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18)

=====================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在捉蟲!我先滾去碎覺了orz

98章

年底的時候,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大婚熱熱鬧鬧的舉行了,朱高熾很高興在随後的一段時間裏,他都在摩拳擦掌的期盼着兩個弟弟婚後的造人情況,相比較朱棣這個當爹的比朱高熾這個做哥哥的淡定多了。

在出征安南之前,朱小二和朱小三總算沒有辜負他家大哥的殷殷期盼,兩家媳婦兒先後傳出了喜訊。

不努力不行啊!朱高煦和朱高燧小哥倆實在是受不了他家大哥每次投來的幽怨眼神,真是鴨梨山大!

緊趕慢趕的終于在出發之前,兩人每晚勤勤懇懇的耕耘播種得到了收獲,媽蛋太不容易了,朱高煦都覺得自己面有菜色了。

朱高熾滿意了,借着朱棣的名義,賞賜了大量的補品貢緞給兩個弟媳婦,鼓勵她們好好養胎,他就等着明年白白胖胖的小侄子出生了。

同樣被折騰的還有成國公朱能,因為不知道朱能是因為突發性疾病而死,還是因為一早就存在病患,朱高熾硬是派了好幾個太醫到成國公府去,非要給朱能來個全身檢查。

最後會診的結果是朱能一切正常,身體非常健康,朱高熾摸着下巴想既然是這樣,那估計朱能的死有可能是因為對安南水土不服造成的,這樣一來朱高熾終于放心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等人帶着大量的火器出兵安南,歷時五個月安南境內全部淪陷,胡氏父子以及被抓,朱棣順勢将安南劃為了大明,朱高煦和朱高燧則暫時留在了安南處理剩下的殖民事宜。

安南平定後,朱棣先後派鄭和出使了周邊的幾個屬國,比如暹羅、琉球等地。漸漸的朱棣開始對大洋彼岸的國家産生了興趣,在朱高熾的煽風點火下,朱棣決定派人跨越太平洋到海的另一面去看看。

朱元璋當年起兵時,曾在最大的對頭陳友諒的的手下吃過大虧,建國後朱元璋因為前車之鑒,對大明的水師和造船方面非常重視。

對于造船朱高熾是個外行,永樂的寶船最大的百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挂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人才能啓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

迄今為止在科技術如此發達的現代,都無法複制出能夠下水載一千多人的純木板帆船,可見當時的造船技術有多麽先進。

朱高熾唯一能做的就是,對寶船的火力防禦上和水手的訓練方面給予技術支持,水手的訓練項目全部由朱高熾一手拟定,朱高熾若不是太子他都想自己親自去訓練,最終這項任務只能交給魏漢帶人去執行。

永樂三年,當所有前期準備工作都已經完備後,朱棣下旨賜內官太監三寶鄭姓,改名鄭和。并授予鄭和欽差總兵太監軍銜,率領率領兩萬七千名官兵出使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八艘艦船,兩萬七千名船員,從蘇州劉家港出發駛至福建無虎門順風南下,途經十幾個國家,遠播大明國威,建立長期的友好外交貿易。

永樂四年,朱棣采用迂回戰術假意下旨建造北平行宮,實際上行宮的規格完全按照新的都城指标而建。

永樂五年,皇後徐冉英病逝。

徐冉英的去世并不算突然,從永樂三年起徐冉英的體質就大不如前,大病沒有小病連連。永樂四年徐冉英忽然一病不起,病情時好時壞,整日纏綿于病榻,朱棣遍尋了天下名醫來給徐冉英治病,無奈徐冉英的身體已經接近油盡燈枯。永樂五年二月,朱棣急招遠在安南的朱高煦與朱高燧回京。

由于徐冉英病情加重,朱高熾幾乎每日守在徐冉英的床前,親自侍奉徐冉英進膳喂藥,徐冉英醒着的時候朱高熾就陪她說說話,徐冉英睡着了朱高熾就坐在床邊握着徐冉英的手沉默不語。

朱高熾找過淘小寶詢問是否能為徐冉英改命,淘小寶搖了搖頭道:“親,這個時空的明朝因你的到來,其實已經偏離了原來的軌跡。這種情況下她依舊沒挺過去,那就是明冥冥之中的定數,你也不必再費心思了。”

“小寶,其實這裏不是我所知道的那個明朝吧?不然當初我救下張玉的時候,你們為什麽沒有阻止我?”

