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參會人員陸續進場之後,便按照職位高低依次落座。
卻說這會場的座位安排,也是頗有講究。坐在首席的是光祿丞李往昔,左右兩側各坐了兩位大夫。但這李往昔的位置,卻不是擺在正中央,而是略微往左偏了一些【注】。
照理說,光祿卿不出席本次會議,在官職上位于二把手的光祿丞李往昔,坐在主位上是當之無愧的。但李往昔心裏清楚,雖然他的官職較高,但在資歷上,他不如四位大夫,在俸祿上,他更是差了四大夫之首的光祿大夫一大截。
在這以資歷論英雄的光祿勳中,李往昔十分明智地對四位大夫,尤其是光祿大夫表現出了十成十的敬重與謙遜,四位大夫對他這個後來居上者,倒也實在挑不出什麽毛病。
待參會人員全部到齊之後,光祿大夫蔡衡宇便宣讀了關于朝廷即将召回征西大将軍宋翊的決定。
由于此項決定尚未正式發布,蔡衡宇一再強調,要求各位參會人員務必嚴格遵守保密條例,出了會場之後,不得對外胡言亂語。
其後,蔡衡宇提出了本次會議的兩項議題:一是推薦一名武将,暫時接替宋翊之職;二是推薦一名文臣,協助武将做好西北軍隊的事務性管理工作。
此兩項議題一出,會場一片嘩然。
如果說原本召回宋翊的決定,還無法讓人嗅到其中隐藏的硝煙味的話,那麽緊接而來的兩項議題,卻是明白無誤地向衆人傳達了一個信息——朝廷此次召回宋翊,恐怕不再是像以前那樣讓他回朝例行述職,而是要沒收他的兵權了。
衆人尚在肚中消化這突如其來的信息,卻見出席本次會議的中郎将之一程國坤首先開了口。
“這是什麽意思?什麽叫‘暫時接替’宋将軍?難道皇上想收了宋将軍的兵權?”程國坤生了五大三粗的塊頭,說起話來聲如洪鐘,再加上他性子躁烈,言行耿直不懂迂回,一開口便令衆人變了臉色。
“程将軍,稍安勿躁。”資歷最長的蔡衡宇首先出言安撫,“皇上是否要收回宋将軍的兵權,這一點我們光祿勳無權置喙,并且這個問題也不在我們此次會議的讨論範疇中。我們只需根據皇上的意思,推薦一文一武兩位合适接手西北軍隊統禦權的官員即可。”
蔡衡宇比較年長,說話慢條斯理,性子不急不躁,為人處世也是四平八穩,不見疏漏,在光祿勳中的個人威望還是比較高的,就連光祿卿管喻齡也敬他三分,其他人更是不敢随便駁了他的面子。
是以蔡衡宇話音未落,另一位中郎将周炀便暗中拍了拍程國坤的後背,示意他注意收斂。程國坤不擅與人口頭争論,又有同伴暗示,只好按捺下脾氣,虎着臉不再做聲。
周炀接着開口道:“既是皇上的意思,不知皇上心中可有人選?”他這一問就顯得比較謹慎了,先摸清皇上的意思再做決定,總是沒錯的。
蔡衡宇搖頭道:“這一點,皇上并未明示,想必還是要聽聽我們光祿勳的意見。”
Advertisement
一時間,衆人都陷入了沉默,會場氣氛變得有些壓抑。
皇上要收回宋翊的兵權,這可不是小事。以宋翊目前在軍中無人能及的威望,恐怕這兵權,也不是那麽好卸的,且不說這其中會出現多少阻力,就算真的卸掉了,将來會埋下多少後患,也是難以預料。
而皇上命光祿勳推薦接替人選,等于是将光祿勳推上了風口浪尖,搞不好會成為衆矢之的,在如此微妙的境地下,誰敢出這個頭?
蔡衡宇環視了一圈,連問了三次:“有沒有合适的人選?”都無人應聲,他心下也有些無奈了,能坐在這會場上的,個個都成了人精,關鍵時刻自然是明哲保身要緊。
半晌之後,卻是周炀首先打破了沉默:“我覺得……或許宋簡之比較合适?”
宋簡之是宋翊的同族遠房兄弟,年紀輕輕便跟着宋翊參加過多次戰役,兩年前被調回繁京,負責訓練新晉武将,在資歷、經驗、聲望方面雖不及宋翊,但在同齡人中還是占了很大優勢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宋簡之是宋翊一手提拔的将領,與宋翊有着同生共死的過命交情,若是由宋簡之來接手西北軍隊,可以冠冕堂皇的套上“提前培養宋家繼承人”的帽子,這不論是從宋翊的心理容忍度來看,還是從軍中輿論的接受度來看,都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不至于使軍隊與朝廷的矛盾太過激化。
因此,當周炀提出這一人選時,衆人都紛紛點頭贊同。
然而卻有一人,在此時投出了反對票。
而這反對之人,更是讓在場衆人十分意外——這人竟是韶寧和?這竟是每次開會都沉默不語完全沒有存在感的韶寧和?
“下官認為,宋簡之不妥。”韶寧和站起身,不疾不徐地道,“恐怕皇上不會接受我們的提議。”
李往昔十分驚詫于韶寧和的突然表态,脫口問道:“你為何如此篤定?”
“之前蔡大人說,皇上對人選并未明示。但下官認為,皇上雖未明示,卻已有了暗示。”
蔡衡宇怔了怔,問道:“皇上有了暗示?什麽暗示?”
韶寧和侃侃而談:“請恕下官直言,我們這光祿勳是什麽地方,說白了就是培養、儲備新晉文武官的地方,從我們光祿勳出去的官員,大多是能為大曜做出貢獻的國之棟梁——這也是光祿勳雖然機構地位不高,卻一直備受歷代掌權者重視的原因。
“如今皇上既然将推舉權交給了光祿勳,必是想在新晉文武官中挑選年輕後輩,而不是任用有資歷的前輩。所以下官敢斷定,宋簡之此人,不符合皇上的要求。”
韶寧和這番話,卻是說了一半,留了一半。他之所以認為宋簡之不合适,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宋簡之與宋翊之間存在着的家族紐帶,他們之間雖是遠親,但畢竟同為宋氏家族的後代,但就這一份血緣關系,就足以令皇上忌諱了。
但這一層深意,卻不能剖析太過,以免給他人留下口實,為自己招來禍患。
在場衆人雖未必能想透這一層,但僅根據韶寧和的字面意思,也推斷出了個大概——如果皇上真要任用新晉武官,那豈不是代表着,他打算培植完全屬于自己的新勢力,以替換朝中老臣所掌控的舊勢力?這得冒多大的風險啊?
想到此,許多人都露出了懷疑的目光。
且不說小皇帝是否真有這樣的深謀遠慮,就算有,他也未必有這樣的膽量吧?西北大軍現在已經完全由宋家所掌控,如此直截了當地換掉宋翊,萬一兵權交接過渡不當,那可是有反噬朝廷的風險啊!
【注】本文背景雖是架空,但既然官制方面參考了漢代,左右尊卑方面也參考漢代吧,漢代尊右,所以文中李往昔座位偏左,是一種自謙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