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萬琉哈氏還真不知道如今有沒彩色玻璃,再就是也不清楚該問誰。
康熙日理萬機,她特地去問這個也不合适。
但是誰會知道這個事,萬琉哈氏就摸不着頭腦了。
她想了一晚上,還是金桂見自家主子有點愁眉不展的模樣,忍不住關心問了問,得知萬琉哈氏想知道如今有沒彩色玻璃,就答道:“娘娘可以讓小金子或者小銀子去內務府問一問的。”
萬琉哈氏想想也是,如今內務府是包攬了宮內大部分的需求。
衣食住行之外,燒玻璃的窯也歸內務府的廣儲司。
正好月瑩和文雪都是廣儲司出來的,萬琉哈氏就把兩人叫過來問了問。
但是她們只知道燒瓷的窯,對玻璃就不太清楚了。
文雪在廣儲司呆得年份比較久,認識的人也多一些,她自告奮勇回去打聽一二。
她跑了一趟,萬琉哈氏還給了打聽消息的資金,有錢使得鬼推磨,文雪很快就打聽到了。
“娘娘,廣儲司的窯事燒瓷的,偶爾會燒玻璃,卻不怎麽多,聽聞極為費勁。”
說是費勁,其實就是費時費力還費錢。
如今正打仗,國庫吃緊,內務府也不敢大量燒制這種燒錢的玩意兒。
文雪擔心萬琉哈氏貿然讓內務府燒這個,被康熙知道後極為不妥,所以小心翼翼問道:“娘娘若是想要燒玻璃的話,只怕要先請示皇上才是。”
“……請示朕什麽?”
冷不丁門口有人說話,吓得文雪猛地起身下意識行禮。
Advertisement
萬琉哈氏奇怪外邊的兩個小太監怎麽沒進來通報,不過也可能是被康熙給制止了。
發現他很喜歡悄悄進來,吓自己一跳,這位平日渾身氣勢的帝王難得的孩子氣。
她轉過身來給康熙行禮,看了外邊守着的小金子在李德全後邊耷拉着腦袋,顯然是真的給攔下來了,于是笑着解釋道:“我下午看書,忽然想到阿瑪藏書閣的書放久了會泛黃,哪怕用錦盒裝着也是,就琢磨着用玻璃盒子來裝,會不會好一些。”
康熙下午聽李德全提起,萬琉哈氏讓身邊的宮女文雪去內務府打聽了燒制玻璃的事。
索性他今天跟李光地見面後商議得差不多了,于是溜溜達達來了重華宮,進來的時候攔下想要通傳的兩個小太監,徑直進了來。
萬琉哈氏還是跟往常一樣不慌不忙的樣子,康熙只覺得有趣極了,就點頭道:“嗯,朕聽聞你去內務府問了燒制玻璃的事,若是真能把孤本保存得好一些,用玻璃盒子也無妨。”
她就知道康熙也是愛書的,有些年份久了的書,哪怕小心翼翼保存,依舊會開始泛黃和發黴。
時不時拿出來曬書,或者讓人謄抄,平日只用謄抄本,少動孤本,仍舊放不久,實在叫人頭疼。
如果真能保存得好一些,費些事也無妨。
畢竟比起玻璃,這些孤本自然更貴重一些。
萬琉哈氏又比劃道:“書本偶爾曬曬還好,若是一直見光也容易泛黃,平日透明的玻璃也不行,得用有顏色的,暗一些能擋光的為好。”
如今燒制玻璃用的是石英砂,石英砂的熔點高,需要借用助溶劑就是硝酸鈉,也就是日常裏會用上的面堿。
融成水玻璃,再添上碳酸鈣,跟石英砂和硝酸鈉融合在一起,就會得到普通的玻璃。
當然因為裏頭有鐵離子的關系,出來的玻璃不是全透明,而是綠色的。
所以說如果換不同的金屬劑融進去,那麽玻璃就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來。
但是現在的工具和化學劑太有限,要徹底分離金屬離子有點難,卻也不是做不到。
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萬琉哈氏只能想想更原始的辦法。
她皺着眉頭十分苦惱的樣子,康熙一問,聽說萬琉哈氏正琢磨玻璃要怎麽變化顏色,他不由稀奇道:“朕見過西洋人送來的玻璃,确實不止有綠色。”
最漂亮的當屬西洋人在教堂做的彩色玻璃,有着漂亮的圖案,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南懷仁最近帶上一小塊教堂的玻璃,跟康熙見面的時候談過想要在京城建一座玻璃工坊。
那塊玻璃确實色彩斑斓,美輪美奂,叫康熙有些心動了。
不過如今征戰尚未結束,他也沒心思弄這個,沒想到萬琉哈氏倒是打算弄一弄了。
“你喜歡的話,讓南懷仁把他那塊玻璃送進宮裏來,給你瞧一瞧。”
南懷仁既然帶了玻璃來,哪怕再寶貝也是打算給康熙看的,如今康熙又想看了,他自然沒有拒絕的份兒。
李德全很快交代侍衛出宮去南懷仁那邊取,再三叮囑要小心點,畢竟玻璃易碎。
康熙那麽喜歡那塊彩色玻璃,還只有這麽一塊,要是碎了,皇帝大發雷霆,他們全都得倒黴。
南懷仁住得不遠,但是侍衛不敢走快一步,可謂慢吞吞挪回宮裏來。
萬琉哈氏幹等着,也不能跟康熙大眼瞪小眼,只得請他坐下弄點熱茶,另外晚膳的時辰也差不多了,總不能把人趕走,還得招呼康熙一起用膳。
金桂已經讓小金子去禦膳房跑腿說一聲,皇上的晚膳就用在重華宮的,就不必李德全另外派人去說了。
李德全心裏暗暗點頭,這宮女還是頗為周到的。
屋裏的康熙看了眼桌上的書,有點驚訝。
他讓翰林院把最多人借閱的書整理一番送來重華宮,裏面包括了各種各樣的書。
沒想到萬琉哈氏只看了一本游記,就開始看這枯燥乏味的算數之書了?
