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

涼的手。我承認,我早就想這麽做一次了。

我望着夜空,那些星星變得忽明忽暗,我慢慢地看不到它們了,隐隐約約能聽到遠處傳來若有似無的鳴笛聲。

現在,我真的,真的很希望我能活着。

[二十]

布魯日并不算大,我花了一天的時間把利威爾帶我走過的景點又游覽了一遍,沒什麽大變化,除了鐘樓的售票員換成了一位和藹可親的女性——自從十年前的命案後,那位刻板的小夥子便被開除了。

我同瑪麗打過招呼,回到自己的房間中,整理好了行李,小心翼翼地從鐘表旁拿過那封信,揣進口袋裏。我鎖好門,提着包去敲隔壁的客人。

開門的是我在火車站搭話的小夥,他現在沒帶那頂滑稽的帽子,見到是我,他的面部表情明顯變得不自然。

我打趣他:“啊哈,那頂帽子太紮眼了,不适合你的工作。”

他防備地後退一步,眼神裏居然帶着一絲驚恐:“你想怎樣?”

“哦不別誤會,”我連連擺手,“我并沒有打亂你工作的意思,只是,我覺得我們不如找個安靜又人少的地方,比如阿斯特麗德公園,或者鐘樓,我個人比較偏愛鐘樓。”

他見我已經知道了他的身份,便不再遮掩。回到屋裏拿起外套和槍,随我一同出了門。

“這是你第一份工作?”

他不做聲,手一直插在褲袋裏,距離腰上別着的槍很近。

“看來埃爾文還是不吸取教訓啊,居然派了一個新手過來。”我再次向他搭話,他看起來和當年的我所差無幾。

“我會做好的,你別反抗。”他低着頭,我能看出他的緊張,就像一根繃緊了的弦。

“放輕松夥計,沒事的。”我打從心底裏想笑,這孩子分明不過十□□歲的模樣,比當年的我還要年輕,連說出來的話都幼稚得可愛。

Advertisement

再過一條馬路就到了鐘樓,我們誰也沒再說話。我站在路邊等待疾馳而來的馬車過去,這時從我身邊冒出一個小小的身影,手裏握着一根棒棒糖竄向了前方。

我的身體要先腦子一步做出了反應,我向前奔去,一把揪住那個孩子按在懷裏,一手箍着他的腰,一手護住他的頭,順着力道滾向另一邊的街道。馬車從我身後呼嘯而過。

“你想逃跑嗎!”身後傳來了他緊張到嘶啞的聲音。

我本想和他解釋我并沒有逃跑的打算,一轉身他已經拔槍對準了我,他的手在顫抖。

“噢不,等一等……”

我的話音未落,他的槍已響起。一槍兩槍三槍,槍槍都穿過了我的身體。我拼盡全身的力氣轉過身去,想要看身後的孩子情況如何。

他的棒棒糖碎了一地,脖子上有鮮血淋漓,已經躺在地上毫無生氣。真是似曾相識的場景。

可憐的孩子。

Fin

--------------------------------------------------------------------------------

作者有話要說:

FT:

拖拖拉拉終于寫完了這篇,撒花!最開始寫的時候沒有想那麽多,到了後來才發現用第一人稱受了太多限制。其實電影本身要比我寫出來的深刻很多,可供探讨的也也很多,考慮到符合利艾模式的劇情,不得不删減了其中男一號(艾倫角色)的BG線,關于黑白人種的探讨和矮人相關,删掉的部分也只能動用腦細胞改編成別的劇情把整個走向串聯在一起,希望沒有太生硬。

關于開頭和結局是我自己添加的,改了影片中原本的結局,将時間定在十年後艾倫故地重游上,當年他并沒有被埃爾文殺掉,而埃爾文借利威爾一條命讓他多活了十年,十年後是另一個新上任的殺手來了結艾倫的性命。而這位新上任的年輕殺手又因為太過緊張失手殺死了一個孩子,那句“真是似曾相識的場景”暗示了艾倫與年輕殺手的悲劇循環,在這之後埃爾文也畢竟會讓這位年輕殺手償命。而艾倫那句“真是可憐的孩子”則即是對無辜死去的孩子的感嘆,也是對即将陷入罪惡感之中的年輕殺手的可惜。至此全文戛然而止,希望能留給大家餘韻悠長的感覺。

電影中在男二號(利威爾角色)跳塔提醒艾倫和艾倫被臺上救護車這兩段的鏡頭運用十分漂亮。一個是強烈的悲喜對比,塔頂的男二號渾身是血的悲壯跳樓,塔下的男一號和女主接吻,全程靜音只放了一段女聲的BGM,太虐心。另一個是主觀鏡頭與獨白的淋漓呈現,晃動的天幕,不規則的構圖,跟着擔架走的旅店老板娘和女主,配上男一號的獨白與最後一句“我真的,真的很希望我能活着”實在是令人感嘆不已。

最後,快去看電影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