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雪前恥
奧運會冠軍來自A國, 是一名左手持劍的選手, 名叫伊登。
坐在觀衆席上,楊梅眯起眼睛細細打量, 卻見此人金發碧眼、身高腿長,由內而外散發着一股精英氣質。
“他來自歐洲金融世家,”趙星歌冷哼, “錢多得能砸死人的那種。”
楊梅沒有搭話, 緊抿着嘴唇保持沉默:她無意對伊登做出評價,只知道奧運會的男花決賽之後,國際劍聯解除了當事裁判的資格。
國際劍聯主席公開表示, 那場比賽的執法是“恥辱”,對擊劍運動的良好聲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盡管如此,比賽結果卻無法更改,肖铎依然只能屈居亞軍。
本屆世錦賽之前, 他複出的消息就已經傳開,并且引發一系列的關注,其中最大的懸念莫過于:裏約奧運會的巅峰之戰, 是否會在布達佩斯重現?
所有人都知道,肖铎此次複出劍直東京, 但他能走多遠卻是個未知數。
考慮到每輪比賽有一半的淘汰率,64名選手進行四輪角逐後, 場上只剩下四名選手。他們之中,将會産生本屆世錦賽的冠亞季軍。
除了肖铎和伊登,另一對半決賽的選手都來自俄羅斯, 已經提前鎖定了一塊獎牌。
随着屬于俄羅斯隊的半決賽結束,現場觀衆再次集體興奮起來,焦急地等待着充滿懸念的第二場半決賽。
沒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伊登證明自己的奧運冠軍實至名歸?還是肖铎王者歸來成功複仇?
無論如何,他們都将見證歷史。
随着主裁判一聲令下,雙方選手同時步入劍道,站在各自的開始線上敬禮。肖铎表現得很輕松,目光平靜如水,沒有任何明顯的情緒。他頭上的汗還沒幹,一顆顆汗珠綴滿發梢,折射出晶亮的光芒。
敬禮試劍完畢,兩人立刻保持實戰姿勢,劍鋒直指着彼此。
“En garde Prêt Allez(就位、準備、開始).”
伊登率先發動進攻,向前跨了兩步,直接逼進對手的防守範圍。他動作靈活多變,一柄劍鋒來回突刺,不停引誘肖铎做出反擊,試圖趁機偷襲得分。
左手劍和右手劍的攻守範圍不同,對于習慣用右手的人來說,防範這樣的挑引會很別扭。
然而,肖铎并沒有上當:他穩穩護住自己的有效部位,用絕對精确的防守動作,有效阻擋了對方的挑刺。
只見他保持着最初站立的姿勢,既不前進也不後退,僅憑手中的劍柄就讓伊登陷入被動。
備受期待的高手對決沒有出現,觀衆席間一片嘩然:半決賽淪為了教學表演!奧運冠軍竟成了被教育的對象!
裁判席間,國際劍聯的高官面面相觑,似乎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一切。
趙星歌則張大了嘴,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卧槽,肖铎太狠了……他是想讓伊登退出職業擊劍界嗎?”
楊梅屏住呼吸,感受到鼻腔裏強烈的酸脹感,用力地眨了眨眼睛。
她相信,肖铎有絕對的把握戰勝伊登,否則一定會搶先發動攻勢,确保擁有主動權得分;她懷疑,世錦賽中發生的所有狀況,其實都在肖铎的預料之內,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要做什麽;她明白,過去九個月的分離,除了釀造無盡的相思,更讓彼此得到了巨大的成長。
體能、耐力、經驗、用劍習慣、比賽環境……面對志在必得的信念,其實統統不是問題。
場地、規則、年齡、輿論壓力、獎牌指标……面對背水一戰的決心,其實全都輕如浮雲。
楊梅想,愛,不正是毫無保留的相信嗎?她愛肖铎,就不會質疑他的任何選擇或決定;他愛擊劍,就不會懷疑自己實現夢想的能力。
擊劍是格鬥中的芭蕾,在必勝的信念之下,楊梅才意識到這句話是多麽恰如其分。
翩若驚鴻,宛若脫兔,寒光乍現之時,劍鋒快得就像離弦的閃電;淵停岳峙,直擊要害,步伐進退之間,攻防轉換似舞蹈般精妙。
激情與豪邁,膽識與智慧,就在劍柄的铮鳴聲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3比0确定領先地位之後,肖铎終于開始移動步伐,随即便以勢不可擋的攻擊,将對手死死壓在警戒線上,再次直刺得分。
又是一個單燈!