淘小寶抿了抿唇道:“親,其實你早就已經知道了不是嗎?”

朱高熾的神情一瞬間萎靡了下去,他頹然的說:“這裏和我們那裏屬于兩個不同空間對嗎?”

淘小寶點點頭,朱高熾切斷了終端聯系。

漸漸的徐冉英昏睡的時間越來越多,醒的時候也基本說不了什麽話,但是朱高熾能看懂徐冉英眼裏的期盼,她在盼着朱高煦和朱高燧回來。

這一日徐冉英在喝過藥後又昏睡過去,朱高熾拿了熱水浸過的帕子給徐冉英擦臉擦手,又取了香脂給徐冉英抹手。徐冉英就愛拿這個蘭花味的香脂擦手,朱高熾記得的。

朱高熾吸了吸鼻子心裏又是一陣酸澀,卧室外間的門吱呀一聲響起,片刻後傳來一陣噠噠的腳步聲,間或還能聽見兩聲捏着嗓子的談話聲傳來。朱高熾站起身向外面走去,輕手輕腳的走到外面,對着兩個剛過他膝蓋的兩個正太比了一個噤聲的手勢。

那兩個小男孩見狀連忙捂住嘴巴,只眨巴着兩雙大眼睛齊刷刷的望着朱高熾,面對這兩個賣萌的小包子,朱高熾只得無奈的搖了搖頭,牽過他們兩個的手輕聲的問:“你們兩個怎麽來了?你們母妃呢?”

“母妃在外面呢,碧翠姑姑說皇奶奶剛剛睡下,這個時候不方便探視。”

朱高熾戳了戳他們倆的臉蛋道:“那你們倆怎麽還是進來了?”

“嘿嘿,我們想皇奶奶和大伯你了,就磨着碧翠姑姑放我們進來了。”

這倆孩子大一點的是朱高煦的兒子朱瞻坦,小一點的是朱高燧的兒子朱瞻塙【que】,這倆孩子的性格完全随了他們爹小時候。朱瞻坦活潑好動,朱瞻塙文靜呆萌,屬性跟朱高煦還有朱高燧一樣一樣的。

“你們兩個乖乖的,大伯帶你們進去看看皇奶奶,但是不準出聲吵到她,聽明白了嗎?”

倆小孩兒點頭,朱高熾站起身牽着他們倆走回卧室裏間,床榻上徐冉英還沒醒,朱瞻塙看了看轉過頭小聲的問朱高熾:“大伯,皇奶奶什麽時候能睡醒啊?”

朱瞻塙的話音剛落,徐冉英竟然醒過來了,倆小孩立刻就高興了,他們往徐冉英的跟前湊了湊,奶聲奶氣的道:“皇奶奶,坦兒和塙兒來看您了。”

徐冉英嘴角彎了彎,有些虛弱的說兩聲好,兩個小家夥笑完了眼睛,輪流湊上前去在徐冉英的臉上親了一下,口水糊了徐冉英一臉。

朱高熾不樂意了,把他倆攆到旁邊拿帕子便給徐冉英擦臉邊說:“母後,小二和小三明天就到了,明天的這個時候啊您就能見着他們倆了。”

“大伯,小二和小三是誰?”朱瞻坦好奇的問。

朱高熾掐了他臉蛋一把,戲谑的道:“你等他們倆明天回來當着他們面問去?”

