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南絲·北銷

隔日一早,新知府便将扣押花氏商號的五萬匹絲綢兼八千件瓷器完璧歸趙。莊易璃聞訊趕來,一通責問,才曉得花未情手裏也拿了聖旨,且是專門為花未情而寫的。

莊易璃一雙陰森的眸子格外幽暗,“丁大人初入官場不久,該不會連皇上的聖旨是真是假都分不清罷。”

丁雲海對于莊易璃的為人本就不齒,如今他有意挑釁,他也不必留顏面,“經莊老板這麽一提,本官倒是想起了一件事,就是不知當不當說。”

莊易璃好整以暇,“大人直說。”

“莊老板半個月前帶來的聖旨本官還沒親自過目,确實不曉得真假,不知莊老板可否借來一觀?”

莊易璃怒火上心,“丁大人好大的膽子,聖旨也敢懷疑真假!”說出了口,才曉得這句話是自己咬了自己的舌頭。他立馬閉嘴,臉上尴尬不已。

丁雲海輕輕一笑,“本官怎敢懷疑,就只怕莊老板不相信。”

莊易璃瞥了他一眼,鼻子呼出一口氣,沒再說什麽。

被官府扣押的五萬匹絲綢八千件瓷器還回來後,花氏商號所有倉庫都用上也容不下。最後只得将放不下的送到莊府上,三個多月前花未情買下這宅子也沒住人,正好用來當做倉庫使一使。

及至今日,花氏在蕲州的二十一家絲織坊、十二家染坊和一家瓷窖全部停工。只有五家分布在蕲州各地的絲綢鋪子和三間制作染料的作坊還在經營。

花氏染料獨門配方,色澤鮮亮多彩,是各大染坊必要之物。如今莊家名下的絲織坊重新開張,亦是從花氏取得染料。

來者是客,花未情并沒限制莊家購進染料,左右這也是一筆生意。如今莊家絲織坊挂上了陸家的商號,所制絲綢都外銷海外,獲利頗豐,正好花未情也能從染料分得一杯羹,也不是壞處。

五萬匹的絲綢堆積,一時之間也處理不幹淨。靠着聚緣坊和近處的一些絲綢鋪子上門進貨而銷出,如此下去得要一年之後才能清完。而花氏的那二十一家絲綢鋪恐怕也要閑置一年。

八千件瓷器現如今都成了廢品,那瓷器上都描着異域風情的圖紋,中土人根本不會欣賞。花未情走訪了幾家瓷器行,将價錢一壓再壓都沒人願意買下。

花未情最後想了想,八千件瓷器難以賣出去,留着還占許多位置,不早點脫手反而還虧得越多。于是,他命夥計将堆積的瓷器一件一件分發給收下的夥計,包括各大作坊的工人和聚緣坊的夥計。每人發個十來件,也正好發完。

花氏瓷窖繼續經營,卻是依照中土人喜好而來,繪上水墨丹青也能繼續經營。

到了深夜,小酒見花未情的寝房還亮着燭火,便敲了門。

進去後,正見花未情一人在喝悶酒。

“可要來一杯?”花未情向他舉了舉杯子。

小酒走過去坐下,接過他手上的一杯酒仰頭飲下。

花未情另取了一個杯子,兀自給自己倒酒。小酒喝了酒用袖子抹了抹嘴,勸道:“老板,你酒量不好,別喝太多。”

花未情輕笑一聲,“不喝多,就喝幾杯。”

小酒愣愣地看着他,“老板。”

花未情手上的酒杯剛好到了嘴邊,目光投向他,“嗯?”

“你也別太傷心了,雖然日後不能與南洋人通商,但總有辦法再度起家的。”

花未情飲盡手中的一杯酒,笑了笑,“我還能傷心什麽,我現在有岚軒,有塵兒,傾家蕩産于我而言也不過是無關痛癢的事。”

嘴上說得痛快,心裏卻又是苦得不行。他拼搏三年,為的是富甲一方,為的是将莊易璃踩在腳下。可繞了一圈回來,莊易璃還是莊易璃,而他花未情終究也只是花未情。

看到莊易璃對他揚着下巴倨傲不可一世的模樣就渾身不舒服,仿佛有千萬根針紮着似的。

喝了好幾杯酒後,花未情臉頰浮起一抹酡紅,他呢喃自語道:“呵,說得對,日後不能與南洋人通商,但總有辦法再度起家。”

花未情回到蕲州的第七天,便将花氏名下的掌櫃都召集起來。

各大作坊的管事和大掌櫃都聚集,坐滿了酒樓裏頭的七八張八仙桌。花未情今日将酒樓包了下來,一來是為犒勞為花氏商號任勞任怨的各位管事,二來是為宣布日後花氏商號的走向。

還未上菜前,一座八人都圍在一起聊天喝茶。花未情站起身來,他一身紫色錦袍加他那一張絕色容顏,令世間女子為之折腰。可偏偏這樣的人還是花氏商號的東家,十七歲經商,剛及冠就成名的商賈奇才。

他負着手,顯得更為有氣勢,他開口便道:“諸位可知,在江南一帶五六兩銀子就能買到的一匹絲綢在西北一帶能賣個多少銀子?”

