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二場考試
第二場考試很快來了,考的是策論,經義和詩賦,三者占比在6:1.5:2.5。
秦遇當時一滴汗就順着額頭下來了,他沒想到第二場考試的詩賦占比這般大。
他的心,撲通撲通跳的很快,一下一下,敲擊着他的耳膜。
秦遇長長呼出口氣,又着重看了一下策論題,還好,策論題的難度對他來說不算大。
其中涉及到了一些淺顯的民生,然後就是歷史事件。基本是不痛不癢,沒有直擊敏感話題的問題。
“咦,這是……”秦遇神色有些變化,但很快恢複如常。
他再看占比小半的詩賦,秦遇對主考官們的性格有了一個大概了解。
主考官們,副考官們既是監考鄉試的人員,又是出題人。後續的閱卷也由他們做主,錄取誰與否,衆人會先行商量,在最後由話語權最重的主考官定奪。
求穩起見,在答策論的時候,秦遇放棄了以前的務實,這次文字,辭藻華麗,整一個理想主義。
不過到底性格使然,他中間還是小小插了幾條可行的小建議,盡量把自己擺在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而輪到那道讓他之前微微變臉色的策論題時,他停了停。
那道策論題的題目為“申商助國否”。
這裏就要了解【申商】指的是誰,所謂【申商】,說的是兩個人,即:申不害和商鞅。
這二人都是法家裏響當當的人物。
而提到商鞅,又會下意識想到商鞅變法。商鞅變化推動了秦朝的進步,但其嚴酷之烈同樣聞名。這與儒家思想,并不相合。
根據之前的出題內容來看,考官們明顯是儒家的簇擁,不說排斥法家,想來也是無感。
Advertisement
但為何又要出這麽一道題。秦遇算了算,發現這道題還是一道大題。
他又琢磨了一下題目,秦遇猜測,不管這句話本來意思如何,但考官們的意思,應該是讓他們對嚴苛之法進行駁斥。
說句不好聽的,屁股決定腦袋。
為官者少有清白,一旦事發,肯定希望自己能被寬大處理。這顯然與申商之意相悖。
秦遇心裏有了思緒,開始組織語言,而這個時候,天色也晚了,他只能停筆。
一天策論答下來,秦遇感覺自己都快虛脫了,不止身體累,心更累。
他将答卷收好,這才擡頭看了看天色,已經是日落西山了。
他拉了拉響鈴,示意自己要去茅廁,當他快靠近茅廁時,一股臭味直沖鼻子而來。他下意識皺了皺眉,随後同情被分到茅廁附近的考生。
他這個念頭剛落,幾步遠外的考生突然幹嘔,撐着桌子吐了。
士兵嫌惡的走過去收拾,而那名考生站起來後,身子晃了晃,直勾勾向後倒去,重物落地的悶哼聲,聽的人都跟着疼。
本來在收拾污穢的士兵臉色更臭了,飛快罵了句晦氣,扔掉掃帚,拖死狗一般,把那名考生拽走了。
秦遇心跟着往下沉,此時身後傳來催促:“茅廁到了,進去吧。”
想到裏面的髒污,秦遇屏住氣,進去後飛快解決了,然後匆匆出來。
身上的臭味許久才散,秦遇回去後,燒了點熱水,簡單擦拭上半身。随後又用涼水抹在太陽穴,人才清醒點兒。
他現在其實很餓,但是什麽東西都吃不下。最後覺得這樣不行,還是又燒了熱水。
貢院裏是允許考生帶風爐的,它的外表像一個小鼎,裏面放炭火,上面燒水就可以。
秦遇往熱水裏放了點糖和鹽,攪拌均勻後,緩慢飲下,整個人才舒服了點兒。
天色黑下來時,空氣中還有些熱風,秦遇躺在床上睡下,手邊放了一件外衫,深夜時候,氣溫會降,到時候身體本能會把手邊衣服往身上蓋,這樣不會着涼。
他看重鄉試,但更看重自己的身體,只要他好好的,一切都還有希望。
一些老秀才也知道這個理兒,盡量顧着身體,但第一次參加鄉試的新生顯然沒想的那麽細致,他們覺得大夏天熱都快熱死了,怎麽可能會着涼,他們中一部分人身體素質好,扛住了。但另一部分人就沒那麽好運氣了,第五天的時候,又有一名考生倒下了。
這給衆人的心裏,無形中增加了一層壓力。
秦遇想着那道策論,心裏構思的差不多了,然後提筆答題,之後答經義,順暢極了。
然而這種流暢止步于詩賦。秦遇看着詩賦題目,眉頭緊鎖,幾乎就沒怎麽松展過。草稿卷上寫了一首又一首詩,最後卻悉數作廢。這些詩都有一個缺點,平淡。
詩賦題目讓考生以“春夏秋冬”為題。
這個範圍就大了,可以寫季節,也可以寫四季中出名的花朵,或者天氣。
如同春天,可以寫桃花,牡丹花,夏天可以寫荷花,秋天寫菊花,冬天可以寫梅花,也同樣能寫雪。
再随後,以花喻人,以景喻人等等。
這種任由考生盡情發揮的題目,對于真正的風流才子來說,簡直是游魚如水,虎歸山林。
然而對于秦遇來說,就是因為題目範圍大,他反而更加不好發揮,還不如給他局限一種事物。
