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釘子戶3
雖然張劭有心幫着于魏晉一起找,但是無奈他這次來也是有工作的,所以只能讓張劭自己帶着那個在人間當了近千年的釘子戶靈魂去找什麽智慧和尚。
說歸這麽說,張劭還是不希望于魏晉太過勞累的,于是在第一天工作結束的時候就問酒店的經理,“王經理,L市有什麽有點年頭的寺廟嗎?”
王經理雖然并不和張劭熟識,但還是挺熱心的,正好他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對L市也算是了如指掌,“寺廟啊,我們市解放前真是有不少的寺廟,我們這裏古時候佛教很興盛的。不過現在比較有名氣的就是鎮安寺和平光寺了,這兩個寺香火很旺的。”他打量了一下張劭,“看不出來啊,張大廚竟然是信佛的。”
張劭尴尬地笑笑,“沒有,我就是替朋友打聽打聽。”他接着又繼續問王經理,“那有沒有什麽年代比較久遠的寺廟啊?香火旺不旺倒是其次。”
“年代久一點啊…”王經理想了想,“我聽說市郊的明月山上有一座什麽涵雲寺挺有年頭的。”
張劭覺得這個寺廟的名字挺起來還挺特別的,說不定真能有點線索,于是點頭向王經理道謝,打算回去把這個消息告訴于魏晉,順便決定如果于魏晉不着急的話就等他工作結束了一起去,至少他還能當個車夫什麽的分擔一點事情。
轉頭看于魏晉這邊,百息指導着于魏晉開往他呆了幾百年的山頭,開着租來的車子七拐八繞來到L市周邊,于魏晉終于找到了這座山,下車問了當地人,才知道這座山叫淩山。
淩山?于魏晉有些敏感地想到,林山寺也讀作這個發音,是不是有些巧呢?
在淩山上大概逛了一圈,山倒是不大,半天也就看得差不多了,那座小屋于魏晉研究了半天也沒有看出什麽特別的地方。
最後看着時間不早了,于魏晉也只能回了酒店。
張劭等到于魏晉回來後就把自己今天打探到的消息說了出來,建議于魏晉,“你要不試着去那個涵雲寺走一趟?”
于魏晉其實心裏有些後悔,覺得給百息找這個智慧和尚實在比大海撈針還要有難度,但是當初不就是覺得百息在人間飄飄忽忽近千年守着記憶的殘破片段實在是太可憐了麽?
張劭吻了吻于魏晉的眼角,“別多想了,這事不是你的義務,幾百年過去了誰還找得到線索,實在力有不逮就和百息好好解釋一下吧。”
“嗯,我知道。”于魏晉答應道。
第二天,于魏晉又開着車吭哧吭哧往L市郊外跑。
那座涵雲寺還真的不太好找,本來這座明月山一沒瀑布二無景致的就不會吸引游人,另外它的地理位置也不太讨巧,所以上山的人極少,長此以往下去山路幾乎要被橫生的草木完全擋住了,于魏晉費了很大的功夫才辨認出有一條小路好像是經常有人走的,估計是跟這座在深山裏的寺廟有關。
Advertisement
果然,沿着那條路走下去就是一座破舊的廟宇,正門上挂着的字已經辨認不太出來,至少要不是于魏晉之前就知道“涵雲寺”這三個字,估計他是不太認得出來了。這座廟不大,不過看這個建築的樣式的确不是近代的風格。
于魏晉走了進去,結果剛一進門就驚訝地發現,這裏竟然住着三個佛修!?要知道由于天地靈氣日益稀少,所以修行的修士也越來越少,能築個基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一個小門派裏現在能有一個築基成功就足以讓其他門派羨慕。
可是想不打這荒山野嶺裏竟然一下就有三個,于魏晉粗粗感受一下,其中一個好像還是金丹的水平。這也就不怪乎那條山路這麽崎岖了,因為這幾個佛修估計也沒什麽下山的必要。
于魏晉表情嚴肅起來,看來這座涵雲寺不簡單。他清清嗓子,朗聲道,“在下魂君于魏晉,有事上門請教,請問…”話還沒說完,一個才十二三歲的小和尚就從一件僧舍中慌慌忙忙地跑出來,他一出門就看見于魏晉,于是對他高聲道歉,“這位大哥,哦不對,是施主,對不起,我,哦不對,小僧之前沒聽到。”
看他這架勢就知道他進入佛門沒多久,連俗世中的稱呼也沒改過來呢。小和尚此時已經來到他的面前,雙手合十行了一禮,“貧僧釋源有禮了。施主來有什麽事嗎?”
于魏晉笑着說道,“我叫于魏晉,想來找這裏年紀大一點的大師問一些以前的事,不知道這裏的主持大師在不在?”
