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換親與否
舟山先生原本想着,路征與周暄算得上是青梅竹馬,年貌相當,這兩人在一起可謂是般配之極。而且,周恕夫婦對路征的疼愛,他也看在眼裏。他想,這兩人在一起,楊氏應該樂見其成才是。
他輕撫胡須,笑道:“是啊,就是阿征。”
不料楊氏神情遽變,霍地站起,說道:“阿征?這怎麽行?舅舅莫要說笑。”
“怎麽是說笑?”舟山先生沒想到她會是這種反應,也很不解,“這倆孩子我瞧着都挺好,他們結成夫婦,親上加親,有何不可?”
楊氏搖頭道:“當然不可。舅舅忘了麽?阿征的确跟咱們是親戚,可他是旸兒媳婦兒的弟弟。他和暄兒不能的。這樣一來,豈不是成了換親?”
——本朝習俗,極少有甲家兄妹與乙家姐弟都成婚配的。只有窮得娶不了妻子的人,才會約定,你娶我妹妹,我娶你妹妹,互相不要聘禮和嫁妝。——這就是所謂的換親了。稍微有些體面的人家都不會這樣做。這樣,是被人瞧不起的。
舟山先生聞言默然,他自然也聽過換親之說,只是他下意識不往那層去想,而且他年紀越大,越發任性縱情,心裏隐隐覺得,即便是如此,那麽又有何妨?
然而楊氏這話無異于兜頭一盆冷水澆下,教他手足一僵。他沉默了片刻,才道:“怎麽會是換親?難道周家和路家看着像是吃不飽飯的樣子麽?”
楊氏重又坐下,微微嘆了口氣,說道:“咱們自然知道這不是換親,可教外人瞧見,會怎麽說?這倆孩子都是好孩子,京城這麽多人,還找不着合适的人家嗎?咱們費費神,讓阿征娶個名門淑女,給暄兒挑個如意郎君,豈不是又熱鬧又合适?”
——楊氏暗自猜測,興許是舅舅突發奇想,要撮合這倆孩子。還好是提前跟她說了,若是教這倆孩子知道了,不知該有多尴尬。
楊氏說的原也不錯,只是舟山先生聽了,難免臉上熱辣辣的。他讪然一笑,說道:“唉,其實是阿征他找了我,說是想讓我出面幫忙提親。我瞧着他們也很合适,才來跟你說的。要我說,外人怎麽議論,跟咱們有什麽關系?只要倆孩子過得好,不就行了?”
——周暄是楊氏的女兒,舟山先生說不出也不能說強逼的話,只能想法子從旁相勸。然而,即便是從旁相勸,他也底氣不足。
“那怎麽行?”楊氏搖頭苦笑,“人活于世,豈能不在乎外人議論?”她頓了一頓,忽然想起什麽,又問道:“舅舅,你方才說什麽?阿征請你幫忙的?”
舟山點頭:“是。”
“這孩子,在胡思亂想什麽?不是在說笑?”楊氏不明白,路征此舉何意。去年路征回京,她也曾提過幫他議親,選個與之相配的姑娘,卻被他拒絕了。他當時說還不想考慮婚姻之事,她為此還深感遺憾。這回是怎麽了?竟然讓舟山先生出面,想求娶周暄?路征不是一直拿暄兒當妹妹呢?怎麽突然要娶她了?
“不是說笑。”舟山先生道,“真真,阿征的性子你還不曉得?他何曾跟長輩說笑來着?他是真心實意,想娶暄兒為妻。你別急,先聽我說。你可能不知道,這倆孩子長久相處,彼此都有情意。男未婚,女未嫁,結為夫婦,有何不可?而且,周家也好,路家也罷,都算是有頭有臉,誰還會真說這是為了換親?”
Advertisement
——他內心深處,是希望這小兒女能修成正果的。無他,最初也是他先挑起了這件事。如今路征已然動心,若是鴛盟不成,豈不是他的多事誤了他們?老頭子不想做壞事。
楊氏卻只是搖頭,輕聲道:“舅舅——”語氣中充滿了不認同。“你說他們青梅竹馬,感情好,我信。可你說他們之間有男女之情,我可就不信了。阿征從小就護着暄兒,完全是當親妹妹的。就算是這孩子一時糊塗,舅舅不能也跟着……”
她沒說出“糊塗”二字,私心裏,她不願意相信路征和周暄是男女之情。一則,這兩人來往,全在她眼皮子底下,他們關系親密,她也是知道的。自她的眼中看來,這兩人清清白白,并無情愫。二則,若是這兩人真在她不注意的時候産生了男女之情,那可就真的麻煩了。
楊氏又道:“舅舅,此事不要再提了。過兩日,我跟阿征好好談談。”她想着,也許是時候幫路征選個妻子了。路征沒有女性親眷,阿玉還沒回來,這事還得她出面。
她态度堅決,舟山先生一時半會兒也勉強不得。——說到底,楊氏是周暄的母親,舟山先生雖是長輩,但是在周暄的婚事上,也不便過多插手。
只是這樣一來,舟山先生覺得頗對不住路征,有負路征所托。他嘆一口氣,想再問問周恕的意思。
晚間,他果真跟周恕提起了此事,也不說是路征所托,只說是瞧這倆孩子感情好,可為夫妻,問周恕怎麽看。
周恕很是詫異:“舅舅怎麽想起這個了?阿征跟暄兒?這哪兒跟哪兒?”他說着一臉恍悟:“舅舅你這麽說,我倒想起來了。阿征今年是十八了吧?是該議親了。可憐這孩子沒爹沒娘,我回頭跟真真說說,讓她費費心。”
——這夫妻倆雖然沒有事前溝通,但是态度竟出奇的一致。
舟山先生嘆一口氣,心說,這回真是對不起阿征了。
路征自拜托了舟山先生後,就心中期待着周伯父周伯母同意。他還特地請教了府裏的老管家,提親該如何做,需要準備什麽,又讓和平去一一備來。
他忐忑而期待,早早在自己府中用過餐飯,又換了嶄新的衣衫鞋襪,再三确認無誤,才理理心情,去了周家。
這一路上,路征都在思索,他該以什麽姿态面對周恕夫婦。是不是要比之前再多一些恭敬?或是再多一點親近?周伯母會不會問起,他是何時發現自己對周暄的心思的?或者問他,将來會如何對待周暄?
