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逛燈 整個年節期間東宮氣氛都……
整個年節期間東宮氣氛都洋溢着一種由內而外的松快。
黃公公連走道兒的腳步都輕快了許多。
不過今日有些不同。
自打常夏去了喬家, 殿下就明顯地有些心神不寧。一會兒拿着折子看,看半天都不翻頁。一會兒端起茶喝,喝半天, 茶杯還是滿的。一會兒站起來轉圈, 眼神不住往門口瞟。
他也不敢去打擾,只得耷拉着腦袋,站在案旁, 盡量減少存在感。
一時聽得外頭腳步聲響, 就見楊陌本正端着杯子出神,慌張一放, 杯底一半擱在一疊還沒看過的折子上, 杯口一歪,茶水流出。黃公公見了, 正想上前收拾,卻見楊陌把折子一抽,右手衣袖一張蓋覆在水漬之上。左手拿起一張折子,裝模作樣地看了起來。
黃公公:……殿下那折子倒了。可他沒敢出聲, 就尴尬地看着。
就聽外頭傳來小太監的聲音:“啓禀黃公公,林詹事家送了元宵節禮及書信到東宮,請公公示下。”
黃公公沒答, 只拿眼看楊陌。
楊陌把手中折子啪地拍在案上,神色間似乎有幾分賭氣:“帶進來。”
一時林家的管事帶着秋雲及幾個小太監拿着東西進了門。
管事手裏提着一只燈, 用藍布罩着。秋雲手裏托着一封信,小太監手裏托着幾個盤子,後面的盤子裏各放着一只小巧的上漆攝絲盒子。
那管事和秋雲行過禮,秋雲雙手奉上那封信,便笑道:“這些禮都是我家小姐親手備的。只跟往年不同, 除了這燈之外,那些點心也都是小姐親自下的廚房,是殿下日常喜歡吃的幾種點心。”
黃公公上前取信,就聽秋雲又補充道,“小姐為了做得可口,從半年前就開始練習,手上都燙了好些泡呢,就是為了今日能給殿下一個驚喜。”
雙手将信呈給楊陌,見他抽出信瓤,一目十行看過,沉吟片刻,把信瓤又慢慢放回信封中。黃公公打眼去看秋雲,就見她滿眼期待。
楊陌卻什麽都沒說。
Advertisement
秋雲忙又上前,揭了那擋燈的藍布。
那是一盞中型大小的走馬燈,約兩尺圓三尺高。因沒點上,看不出用了什麽圖案。
那秋雲見楊陌仍是無話可說的模樣,有些着急,也沒等吩咐,上前就把燈點上了。
一時就見燈上緩緩映出一桢桢圖案。
第一桢是一對少男少女捧書共讀,第二桢是少男少女下棋,少女大約是輸了,背對着少男生氣……。
這影像中的故事,黃公公大約是知道的,不過些林采之與楊陌青梅竹馬的往事。
可他看了看楊陌,見他仍是一副無動于衷深不可測的表情。
他心裏忍不住輕輕嘆了一口氣。唉,殿下在千方百計讨喬家姑娘的歡心。林家姑娘卻在千方百計讨殿下歡心,可憐呀。
“你家姑娘費心了,大可不必如此。”楊陌終于說了一句話。
秋雲更加着急。她家姑娘在信中約了殿下今日同去逛燈,殿下卻一副并不知曉的模樣。她一時懷疑她家姑娘在信裏沒把話說明白。如果從殿下這裏得不到準信兒,她回去怕也得不着好兒。
見黃公公擡了扣拂塵要趕人的模樣,她忙壯起膽色,道:“殿下今晚可會去逛燈?我家姑娘……”
話未說完,外頭腳步聲匆匆,走到門口停下了,傳來低低的聽不清是什麽的對話聲。
“不去。你回吧。”
楊陌語氣生硬帶些匆忙。
秋雲臉色發白,只得跟管家一起退下,出了隔扇門,就見常夏一臉嬉笑,手裏也拎着一盞燈,只得小南瓜般大小,也用藍布遮了,看到她,點了點頭,就匆匆進了門。
出門的路上,秋雲從袖中掏出一只精致的小荷包,塞給帶路的小太監,低聲打聽:“常夏公公這是去哪裏辦差回來呀?”
那小太監不動聲色地收了,動了動嘴唇。
秋雲倒有幾分本事,愣了一愣,有些不服氣地确認:“喬家?”
那小太監小眼左右一溜,點了點頭。
*****
這頭常夏進了屋,看到林采之送的走馬燈還在徐徐轉動,也沒多看,而是掂了掂手裏的燈,把自己到喬家送燈的差事簡單交待了一番,最後一臉捉狹,舉着手中的燈道沖已經退回案後,正裝模作樣看折子的楊陌道:“奴才去了這些回,還沒見喬姑娘像今日這般興頭大。還叫奴才帶回了這個,說是逛燈時方便帶着!”
楊陌兩眼看着那燈,臉上黑了一片。
黃公公冷眼看見,上前就踹了常夏一腳:“你個榆木疙瘩腦袋,那是給你的嗎?明明是給殿下的。還不趕緊打開來,看看這燈是什麽模樣?”
常夏白挨了一腳,也不生氣,仍是笑嘻嘻地道:“公公當我是傻子不成?我仔細地向筥兒那丫頭打聽了,今兒喬姑娘會出門逛燈,連出發的時辰,還有路線我都摸得清清楚楚呢!”