這意味着,他沒有給伊登任何機會,不僅進攻有效,而且防守得當。即便在兩人錯身而過的間隙,也沒有任何空檔露出來,每一步攻防都像事先計算過,精确得令人發指。
除了示意記分員加分,本場比賽的裁判基本上就是個擺設。
通常來說,因為花劍規則的複雜性,裁判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比分接近的情況下,幾乎可以決定比賽勝負。
只有當一方占據了絕對優勢,速度明顯快過對手,裁判器才會顯示單燈,徹底排除人為判斷。
在剛才那幾輪淘汰賽中,從未出現如此一邊倒的局面,就連楊梅也忍不住試探道:“伊登……真的有實力進半決賽嗎?”
趙星歌撇撇嘴:“人家好歹也是世界排名前十的選手,那可是一場場積分賽打出來的。”
她困惑地皺起眉頭:“我看過肖铎在法國俱樂部的表現,即便是跟業餘選手交鋒,也沒有這麽誇張的優勢啊。”
“那是因為雙方都對彼此缺乏了解。”
趙星歌解釋:“對于運動員來說,擊劍比賽就像下棋,往往一出手就知道能否得分。可是,在真正出手之前,好歹也要試探幾劍,這樣才能弄清楚對方的虛實。”
劍道上,伊登剛試圖從側面發動反擊,就被擊打劍身失去主動權,不得不迅速退出安全距離。
趙星歌連忙現場教學:“你看,左手劍從外側攻擊很難防守,必須依靠預判。”
楊梅恍然意識到,雙方往來的每一回合,幾乎都是伊登發動進攻——即便如此,肖铎依然能夠做出最有效的應對,仿佛料定了對方會如何行動。
另一方面,伊登只能通過觀察判斷,速度明顯慢了幾拍。
趙星歌感慨:“我估計,肖铎這兩年看過不少伊登的比賽錄像,早已全面掌握了他的技術特征,就是為了在今天一雪前恥。”
五個連續的單燈,将比分推到8比0,在正式的國際大賽中,這樣的分差是無法想象的。
離開裏約之後,肖铎就消失在了巴黎機場,從未對那場比賽的判罰做出任何公開評價。如今,他卻是在用行動發聲,用絕對的實力作證,誓用铮亮的劍柄刺破這賽場上的層層烏雲!
連續單燈、連續得分,用無懈可擊的技術吊打對手,當着全場觀衆的面淩&辱前奧運冠軍……
場外,剛才和肖铎交手過的劍客們紛紛感覺脊背發寒:原本的不甘心讓位于心悅誠服,甚至略帶些許慶幸——慶幸被吊打、淩&辱的那個人不是自己。
如狂風驟雨般摧枯拉朽,比賽開始不到六分鐘,肖铎将比分推到了0:14,只剩最後一擊斃命。
現場觀衆早已目瞪口呆,就連直播間裏的解說員也閉上了嘴,所有人都屏氣凝神,共同見證着一次次的挑引、一記記的擊打、一個個跳動的數字……這些都是肖铎的吶喊、嘶吼與抗争。
他要在全世界面前,拿回屬于自己的東西。
伊登無力招架,有幾次都差點要退出劍道,卻總能“恰到好處”地發現肖铎的破綻,結果剛一嘗試反擊,就被逼得更狠。
如此這般循環往複之後,他早已喪失鬥志,手中的劍柄也低垂下來,甚至不能指向對手。
肖铎這時卻放慢動作,像散步一樣輕輕松松地靠近,故意撞到他的劍頭上,讓不屬于自己的綠燈第一次亮起。
正式比賽是不允許讓劍的,裁判目睹如此明顯的違規,卻根本無意叫停。
14比1,唯一的得分來自于對手讓劍,這本身就是莫大的羞辱——相當于把伊登的職業生涯放入棺材,還不忘在上面釘釘子。
最後一劍很快便有了結果,肖铎以15比1的成績挺進決賽。
摘下面罩,伊登神色黯然,不敢與任何人産生視線交集,脊背微微佝偻着,失去了擊劍運動員應有的傲氣,一雙碧眼變得毫無光澤。
肖铎依舊淡定,輕輕地揮劍敬禮,平靜得仿佛獲勝者不是自己。
在全場觀衆起立鼓掌的歡呼聲中,楊梅早已淚流滿面:她看得到男人的堅持,感受得到那份執着,卻無法想象他有多麽不甘心,才會背負着種種壓力,一步步走到今天。
現實殘酷如鐵,我們有權選擇不勇敢,只是沒人會替我們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