徐冉英輕輕拍了拍朱高熾示意他別逗那倆孩子,朱高熾回頭佯裝生氣的道“

看看,過去母後最疼的是我,現在有了孫子我這個兒子也得靠邊站了。”

徐冉英身體虛弱沒過多一會就有睡着了,朱高熾帶着兩個小孩兒悄悄的出了寝宮,找了幾個宮人将他們倆送到他們母妃那去了。

徐冉英病重的這段日子,朱高熾寸步不離的在旁邊照顧着,所有的政事就都扔給了朱棣一人處理,朱棣每天忙的有時候直接連軸轉,就這樣他每天也會抽出兩個是時間段過來看看徐冉英,不過由于徐冉英經常處于昏睡狀态,所以她醒着的時候多數和朱棣碰不上。

又過了一日,朱高煦和朱高燧終于風塵仆仆的趕回了京城,兩人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直接就進了宮。當徐冉英再次醒來的時候,總算如願見到了兩個小兒子,她真怕在最後的時候見不上這兩個傻小子,在安南的這幾年朱高煦和朱高燧明顯長大成熟了。

在朱高煦和朱高燧回來的當天晚上,徐冉英了無遺憾的永遠閉上了眼睛,她累了終于能歇歇了。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看到一個一身銀白亮甲的年輕将軍,臉上帶着和煦的笑容向她伸出手道:“冉英,我來接你了!”徐冉英最後看了一眼床前的至親,朝那人遞出了手。

皇後駕崩,天地悲鳴,舉國齊哀。朱棣辍朝三日,親自監管禮部準備葬禮所需一切,因為朱棣親自督辦,徐冉英的葬禮辦的極其隆重奢華,徐冉英早前就跟朱棣說過,死後不想跟他合葬在一起,她病倒後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永樂四年朱棣就着手在南京鐘山選址,給徐冉英修建了後陵。

由于後陵才剛剛修還不到一年,所以徐冉英的梓棺在停靈三七後,暫時停放在皇宮內沒有下葬,谥號仁孝皇後。

徐冉英的喪禮過後,朱棣對文武百官道:“朕與皇後乃少年夫妻,結發二十餘載,相持至今,皇後仁孝恭謹與朕蒹葭情深,遂朕決定此後再不立後。”

衆臣聽罷雖感朱棣情深,但照例還是一起跪倒:“請皇上三思。”

“朕意已決,此事不必再議!”

=====================================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捉蟲!

99章

徐冉英死後,朱棣先後從他二哥、三哥還有老五那裏挑選了三名郡主晉為公主,并将她們過繼到徐冉英的名下充作嫡女,這樣徐冉英名下就是三兒三女,取個兒女雙全意思。

永樂七年朱棣特意為徐冉英修的地宮建成,欽天監給算了良辰吉日,徐冉英的梓棺才算徹底入土。

回去的路上朱高熾突然問朱棣:“父皇,母後心裏的那個人是誰?他們最後為什麽沒在一起?”

朱棣聽後思緒有些發散,淡淡的道:“死了,你之所以會早産生下來多病,跟他有很大關系。”

“怎麽死的?他到底是誰?”朱高熾追問道。

“那人的父親跟你外祖父齊名,都是你皇爺爺的開國大将。他爹你肯定知道,就是常遇春,他是常遇春的長子叫常茂,比我們都年長,十三四歲的時候就跟着你皇爺爺東征西讨了,那時候你爹我還只能巴巴的聽人家的故事。

你母後會喜歡常茂其實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常茂少年将軍一戰成名,長的……長的稍微比你父皇我白淨點。

你外祖父其實對常茂很滿意,常遇春也是樂見其成,不過後來遇上點政治問題,你也知道你皇爺爺登基以後對這些開國功臣頗為忌憚,只不過一開始表現的并不明顯,他們也并不知道你皇爺爺的想法。

就在徐達和常遇春剛有聯姻的意思時,你皇爺爺就把常茂派出去追擊北元去了,沒過兩月前頭就傳回來常茂戰死的消息。你母後當時受的打擊可不小,本來一心想等常茂凱旋回來上門來提親的,結果等來的卻是常茂的死訊。

