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張家往事

第二天清晨,于家祠堂。

“唉,這也算是好事,希望張小子能投個好胎吧。”

言燼和于老太面對面坐在蒲團上。他把昨晚的事情給老太太講了一遍,老太太一開始還有點心酸,但畢竟是灑脫的性格,很快便想開了。

也是從于老太這裏,言燼才大概了解了張老頭的故事。

張老頭生前便是倔強又不會說話的性格,不太招人喜歡,孩子們也不喜歡和他說話。

但他确實是個好爸爸。

他和妻子育有兩兒一女,妻子在生小女兒時難産去世了。正直壯年的他沒有再娶,自己吃盡苦頭養大了三個孩子。

老太太說到這裏有些唏噓:“當時我作為他的長輩,也勸過他再找一個。但他不願意,說自己定力不行,有後媽就有了後爸,萬一以後就對孩子不好了怎麽辦。”

言燼也頗為感慨,沒想到去世後怼天怼地的張老頭,年輕時是個如此有擔當的男人。

後來孩子們大了,工作了,回來的就少了。老人家就一個人住在村子裏,種點地買買菜,生活得也不錯。

再後來他老得種不動地了,就想着拿多年攢下的存款給自己選一個好一點的養老院,就這麽安度晚年,雖然孤獨了點,但也挺好的。

可村裏偏偏有那些多事的人,放着自己家事不管,非要管別人的家事。

看着張老頭就要不聲不響地去養老院了,鄰居家嬸子給他的孩子們打了電話。

那嬸子也是好心,養老院這種地方,在村子裏的口碑就跟孤兒院一樣。在村民的印象中,只有沒人要的老人才會去養老院遭人磋磨。

誰也不忍心看着自己相處了大半輩子的老鄰居進那種地方。

于是嬸子打電話給老人的孩子,說話也不是很好聽,話裏話外指責這仨孩子是白眼狼,老爹辛辛苦苦把他們養大,他們卻喪了良心要送老人去受人欺負。

Advertisement

三個孩子被劈頭蓋臉一頓罵,才知道老爹要去養老院,趕緊都跑了回來。

當然,幾個孩子誰也不同意張老頭的決定。一方面是不放心這種機構,怕讓老頭進去受了委屈,另一方面也是怕村子裏的流言蜚語壞了他們人品。

三個孩子一合計,決定輪番把爹接到身邊養。小妹由于婆婆得了癌症正要人照顧,被哥哥們踢出了養老群聊。

然後張老頭就過上了一年去大兒子家一年去小兒子家,猶如候鳥遷徙一般的生活。

離開了熟悉的老家,不得不一年适應一次新生活,身子骨本就不太硬朗的張老頭沒堅持幾年就病倒了。

這一病險些要了老頭子的命,幾個孩子也由此意識到這樣下去行不通。

正好當時大兒子張俊偉自己開的小公司因為決策失誤導致經營不善,不得不關門。

他看着自己手頭的存款,又想到病重的老爹,決定帶着妻兒回村生活,借着這個時間縷清自己今後的路。

張老頭又回到了自己呆了大半輩子的村莊,病很快就好了。他擔心大兒子為了自己耽誤事業,總是勸孩子回到城市裏住。他自己也能照顧自己,再不濟還有街坊鄰居呢。

不提還好,一提街坊鄰居張俊偉就腦殼疼,也沒把老爹的建議當回事。

前幾年還好,張俊偉每天種種地,照顧照顧老爹,用手頭的現金投資點小項目,過得也算輕松自在。

但是時間久了,他和妻兒都堅持不下去了。

夏熱冬冷的農村平房,開在戶外的露天廁所,不通下水的洗漱清潔……樁樁件件都在挑戰在城裏呆慣了的大兒子一家的底線。

更何況,張俊偉的獨子還在城裏讀書,因為沒人照顧只能選擇住校,母子倆一個月才能見一次面。

為了這個,張俊偉他媳婦天天跟他吵架鬧氣,他自己也愁得天天叼着煙嘆氣。

張老頭看在眼裏也跟着着急,他不想孩子因為他耽誤了自己的生活。

他又去找孩子們談過幾次,可明明孩子們都愁的要命,卻還強撐着不肯放老爺子一個人生活。

張老頭沒辦法,只能盡力照顧好自己的起居,争取不給孩子們添麻煩。

又過了兩年,張俊偉新開了一家公司,新事業起步,他忙得昏天黑地,還得村裏城裏兩頭跑。他媳婦怕他撐不住,就說要不讓他住在城裏,張老頭有她照顧。

張俊偉不忍心媳婦受苦,又沒有其他辦法,只能暫時接受了妻子的建議,想着只要趕快把公司穩定下來,就能恢複正常了。

兒媳婦照顧他也是盡心積極,吃的住的都親力親為。但是家裏沒了男人,她一個女人總是會覺得沒依靠,就偷偷跑去孩子學校附近租了個房子,沒事就和孩子一起住,一住就是一兩個禮拜。

