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黛玉、雪雁等幾個人,遂斂眉垂目地小心跨過門檻,進入房中,但見敞大明亮的正堂中間,一個與賈母差不多年歲的老太太正端坐在椅中,鬓發如銀、釵戴環佩,身着一襲寶藍色華服,外罩一件銀灰蘇繡團福的對襟馬甲,衣飾雖隆重卻不顯浮誇,正是北靜王的祖母,人稱老太妃的。房中另有一個二十一二歲的女子,身形高挑瘦長、冗長臉蛋、白淨秀美。因見到黛玉等人走入房中,便徐徐站起,對着黛玉柔聲說道:“林姑娘這一路走來,必是辛苦了。我原說讓你坐了轎子進內的,只老祖母有命,說是要讓幾個媳婦子帶你四處賞游一番。我們這個府裏雖不甚大,到底也該走了有小半柱香的了。”

沈同家的忙說道:“回禀夫人,我因瞧着時辰不早了,怕老夫人和夫人等得急了,故而只略略的指着看了兩處,究竟也不曾領着林姑娘往細裏走去。一來是怕姑娘累着了,二來也是怕誤了姑娘的行程。”這年輕女子正是北靜郡王水溶的正室,北靜王妃。只見她點了點,也不言語,只是将黛玉輕輕扶到正堂中間的老太妃處,淺淺笑道:“老祖母,這便是林如海林老爺的千金,那史老太君的外孫女兒,乳名叫做黛玉的。”

黛玉聽了,忙福身對着老太妃低頭喚道:“請老夫人的安。”又對着北靜王妃福身道:“請夫人的安。”老太妃拉過黛玉的手,從身後一個丫頭的手中取了一副老花鏡過來,架在鼻梁上,随後笑眯眯地看了黛玉兩眼,問道:“見你眼圈兒紅紅的樣子,可是想着你父親了不成?”黛玉低了頭,輕聲說道:“三年不曾家去看望過父親了,中間也因輾轉不便,故而鮮有書信往來。想着自己終是個不孝之女,一邊是父親,一邊是外祖母,總有一處是要惹人傷心碎語的。”

老太妃摸了摸黛玉的頭發,柔聲說道:“好姑娘,你既出身書香門第之家,有一句話應當知曉: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你雖不是那男兒家、且不能揚名立萬的,然也是你父親的獨女,自是要以他為主、以你外家為輔才是。”黛玉聽了,忙說道:“老夫人教誨,黛玉一定銘記于心。”老太妃遂點頭放了黛玉的手,又将雪雁與紫鵑兩個拉了過來,細細地瞧上幾眼,忽然指着雪雁,扭頭對北靜王妃說道:“這個丫頭,我竟像是在哪裏見過了似的?”

北靜王妃早已看出了這雪雁似極了一個人,只是一直不敢言語,此時聽見老太妃在問了,忙欠身道:“便是同那寧國公的孫媳婦兒,人稱蓉大奶奶的,有着三分相像。”老太妃一聽,頓時恍然大悟,嘴裏只不住的“啧啧”嘆道:“那孩子也是個人見人愛的,偏是年紀輕輕的就去了。想來也是她命中該着有此一劫。”因又問雪雁道:“今年多大了?”雪雁回道:“十四了。”老太妃遂在心中恍惚了一會兒,又看向北靜王妃,問道:“我記着那孩子,是她家從養生堂裏抱回來的罷?”北靜王妃回到:“究竟如何,我也不知。”

老太妃點了點頭,嘆道:“你到底還年輕,舊年裏頭的事兒,又何曾經過了。”因又看着北靜王妃身旁沈同家的,說道:“你卻是上一輩兒的人了,想必多少該有着些印象的。”沈同家的忙欠身笑道:“老夫人記性好,我也曾聽聞,那寧國府的蓉大奶奶,确是她父從養生堂裏抱回來的,且記得她父姓秦名業的,現任營繕郎一職。”老太妃道:“你倒還記得這些個,想着他這一家子,也真是……”說到這裏,似不便再說下去了,遂也不再多言,只是看着雪雁,目光中露出了幾絲疑窦之色。

少頃,老太妃的貼身丫頭喜蓮,捧了一個托盤,從偏門掀了簾子走進來,對着老太妃躬身道:“老夫人,您吩咐的禮物已備好了。”老太妃對着北靜王妃努嘴道:“我知道你也要送,便順帶着替你一起備下了。你只管給她就是了。”北靜王妃微笑着答應了。便命喜蓮将一串紅歙檀香腕珠、一套玳瑁嵌白玉書簽、一柄孔雀翎毛湘妃竹扇、再一枚金玉攢絲戒指,一齊給黛玉看過後,又遞給了雪雁。

