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司南都不知道自己的泡菜是怎麽在村子裏走紅的, 但好多人都來問司南是怎麽做的。
今天一早王鐵柱帶着烏明三人上山找木頭,司南呆在家裏正準備按着之前做泡菜的方法再做些泡菜時,村子裏那些說過話的或是沒說過話的大姑娘小媳婦就三三兩兩的過來了。
這些人還都挺客氣, 有的拿了一盆花生,有的拿了一籃子沙果或是一籃子自家園子裏的瓜果蔬菜, 還有的扛上兩根甜杆, 更有位大嫂将家裏蒸的粘豆包拿了幾個過來。
多少有些客氣。
因今兒就能将地窖收拾出來, 所以地窖上面的那張方桌和凳子便都挪到了院子裏。
人來了, 司南客客氣氣的請人進屋坐,只屋裏到底又小又憋悶, 不如外面來的自在。
秋高氣爽的日子,陽光充足卻不炙熱,有些風,但這風吹在人身上不但不冷還有些舒服。
除了桂芝, 其他人都是頭一回來司南的知青小院,參觀了一回司南的房間, 說了一回席子還可以這麽用, 便都坐到院子裏說話了。
來的這些人都挺實在的, 沒幾個喜歡拐彎繞腸子說話, 在司南普一見到來人時, 就知道了她們過來的用意。
‘大妹子在家呢。’
‘嫂子來了, 快屋裏坐。’
‘俺就是聽說你做的鹹菜特別好吃, 過來問問你是咋做的。’
除了這種相對含蓄的,另一種就是這種‘俺聽說你家鹹菜做的好吃,跟你要一碗回家嘗嘗’的。
不管哪一種,張口閉口的都是‘鹹菜’。
╮(╯▽╰)╭
将不大的泡菜壇子搬到院子裏,又挪了菜板, 菜刀和碗筷出來。
Advertisement
随後司南也不跟這些人計較得失,特別敞亮的從壇子裏抓出一大把泡菜,放在菜板上剁成小塊,然後分給來人嘗。
因這泡菜鮮酸鹹辣,司南還将早上貼的玉米面餅子端了出來。
“……作法也就這樣了。”将泡菜的制法一樣一樣的說給客人們知曉,最後又強調了一回無論是手上還是筷子上,在從泡菜壇子裏取泡菜的時候一定不能沾到油。“沾上一點油星子,這泡菜就壞了。”
“這還是個受窮的命。”也不知道誰在聽完司南這句話後,開玩笑的來了這麽一句。
聽到這話大家就是一笑,随後又有人接了句,“它是不吃,咱是吃不起。我家要是能頓頓大魚大肉,誰還吃鹹菜呀。”
司南:真頓頓大魚大肉的時候,你還真就愛吃鹹菜了。
不對,這是泡菜,泡菜。
那幾天收玉米時,司南就發現了,這邊的人無論男女老少很多人都喜歡開玩笑,有些無傷大雅,有些可能過于低俗,但大多人都是有口無心,想說什麽說什麽的那種‘直腸子’。
對于這樣性格的人,真心不能太計較。計較多了,得來的不過是一句‘氣大傷身’的親身體驗版。
更何況,不涉及原則的事情,也沒必要針是針,灸是灸的跟争他個臉紅脖子粗,不是嗎?
爸爸說過,人們總是用更高的道德标準卻衡量和要求好人。而對于壞人,人們卻下意識的不做要求和衡量,仿佛壞人壞到什麽程度都是理所當然的事。爸爸不希望你做一個于國無利,于民有害的壞人,也不希望你做個人們口中仿若聖人的好人,爸爸只希望你在任何時候都能做一個不會因一已私利損害國家利益和不傷害他人的普通人。
只要想到爸爸的話,想到爸爸的教導,司南的心就會變得踏實很多。
此刻擠身在一群沒讀過什麽書,沒見過什麽世面,可能這輩子都沒去過市裏的村中婦女中間,司南心裏沒有高人一等的那種優秀感,也沒有用什麽同情憐憫可惜的心思去看待這些熱愛生活的村民。
她應該感謝上蒼,哪怕穿越了,也叫她能夠安穩渡日,不用過那種颠沛流離,戰火硝煙的日子。
想想以前看過的影視小說,再聯想一下如果她不是穿到這個年代,而是倒黴催的穿越到1937年的南京城……呵呵,“以前就看家裏人做了,這也是頭一回擺弄這玩意。怕做的不好,只做了這麽一點子。家裏就這幾個碗,嫂子們先用着,回頭飯點前給我送回來就成。”
有人拿了碗過來要泡菜,有人随手拿了個籃子什麽的,但給了這個,不給那個的也不好。司南便将家裏的碗碟都拿出來,挨個裝了些,叫他們帶回去給家裏人嘗嘗。
幾乎就沒空手來的,所以別管泡菜多少,司南也沒叫人空手走。等人都走了,司南看着只剩下一點壇子裏的泡菜和半壇子泡菜母水,有些想笑。
