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找救兵

◎借壯丁坐牛車◎

這天傍晚,錢氏先從地裏回來了,剛進門就看見沈長林正在切爛菜葉準備喂雞,五歲的小孩,做起活來像模像樣。

“奶奶,你回來啦。”

見錢氏進門,沈長林放下東西去擰了條棉帕給錢氏擦臉,又打了碗涼白開端來,還順便接過她手裏的鋤頭倚牆放好。接觸的越深,錢氏就越瞧出沈長林的聰慧懂事,做事有條理,還會看眼色,貼心又嘴甜。

“玉壽呢?”錢氏雖接納了沈長林,內心也漸漸喜歡上了這個機靈孩子,但對沈長林還是不茍言笑。

沈長林繼續切菜葉:“有點累,在床上躺一會。”說完見錢氏面露擔憂,立刻解釋道:“放心,沒病沒痛,純粹是最近讀書太用功,累着了。”

錢氏不說話了,兩個孩子的努力,她看在眼裏,深深覺得銀子沒白花。

喝着水歇了會,見沈長林還賣力的切菜葉,錢氏倒心疼起來,多好的一個孩子,不知不覺攬了不少家務活,這般懂事聽話,除了天性使然,也是怕自己趕他走吧?越想,錢氏越心酸了,板起臉道:“好了,菜葉夠了,不要剁了!”

說着自己端起菜葉碎丢到雞舍裏,邊做邊說:“等秋收結束,這些活你不要做了!你念書雖不花束脩,紙筆燈油不費錢?!花錢培養你,就得給我好好珍惜,懂不?”

明明是為沈長林着想,說出來的話卻不中聽。也好在沈長林是個成人芯子,能辨好壞,真是個五歲孩子,一定就此怕了錢氏。

進屋看了眼沈玉壽,錢氏出門往周氏家去了。

天色漸暗,沈長林點了燈,不一會沈玉壽睡足了,兩個人就着燈火開始練字。

寫上一手好字是每個讀書人的畢生追求,字體有不同流派,有豪放的也有秀美的,還有為科舉而生的館閣體,但對沈長林來說,現在還沒得選,他還在最基礎的争取把每個字寫整齊、大小一致的階段,再說,家裏也買不起字帖。

前面說過紙很貴,均攤下來一張要半文錢,所以沈長林和沈玉壽每日只用一張,還會将墨汁摻水調淡,這樣背面也能用,寫好的字按照日期存好,等開課後給李童生評點。

剛寫完,錢氏就氣沖沖回來了:“好個周氏,獅子大開口,掉錢眼裏了!問我要雞吃,想得美,做夢吧。”

這些年每到收糧的時候,好強的錢氏就會底下頭,上門與周氏打商量,請她家撥個壯勞力來幫自家收糧,周氏照例拿腔拿調,磨蹭一番再叫老四來幫忙。

Advertisement

錢氏扪心自問,沒有占周氏便宜,收糧的那幾天會好吃好喝的伺候沈四郎,等糧食全曬幹還送十斤到周氏家裏去,這一番賬算下來和請短工差不多,只是錢氏不想招陌生男子在家住,才一直沒請過。

“吃定我要求她了?呸!”想到周氏方才那副暗示沈四郎最近身子不爽,要吃個雞補身子才能好好做活的嘴臉錢氏就來氣。

雞是農家人的寶,留着下蛋的,輕易不會殺,其次就算殺,憑啥給沈四郎吃?越上趕着要她越是不給。

沈長林幫不上忙,他現在太弱了,出門用冷水洗了把臉,對沈玉壽說再背一首唐詩再睡。

“好,咱們學的越快越好,将來才有好日子過。”沈玉壽也明白家裏處境艱難,懵懂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過的更舒服更輕松。

沈長林比他想的更長遠一點,讀書期間又跟錢氏去藥鋪抓過幾次藥,了解到藥鋪的學徒并沒想象中的好,前三年不僅沒有薪水拿還要給師傅當牛做馬,後面三年薪水也不高,每月一百文,逐年遞加二十文,又幹三年師傅才會教真本事。

而且師傅教了也會藏後招,除非他幹不動要找接班人,才會傾囊相授。

這是沈長林和一個藥鋪學徒套近乎,人家以為五歲小孩不懂事,随口抱怨後他記下的。

所以,想在這時代這種條件下改變生存條件,跨越階級,是地獄難度。

“我們開始吧。”沈長林什麽也沒說,現在講出來不僅沒用,反而給沈玉壽潑冷水降低他的積極性。

院子裏,錢氏抱怨一通發洩了郁悶,想了一會兒,回屋稱了二斤白面放在籃子裏,又抓了些紅薯幹、蘿蔔幹,準備明日回趟娘家。

第二天清晨,兩個小的被早早喊起來,錢氏叫他們換上最幹淨體面的衣裳,帶了幾張他們寫的字,一手拉一個往娘家村子去了。

錢氏娘家不遠,隔了一個村,叫小竹村,各姓雜居,錢家是小竹村最富裕的,家族人多田地多人又齊心,在本地誰都不敢惹的存在。錢氏沒出閣前,在家是被寵大的,嫁到沈家的時候,沈如康他爹年輕英俊還是家中長子,家裏田地頗豐,誰知道日子越過越差,在娘家沒吃過的苦,錢氏在沈家吃了個夠。

她自尊心強,不在娘家人面前訴苦,但是住得又不遠,爹娘知道女兒過的不好,回回補貼她,錢氏不好意思就減少回娘家的次數,免得招嫂子嫌。

但是這次是真沒辦法了,地裏的糧若不能準時收上來,全家都得喝西北風。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