沒過多久你皇爺爺就下旨,将你母後指給了我,誰成想就在你母後懷孕七個月的時候,常茂拖着半條命回來了,你母後聽到消息後當時就動了胎氣。

最後木已成舟,常茂只能放手,事後他因為心有郁結加上傷的又重,足足将養了兩三年才緩過來。後來你皇爺爺下旨将馮勝的女兒嫁給了常茂,這也是造化弄人,馮勝同樣是開國猛将,不過兩家結親的時候常遇春已經死了好幾年了。

常茂是被逼着娶的馮勝女兒,誰讓下旨的是你皇爺爺,敢抗旨那就是死罪。洪武二十年的時候馮勝和常茂被派去征讨納哈出,行軍中兩人因為意見不同,加上常茂婚後估計怠慢了馮勝的女兒,馮勝對常茂早有微詞,常茂與他争辯了幾句,就被馮勝上奏你皇爺爺說常茂不服管教,然後将他繳械送回了京城。馮勝凱旋回京後,你皇爺爺收了馮勝的将令,又将常茂派去了龍州做守将,洪武二十四年他假死逃了。”

朱高熾眯眼看向朱棣道:“你怎麽知道人家假死逃了?”

朱棣不以為意的道:“你母妃心裏一直就沒忘記過他,于是朕就時不時的派人關注了一下他,洪武二十三年他找上朕派去的人要朕幫他,你也知道那時候你父皇我正缺人手,就幫了他一把。他其實這些年一直都在北平,你母後也知道他還活着,靖難成功後我曾經問過你母後願不願意跟常茂走,不過她拒絕了。永樂三年常茂病逝,你母後的身體才開始誇了下來。”

“一直在北平,莫非他就在父皇的軍營裏?是哪一個?我見過沒有?”朱高熾抓着朱棣的胳膊問。

朱棣斜眼看向朱高熾:“你這麽關心他幹什麽?”

“我只是好奇母後喜歡的人長什麽樣!父皇你快說啊!”

朱棣嗤了一聲:“你應該相當熟悉,火器營的總旗,那個叫黎莽的就是常茂。”

“啥?”朱高熾驚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黎莽就是常茂?日呦,難怪黎大叔看他的眼神總是有些奇怪,朱高熾長的是有些像徐冉英的,加上那會他去火器營的時候正是嫩的時候,與徐冉英有個五六分相像,黎莽這是透過他懷念徐冉英呢!

想到黎莽的長相,朱高熾看着朱棣壞笑:“這麽一說,黎大叔确實比父皇你看着儒雅有風度多了,嘿嘿!”

七月,鞑靼軍隊經過幾年修養野心漸起,進來不斷派兵前來試探挑釁明軍邊界,邊關守衛上報後,朱棣當即決定領兵出征。

依照朱高熾的意思,朱棣完全可以派自己手下的得力大将出征,可是朱棣不願意,馳騁沙場領兵打仗是他最大的愛好,他已經憋了七年了,是時候出去動動筋骨了。

兩人最後為了親征不親征的問題大吵了一架,并且在朱棣出征前朱高熾一直保持着單方面冷戰,直到朱棣領兵走了朱高熾才開始有些後悔。他想想自己也是有病,這麽多年了那人什麽脾氣他還不了解嗎?在這事兒上跟他吵個什麽勁。

九月朱棣帶着人走了,這一走就走了三五個月,兩人這算是第二次分開這麽長時間,如果可以朱高熾真不想和朱棣分開哪怕一天時間,他們還有幾個三五個月可以浪費?這一年一年的過的飛快,一沒留神時間就匆匆而過。

朱棣不再的這段時間,朱高熾每天都忙的團團轉,他也不想讓自己有閑的功夫,一閑下來心裏就老惦記着朱棣,這老混蛋也不知道給他來封信。

一轉眼就到了除夕,因為朱棣不再京,朱高熾也沒那個心思過節,于是下旨一切從簡,宮裏也只是應景的裝扮了一下。除夕後總算來了信兒說是大捷,估計三月初就能到京城。朱高熾嘴上不說心裏卻高興着,每天看奏折的時候頭不昏眼不花了,沒人的時候偶爾還哼哼幾嗓子不知道什麽調的歌。