在座的人面面相觑,小聲商讨能賣多少。賬房管事趙福慶道:“西北幹旱,不适宜種槡養蠶,一匹從江南運過去的中等絲綢最起碼要能賣個九兩銀子。”

四座的人都嘩然,花未情莞爾,“趙先生說得極是,江南盛産絲綢,比之西北價格确實低廉。”随後又問:“那諸位可還知道,一張從西北運到江南的貂皮又能值個多少銀子。”

這個問題,在場許多買過的人都曉得,至少也要三十兩銀子左右。

花未情很是欣慰,繼續道:“但這一張貂皮在西北從獵戶手中收購,卻只需七八兩銀子左右。”

在場諸位再次驚訝。花未情在桌與桌的間隙負着手緩緩踱步,邊道:“兩地兩物價格相差如此之大,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兩地氣候相差甚遠,盛産之物自然不同。西北常年幹旱,百姓多以狩獵為生,得來大量的貂皮豹皮都以賤價出售。江南土地肥沃多雨,百姓多遵從男耕女織,桑蠶更是比比皆是,數之不盡。”

在座除了花未情的聲音再沒一絲雜音,個個聚精會神豎着耳朵聽他說,眼底煥發出奕奕神采,在心中嘆服這位年輕又美貌的東家。

“倘若,花氏商號能在西北設鋪子一邊售賣絲綢一邊收購皮毛,得來的皮毛運往江南售賣。而後,打道回府時,順帶将江南的絲綢運到西北售賣,如此,來回往返之間不僅賺取兩地差價,還可充分利用人力。諸位可有想過,這其中能獲利多少?”

兩地差價懸殊,這一筆賬難以計算,但獲利豐厚可能比當鋪錢莊一類還要多。這一決定委實明智,絲綢不能外銷,便往內地銷,獲利照樣豐厚。

這決定一下,花氏名下的各大管事掌管齊齊贊同。得到贊同後,花未情便開始籌備在西北開設鋪子的事宜。

為了不兩手空空而去,花未情将堆積的絲綢裏分出一萬匹,帶着大隊人馬往西北前行。

江南與西北相隔甚遠,馬程本只需二十天,但由于運着十幾馬車的絲綢,行速拖慢,趕過去最起碼也要一個月。

西北氣候惡虐,幹旱少雨且常有風沙。花未情這幅身子委實扛不住風沙天氣,途上發了一次高燒,咳嗽不止,整整在客棧歇了三天才走。好在有小酒一路照顧着,才慢慢适應過來。

趕馬車的馬夫道:“花老板年少有為,這些年必定吃了不少苦,但是自己的身子還是要好好照顧着。”

花未情輕咳了一聲,道:“我這身子從小便弱,倒也不是這幾年才熬出來的。”

“那就更應該照顧着。”馬夫道:“這天氣不比江南,你既然身子弱,還是多喝些水。”

小酒一聽,連忙取來馬車車壁挂着的水壺,打開活塞,“老板,您喝些水。”

花未情看了小酒一眼,接過水壺大口大口地喝了幾口。

到了西北一帶,花未情不急于将帶來的一萬匹絲綢脫手,而是先四處查探。日後在這一帶要設鋪子,必定得物色好地方。

花了幾天時間把周圍較為繁華的一帶逛了逛,發現這地方已有幾家收毛皮的鋪子,但賣入江南一帶的卻不多。花未情當機立斷,将附近的幾家收皮毛的鋪子買了下來。

但這收毛皮的鋪子再不是只收毛皮這般簡單,它将改頭換面變成賣絲綢成衣的聚緣坊。一邊售賣絲綢一邊收購皮毛,若是沒有銀子,還可用同等價錢的皮毛來換。如此,願意買絲綢的平民百姓必定大大增加。

收來的皮毛再運到江南轉手一賣,大量白銀最終流入花氏。

若是皮毛的量可觀,日後還能運些到京城來賣。京城的冬日較為嚴寒,皮毛生意十分好,但毛皮不比江南來得稀有,京城靠近東北西北一帶,毛皮價錢算是中等,即便如此,差價還是相當之大,獲利空間也不小。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唔,(*^__^*) 嘻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