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結束,開始
天祐十年,春。
昭宗看着面前的大唐輿圖,以及龍案上的二十六本鎮治簿冊,眼神已沒了當初的熱忱。
在位二十三年,前半部分,如随波的浮萍,後半部分,為國事忙碌。
累了,真累了。
“臣都察院都察使劉筠,拜見陛下。”
劉宛筠走進內廷,行禮後,看到昭宗背對着門口,在凝視大唐輿圖。
“累了,累了。”昭宗轉過身來,喃喃着。
他已四十五歲,看起來卻更像個六十多歲的老頭。
劉宛筠憋回笑意,将手中簿冊,遞上前道:“二十六鎮治理建議,齊了。”
“另外又與子晦夫子聯手,寫了本《創業功百傳》,詳陳各類可行的商事之道。”
“臣已履約,還請……”
“累了,累了。”未等她話音說完,昭宗又喃喃道:“朕決定,禪位于吾兒李祐,他已大了,且與你一道行走了十數個鎮,你寫的建議,他也看了。”
“想來他已具國君能力,朕累了。”
“那,臣呢?臣也累了。”
……
“取消詩賦科舉項?嚯!都察院的,你們口氣這麽大呢!”
“考詩賦有屁用?現在整個大唐二十六鎮,哪個鎮撫會寫詩?會寫詩的怎沒見當好鎮撫了?”
“要我說那明經科也要取消,迂腐的緊,加考幾項策問還實用些!”
常朝上,百官因修改科舉內容一事,吵的不可開交。
都察院與樞密院,勢如水火,為科舉改制一事,不斷争執。
有的主張遵循舊例,有的主張創新,一時間唾沫橫飛。
“好了,別吵了。”龍椅上,德宗李祐皺眉道:“照現實來看,各地鎮撫都是有經濟頭腦之人,明經科雖重要,是我大唐瑰寶,但卻會叫大量人才,被限制在科舉之外。”
“如今大唐蒸蒸日上,需要任用大量人才,朕以為放寬科舉限制,給人才脫穎而出的機會,确是良策。”
“陛下!若不考明經,即便脫穎而出的是人才,那也将給頗多無德之人鑽了空子,我大唐之仁義道德何複?”
李祐被噎的一時說不出話,又感覺說的有道理。
頭疼中,他暗暗想——
劉筠,若你在就好了,朕的頭好疼啊。
……
禪位後的昭宗,攜着愛妻何後,于各地雲游。
此行,步履已然到達恩州。
他知道愛女李祺,定居在此。
恩州商肆街上,一個牌匾随意挂置的書院,随意起了個「天祐書院」之名,歪歪斜斜地挂着。
而書院裏頭,一群男童女童,正跟着夫子,發出朗朗讀書聲。
書院隔壁的書局裏,劉宛筠一身淺緋色長衫裙,坐在櫃臺後頭,正靜靜地看書。
當地文人絡繹不絕地進出書局,有的在裏頭看書,有的則問詢沒有的書,于何處能買到。
“掌櫃的,請問你這……能發印作品集嗎?”
聞聲,劉宛筠擡起頭來,瞧見問話的,不過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
“作品集,本書局倒是出了不少,底稿帶來了嗎?”劉宛筠問道。
那少年點點頭,遞來一本破舊卻很厚的簿子:“這裏都是交州文人的作品,我特意抄錄下來的。”
“裏頭有一部分是我寫的,若是能出書就好了。”
“只是不知出書,要花費多少錢?”
劉宛筠答道:“若文集內涵深遠,買書的人多,你反而能掙些錢。”
“真的?那掌櫃的您先慢慢看,在下等您看完。”少年興奮地說道。
劉宛筠再次擡頭看了他一眼,然後問道:“閣下貴姓?”
“免貴,馮延巳。”
“嗯?”劉宛筠一驚:“馮延巳?”
史載馮延巳,多才多藝,是唐末著名詞人。
将來,志向遠大、憂國憂民的他,會二度入朝拜相。
他的詞閑情逸致頗多,文人氣息很濃,對後世的詩詞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
“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聞聲,馮延巳一愣:“咦,掌櫃的,我這書還沒出呢,您怎麽就會念我寫的詞?”
劉宛筠朝他輕松一笑:“書局已決定,替你出書。”
“哇,太好了,謝謝掌櫃的!”
……
李祺一身黑色長袍,身背着箭弩,風塵仆仆。
七歲的懷玉,被李祺揪着後衣領子,唠唠叨叨的走向書局。
“你都多大年紀了,嗯?不在書院呆着,居然跑後山去了?”
“還被我逮了個當場,你怎不叫狼給你叼走呢?”
“阿娘,你撒手,勒死個人啦!”
劉懷玉奶聲奶氣的掙紮着。
“呵,你再叫我逮着不好好念書,我直接給你扔後山喂狼!”
李祺手一松,劉懷玉呲溜地就鑽進了書院。
“帶小孩真累人。”李祺手裏倒拎着獵物,朝書局裏走。
“賢內,為夫回來了,午飯就吃烤肉吧。”
“改日找人去趟西涼,再帶些孜然來,家裏的孜然快吃完了。”
劉宛筠看李祺仍一身的粗犷裝扮,不由苦笑問道:“你自己野慣了也就算了,帶壞了懷玉怎麽辦?”
“帶壞?她才多大,你操心那麽遠幹嘛。”
“快點烤肉給為夫吃,餓死個人了。”
……
午飯後,李祺又跑沒影了。
劉宛筠趴在櫃臺後頭小憩。
不多時,不知是醒了,還是夢中夢。
感覺肩膀被輕輕拍了拍。
“請問,您是劉宛筠嗎?”
聞聲,她睡意朦胧地擡起頭。
擡眼,書架還是書架,只是變高了很多,好像是學校的圖書館?
視線過于模糊,但能看到,面前站了個人。
模糊中,那人的熟悉面孔,漸漸清晰。
“學姐你好,我叫李祺,古蜀課題組的新成員。”
“三星堆附近新發現的神巫祭祀坑遺跡,學校已批準我們課題組加入。”
“我們,該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