黛玉謝過了老太妃及王妃之後,那邊萬才家的已笑說道:“老夫人、夫人,可以用膳了。”老太妃便摘了老花眼鏡,在喜蓮的攙扶下,慢吞吞地走向偏門後頭,餘人遂都跟在老太妃的身後,不敢越衆造次。但見偏門後頭,是一條回廊,回廊之下水聲潺潺,兩邊一樣六株芭蕉錯落列開。回廊盡頭,正是一處精雅廂房,但見那萬才家的早已在廂房門口候着了。随後衆人進了廂房,轉過一面桃花落大屏風,便是一座花廳。花廳裏,多人正垂首侍立着,見老太妃等人來了,忙鋪陳好桌椅碗筷等物。

北靜王妃指了指左首第一張椅子,對着黛玉說道:“林姑娘遠來是客,便請入座。”黛玉哪裏敢坐,再三推辭,老太妃說道:“我這裏雖說是個郡王府,也不像外人想的,就有那麽些規矩。且你家父親與我家王爺是知交好友,你又到底是客,若再辭下去,只怕就要誤了行船的吉時了。”黛玉聽了,方勉強入了座,随後便是北靜王妃坐了左手第二。沈同家的、萬才家的、方家的、姚家的,還有幾個有頭臉的媳婦子,都随侍在屏風外的廂房之中。花廳裏,只留了黛玉的丫頭,雪雁和紫鵑;老太妃的丫頭,喜蓮和喜棠;北靜王妃的丫頭,書荷和書葵,這六人便在各家身旁端茶送水的。

老太妃喝了半盅燙酒後,對着屏風那處說道:“你們幾個便在那裏頭,也擺開了吃些罷了的。一會子就要陪着林姑娘上船了,想必也沒功夫再吃什麽了。”廂房裏沈同家的等人,忙連聲答應了,于是那邊幾個丫頭們,又在屏風後頭忙碌了起來。

雪雁見桌上的菜雖不多,卻勝在精致清淡,很合黛玉的口味。一道茄末丁炒鴨舌,一道蘆筍尖子毛豆,一道豆瓣火燙鯉魚,一道清蒸蝦子海參,再是四碟新巧冷菜、四碟時令細點并一碗火腿雞絲湯。看似是家常小菜,實是用心至極的。

只聽北靜王妃對着黛玉說道:“因怕你吃不慣油膩之物,故而特命廚房裏只撿了些清淡小食來做,也不知合不合你口味?”黛玉欠身回道:“夫人費心了。如此菜肴,再是合我心意不過了。且往日在家時,這道茄末丁炒鴨舌,也是常做的。如今嚼着,竟似已回了家般兒的。”北靜王妃與老太妃默默對望了一眼,也并不說穿,只抿着嘴微笑。黛玉因想着要快些啓程,雖飯菜可口,然也無心多吃,只略略扒了兩筷子,便漸漸停了箸。只是又不好離座顯得無理的,便只能在心中幹着急。

一時膳畢後,沈同家的在門口福身說道:“老夫人、夫人,王爺已命人飛馬來報,說酉時正吉,倘若林姑娘諸事停當,便可去港頭登船了。”老太妃與北靜王妃立時起了身,老太妃拉着黛玉的手,輕拍道:“既這樣,我也不便久留你了,你這就坐車去罷了。只是一路之上,雖有媳婦小子們護着,也需小心在意才是。”黛玉也忙起身答應了。老太妃因又喚了喜蓮與喜棠過來,說道:“你們兩個便跟着林姑娘一起去。”黛玉推辭道:“老夫人不必麻煩,我有雪雁與紫鵑兩個丫頭在,且又有外頭那許多姐姐們照料的。哪裏還用得着老夫人身邊的姐姐們也跟了去?”

北靜王妃在一旁淺淺笑道:“既是老祖母給了的,你便不用,只當帶在身邊也就是了。”說着,輕輕對着黛玉使了一個眼色。黛玉意會,忙福身謝過了老太妃,又與北靜王妃道了別,便在沈同家的、萬才家的、方家的、姚家的,以及四個丫頭的陪伴下,浩浩蕩蕩地坐車去了港頭。

及至到了港邊,夕陽正濃,但見滿天紅霞、煙波萬裏,當真是氣象萬千,令人頓時豪情四溢。港頭處,早已停滿了大小船只不下十數艘。其中有兩艘樓宇般高的大船上,正錦旗列布、傘蓋環擁且兵将羅立的。雪雁想起三年前與黛玉進京之時,所乘的,不過是輕舟一條;所伴的,不過是仆婦三五。不曾想此次回去,竟有如此豪奢的大船與近百人的隊伍在護送她們,不由得在心底生出了一股“衣錦還鄉、榮歸故裏”的情緒來。因又想到自己,卻不知何時才能再來京城,将斷腿之辱還報給賈府?若果真是得了什麽機緣,也能盛裝穿戴、仆婦環擁的再去那賈府裏頭走一遭兒,定要讓那王夫人和周瑞家的,氣得血水翻湧、彈落了眼珠子才好。

作者有話要說:親親們,臺風天氣,出行請一定注意安全,在家請一定注意安全。

防風防雨、防雷防暴、防壞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