黃公公忙又偷眼去看楊陌,見他又恢複了日常那神仙般不染俗塵的模樣,只是眼神卻落到那盞燈上。
便上前問,“這是什麽燈?”說着仔細去揭燈的罩布。
“拿給我時就這般包着。我也沒瞧見。”常夏道。
這時,藍布取下,就見那燈的形狀與尋常花燈俱不相同。
尋常花燈,或是十二生肖,或是扛燈,佛燈,關刀燈,走馬燈,門樓建築,山水人物。
而這一盞,銅絲磨得極亮,金燦燦地,網格狀,每一格都鑲了一塊龜甲似的琉璃片,繞成一個橢圓柱形,上面綴着五六片碧綠的葉子,挑燈的木杆子也磨得油光水滑,還發出清新的香氣。
這燈絕了,形狀既獨特,又有寓意,更難得的是好聞還好用,真的能氣死風。
這樣的巧思,震得三人一時都沒能說出半句話。
半天,楊陌伸了伸手,常夏忙把燈呈上。
也不用點上,就能想象這燈必是今年整個元宵燈節最閃亮的那一盞。
楊陌看着這燈,手指在琉璃片上細細摩挲,半天嘴角微勾:“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他送她一只真菠蘿,她送他一盞菠蘿琉璃燈。
眼眶微微發熱,半天他問:“她何時出門?”
*****
冬天總是黑得早,申時末刻,天就已經黑得透了。
天公也作美,竟沒什麽風,天上一輪團圓皎月,照得千家萬戶如在雲中。
有性子急的,早早就把自家的燈點上了。
随着一盞盞花燈亮起,大大小小,千形萬狀,整個上京像一卷會動的畫,慢慢被燈海銀河淹沒。
盈兒跟着喬檄葉菡一家吃的晚宴。沙夫人沒露臉,只打發了金璃來說身上不爽利,叫他們吃過晚飯,自去逛燈,不必管她。盈兒跟肅哥兒蓁姐兒都急着出門,也沒心思吃什麽東西。喬檄跟葉菡這些日子累得狠了,也食欲不佳,嘴上笑話盈兒跟個孩子似的,可也匆匆扒過幾口飯,便換了衣裳帶上小厮丫頭,烏泱泱一群人趕在酉時二刻出了門。
他們從後門出去,先繞到前頭,看自家的燈。
卻發現喬家門前人擠人,已經堵到大街口,連步行都困難。
一群人只得遠遠站在路邊,美滋滋地聽着來往路人的贊美。
“喬家今天這燈,怕是上京頭一份兒的。”
“可不是,也不知道是誰的水晶心肝玲珑心。竟想得出這樣的主意。”
“銀河鵲橋牛郎織女這主意倒也不算新奇,新奇地是竟能做出銀河一樣的效果。”
“哼,不新奇?不新奇怎麽沒見人做過?”
出來逛燈都是一家一家的,人多嘴雜,難免意見不一。自然就有人勸的。
“別吵了別吵了。聽說喬家二爺可是什麽機巧都會,往年不過是不在這上頭費工夫罷了。如今可不同了,人家喬家的姑娘成了太子妃,東宮都賞了一盞極大的鴻雁燈,自然要好好慶祝一番。”
“最難得燈謎不艱澀,我都能猜中,可惜沒能擠到跟前,不然我也能贏個彩頭呢!”
“人家的彩頭還大方,你瞧瞧,我都得了個小銀耳墜子……”
“不都說林家姑娘最是聰慧麽,不如咱們到他家去瞧瞧……”過往路人有人提議。
就有人道:“聰慧是聰慧,可就是太聰慧了,出的謎一個比一個難猜中,費勁!”
“她家的燈也不好看。今年竟然擺的是五谷豐登,真真是……還沒進東宮呢,就急着拍皇上的馬屁!”
盈兒在路邊站了一會兒,就聽到了不少消息,心情十分舒暢。
站了片刻,兩個小孩子先沉不住氣了,嚷着要去別家看看,一群人便都慢慢順着人流朝西去。
盈兒落在最後,偷偷地左右打量了一下,并沒見着那獨一無二的菠蘿燈,心裏竟有些小小的低落。
不過筥兒也跟兩個孩子一般着急,扯着她朝前走。
一路看燈走走停停,熱熱鬧鬧,喬檄帶了幾個身強力壯的小厮,看到好看的燈,便護着一家子往前擠。七嘴八舌,群思廣益,倒也猜中了幾個,盈兒得了個鐵手鈴,當即系在手腕上,一走動,就發出叮叮當當的鈴聲,惹得一家子直發笑,說倒像是牽了家中那條大黃狗來逛燈。
盈兒也不惱,十分自得極樂。
一時到了一家門前,卻是極特別。
整個門口只挂着一盞孤零零的四面宮燈,顯得十分寂寞。。
本來也沒幾個人上前,就是有人好奇上前,也是看幾眼便離開,嘴裏還嘟囔着:“這叫人怎麽猜呀!”
盈兒忍不住好奇,正好此處也沒人,便上前仰了頭看。
就見四面宮燈上都繪着畫兒,俱都聊聊數筆,線條流暢,極具功力。
第一面畫着四五個人圍着一個柱子坐着,其中一人離了座,衣裳半扯開。
第二面畫着一塊石頭,一個破洞,水灌入湖,波濤起伏。
第三面畫的是一個鮮紅的珊瑚筆架,一件五彩衣裳。
第四面畫的是一鈎彎彎的月亮一片薄薄的雲彩。
叫猜一個成語。
盈兒看了片刻完全摸不着頭腦,忍不住笑道:“難怪這裏沒人,這叫人可怎麽猜?”
喬檄聽了笑道:“這簡家越發會出謎題了。怕是遍京都沒一個人能猜中呢。”
這時,就聽身後響起一個寒磬般疏朗的聲音:“倒也未必。”
盈兒心頭一震,淡淡湧起一絲喜悅,卻并沒回頭。
片刻後,一人修長的身形停在她身邊,手裏提着一盞上京獨一無二的菠蘿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