對陸清則那點陰暗的獨占欲,當即無聲嘶了口氣,一時不知道該接還是不該接,偷偷瞟了眼臉色難辨喜怒的寧倦。
片晌,才聽到寧倦平和的聲音:“老師送你的,就收着,呆愣着做什麽。”
……我怕您削我啊!
但鄭垚臉上不敢表露半分,接過陸清則遞來的粽子,彎了彎腰:“多謝太傅。”
大夥兒認識幾年了,多少也算朋友,陸清則總覺得鄭垚的态度有點奇怪,狐疑地看了眼寧倦。
後者正眼觀鼻鼻觀心,捧着杯熱茶在吹,等鄭垚退下了,才将茶盞推過來,一臉無辜的天真:“白毫銀針,頗為清甜,老師試試?”
陸清則:“……”
還是很奇怪。
鄭垚是在怕這小家夥嗎?
陸清則咬着小粽子,琢磨了一下,又覺得挺好。
下屬畏懼,總比下屬無懼強,別過了頭就好。
正在此時,長順在外邊敲了敲門:“陛下,陸大人,百官将齊,您看,是陸大人先過去,還是您陪陸大人一起過去?”
寧倦不假思索的一聲“一起”還沒禿嚕出來,就被陸清則截斷了:“我先過去。”
說着瞥了眼臉色垮下來的小皇帝:“嫌平日還不夠招搖嗎,晚上再來陪你。”
小皇帝的玻璃心搖搖欲墜,滿腔委屈地點點頭,見陸清則拿起面具,忽然伸手截過來,起身微笑道:“我來幫你。”
少年清爽的氣息逼近,陸清則忍不住微微往後仰了仰。
小崽子是真的長大了。
從前非要給他戴面具,還得踮着腳。
戴好面具,寧倦不舍地将陸清則送到外邊,才盯着他離開的背影止了步。
老師讓他派人去找的,是武國公家那位小世子吧。
他有時候真懷疑,陸清則是不是天上下來的神仙,為什麽會知道那麽多,比如當初他被偷走的那支玉簪。
前些年,他派鄭垚将偷竊的宮女抓了回來,拷問了一番。
順便問了點有關陸清則的事。
那個宮女被拷問得神志不清之時,也肯定自己只遠遠見過陸清則一次,沒有過任何交流。
但是陸清則就像知道簪子的下落一般,很快就為他找了回來。
老師身上的秘密太多了。
雖然很想知道一切,不過他舍不得逼陸清則開口。
眼裏的那道緋色消失,寧倦轉回身,漫不經心地想,今日的緋袍襯得陸清則又添了三分豔色,只他看就算了,其他人想也別想。
思緒不由散發了出去。
老師膚白勝雪,很适合穿紅色,緋紅,朱紅,水紅,杏紅……想必穿大紅的喜服,也極為好看。
可這世間又誰配讓他穿上喜服?
寧倦面無表情地垂下眼簾。
誰也不配。
作者有話要說:
寧果果(歪頭疑惑):聽老師的話,想要的東西自己拿了,但老師怎麽好像不開心的樣子?
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