所以這一次,他幾乎是踩着點兒答完題,把所有卷子上交時,他簡直身心俱疲,恨不得就那麽躺下,好好睡一覺。
可是身體越疲憊,他又睡不着,號房裏又悶熱的緊,他打算出去走走,順便去看看蘇秀才。
他是在半途遇到蘇秀才的,對方好像也是來找他,然而兩三天未見,蘇秀才的臉色更差了,兩頰凹陷,整個人明顯瘦了。
秦遇怔住,輕聲喚道:“蘇兄。”
蘇秀才眼珠子動了動,然後才聚焦,對秦遇扯了扯嘴角。
兩個人都沒說話,只機械性的在通道內來回走着,大部分考生也不像第一場考試後,那麽興致勃勃的讨論了。
但秦遇注意到,人群中有幾位考生手執折扇,雖然衣着狼狽,但确實滿面紅光,藏不住的得意之色。
這世上,落魄和意氣風發都是任你怎麽也裝不出來的。哪怕他們都盡力掩飾了,可眼神還是還是會出賣心底深處的情緒。
發現這一點的,不止秦遇一人,很快有人上前跟那幾位暗藏歡喜的考生交流起來。猶如衆星捧月一般。
秦遇掃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他和蘇秀才選了一塊陰涼地兒,毫無形象的一屁股坐在地上,靠着一塊石頭閉目養神。
蘇秀才本來失落到極點了,他其實有很多話想說,但話湧到嘴邊,他發現那些話太喪氣,就不敢說,怕影響秦遇。他一個人憋悶的慌,坐着看地上的螞蟻,結果身邊傳來有規律的呼吸聲,他偏頭一看,發現秦遇睡着了。
他有點想笑,但嘴角剛翹起又壓了下來,重重嘆了口氣。然後,聽着秦遇平緩的呼吸聲,不知怎麽的,他也睡着了。
兩人最後是被貢院裏的士兵叫醒的,讓他們回號房。
秦遇和蘇秀才迷迷糊糊站起來,感覺之前那種疲憊沉悶的心情都散了七八,蘇秀才感覺更強烈,進來貢院好幾天了,這一個時辰的覺是他睡的最安穩最踏實的。
這一次,他笑的真心實意了些,還給秦遇鼓勵。
秦遇也笑着鼓勵他,然後在士兵的催促下,回到自己的號房。
晚上的時候,秦遇終于買了一份葷菜,好幾天沒吃到肉,第一口吃下去的時候,其實他是有點不舒服,但緩了一會兒,再接着吃一塊,他就察覺到肉香了。
肚子跟着唱空城計,咕咕的叫,秦遇大口大口吃着飯菜,仿佛那是什麽美味佳肴一樣。
第三場考試,考律法,算學,經義,雜文,以及詩賦。
秦遇:………
秦遇氣悶的看着詩賦題,發現這次詩賦題限制了範圍,讓他稍微順了點氣。
他先把算學,雜文答了,算學是他的強項,他幾乎沒有錯漏,等他答雜文時,貢院裏突然傳來兩道虛弱的喊聲,很快又沒了。
後來秦遇才知道,那兩道虛弱的喊聲是考生瀕死時求救的聲音,其中一人還算幸運,撿回了一條命,另一人就沒那麽好運了。
而究其原因,是因為夏天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變質,那兩人也不知怎麽搞的,午飯斷斷續續剩到晚上吃了,又喝了生水,導致腸絞痛。
去世的那一名考生據說先前就有些不好了,是坐他對面的考生說的,言是咳嗽,臉色泛紅,應該是夜裏受了涼。
艱苦的環境和體質降低,沒抗住病痛,最後交代到了貢院。
當然,秦遇現在是不知道這些事,士兵們處理的又快又狠,根本不會影響其他考生。
秦遇開始答經義和律法題,他将時間分配的很好,把其他題都做完了,檢查一遍後,刻意餘下兩個時辰來作詩。
他知道他第二次考試的詩賦不出衆,那麽這一場肯定要有一些亮點。
詩賦題目為“未明求衣賦”。
這句是出自《周書》“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猶恐萬機不理,天下擁滞。”【注】
通俗點來說,就是形容天子特別勤懇愛民,日理萬機。
誇就對了。
但讀書人又好面子,所以又不能明着誇,要含蓄。而這個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當今天子跟以前朝代的明君放到一起。
有點兒那麽一種,不說白,卻要表達白的意思。
但是這需要考生對歷朝歷代稍微有點名氣的皇帝有數,大致了解這些皇帝的生平和光輝事跡,不要犯了本朝的忌諱。
而了解這些,平時肯定要多看史書,多積累,所以這條“捷徑”,也不是随便能走。
這對平民學子就難,人家也想看,可上哪兒找那麽多書。
意識到思維發散,秦遇甩了甩頭,把多餘的雜念甩出去,專心作答。
作者有話要說:注:出自《周書》“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猶恐萬機不理,天下擁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