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孝宗不肖父(5)
嬴政率領的禁衛軍,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和效率,橫掃了江北地區。
大宋其實從來不缺勇武的将士,只缺一根能讓他們安心戰鬥的主心骨。
大宋監國皇太子親征的消息,幾乎在他抵達前線的同時已傳遍全軍,甚至包括他承諾在戰後為岳飛平反之事,讓早已心死如灰的将士們,在采石矶那夜的炮火中,跟着他一起浴火重生。
從臨安的禁軍,到采石矶的水師,到困守在江北九州的官兵,王旗所到之處,應者如雲。
這二十多年以來,大宋無數官兵,曾用生命護着他們的君王逃出金兵的鐵蹄,卻又被帝王無情的抛棄,從官到民,沒有人在意這支一敗再敗丢了半壁江山的軍隊。
所有人都選擇性忘記,他們也曾經有過幾百将士血戰小商河,力抗十倍敵軍死戰不退的戰績,也曾有過八百背嵬軍斬殺五千金兵的戰績,勝負之間,缺的不是強兵猛将,缺的是君臣一心,缺的是勇氣和決心。
完顏亮一死,六十萬金兵瞬間土崩瓦解,各自奔逃。
他們原本就是被完顏亮強行征召來的各部落聯盟軍,順風時一擁而上,勇猛無敵,可一旦潰敗時,便無人聽命,各自逃命,猶如一片散沙。
這也是嬴政先前帶了那麽多人馬埋伏在外,依然有不少跑出去的緣故。
宋軍大多數是步兵,逃出去的金兵基本上都是騎兵,丢下自己人,拍馬而逃時,宋軍除了抓住那些被箭矢火炮炸死炸傷驚馬的騎兵外,其他的那些,真是望塵莫及。
嬴政也沒強求,他知道,以大宋現在的實力,想要再打造一支騎兵是不可能的事,只能先從收複江北的州府開始,利用宋軍自身的優勢,穩紮穩打地向北推進。
嗯,他壓根就沒打算打完這仗就回臨安。
“禀殿下,山東天平軍節度使耿京,遣掌書記辛棄疾求見。”虞允文滿面興奮之色地前來禀報,還不忘補充一句,“前番微臣在金國打探敵情時,就是多虧了這位掌辛家郎君相助,才能得到金兵南侵的軍情。這次也多虧他們在後方率軍起義,聯合多方義軍,打劫金兵糧道,拖延金人南下的時間,我們才能從容應敵。”
“如此說來,這天平軍上下,當記一功。”
嬴政飛快地在記憶宮殿中檢索耿京和辛棄疾的事跡,嘴角不禁上挑,心道:“好一個文武雙全的勇将啊,幸好沒落在完顏狗手裏。”
系統:“……你這算不算挖你爹的牆角?”
Advertisement
嬴政:“呵,我承認過這個爹嗎?那是原身的爹,可不是我的。”
他頂多就是來做個任務演個戲,再試試這個時代的新武器,可沒想過真給自己認個爹。
而直播間裏的彈幕,卻已經炸開了鍋。
【辛棄疾?是我知道的那個辛棄疾嗎?】
【如假包換,是語文課本裏中考高考必備古詩詞裏逃都逃不掉的那位!】
【瑟瑟發抖,辛棄疾都出來了的話,那陸游是不是也不遠了?】
【陸游這會兒還沒登上朝堂,得等太子殿下回臨安再說了。】
【回臨安?你難道沒看出來,政哥壓根沒打算回去嗎?】
【呃……政哥這是打算直接開始北伐嗎?】
【有什麽不行的?完顏亮的六十萬大軍都填在這裏了,金國正好空虛,不趁這個時候反擊北伐,難道還等他們緩過氣來?】
【可完顏狗能同意嗎?】
【哈哈,所以政哥把他忽悠到海上釣魚去了啊!】
【等他回來,政哥都不知打到哪裏去了呢!】
【辛棄疾!辛大佬來了!啊啊啊!我看到活的辛棄疾了!】
忽略到直播間那些網友瘋狂的刷屏尖叫,嬴政朝門口望去,看到虞允文領着一個比他高了近一頭的年輕男子走進來。
在南方士子中都算高大的虞允文,站在辛棄疾身邊,立刻就被襯得成了個文弱書生。
畢竟,這位身高超過九尺(古代尺,折合現代身高約一米九左右)的山東大漢,盡管因為年輕身形還有些單薄,可高大的骨架和寬肩窄腰行走間的步履生風,那種武将的氣質甚至不亞于嬴政當年初見蒙恬時的感覺。
“草民辛棄疾叩見太子殿下!恭喜殿下大敗金兵……”
辛棄疾正要下拜行禮,就被嬴政一把扶住,不讓他行此大禮。
“辛義士不必多禮。”嬴政溫和地說道:“此番若非你們在後方協助,我軍也未必能獲此大勝,你和耿節度使,都是大宋的有功之臣啊!”
辛棄疾激動不已,虎目含淚,“殿下過獎,江北乃至山東百姓,盼王師已久,今日得見殿下親臨,草民死而無憾!”
