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節
【全本校對】《三國配角演義(出書版)》作者:馬伯庸
【內容簡介】
《三國演義》角色衆多,全本共計1798個角色,有名有姓的也有1200人以上,是全世界角色最多的古代小說。在這大量的角色中,有曹操、諸葛亮、周瑜、劉備、關羽、張飛……等家喻戶曉的人物,也有名字只出現一次的歷史過客,更有一些深藏不露的配角,悄悄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統一中原大計劃的關鍵。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蜀漢組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北伐,近十萬兵士從漢中出發,有條不紊地向魏國的隴西推進。趙雲、鄧芝軍團牽制曹真,漢軍主力占據隴右,只要守住街亭,擋下魏軍的支援部隊,即可一統隴西。
誰知街亭守将馬谡卻一戰失利,導致大軍潰敗,原本勢如破竹的戰局瞬間逆轉。為平複軍心,諸葛亮不得不下令将他處死,這一段,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谡”故事。
但事實上,這可能并不是歷史的真相。馬谡也許并未被斬,在這一切背後,潛藏着另一個陰謀……
超級暢銷書作家、“文字鬼才”馬伯庸潛心研究三國故事二十年,從浩瀚的史料中,發掘出大量不為人知的細節線索,以懸念疊出的小說筆法,抽絲剝繭,連綴成文,讓最深藏不露的三國配角,以及他們隐藏了一千七百多年的秘密陰謀,全都巨細靡遺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翻開本書,看深藏不露的三國配角,如何悄悄改變歷史的走向。
【編輯推薦】
★超級暢銷書作家、“文字鬼才”、《古董局中局》作者馬伯庸最新力作!
★馬伯庸帶您換個角度看三國。
★《三國演義》角色衆多,全本共計1798個角色,有名有姓的也有1200人以上,是全世界角色最多的古代小說。在這大量的角色中,有曹操、諸葛亮、周瑜、劉備、關羽、張飛……等家喻戶曉的人物,也有名字只出現一次的歷史過客,更有一些深藏不露的配角,悄悄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馬伯庸潛心研究三國故事二十年,從浩瀚的史料中,發掘出大量不為人知的細節線索,以懸念疊出的小說筆法,抽絲剝繭,連綴成文,讓最深藏不露的三國配角,以及他們隐藏了一千七百多年的秘密陰謀,全都巨細靡遺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作者簡介】
馬伯庸,著名作家,公認的“文字鬼才”,功底紮實,文風多變,作品廣為流傳。曾獲2005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和2010年人民文學獎散文獎。
Advertisement
歷史縫隙中的細節
小時候最崇拜的就是三國英雄,歷數其中名将謀臣如數家珍。當時我深深地相信,“智”的最高境界是諸葛亮,“武”的最高境界是關雲長,“勇”的最高境界是趙子龍,“仁”的最高境界是劉玄德,再加一個大反派曹操,餘者碌碌,乏善可陳。
後來我發現,和我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幾個經典角色,但同時也鎖死了我們在三國時代的視野。自《演義》以降,舉凡小說、評書、戲劇、丹青乃至後來的電視劇、電影,我們會發現,反反複複說的總是劉關張、曹劉孫、諸葛亮,講的總是他們官渡之戰、火燒赤壁、六出岐山的故事,仿佛整個三國時代除了這幾個人、這幾件事,就沒有其他值得說的東西了。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水浒傳》講的是一個山賊團夥的傳奇;《西游記》講的是師徒四人的游記,都是微觀視角。三國跟它們卻不同,它描繪的是宏觀的整整一個大時代。在這個時代裏,既有大人物的風雲際會,也有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既有扭轉乾坤的宏大敘事,也有個人奮鬥的跌宕起伏。這些海量的細節填塞在大時代的骨骼之中,使之有血有肉,生動無比。
而我們關注的,往往是這個時代最宏觀的部分,以及那幾個時代的驕子。而其他更多的微觀細節,則被忽略掉了,淪為無足輕重的背景。
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