這人心裏有了盼頭日子就過的快,就在朱高熾每日掐着指頭算行程的時候,朝鮮使團竟然也趁這個時候進京了,他們跟朱棣前後腳到的京城,倒像是趕着來給朱棣慶賀一樣。

朱棣打了勝仗心裏高興,朝鮮使團既然趕上了,他就直接回宮梳洗了一下後,就接見了朝鮮使臣。

貢品陳列上來時,朱高熾的臉一下就黑了,尼瑪後面跟着的□個棒子姑娘是什麽地幹活?朱高熾轉過頭狠狠瞪了朱棣一眼,心說不會是這老家夥鬼迷心竅讓棒子國王進的棒子國秀女吧?歷史上都說朱棣愛棒子國美女,還特麽的有個啥權妃極其得寵。

朱高熾暗自握了握拳,心道:“我說怎麽一聽朝鮮使團進京,這老混蛋這麽積極的就召見了呢!合着這是趕着看美女來啦?”

朱高熾眯着眼睛,陰測測的想如果真是朱棣下的旨,媽蛋他就親手閹了丫的。

見朱高熾臉色不豫的瞥眼看自己,朱棣有些不安的動了動,天地良心這真跟他沒啥關系,誰知道是哪個王八羔子想出來的主意?

果不其然,那個朝鮮使臣給朱棣行過禮後,用一口純正漢話說:“皇帝陛下,這八名朝鮮侍女,是我們國王進獻給您與太子殿下的。他們都是經過精挑細選,身家清白的官宦子女,琴棋書畫烹饪無一不精,請您務必收下。”

朱高熾勾起唇角,笑的閃瞎人的眼,他唇形不動的刺激朱棣道:“都挺漂亮的哈!左邊的那三個我要了,父皇回頭別忘了讓人送到我殿裏去,咱也來段跨國之戀啥的。”

朱棣現在真是心裏一口氣堵得不上不下的,下面那個朝鮮使臣眼巴巴的等着自己回話,這麽多人看着朱棣也不好掃了朝鮮王的面子,他只好抽了抽嘴角胃疼的點頭收下了。

娘的,這真是日防夜防都沒防住,別讓老子查到是誰弄的這麽一個馊主意,老子弄死你!

“朕記得自朕登基以來,并沒有下旨到朝鮮去選秀女,你們朝鮮王今年怎麽會想到進獻秀女?”

下面那個朝鮮使臣汗了一個,果然大明的皇帝陛下這是不高興了,他急急的道:“皇帝陛下,我們國主說願意以後每三年進獻一次秀女。”

朱高熾笑的有些猙獰:“真好,兒臣聽說朝鮮美女善吹簫,父皇記得給兒臣挑一個會吹簫的。”

朱棣很沒有龍威的撫了撫額後道:“不必,有需要朕會另行下诏,你們無需定時定點進獻。”

朝鮮使臣退下後嗎,朱高熾皮笑肉不笑的也告了聲退,擡腿就打算回武英殿去。

朱棣在後面氣急敗壞的喊:“朱高熾你給朕回來!”見朱高熾頓住腳步,朱棣朝旁邊垂首侍立的宮人們揮袖道:“你們都下去!”

“過來!”朱棣沉聲道。

朱高熾擡頭看看朱棣過了一會才慢慢的踱了過去,走到離朱棣還有兩米的地方停了下來。

見朱高熾不肯再往前走,朱棣只好自己走到朱高熾的面前抱住他,朱高熾的臉貼在朱棣的胸前,真是丢人他竟然鼻子有些泛酸。

“熾兒,別跟父皇怄氣了。正好你剛出了孝,估計那幫老家夥肯定又要嚷嚷給你立妃,這幾個人女就暫時先塞到武英殿後殿去給你充充門面,不過你可不許胡來,聽到沒有?”