張老頭覺得這樣也挺好的,他自己也能照顧自己,何必為難兒媳婦,也就從沒和兒子說起過。

直到有一天晚上,張老頭睡着覺突發腦淤血,家裏沒人照顧,老人拼命敲盆摔碗喚來了鄰居一家。

由于救治及時,張老頭的命保住了,卻變成了下肢癱瘓,生活再無法自理。

這事一出,張俊偉和他媳婦都十分自責。尤其是他媳婦,這位和善的女人執拗的認為老頭會變成這樣,都是自己的責任。

張老頭誰也沒怪,還挨個安慰了好久,生怕他們因為自己影響感情。到最後,張俊偉還是決定解散自己新組建的公司,全身心照顧老人。

中國有句俗話,久病床前無孝子。張俊偉算是個十分孝順的孩子了,但幾年如一日地照顧癱瘓在床的老父親,放棄自己的事業,放棄和親子的相處,也放棄正常的夫妻生活,說他不恨那是假的,所以慢慢也就沒那麽盡心。

自己吃飯的時候,也不管老爹愛不愛吃,湊合給他帶一份;半年一年給老人洗一次澡,反正他們不住一個屋子,也髒不到他們身上;過年過節和老人聊會天,平時根本想不起來……

就這樣,五年後,張老頭去世了。

死前他兒媳婦正在自己屋裏炖牛肉,肉香味飄到了老人屋子裏,那是他最喜歡的菜。

這兩天兒子一家出門,中午才回來,走前忘了給他留飯,他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真的很饞肉,很想和兒子一家在一起香噴噴地吃上一頓飯。

他就那麽眼巴巴地看着門口,期盼着下一刻兒媳婦就會端着一碗肉,笑眯眯地扶他起來吃飯,然後和他聊上幾句天。

但他最終也沒等到,那鍋肉還沒炖熟,他就死了。

張俊偉一家确實把他忘了。

那幾天正趕上張俊偉兒子高考,夫妻倆提着心去給兒子加油助威,誰也沒想起家裏還有個沒飯吃的老人。

後來考試結束了,張俊偉接了孩子來村裏散心,他媳婦開心地炖了一鍋肉。幾個人吃了一半才想起了另一個屋裏的張老頭。

再去看的時候,老人都涼透了,頭還沖門口偏着,似是在聽對面熱鬧的聊天聲。

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去世,張俊偉的難過是真的,但心中更多的卻是放松。像終于丢掉了一個大包袱,能夠順暢喘口氣。

一家人迅速處理了老人的後事,也沒管村裏什麽守祠堂到頭七的規矩,三天後老人出靈,他們就離開了村子。

一年多後才又回來暫住。

“就是這樣。”言燼把故事講給段淮幽聽,講得自己眼圈紅紅的,心裏很不好受。

段淮幽一邊開車一邊瞄着小兔子一樣的自家保镖,頗為無奈道:“所以你那麽早起床,避開我們去祠堂,就是為了跟老太太聊天?”順手弄哭自己?

“不是的,”言燼反駁,“我本來想去送奶奶一程的。”

他吸了吸鼻子,有些懊惱:“但是于奶奶說,這幾天張老頭在她那裏攪和着,她都沒能好好和家人相處一會兒,今天還想陪陪他們。”

左右今天就是老人頭七了,過了今天,老人不走也得走,用不着他送。

段淮幽點點頭,又看看今天情緒肉眼可見低迷的言燼,試探着轉移話題:“今天你出去那一會兒,張俊偉和他妻子來了。”

嗯?言燼果然支棱起來了。

段淮幽看着小狗狗支起耳朵一樣的小保镖,忍着笑道:“他們來謝謝你們幫他爸爸完成最後的心願,還送了幾箱禮。”

都是燕窩阿膠之類的保健品,被他扔在後備箱了。

言燼一聽頓時氣鼓鼓了:“才不要他們的東西,我幫老人家,還用得着他們謝?!”

段淮幽有些無奈。言燼剛走出校門沒半年,還處在嫉惡如仇的階段,眼睛裏非善既惡,揉不得沙子。

但在段淮幽這種成年人看來,張老頭沒有錯,他一直拍給孩子帶來麻煩,拼命找途徑養活自己。

但張俊偉和他的妻子也沒有錯,他們害怕父親自己沒法生活,擔心他進了養老院被工作人員欺負,決定自己照顧。

照顧的也算盡心盡力,只是沒有那麽上心,最終釀成悲劇。

大家都沒錯,只能說,所有的巧合都會把故事帶到不同的結局吧。

但這些他都不準備對言燼說,他還年輕,就該是這幅純粹的樣子,還不需要被人為改變。

等以後他經歷的多了,很多事情自然就看清了,不需要他揠苗助長。

至于現在,他就這樣單純着就很好。

兩人沉浸在各自的世界中,車廂中一時很安靜。

忽然,一個猶豫的聲音從後車座想起。

“那個……我就是想問問,咱們也不同路……你們為啥非要帶上我呢……”

李子維坐在後面被無視了一路,終于撐得吃不下了,顫顫巍巍開了口。

言燼這才發現後座還有一個人:“你還在啊,剛把你忘了。”

……

瞧瞧這話說的,這是人話嗎!!

李子維在心中憤怒吐槽:什麽叫我還在,這大高速路上,我能去哪???跳車嗎??

段淮幽通過車內後視鏡看了一臉吃癟的李子維,漫不經心的說:“咱們不同路,但你必須跟我回去,我們找你師父,有點事。”

--------------------

其實養老人真的是個頗有争議的話題,蠢作者是決定老了之後直接把自己送進養老院的。

兩代人的價值觀、生活觀念、生活方式都完全不同,強行住在一起只會滋生更多的矛盾,還不如各自安好。

悄咪咪:和老姐妹們養老院追文追劇還不用伺候人不用看人臉色的日子難道不香嗎?香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