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向背之情

出了王宮,滄旸被久候的夙煜叫住,“三妹,林大人可無事?”

見滄旸點點頭,夙煜若有所思,又道,“我認為,林大人所言甚有道理,母親修建陵墓一事,實在不合時宜,然而百官并不敢言,不如等母親不再動怒時,我們再試着勸阻?”

滄旸勉強笑了一下,說道,“二姐,滄旸分得清家事與國事,林大人既然站在朝堂之上,就該為他的一言一行承擔責任,今日之事,若只是為了他而為,滄旸就不配這個王女之名,我是真心贊成母親所做。”

夙煜聞言頗為不解,又驚又急道,“此話怎講?戰争三載,國庫空虛,若修陵墓,必然再征勞役萬人,實為勞民傷財之舉,此時,更應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深深嘆氣,滄旸道,“二姐,這些,我又如何不知?那些奏章我是先閱讀過才呈給母親,修建陵墓,輿山三百六十四名居民将背井離鄉,被強行驅逐;三年戰事,多少城池化為焦土,邊境家園被毀,不得不流亡他鄉之人,又豈止十萬,這些流民遷徙各地,連京畿附近城鎮,都湧入數萬人;國庫空虛,糧食儲備更是不足,若調用備荒赈恤之糧救濟,以流民的數量,恐怕只能維持月餘,今年又有多個郡縣久旱不雨,若只是歉收,減稅尚可應付,但如果演變為旱災蝗災,則又是一場浩劫……”

夙煜這才醒悟,“所以,母親這一次将會征用流民修建工事,實則是予其衣食住行,給其安身立命之所,穩定住他們的情緒,控制住人心之向背,防止人民長期積怨……”

輕輕颔首,“那三百六十四人無辜,勞役中會喪生之人亦是無辜,但是母親身為國君,她看到的是整個千綏,與他國戰争不可避免,否則國之淪陷,民無所附,必要的犧牲也不能避免,因為要以此換得天下的穩定…我們看得到的,母親也看得到,可是她若要為蒼生牟福,心中亦要有承受天下人苦難的勇氣,所以,這一次,我支持母親的決定……”

沉默了良久,夙煜才道,“我真是愧為姐姐,竟遠不如你想得通透。”

“二姐…只是宅心仁厚。”

看着滄旸說話時,眼中雖有盈盈淚光,言語中卻是從容平靜,夙煜笑着搖頭,自己不是宅心仁厚,也許,只是仁弱而已。

半月過去,林肇曈的傷勢已經無礙,王府中的藥物實為有效,然而,令他無法釋懷的是,在此期間,滄旸從未露過面,那一日,是侍衛長空将他從王宮中帶回,之後的醫治,無論他肯或不肯,始終由一位上了年紀的男子為他治療,兩位侍從也是盡心服侍,而滄旸,甚至都未曾派人前來探望過。

不知為何,林肇曈心中總有一種模糊的感覺,明明滄旸就在身邊,卻仿佛越來越遠,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兩天之前,他突然很想見到滄旸,便去了書房,卻被告知,殿下并不在府中;昨日晚,去了她的寝宮,卻被長空攔住,只道殿下已經睡下,側君大人請回…

今日午時,再次前往書房,才終于見到了她,她擡眼看了一下自己,問道,“有事?”便又繼續手中所做之事。

好陌生的語氣,正如她對其他人一般,林肇曈一時語塞,正想着如何開口,卻又有人來禀告,太傅告老還鄉,滄旸令人将府中馬車的車輪都包上了厚厚一層蒲葦,又裝入許多金帛什物,便出府去了。

林肇曈獨自靜立在長廊之中,她以前也是這麽忙麽?可是以前,無論多忙,她都會笑着,耐心的聽自己把話說完……

不知不覺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林肇曈的一位侍從氣喘籲籲跑了過來,恭敬行禮道,“公子,可找到你了,殿下要你去府中正廳。”

Advertisement

終于想見我了麽?可是快步走到正廳,見除了滄旸外,還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那女孩見到林肇曈,淚水就決堤而出,忙跑過來拉着他的衣袖道,“林哥哥,都是我不好,三殿下說林哥哥觸怒聖顏……”女孩哭得厲害,後面的話已經聽不清。

林肇曈不着痕跡的将衣袖抽出,見滄旸只是靜靜喝茶,也不看他們,他實在想不起在哪裏見過這個女孩,只好問道,“你是輿山的村民?”

女孩抽噎着點點頭,“林哥哥不記得了?我的娘親和爹爹因為不願遷徙而被囚在獄中,那日我在宮門之外,吵着要見當今聖上,卻被禁衛攔住治罪,是林哥哥答應要為村民請願,想不到卻連累了林哥哥。三殿下說,會有官員将村中之人妥善安置的,也不會為難娘親和爹爹。”

林肇曈記得這件事情,卻對這個女孩沒有什麽印象,心中想得是,原來她叫我來,只是會客而已,所以只點點頭,未再說些什麽,侍從将那個女孩送出府去,滄旸便離了正廳,向書房走去,林肇曈也默默一路跟随,滄旸不得不駐足問道,“跟着我做什麽?”

林肇曈低聲答道,“你不想見我,但是,我想見到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