将人送走了,司南想了想,又去了一趟鐵柱家,桂芝正在家裏洗衣服呢,見司南來了,還叫她屋裏坐。司南連忙搖頭,道,“不坐了,我就是跟嫂子說一聲,中午別做飯了。一會兒都去我們那邊吃。”說完又招呼桂芝洗完衣服就過去,就腳下生風的回去了。
休息一天,還叫人家王鐵柱跟着山上山下的折騰,請人家吃頓中午飯也是應該的。家裏就他們倆口子,将桂芝叫上也不過是多一雙筷子的事。
将那塊省吃儉用如今只剩一眯眯的臘肉都拿下來,切成小細肉條,一會兒用臘肉炒芹菜。
空間裏還有兩個不能孵雞崽的雞蛋,司南也拿了出來,将大蔥切成粗一點的蔥絲,回頭炒一道大蔥雞蛋。
上次買的海帶絲泡一把,拌盤酸辣海帶絲。
剛剛來的人裏有人送了些今年收上來的新花生,足夠可以炒一盤花生米了。
司南站在外屋裏,看着家裏的存貨,轉眼間就想到了四樣菜。
六個人裏,四個男人,所以還得弄個炖菜。
炖菜也好弄,放勺醬,炖個茄子豆角土豆。
再拍個黃瓜,六個菜就齊了。
家裏還剩下好幾個玉米面餅子,熱餅子的時候再蒸一鍋玉米面菜團子,主食也有了。
就在司南手腳麻利的開始張落午飯的時候,那些拿了碗碟的人家也陸續送了碗碟回來。
拿走時,只裝了些泡菜。因是當着大家夥的面裝的,所以他們也都知道別看給她們裝的少,但卻是傾盡所有的裝法了。
因此這些人家送碗碟的時候,幾乎都送了些自家腌的鹹菜給司南他們‘嘗鮮’。
一時,司南将需要洗刷切泡拌的活都做得差不多了,桂芝也來了。
看着又拎了一籃子菜過來的桂芝,司南就覺得這裏的人,都特別的客氣。
真的。
人家那不是客氣,是因為跟你不太熟。
→_→
桂芝看了一眼擺在竈臺上的備菜,司南又說了一回中午吃什麽,還問鐵柱和桂芝還想吃什麽,她這邊好預備。桂芝聽了連忙客氣的跟司南說道:“大中午的,對付一口就得了,咋還整這麽多。”
所以不是大中午,就不需要對付了是嗎?
“我們早就想叫你和我大哥過來吃頓飯了,我們剛來,缺東少西的,還什麽都不會,多虧了大哥和嫂子幫襯。這不,又忙着收玉米,囤柴火。也就今兒趕巧隊裏不出工。”
捏了一捏茶葉丢到茶壺裏,司南一邊沖茶,一邊問桂芝咱們是在屋裏吃,還是在院子裏吃。
桂芝看看那炕,想都沒想就說在院子裏吃。
于是司南就将院子裏的方桌收拾出來,又将碗筷子擺上。
當初烏明買家什的時候,只買了四個二碗,四個小碗,這會兒六個人吃飯,司南便擺了三個二碗,三個小碗。剩下一個二碗裝了剛得的鹹菜,一個小碗裝了兩勺桂芝家的黃豆醬。
至于泡菜,就剩下一個底子了,司南有些小心疼的沒舍得擺出來。
三友村這邊的山不少,但離的近的山頭都不高。他們也不是要打獵,只是弄些木頭,到是不需要往深山裏走。
晌午過半的時候,四人連扛帶抱的弄了幾根不算太粗的木頭回來了。一進院子就看到司南和桂芝坐在院子裏說話,等将木頭都卸到院子裏,烏明幾個眼尖的就都看到了飯桌上的六副碗筷。
這仨都是精明人,一看這情況,都不用司南給提示,便都明白是怎麽回事了。
今天這頓飯到不是司南自做主張,而是早前幾人說話的時候就提過這麽一嘴,但當時并沒有定下來是哪天。
司南指指一排四個打好水的臉盆,與王鐵柱打招呼,“大哥快洗洗,洗好了咱好開飯。”
說完這話,司南就起身去外屋地炒菜。
桂芝則站到王鐵柱跟前說了一句司南他們太客氣,非要叫咱們過來吃飯。她都不想來,非叫她過來。
“嫂子要是不來,那一定就是司南面子不夠大。”烏亮不等王鐵柱說話,就将話接了過來。說話時還順手将自己的毛巾遞給王鐵柱。“請不來您。”
“就是頓家常便飯,嫂子不來才是跟我們生份呢。”烏明洗了臉,也不擦臉,甩了甩手上的水,“總不能我們吃飯只叫我哥,不叫嫂子吧?”
你一言我一語的,仿佛今天中午這頓飯是他們早就商量好了的。
桂芝笑着回了一句‘怪麻煩的’就進外屋地給司南幫忙了。
六個菜,除了兩個炒菜需要現炒,其他的早就差不多了。桂芝進外屋地,幫着司南将一直在鍋裏的那道炖菜盛出來端到桌上,轉身再進來的時候,臘肉炒芹菜正好出鍋。
不過十來分鐘,六人就都圍着飯桌坐了下來。看着這樣的菜,王鐵柱就想喝幾杯,不過他也這個家裏不能有酒,也就沒吱聲。
幹了一上午的活,又扛着木頭走回來,大家都餓了。閑話說了兩句,就着茶水開始吃飯。只是飯剛吃上,陳婉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