作者有話要說:寫兩章兩塊豆腐日常相處的溫馨章。

說點什麽吧!

當初開文開的比較倉促,很多地方都沒有顧忌到,一路寫下來磕磕絆絆,文筆邏輯差的一塌糊塗,親們能堅持到現在真心不容易。可能要讓一部分親失望了,渣作者實在是沒有啥強國的思路,實在是抱歉!

這對cp我可能會重新開文在寫一次,希望下次我能寫的有所進步。不過可能要稍微靠後一點,因為我下一篇已經決定寫一個短一點的現代文換換心情,接着寫古代的我怕我會越寫越爛。

如果還有對兩塊豆腐感興趣的親,可以收藏一下作者,歡迎到時候随時來抽打木魚,也方便知道我什麽時候開新文。

100章

棒子國秀女事件最後還是被朱棣查出來了,年初的時候朱棣派內使黃俨出使朝鮮,本意是讓他帶着東西去回賞的。

從元至洪武年間,朝鮮一直承擔着向中土皇帝進獻秀女的職責,和親也好被逼獻納也罷,總之這種制度是一直存在的。但是朱棣登基以來為着朱高熾卻是一次也沒有下旨要求進獻,朝鮮國主李遠芳拿不準朱棣的喜好,也就一直沒敢貿然進獻。

黃俨作為大明的使者,朝鮮皇室隆重而又熱情的接待了他。這個黃俨是個慣會投機的人,徐冉英死後朱棣曾說不再立後,這幾年也沒有在大明選妃,他猜想朱棣會不會是對明朝本土的秀女不感興趣,若是能在朝鮮挑選幾名美貌的秀女帶回去被朱棣看上,那他的功勞也不會小。

黃俨到了朝鮮後,除去第一天朝鮮國王親自接待以外,剩餘時間都是有幾名朝鮮外交大夫陪同。

這一日黃俨與朝鮮的官員飲酒,酒過三巡大家相談甚歡,這些人都得了上頭的指示捧着黃俨不敢得罪他,黃俨自己多喝了幾杯後想起秀女的事,他拿腔拿調的對那幾名官員道:“你們國主也端得不曉事理,自元朝開始,你們朝鮮年年進獻秀女,怎麽我們陛下登基以來卻不見你們有所行動?”

那幾個陪侍的官員面面相觑心中惶恐,賠笑道:“天朝上臣說的是,臣下回去立即上禀國王。這……我們若是還有什麽不當的地方,還要您提點一二以免我們被開罪。”

此時黃俨的臉上已經略帶酒意,聞言他笑笑道:“別的暫且不說,秀女你們要好生挑選,太子殿下至今還未選妃,你們若是選好了,被陛下看中封了太子妃也不是不可能。”

當天散場後,幾個朝鮮官員商量了一下,連夜上了奏折遞給李遠芳,在得到李遠芳的首肯後,朝鮮境內開始了浩浩蕩蕩的秀女選拔。

了解了整個詳情後,終于找到出氣筒的朱棣,好好吩咐人招待了一下黃俨。

永樂九年,北平皇宮的建設已經接近尾聲,朱棣下旨整治河道,打通南北運河,只等河道修通後,就下旨遷都。

六月的南京天氣悶熱異常,朱高熾懶洋洋的在床榻上翻了個身,這一個午覺睡的渾身冒汗,屋子裏擺的冰盆一點用都沒有,他喚人擡水進來洗了個澡後才覺得清爽了許多。

他看看天色時間還早,估計朱棣應該還沒起,便擡腳慢悠悠的往朱棣的寝宮走去,這死熱的天氣讓朱高熾無限懷念北平的涼爽,雖然夏天哪裏都熱,但最起碼空氣要比這邊幹爽許多,朱高熾最受不了南方的濕熱了,渾身上下都黏黏的,極其不舒服。

“參見太子殿下。”

朱高熾點點頭道:“平身,父皇起了嗎?”

