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陌生人
大學就像一場無所事事的游戲,比如很多人。卻總有一些人在游戲中不理會沿途風景,選擇通關,比如——趙清溪。
趙清溪的大學生活,絢麗而寡淡。絢麗的是前赴後繼,各式各樣的追求者從未間斷,寡淡的是一層不變,獨來獨往的單身生活持續到了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刻。收獲了各種證書,拿到了各種大獎,卻沒有一個男朋友,哪怕是曾經的。
拿到畢業證書那一天,趙清溪決定考研,盡管四年中從未有此打算。然而就在她看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家鄉那一刻,她決定不去考研。沒有原因的,就是想要做這樣一個簡單卻決定一生的選擇。
不同的城市,仿佛連天空也是不同的。一個人倚靠在大樹背後,勾勒着最普通的線條。她寧願生活像一條鉛筆線,在紙上蜿蜒,灰暗卻真實,簡單卻美好。
張梓桐覺得此刻的自己籠罩在一片無力與唏噓中,或許是最近工作上的事太多以至于壓力過大産生情緒疲倦,又或許是鱗次栉比的陳舊低樓和空無一人的安靜帶來了巨大無比的環境錯覺。
一個人在曾經可能喧嚣過的狹窄巷子裏慢慢走着,空蕩蕩的空氣裏漂浮着衰敗與沒落,不知道年份的牆壁回蕩着高跟鞋與地面碰撞後淩厲而孤獨的聲音,裹着灰塵飄到耳朵邊。明明是想一個人走一走,才獨自來這片即将動工的舊城區看一看,可是現在卻與初衷相悖了,從來沒有一刻有過如此強烈的渴望,渴望這個空間裏出現其他人,出現除自己以外的另一個有呼吸有思想的生物。
遠離璀璨多姿的街區,也許可以清洗心靈,卻也可能更加迷茫,霓虹閃爍或許肮髒,但那也是萬家燈火的一盞。張梓桐迫切地想要離開,另一番天地即使高尚,也不屬于自己,沒有什麽比生活更值得珍惜,哪怕那生活是無休無止地奔走在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
在120碼的速度中将剎車踩死,那是什麽感覺。張梓桐只覺得,美麗而震撼!在即将離去的時候,車窗外飛速倒退的一切肅殺靜默凝結成一幅背景,背景中唯一的映襯,是那棵垂垂老矣的枯樹旁,倚着身子,輕輕勾勒的女子。冷淡的眉眼裏,流露出無法言喻的溫情。
張梓桐像是條件反射一般踩下剎車,在車停穩的瞬間,又用更快的速度離去。美麗而震撼的不是由動到靜,也不是由靜到動,而是那動靜之間的瞬息她所看到的那幅畫。凝固在她記憶裏一生的畫,由她的雙眼镌刻下的最珍貴的畫。
以後的日子裏,她常常思考,那麽快的速度,那麽短暫的時間,她是如何将那一切看得如此完整,如此清晰。
收起工具,再看一眼這片充滿了別人回憶的地方。這個八十年代的城區,走過了它的一生,欣喜過,輝煌過,被羨慕過,就要拆掉了,它的一切都将随着坍塌聲遠去。不久的将來,在它停留過的地方,又會有另一個更貼近現在的建築出現,又會有另一些人踩在這片土地上,所有的故事與時光,都将深埋在塵埃裏,成為無人知曉的過往。
回到家的時候,媽媽已經在做飯了,跟爸爸打過招呼,先回到書房把畫放到盒子裏。也算是一種緬懷,緬懷這個城市被遺忘的角落。
等到洗過手,媽媽的飯已經做好了。
“快點來,你媽做了一大鍋的醬排骨,特意給你做的。”趙爸爸放下報紙,起身往廚房走,準備幫趙媽媽拿碗筷。
“嗯,好,要我幫忙嗎?”趙清溪也往廚房走去。
趙媽媽揮揮手,“幫什麽忙呀!這能有多少點事兒啊,碗我都拿了,都去坐好,吃飯。”
“清溪,你打算在哪工作啊還是說你要考研。”做父母的小時候操心着孩子的學業,畢業了又擔心找不到好工作,工作了又開始為孩子的婚姻打算,結婚了又開始心疼孩子的孩子,一輩子就這麽走過了。
看着媽媽一頭黑發中隐藏着的幾根銀絲,清溪猶豫了一下。
“怎麽了?不舒服嗎?”趙爸爸看清溪端着碗不說話也不動,關切地詢問。
“沒有,爸。”清溪搖了搖頭,說:“媽,我想留在N市工作。”
趙媽媽點了點頭,“也好,你大學在那兒呆了四年,同學朋友幾乎都在那邊,對那裏也熟悉。”
“是呀,跟S市也不是很遠,你回家也方便。”趙爸爸夾起一塊魚,放到了清溪碗裏。
“嗯,我會經常回家的。”接過趙爸爸的魚,清溪開始認真品嘗媽媽的手藝,“爸,你也吃呀,媽做的醬排骨和魚很香。”
“香就多吃點兒,出去了又好久都吃不到了。”趙爸爸看着低頭吃飯的女兒,寵溺地笑笑。
作者有話要說: 嗯,就是覺得,有些故事是美好的,然後,想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