小和尚釋源點點頭,“師傅在後院,我帶你去找他。”
剛走到後院,就見一名年老的和尚等在那裏,別看這個小和尚冒冒失失沒有一點佛家子弟的自覺,這個老和尚倒是很厲害,于魏晉發現他就是那個金丹修為的佛修,看來是早就知道于魏晉的到來所以出來等着了。
“貧僧圓然,見過魂君。”
于魏晉趕緊回禮,“圓然大師好,其實我這次來,是有些是想要詢問。”
圓然伸手把于魏晉往房中一請,“貧僧自然是洗耳恭聽。”
圓然的僧舍很樸素,僅僅一個蒲團,一個木魚,還有幾本經書。圓然有些抱歉地說,“涵雲寺地處偏僻,沒有來客,倒是怠慢魂君了。不知魂君來此是所為何事?”
于魏晉并不在意,修士本來就是完全不在意生活環境的,他開門見山地說,“我想來打聽一下有關淩山的事,這山有什麽典故嗎?”
圓然問道,“魂君為何會問起淩山?”
于魏晉有些無奈,從随身的背包裏把裝着百息的碗拿出來,告訴圓然,“這個靈魂在從死後就一直只留在人間,到現在已經有近千年了,他雖然被洗去了記憶,但是還心有執念,只說要找到一位名為智慧的佛修,可是此人究竟在哪裏也全無線索。”他嘆口氣,“最後兜兜轉轉,就來調查百息一直盤踞的淩山了。”
圓然笑起來,“想不到于魂君竟是這樣古道熱腸的人。”
于魏晉不好意思,“大師見笑了。”
圓然想了想,整理一下思緒就對于魏晉說道,“貧僧修佛道有兩百八十年左右,要說這淩山,其實并不比這靈魂更熟悉。唯有一點,貧僧的師傅曾經說過,淩山過去非常大。”
于魏晉皺眉,“這是什麽意思?難道一座山還變了尺寸嗎?”
“倒不是變了尺寸,”圓然搖頭,“而是五代末期,不知為何發生了異事,從此淩山被分成了兩部分。”
“一半仍然叫淩山,可是另一半,就被附近的人改名叫明月山了。”
于魏晉瞪大了眼睛,“所以這裏在五代的時候也是淩山?”接着又問道,“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麽異事?”
“這倒是沒有什麽傳言,這件事也并非家師親身經歷,而是聽當時的村名提起,所以并不知道究竟是什麽事情。不過,”圓然停頓了一下,“明月山和淩山之間的交界處,想必就是當時發生異事的地點,所以魂君若是有興趣,不妨親自去那裏探查一番。”
于魏晉點頭,然後想到自己并不熟悉明月山的道路,這座山比起淩山也大的多,不是一時半會能找到方向的,于是想要問圓然借個向導。
圓然答應,“這倒是沒事,就讓釋源帶你們去吧,他雖才入佛門半年,卻是從小長在山上,對這一片十分熟悉的。”
釋源聽說要帶于魏晉他們前往兩座山的交界處,有些害怕,“于施主,那裏,那裏有些吓人。”
于魏晉感興趣,“怎麽個吓人?”
釋源癟癟嘴,“我也說不清,就是每次經過那裏都覺得陰森森的。”看來的确吓得不輕,把用“貧僧”自稱又忘記了。
“釋源。”圓然的聲音有些生氣,但是更多的是無奈的容忍。
釋源垂頭喪氣,“好吧,這就帶你們去。”
張劭今天的工作比較特殊,是在一個大廳裏做現場自助餐,雖然他是主廚,不用像其他廚師一樣時時刻刻都奮鬥在竈臺前,可是也忙得夠嗆。
“叔叔,你能教我做飯嗎?”張劭好不容易逮着空休息一下,突然聽到一個小孩的聲音。
低頭一看,還真有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站在他身後,正擡頭跟他說話呢,只聽那小孩說,“我聽他們說你做飯很厲害,能教我嗎?我叫楚牧輝,将來想當一名廚師。”
雖然不知道這個小孩是怎麽混進後廚房的,不過張劭還是覺得挺好玩的,這麽大的小孩的理想難道不應該是科學家或者醫生這樣的答案嗎?至少不太會有小孩說要當廚師吧?所以張劭沒有把他先趕出去,而是問道,“為什麽要當個廚師啊?”
小孩歪歪頭,“因為廚師能做很多好吃的!”
張劭樂了,“你要做好吃的幹什麽?”
“恩…因為爸爸找了很多會做好吃的人,所以我也想學。”
張劭覺得有意思就逗他,“那你可得拜師啊。”
“怎麽拜?”小孩覺得希望來了就特別起勁。
“這個嘛……”張劭正想着說什麽好,就有人來找這個小孩了。
“少爺,你在這裏啊!”一個穿得西裝革履的人跑過來,拉住小孩上下查看了一番。然後注意到張劭,連忙道歉,“張大廚,你好,我是楚董的秘書,這是楚董的兒子,給您添麻煩了。”楚董就是這家酒店的所有者。
張劭連忙擺手,“沒事沒事,小公子很可愛。”
和張劭客套了幾句,秘書就把小孩抱走了,張劭聳聳肩,心想,董事長的小公子是不可太能當個廚師了。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