沈長林和沈玉壽對背書簡直着了迷,你說上句我接下句,背的那叫一個帶勁兒,錢氏聽在耳中,心裏極歡喜,眼前苦點累點無妨,只要小輩有出息,好日子就在後頭。

出了村往東,要穿過前山村到小竹村,同窗丁子仁正是前山村人,正在河邊洗腳,見到沈長林一行人驚喜的大聲打招呼,丁子仁的娘親也在河邊,站出來笑道:“原來你就是沈長林啊。”

說着從桶裏抓了一尾大草魚用繩子串好,非要沈長林拿着,說是賠罪禮。

錢氏納罕:“賠啥罪?這禮太厚了,我們不能要。”

丁子仁的娘親在村裏出了名的潑辣,但只要不招她,是極講道理的,聽兒子說弄丢了同窗的硯臺,事雖了了,但東西是在兒子手中丢失的,還是要給人家賠個禮,今天能偶遇,她求之不得,省得再去鹹水村跑一趟。

“這麽會事兒啊,我們心領了。”錢氏連連推辭,這魚目測有五斤,值二十文錢呢。

丁子仁他娘十分霸道的将魚往錢氏籃子裏放:“甭客氣啦,我家養魚的,不缺這個,往後咱就成熟人了,要吃魚上我家來買!”

錢氏這才收下,寒暄幾句後方帶着孩子繼續趕路。

硯臺和墨丢過的事,錢氏不知道,沒聽孩子們提起。

沈長林弱聲道:“先生囑咐過,這件事不可多說,我就沒講。”

沈玉壽也小心翼翼的:“奶奶,你別生氣。”

剛知道信兒的那一刻,錢氏還真有些冒火,丢了貴重的東西,這倆小的竟然一字不提,但看他們軟聲說話的可憐模樣,火氣又熄了,丢文具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倒是他們小小年紀就能單獨處理事情,很聰明。

于是她哼哼道:“什麽芝麻綠豆大的事,我懶得聽!”接着看看籃子裏的大草魚,她笑了,拿二斤白面一點幹貨回娘家原是有點寒酸小氣的,現在多了一條魚,那可就體面多了。

錢家就住村口,錢氏的老娘老爹都健在,見女兒帶小外孫回來了,那叫一個高興,沈長林不用錢氏開口,就禮貌乖巧的喊人,一口一個太爺爺、太奶奶、舅爺爺、舅奶奶,把衆人哄得樂呵呵。

錢氏族人多住在附近,聽說姑奶奶回來了,除了沈玉壽外還帶回個陌生小男娃,都過來看。

鹹水村和小竹村相隔不遠,錢氏家裏收養了個孤兒的消息,村裏人聽說過。

但傳聞是一回事,親眼見證又是一回事。

錢氏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說了一遍,大家翻看着沈長林寫的字,打量他的長相衣着談吐,都誇這孩子漂亮聰明,将來有出息,錢氏是走運了,錢家的幾個孫子也十分熱情,拉着沈長林沈玉壽到院後抽陀螺玩。

送走了看熱鬧的族人,錢氏老娘才有空翻看女兒帶回來的禮,邊看邊埋怨:“人回來就行,拿這麽多東西做甚?魚帶回去,熬了給媳婦兒子補身子,羅氏年歲也不算太大,不到三十呢,好好調養一番肚子說不準還有動靜。”

錢氏早就不抱幻想了,搖搖頭轉了話題:“家裏有吃的,再說,帶來的東西哪有拿回去的道理。”

知道女兒好強,錢氏老娘不再多說,盤腿問道:“快說正事吧。”

農忙的時候回家,一定是遇着事情了,錢氏只好把來意說了。

“好辦。”錢氏老娘把大孫子錢壯喊來,叫他套上牛車跟姑姑回鹹水村。

地裏活兒多,錢氏不想耽擱時間,坐上牛車帶着孩子就返程,錢氏老娘追上來,埋怨她走得太急,塞了好些瓜果蔬菜吃食到牛車上才作罷,錢氏推遲她就黑臉說是給孩子吃的,不一會族內親戚也追上來,往沈長林口袋裏塞了好幾個紅包,雖然金額不大,一文兩文的,加起來十來文錢,但這是禮數。

沈長林上了族譜改了戶籍,在禮法上就是錢氏的親孫子,錢家的親外孫。

“收吧。”錢氏點了頭,沈長林才把紅包收下。

錢壯今年二十,壯的像頭牛犢,駕着牛車飛速的往鹹水村去。

而鹹水村村口的水井旁,周氏正坐在石板上捶腿歇腳,有人閑話道。

“你家四個兒子呢,你還下啥地,在家煮煮飯得了。”

周氏搖頭:“不行吶,我家的收完了,還得顧侄兒家呢,他家的七畝地,我年年幫忙,一分錢都沒要的。”

“那你真是心善。”

周氏繼續揉捏着腿:“沒法子嘛,親人呀,打斷骨頭連着筋,要幫忙的。”

只不過今年,她要好好敲錢氏一筆。

寡婦白氏也在旁邊歇腳,冷哼一聲:“錢是沒要,糧食你沒少收吧?”

周氏眼睛一瞪,正要和白氏争辯,突然聽前面車轱辘咯吱咯吱的聲音。

扭頭一看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錢氏竟然坐着一輛牛車帶着個壯實的小後生回來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