嬴政在心底嘆口氣,想到在記憶宮殿裏看到他的生平,從兩年後耿京被叛徒所殺,辛棄疾帶着五十騎直沖敵營,擒拿叛徒斬殺後,沖出五萬金兵大營,南下歸宋。
就這樣的一代英豪,硬是在南宋君臣的重重壓力下,一生奔波在剿匪平叛之路上,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實現北伐的目标,可等到真正得到朝廷征召他帶兵北伐之日,他已是垂垂老翁,依舊披甲戴盔,奔赴前線,最終死在了渡江之前。
據說,臨死之際,他還握劍長呼:“渡江、渡江!”
這一世,他必不會讓這位滿懷抱負的愛國志士再次遭遇這般痛苦的人生。
嬴政握住辛棄疾的手,一字一句地說道:“死而無憾說的太早,辛義士還要随孤收複故土,重返汴京,救萬千大宋子民于水火之中,可否?”
“收複故土,重返汴京?”
這八個字辛棄疾從幼時便多少次聽祖父說起,而如今看到面前這位大宋太子如此斬釘截鐵地話語,讓他終于忍不住落下淚來,啞着嗓子說道:“殿下有此心,草民誓死相随,無論刀山火海,絕不後退!”
嬴政忽地一笑,說道:“辛義士為何還自稱草民?耿京已是我大宋山東天平軍節度使,你既為他的書記官,那也該在孤面前稱臣才是啊!”
“草民……微臣……”辛棄疾沒想到他竟提起這事,不禁有些慚愧,“微臣先前建議耿兄自稱節度使,是為名正言順號令山東義軍,以便統一行動,集中力量打擊金人的糧道。如今王師已至,耿兄便命微臣前來請罪,這自封僭越之過,實是微臣的主意。”
“你們是大宋的功臣,何罪之有?”
嬴政直接了當地說道:“耿京能以一己之力,號令義軍占據東平府,成立天平軍,就是名正言順的節度使,比那些空有名號而丢了自己轄區的節度使強出千百倍。至于任職诏書,孤這就命人寫一份給你便是。虞中書——”
中書舍人禦前行走本就是替皇帝拟旨寫稿的秘書,虞允文這是熟練工,他本就與辛棄疾相識,如今聽聞太子肯給予耿京和辛棄疾正式的封號,當然求之不得,三兩下就寫好了诏書,正在發愁這若是送回臨安,不知朝中那些相公們會不會阻攔用印,這一來一回,又不知要耽擱幾日。
正想着,就見嬴政從他手中拿過诏書,看了一眼,便轉身回到書案前,不知從哪裏摸出個盒子來,取出一枚玉玺,沾了印泥就蓋在了诏書上。
虞允文目瞪口呆,“殿下……這玉玺……”
嬴政對着诏書吹了口氣,滿意地看着上面鮮紅的印記,遞給虞允文,“孤奉旨監國,自然可以拟旨下诏,這玉玺,有問題嗎?”
虞允文看着上面明明是皇帝玺印,的确是可以用在聖旨上的玉玺,可……按照用印的規矩,一般兩國文書才會用到這種正式的皇帝玉印,一般的官員任免,都是用的另一枚帶年號的皇帝金印,比這個小一點,平時由掌印太監和文華殿大學士監管,自然沒那麽容易到手……
用這枚玉印,可以說是大材小用,可現在虞允文有點明白,那個金印不好拿,皇帝的名號小印估計趙構随身帶走,只有這個傳國玉玺……是太子監國後就可以拿到的。
只是誰能想到,太子殿下出征北上抗金,竟然把傳國玉玺帶出來了!
虞允文內心波濤萬丈,面上還是波瀾不驚地将诏書遞給了辛棄疾,然後對嬴政小心翼翼地說道:“此乃傳國玉玺,自然沒問題,只是……請太子殿下妥善保管,切勿有失啊!”
嬴政呵呵一笑:“一枚印章而已。國在,這玉玺才能叫傳國玉玺,若是國破家亡,萬事俱空,這也不過是塊破石頭罷了!”
說罷,他轉身對辛棄疾說道:“這封诏書,只是你們的一個起點。孤希望你回去之後,便整頓軍務,務必于三月之內,與孤南北會合,收複山東路!”
辛棄疾原本只是得知太子親征,前來聯絡,也是為了給山東義軍找個出路,畢竟他們現在還身陷敵後,若不是因為這次金主完顏亮為了南征一路搜刮,引起民怨沸騰,原本留在淮南和山東的宋人便紛紛起義,想要借機南下投靠南宋。
可沒想到,他們想要南下,是為了重歸大宋,人家大宋的皇太子,就已經主動出征北伐,要收服故土,重回汴京,那他們還怕什麽?
這下都不用再費心思去說服那些故土難離的兄弟們南下,只需要等候王師北上,兩軍會合,便可光複故土,不再受那些金人的欺壓盤剝。
讓人如何能不激動興奮,感慨萬千?
“謝殿下,草民……微臣必不負殿下之命,在山東等候殿下王師北上!”
作者有話說:
陸游:哦豁,你們又禍禍了我的一首傳世之作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下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