“回太子殿下,已經起身了,不過……呃……”那宮人還沒說完,朱高熾的人已經拔腿進去了。

朱高熾悠然的往裏走着,耳邊由遠及近的傳來一陣悠揚窈渺的簫聲,朱高熾聽得心中點點頭,贊了一句吹得不錯!

等等,簫聲?

媽蛋,朱棣的寝宮裏誰在吹簫?

朱高熾陰沉着臉一步一步往裏走,朱高熾循着簫聲一路來到朱棣寝宮的碧水閣,朱棣夏天就愛在那批折子避暑,這雖不是朱棣正經寝殿,但是裏面涼榻靠枕什麽的可都是一應俱全。

碧水閣外候着的宮人見朱高熾過來,忙蹲身問安:“太子殿下。”

碧水閣裏朱棣半靠在涼榻上閉着眼睛表情柔和,不知是睡着了還是在享受難得悅耳的簫聲。

在離朱棣不遠處,有一個身穿水藍色華貴紗裙的女子背對着門口,坐在矮凳上吹着蕭,看那嬌軟的背影朱高熾就知道她絕對是個傾城美女,最差也是一個清麗佳人。

朱高熾站在門口看了許久,心中突然有些疲倦,什麽話也不想說了,他緩緩的轉身退了出去。

“熾兒!”朱棣略帶沙啞的生音響起,朱高熾頓了一下,嘴角帶着慣常的笑意轉回身道:“唔,父皇醒了?”

簫聲突兀的停了下來,那女子站起身臉色醺然,略有些局促的給朱高熾見了一禮,端的是嬌羞萬分。

朱高熾看了她幾眼,果然是個清麗佳人,大熱天的看着都覺得解了幾分燥熱。

“那個權氏你先下去吧!”朱棣揮了揮手道。

權氏聽後蹲身施了一禮道:“臣妾遵旨。”

權氏從朱高熾身旁擦身而過後,朱高熾若有所思的回頭看向她的背影,權氏,權妃?有名的明成祖寵妃,據說她死後朱棣還當着她父兄的面哭了一場,朱高熾心中苦笑,這算是真愛出現了嗎?

朱高熾的心情很微妙,他有些厭倦了宮廷生活,規則出現漏洞後,朱高熾愕然發現他其實可以不用做皇帝,他之前的思維一直陷入在盲區狀态,按淘小寶說的他只要安安穩穩的活到48歲就ok了,他當初根本就沒說自己非做那一年皇帝不可。

想通這個環節後,朱高熾的心中出現了一點小奢望,他想把朱棣拐走,想跟他安安穩穩的過十年普通人的日子,沒有沒完沒了的政事,沒有大臣無休止的催促你結婚生子,只有他們兩個人。

但奢望終究是不可能達成的願望,朱棣費心隐忍十幾年拼死拼活的才登上皇位,又怎麽可能會為了自己放棄這萬裏河山?

放棄皇位跟我走,這樣的話朱高熾說不出口,所以他只能這樣陪着朱棣過完這一生,不過現在看來也許朱棣可能已經不需要了。

“父皇若是沒有什麽事的話,兒臣那裏還有些折子沒批就先告退了。”朱棣只是看着朱高熾沒吱聲,朱高熾見狀只當他同意了便轉回走了。

朱高熾身後朱棣的眼睛死死的盯着他悠然離去的背影,心中一口悶氣憋得不上不下的,午後他因為天熱睡不着就歪在涼榻上看書,宮人進來通禀說權氏親手做了解暑的梅子湯給自己現在外求見。

朱棣突然想起上次朱高熾說朝鮮秀女善吹簫,讓自己幫他挑一個會吹簫的送過去,于是鬼使神差的朱棣突然想知道什麽樣的簫聲能讓朱高熾惦記。

權氏進來後紅着臉殷勤的給朱棣倒了一盞冰鎮過的梅子湯,她心中想的是什麽朱棣又怎麽會不知道?這幾個朝鮮進貢來的女人入宮也快一年了,沒分封沒寵幸,看來這是按耐不住了。

她倒的那個什麽湯朱棣沒動,只沒頭沒腦的問了句:“會吹簫嗎?”

