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建成

從臨陽村回到家,時亦經常會一個人靜靜的發呆,雖說也想盡快回左寧府看書備考,奈何修建學院還差最後一些功夫,他只有耐着心的留了下來。

如此又過了幾日,學院建成前一天,時三興連着四五個族老又找到了時亦。在他們後面,還跟着一個三十歲上下的男子,這人看着面生,時亦在村裏沒有見過。

一進屋,幾位老人先為時亦的外祖父緬懷了兩句,時亦微微點頭致意。

石頭在邊上給幾個老人倒茶。

時三興道:“明天學院就要建成了,我們幾個不請自來,沒有打擾到你吧?”

“沒有。”時亦輕聲回答:“這段時間各位爺爺伯伯都辛苦了。”

見時亦談話的興致不高,時三興幾人開始直奔主題的介紹起他們帶過來的那位中年男人,“我和幾位族老商量過了,明天學堂就要蓋成,我們想在院內為你立個碑。”

時亦面露訝色:“我年齡尚小,如此合适麽?”

“怎麽不合适?”時亦大爺爺正色道:“這次來就是怕你拒絕,所以連做碑的師傅都找好了,你想推辭可來不及了。”

時亦看向幾人中的那名陌生男子,男子立馬說道:“時小秀才好,雕刻的碑石材料都已經準備好了,只是碑上要刻什麽,還要請秀才您定奪。”

一個族老道:“要我說就把時亦從小學習和州試中榜的事跡寫下來,也好激勵以後的學子奮進。”

“對對對,還要把時亦捐造學堂的事寫下來,以便提醒後輩不能忘本!”

“合該如此!”衆人紛紛點頭。

時亦搖了搖頭,卻是未語。如要真要立碑,其實他也早有打算。靜了靜,他從木盒裏掏出幾份地契,這些是十餘天前開始準備的,總共五十畝好田,如今已經辦齊了手續。

他把地契遞給時三興,時三興看後有些驚疑,看完又遞給了其他族老。

幾人互相看了看:“這是何意?”

Advertisement

時亦道:“其實你們來之前,我已經打算好了。我們村的木秀才才學斐然,人品端正,想來做我們學堂的先生,是盡夠了的。”

“可是木秀才收費應該不少吧?”一個族老默默皺眉,能為族裏請一個好的老師他們自然高興,可是族裏祭田收入就那麽多,若是請了一個收費高的老師,恐怕費用不夠,到時還要各家出錢,那就有違他們最初的想法了。

“這些無需擔心。”時亦搖了搖頭,“我早就做好了打算,這些土地雖然算在我的名下,但我已決定将這些留給族人耕種,所得收獲可以充當老師報酬和族裏花費。”

衆人一時無話。

“裏面還有一張白紙,上面是我捐助這些土地的要求。”時亦繼續道:“第一,這些田依舊屬于我家,并非族裏的祭田,日後若有人破壞了我定下的規矩,這田地我就要收回。”

“自然應該這樣,事事都應該講好規矩才行。”

時亦看着下方老人的表情默默點了點頭,“第二,這五十畝土地将分十組,分為族內十戶人家耕種,每三年一換,所得收成,三分用于支付老師報酬和學堂花銷,兩分用于族中孤兒老人,兩分歸耕種之人所有。”

“至于最後三分将在學堂設立獎學制度,凡文章、策論、詩詞、科考取得成績者,皆有獎勵,這份獎勵由木秀才評定,族裏人不可沾染。”

一位族老皺眉:“這獎勵怎麽能由一個外人決定?”

時亦搖頭卻未答話,只是道:“這就是我的條件,你們覺得如何?”