這也是這本短篇小說集的創作初衷。
三國并不是只有主角,還有許多配角和小人物。他們的故事同樣精彩,只不過被埋于歷史的夾縫中,不為人知罷了。我的任務,是通過文學藝術的手段,讓那些配角走向前臺,哪怕只是在短短幾千字的篇幅裏,也要綻放出如同主角般絢爛的光彩。
這幾篇基于三國背景的小說并不是嚴謹的歷史考據,也并非是單純的文學創作。如果要把它強行賦予一個類別的話,它應該屬于一種對歷史的再想象。歷史呈現給我們的,永遠只是一些不完全的片段與表象,而在這些片段的背後和間隙究竟存在着什麽,卻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我的工作,是從一句微不足道的史料記載或一個小小的假設出發,把散碎的歷史片段連綴成完整的鏈條。推演出一個邏輯可信的故事,讓讀者意識到,在他們所熟知的英雄們奮鬥的同時,還有許多卑微的配角為了自己的理想或利益而掙紮着。這種“再想象”介于真實與想象之間,與其說是為了還原歷史背後的真相,毋寧說是以歷史片段為建築材料,來構築自己理想中的往事宮殿。
從一段史實出發,中間是最狂野的想象,但最終又可以落實到另外一段史實上,讓首尾彼此應和。這對于我來說,是一個無上的樂趣。
比如《官渡殺人事件》,它的核心是官渡之戰期間發生的謀刺曹操事件,這是一件真事,但在史書上的記載非常簡單:“時常從士徐他等謀為逆,以褚常侍左右,憚之不敢發。伺褚休下日,他等懷刀入。褚至下舍心動,即還侍。他等不知,入帳見褚,大驚愕。他色變,褚覺之,即擊殺他等。”這起足以改變歷史的刺殺事件,根本沒人知道,如果不是陳壽順手記下來,早已被人所淡忘。當我看到這段史料的時候,忍不住浮想聯翩,想象刺殺曹操的徐他,是怎樣一個人?他為什麽要刺殺曹操?刺殺的準備又是如何進行的,會不會有在水面下悄無聲息卻驚心動魄的激烈交鋒?
再比如《孔雀東南飛》,它是一首中國古典敘事長詩,歷來傳頌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注意過,這首詩的序言裏說得明白,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是“漢末建安中”,簡簡單單五個字,就把這個悲劇的愛情故事與三國前期那波瀾壯闊的群雄争霸聯系到一起。那麽,兩者之間究竟會有怎樣的聯系?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悲劇,是否還有背後的隐情?哪位三國名人和他們能有來往?這都是一個小說創作者所感興趣的細節。
還有著名的“馬谡失街亭”。演義裏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谡,史書裏卻給出截然不同的答案:馬谡是死在了監獄之中。那麽這個矛盾的背後,代表了諸葛亮的什麽心思?馬谡的結局到底是什麽?街亭是否有什麽不得了的真相被掩蓋住了?我很想替古人擔憂一下。
這些三國的配角們就在這樣一連串的刨根問底中逐漸活躍起來,在大時代的陰影下演繹自己的一段人生,讓這個時代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完全。
在這篇小集子裏,還附有《三國新語》若幹則。它在體例上模仿《世說新語》,利用三國的一些史實轶事穿鑿附會,嫁接翻轉,聊為一樂,不要當真。
馬伯庸
2012年11月
街亭
『他為什麽會落到這樣的地步?
從西城被捕開始,馬谡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可惜一直身陷囚籠,有心無力。現在他自由了,若就這樣毫無作為地逃去魏國,他這一輩子都不可能甘心,因為他已經犧牲了太多的東西。最低限度,他要知道陷害他的人究竟是誰。
即使冒再大的風險,他也得先把事情弄清楚。至于如何開始調查,他心裏已經有了一個計劃。』
【街亭敗戰】
一陣清涼的山風吹過,馬谡(sù)拍了拍胯下的坐騎,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對于習慣蜀中溫濕氣候的他來說,這種陌生的氣候雖然感覺很惬意,但仍會讓他的身體産生一絲微妙的不适。這種不适既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湛藍色的天空沒有一點雲彩,陽光十分耀眼。從山嶺的這個高度回頭望去,遠方是綿延逶迤的秦嶺山脈,起伏不定的山脊仿佛一條藏青色的巨龍橫卧在這雍涼大地上。
在馬谡的身後,是兩萬一千名蜀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