權氏聽後愣了一下,然後就跟會變戲法一樣,當即就掏出一支碧玉簫吹了起來,吹的好不好的朱棣不知道,反正他居然睡着了這真是可喜可賀。

這一覺朱棣睡的居然還不錯,睜開眼睛後他就看到朱高熾轉身正要離去的背影,想也沒想的朱棣就叫住了朱高熾,知道他肯定又瞎想了,朱棣急忙把權氏打發走想跟他解釋一下,誰知這小王八蛋居然就那麽明目張膽的看了權氏好幾眼,人都走了還盯着人家的背影瞧,真當他是死的嗎?

朱棣生氣了,所以朱高熾要走他也沒留,只是恨恨的看着他的背影磨牙。

晚上越想越不甘心的朱棣,大半夜的跑到武英殿去爬床了,朱棣去的時候武英殿的守夜宮人都驚呆了,陛下您這大半夜的不睡覺跑這幹啥來了?話說陛下您走錯地方了吧?

朱棣随意的掃了他們幾眼後道:“殿下睡了嗎?”

“回陛下,太子殿下剛剛才躺下,這會兒想是應該還沒睡着,要奴婢去通一下嗎?”

“不用了,你們都別跟着了,朕自己進去。”朱棣說的豪邁,其他人也不敢有所異議。

武英殿裏朱高熾的卧室裏只點了一盞燈,雖然有些昏暗但是卻足夠朱棣摸到床邊了,朱高熾的床上輕紗帷幔已經垂下,屋內擺了好些冰盆,倒也比白天涼快許多。

朱棣自己輕手輕腳的脫掉衣服挂好,天熱朱棣只穿了一條明黃的裏褲,光裸着上半身就上了床。

白天見了著名的‘權妃’朱高熾說心裏不難受那是假的,可氣的是朱棣今天居然沒叫他。

晚上用過飯後嗎,心中郁結自暴自棄的朱高熾難得的早睡了一會,夢裏朱高熾漂浮在冰涼的海水裏正美着,突然他就覺得自己一陣呼吸困難,被一只超大的八爪魚纏住拖進水裏,朱高熾使勁的掙紮了一陣,卻怎麽也也掙紮不開。

最後朱高熾總算迷迷糊糊的醒過來,朦胧間就看見自己身上壓着一個黑影,嘴裏也溜進一條滑滑的舌頭,口鼻中熟悉的氣味,讓朱高熾一下就明白過來來人是誰。

朱高熾使勁推了推身上的人:“唔……朱……嗯……”

101章

大半夜的朱高熾拗不過朱棣,只得任由他鬧了一場,朱棣一邊壓着朱高熾一邊喘着粗氣數落他,朱高熾心裏也憋氣叫着勁兒的跟朱棣回嘴,吵到最後也沒争辯出到底是誰對誰錯。

終于當一場酣暢的□過後,兩人心中的積怨也消散的差不多了,朱高熾緩了一會後道:“父皇,将煦兒招回來吧!安南的事情應該處理的差不多了,等煦兒回來父皇就将我的太子頭銜廢掉吧,這個位子早晚都要傳給煦兒,何必在從我這轉一道。”

朱棣剛有些昏昏欲睡,聽了朱高熾的話後徹底震醒了:“你說的什麽癡話?太子是你想當就當,想廢就廢的嗎?”

“下面請立太子妃的奏折都快把龍案埋起來了,父皇這樣拖又能拖幾年?還不如直接改立煦兒做太子,兒臣又不是非得做皇帝不可。換句話說父皇覺得到時只剩兒臣一人,兒臣還能在高高興興的做皇帝嗎?”

朱棣聽後沉默了一會道:“這件事回頭再說,朕會想辦法的。”

朱高熾沒想到朱棣想的辦法依舊是拖,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