那位族老還想再說些什麽,被旁邊的大爺爺攔了下來:“內部族人評價更易偏私,木秀才為人正直,确實是最好的人選。”

幾位族老若有所思,時亦這時候又把話題繞到了最初講的碑文上:“至于碑文,我覺得為學堂建造出力的人,都應在上面留名,除此之外,以後在學堂出去能過州試者,也可留名。”

言外之意,剛剛說的事跡功德就都不需要寫了。

時亦說完,靜靜等着衆族老的反應。

幾位族老與時三興表情各異,他們今次前來,一是為了書寫碑文,二也是心感時亦所為,特意前來拜謝,但他們也沒想到自己特意想的拜謝禮物時亦沒收,反而又拿出五十畝好田供族裏使用,幾位老人一時間心內雜,紛紛贊道:“秀才公恩情可比日月,為我族所做貢獻,我等也不知如何感恩了。”

時亦搖頭道:“我把自己當做時族之人,難道族老們把我當外人了?”

“哈哈!”幾位族老被說的又是傷感又覺好笑,最終拍板定釘道:“那碑文便就按照你所說的辦吧,我等倒是沾了光,可随着學堂流傳後世了。”

……

第二日,鞭炮陣陣,紅綢彩帶,時亦協着時母時父前來觀看學堂建成。

連宋元這個好友聽到消息也從彭李縣跑了過來湊熱鬧。

向陽村時家衆人齊聚學堂門口,大家自覺圍城了一個圓,有小孩子在一邊嬉鬧着跑來跑去,他們此時還不知道,這處地方在以後能夠改變他們的一生,他們現在只知道嬉鬧着你追我趕,找到了一個玩耍的新去處。

時三興站在衆人面前意氣風發:“大家安靜!”

“容我在這裏先多說兩句。十幾年了,我時家都沒再出過一個秀才舉人,但今年我們出了,而且出了兩個!”時三興說的熱淚盈眶:“今天大家來到這裏,應該也都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我們州試案首——時亦,他出資建了個學堂,我們有了自己的學堂了,以後家裏的孩子都能讀書認字,本來想請時案首來說兩句,但他臉皮薄,不願意上來。”

衆人看着時亦哄堂大笑,時亦好笑的搖了搖頭。

“好了,好了”看着衆人哄鬧,時三興也高興了起來:“別的我也不多說了,只希望大家不要忘了今天,不要忘了我時家人都流着一樣的血,我們都供着一個老祖宗!不要忘本!”

“好!”不知道是誰先喊了一嗓子,然後各種叫好聲都開始此起彼伏,時家人不論男女老少,都瘋狂的拍起了巴掌,那聲音又響又亮,伴随着幾個年輕人的大喊,一直持續了數分鐘才在時三興的制止下停止。

“現在別的不多說了,我們讓時小狀元來幫我們把匾額揭開,讓我們把學堂的大門給他打開!”

“好!”

時亦在衆人的注視中笑了笑,他走到門口伸手拉住了一段紅綢,“其實我也沒什麽說的,只希望未來我們時家會出更多的秀才舉人,也希望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又是一陣叫好,在衆人的歡鬧聲中,時亦拉開了紅綢遮蓋的一個匾額,露出裏面“時家學堂”四個大字。

這字是時亦親筆書寫,他看完後心中也是頗為感慨。

“開門了~”一群小孩子大喊着去推學堂緊閉的木門,笑聲陣陣,映着不遠處的時家祠堂,仿佛古老的傳承和未知的未來在這一刻碰撞。

學堂大門打開,嶄新的桌椅嶄新的建築,這些都是時家人一磚一瓦親自鋪就,他們看着看着,不自覺就笑了起來。

在學堂東門,屹立着一塊兩米高的石碑,只見上面一排排雕刻着六十幾個人的名字,這些都是在學堂建設中出過力氣的人。

時家一些男兒在上面看見自己的名字之後,莫名生出幾分自豪,他們抱着兒子,指着上面的字告訴他們那是父親的名字。

而在這些名字最上方,是一個比別的名字都要大三分的時亦二字,這兩個字刻在石碑最上方,單獨一排并用金粉描繪,在黑漆漆的石面上,熠熠生輝。

作者有話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