康熙回想了一下,翰林院借閱最多的是各種詩詞歌賦的孤本,這算數太生僻難懂,那些臣子借了也未必能看懂。
但是他們知道康熙對算數之事十分上心,哪怕官員們沒幾個能看懂,說什麽都要借回去。
至于看了幾頁,看懂了多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別人都借了,他們哪怕不會難道敢落後于人嗎?
康熙喜歡算數之術也不是什麽秘密了,他只以為萬琉哈氏估計也聽說自己喜歡算數,所以從裏頭取了算數的書來看。
不過他今天過來是心血來潮,這本書明顯是被翻閱過了,甚至書桌上還有兩張紙都寫滿了。
這娟秀的字跡一看就是萬琉哈氏寫的,康熙不由伸手拿了過來,細細一看,心下更加驚訝了。
萬琉哈氏還真看過這本算數,甚至是能看懂,中間缺了那部分她打算補充一二的樣子。
也可能她先寫下來,再去看看其他書,把缺失的補上,重新添進去另外讓人謄抄,那麽看起來就比這七零八落的書要好懂得多了。
如今這書仿佛萬琉哈氏以前中學的時候解題,寫了一個“解”,中間跳過幾個運算,直接寫出答案。
她自己當然能看明白,但是其他人不熟悉的就要看得一臉懵圈了。
老師再三強調過,讓萬琉哈氏把推算過程補足了,這些都是分數。
換個批改的老師,因為過程太簡略很可能該有的分數就丢了,實在可惜。
畢竟答案是對的,就是過程少了。
于是萬琉哈氏為了分數,寫上答案之後往上一步步推回去過程,再寫在答卷上。
如今也是從後往前推,把漏掉的過程補充上而已,就像是倒退的游戲,對她來說還是很有趣的。
康熙看着綱要就感覺不錯,指尖點了點這紙道:“沒想到你對算數也頗為心得,這綱要就寫得極為詳細了。回頭讓人送更好的筆墨來,寫完後裝訂成冊。”
他發現萬琉哈氏就跟一座沒被人踏足的寶藏洞穴一樣,越是往裏面挖,挖得越深,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珍寶,還一次比一次叫人驚訝。
也不知道繼續挖下去,萬琉哈氏還會給自己什麽樣的驚喜?
作為一個年輕的研究員,萬琉哈氏覺得自己說是精通就不是謙虛,而是有些過了,就笑着道:“我只懂一點皮毛,怕是要細細琢磨,免得錯了一步,後邊就跟着步步錯了。”
康熙微微颔首道:“不錯,算學的魅力正是如此。每一步正确,最後才會得到一個正确的答案,想要随便糊弄是不行的。”
他正是喜歡算學這樣的精妙,如同一個将領在沙場上布置排兵布陣,要是差了一點,就會滿盤皆輸。
萬琉哈氏一聽就明白了,康熙熱愛算學,就是喜歡這種萬事掌握在手中,最後真相和答案只有一個,還是親自推算出來的滿足感。
不過這樣一步步推算,最後得出答案的成就感,她也是很喜歡。
就跟獨自攀登高峰,達到峰頂的時候那種一覽衆山小的痛快感覺。
當初會成為研究員的,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
雖然在推演的過程當中會有點無聊和枯燥,還可能會失敗,要重頭來過。
但是正因為每一步都艱難才有挑戰性,最後成功了,那種成就感也就比其他任何事都要更大了。
這會兒萬琉哈氏和康熙互相看了對方一眼,她忽然之間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當然這種感覺來的快,去的也很快,被終于把彩色玻璃送過來的人打斷了。
南懷仁聽聞康熙要看這片彩色玻璃,也跟着過來了。
只是他不能進後宮,就在前頭等着,如果康熙有什麽疑問,派人去前頭問南懷仁,總比特意派人出宮詢問來得快多了。
康熙微微颔首,南懷仁雖然是個西洋人,但是極為識趣,還會來事。
不必他吩咐什麽,南懷仁就主動跟着過來幫忙解惑了。
康熙看過一次,這會忽然想看,還是送去後宮之中,南懷仁想想都明白,這看的并非康熙,而是後宮哪位康熙最近寵愛的娘娘了。
至于是哪一位,南懷仁也隐約能猜得出來,恐怕就是最近風頭正聲的重華宮那位定嫔了。
哪怕他在宮外,消息沒那麽靈通,但是關于康熙的動向總會很多有心人偷偷打聽。
康熙近日最是寵愛誰,宮外想辦事想巴結也能找到方向活動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