——他想,歷來丈母娘問的都差不多。周伯母一向疼他,想來不會多為難他。而且,他知道他自己這輩子肯定會好好對周暄。所以,他根本就不必害怕丈母娘。
這回他在周家只見到了楊氏,并沒有看到周暄。雖然心有遺憾,但仍然滿懷期待。
楊氏見了他,似乎比平時更熱情些,伸手喚他過來:“阿征,你來的正好。伯母正有事找你呢。”
路征心中一喜,暗想,恐怕此事已經成了。他快步走近,施了一禮,笑道:“周伯母。”
楊氏招呼他坐了,才說道:“阿征今年是十八歲了吧?”
路征心念微動,答道:“是,還不到十八歲。”——他想,他跟周暄相差三四歲,這年齡差大概還算合适吧?這,難道是傳說中的合八字?
楊氏點一點頭,說道:“十八歲,也不小了,的确是該娶親了。”
路征笑一笑,也不說話,等楊氏繼續說下去。
楊氏又道:“你無父無母,雖說長姐如母,可是玉兒也不在你身邊,沒照看着你。這些年,你叫我一聲周伯母,我也該盡到伯母的責任,你說是不是?”
路征暗暗思忖着這話,隐約覺得似乎哪裏不對勁兒。
“我想着,是不是該幫你選一個好姑娘了……”
楊氏話未說完,路征便站了起來:“周伯母,此話何意?”
“急什麽?先坐下,聽我說。”楊氏笑得慈愛,“也是我考慮的不周全。過兩日,就請人去打聽一下,京城中尚待字閨中的姑娘。也不知道阿征你心目中的妻子,是個什麽樣的姑娘……”
路征一顆心慢慢沉了下去,周伯母話裏的意思再明顯不過,她并不願意将周暄許配給他。——他正要說話,忽的想到,或許,或許先生還沒來得及跟周伯母講,周伯母不知道他想娶周暄,因為關心他,才會問他的終身大事。
抱着一絲僥幸,一絲期待,他輕聲說道:“周伯母,我心目中的姑娘,是這世上最好的姑娘,她就是暄兒啊……”
他說完這句話,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楊氏,卻見她唇角的笑緩緩僵住了。此刻,他原本還帶着僥幸和期盼的心真正如墜冰窟。
周伯母是知道的!
楊氏喝了口茶,思考了一下措辭,才笑道:“我知道暄兒是好姑娘,可是,這不是讓你挑妹妹,是讓你選妻子。你和暄兒……”她搖了搖頭,一字一字道:“是不可能的。你姐姐嫁給了旸兒,若你再娶暄兒,在別人看來,就是換親,你知道麽?”
路征愣了愣,好一會兒才想起換親是什麽。他反駁道:“不是的。再說了,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過。漢武帝和衛青不是互相娶了對方的姐姐麽?有誰說他們換親麽?而且,不說前朝,單說咱們朝,我記得朱皇後的娘家兄弟裏,就有一個尚主的,也沒人說他們換親啊……”
一時之間,他努力去尋找前人舊例,想駁倒楊氏所說的“換親”。
楊氏嘆了口氣,看着他道:“阿征,那是皇家,咱們哪能跟皇家比?而且,還有一樁……”她皺了皺眉,說道:“你與暄兒自幼相識,你又慣常出入周家。若真成了夫妻,旁人明理的,或許會說一句,你們是青梅竹馬,感情甚篤。若是那些子不曉理,還不知要說出什麽話呢?說換親還是輕的,若是污蔑你們,你們又該如何自處?”
說到這裏,她看了看路征的神情,溫聲說道:“你自小就護着暄兒,你也不願意她被人議論是不是?”
——她說這話,則是出于一個母親的考量了。她與周恕就是青梅竹馬,可惜她出身平民,當初結親時,被忠勇侯府反對。是周恕一力堅持,他們才能走到一起。剛成婚那幾年,她受了不少刁難,還遭人非議。
作為一個母親,她希望她女兒的親事是被人理解并接受的。她想阿征對暄兒也未必有多深的感情,不過是習慣使然。一些不該存在的念頭,早些掐了也就是了,現在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