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章節

要歸功于焦仲卿的存在。

董承在內,肘腋之變最為危險,因此郭嘉或者曹操率先出手,在正月誅殺董承。至于遠在江東的孫策,一直要到四月,才落入許貢門客的弓箭射程之內。

這一前一後的時差,讓史書和後世治史者産生了錯覺,認為兩者是彼此孤立的事件。我們只有将兩者聯系起來看,才能覺察到其中的矛盾,進而推斷出隐藏在幕後的神秘推手焦仲卿。

至此,這個陰謀的藍圖已經被勾勒得很完美了。可我重新審視整個推論的因果鏈時,卻猛然發現,這一串推理看似合理,可始終缺少一個關鍵環節。這個環節的缺失,讓整個推論都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整個事件中,無論是焦仲卿、孫策、種輯還是郭嘉,他們都擁有鮮明的動機、明确的立場和清晰的身份,可是還有一位關鍵人物,卻顯得面目模糊。

這個關鍵人物就是秦羅敷。我們既不知道她在廬江的來歷,也不知道她幫助種輯、聯絡孫策的動機何在,她曾經宣稱種輯是她的夫君,這多半也只是托詞。她就像是橫空出世一般,在歷史夾縫裏驚鴻一現,然後徹底消失。

就像是警察不找出殺人犯的真實動機,就不能算破案一樣,不找出秦羅敷這個人的真實身份和動機,我們就無法宣稱發現了《孔雀東南飛》的真相。

為了彌補這一個缺失,我遍查史書,最後在《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裏發現了這樣一條記載:

〖(周瑜)從(孫策)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史書寫為二橋,後世衍文遂成二喬)〗

這裏的“攻皖”,指的是建安四年孫策攻擊劉勳所在的皖城。在那一次戰役中,孫策攻下廬江,并委任李術為廬江太守。

然後他發現了居住在皖城內的大橋與小橋,并和周瑜各娶了一個。

有趣的是,以孫策娶大橋為起點,歷史陡然加快了速度。以廬江為中心,事件發生的密度間不容發,秦羅敷面拒使君、焦仲卿休妻、董承遇害、李術兒子婚禮、焦劉殉情等一系列事件旋即發生,直到孫策遇刺為止,讓人眼花缭亂。

孫策與大橋的婚禮,就像是一個開關,開關一啓動,整個事件便開始飛速地發展起來,并在短短半年時間內成熟。

這是巧合嗎?也許是,但如果不是的話,該如何解釋呢?

假如我們大膽地猜測,大橋、小橋其中的一個人——甚至兩個人都參與了——化名為秦羅敷并留在廬江的話,那麽一切疑問便迎刃而解。

Advertisement

秦羅敷身上最大的謎團,是她幫助孫策的動機。而如果秦羅敷就是大小橋的化名,那麽她們協助孫策也就毫不奇怪了。幫自己夫婿,豈不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二橋名義上跟随着孫策和周瑜離開,實際上卻化名秦羅敷隐藏在廬江,伺機為自己的夫君聯絡舊都故臣。作為雙胞胎姐妹,兩人的相貌十分相似,共用一個“秦羅敷”的未婚女性身份,其中一個人便可以奔走于許都與廬江之間,與種輯、焦仲卿交涉。

于是,我們不難理解,不明真相的焦母為何希望為兒子娶鄰居家的“秦羅敷”,那可是“國色流離、資貌絕倫”的二橋;更不難理解焦仲卿為何一口拒絕這門婚事,因為他恐怕早就猜中了“秦羅敷”的真實身份,他怎麽可能會去娶仇人孫策的老婆。

那麽她們最初又是如何與董承、種輯等産生聯系的呢?

最大的可能,就在于被李術殺掉的揚州刺史嚴象。

嚴象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膽智雙全。建安四年,嚴象以督軍禦史中丞詣揚州讨袁術,恰好袁術敗死,于是嚴象就接任了揚州刺史。作為揚州刺史,他的使命是宣撫江東各處,結果這使命未及完成,便被李術殺死。

荀彧是個堅定的保皇派,他所推薦的嚴象,未必不是心懷漢室。他宣撫江東,很難說是否身負着獻帝的密诏,或者董承的囑托,尋找可以與曹操對抗的外部勢力。孫策勢力下的廬江,當是他的第一站。很可能,嚴象就在這裏,與秦羅敷(二橋)見了面,并初步建立起了與朝中董承勢力的關系。

嚴象在廬江意外地被李術殺死,種輯接替了他的位置,這條線仍舊維持着運作。

曹操對于嚴象的被殺,态度很是暧昧,證明他對于嚴象的效忠程度,心存懷疑。這也從一個反面證明,嚴象究竟效忠的對象是誰是個問題。

于是,經過嚴象的聯絡,二橋游走于許都與廬江之間,按照夫君(可能是周瑜)定下的策略,積極籌劃與北方保皇勢力的聯系,最終促成了襲許與刺曹的終極計劃。

問題來了,如果二橋與孫策關系如此親密,為何還要尋求焦仲卿和李術的協助呢?

二橋留在廬江這件事,對于孫策來說,應該是絕對的機密,不能輕易洩露。于是二橋在聯絡時便隐瞞了自己的身份,種輯也罷,董承也罷,嚴象也罷,他們只知道居住在廬江的“秦羅敷”,而不是孫策、周瑜的妻子“二橋”。如果“秦羅敷”自己親自為許都聯系孫策,無異于自曝身份,為了不暴露真實底細,如我前面推測的那樣,“秦羅敷”只能大費周章地通過焦仲卿-李術,來為許都與孫策牽線。

這是二橋自我保護的措施,同時也為最後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當孫策被刺之後,計劃徹底夭折,二橋便徹底從人們視野裏消失了。無論是《魏書》還是《吳書》,對這一對姐妹的下落都諱莫如深,只留下了極少的資料,這恐怕是當權者為了掩蓋她們身後秘密的緣故吧。

最後很堪玩味的,是當時的太守李術的态度。

焦仲卿同時為兩條線奔走,忙得一定腳不沾地。他是個有公職在身的人,長久不履行職責,居然沒有遭到任何責罰。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李術本人也參與了針對孫策的刺殺,并默許了焦仲卿在水底下的一系列活動。這從李術在孫策死後立刻據兵自立的舉動來看,不無可能。他盼望自立太急切了,急切到已經無法等待。

而李術殺嚴象,也變得順理成章。

嚴象忠于漢室,來到廬江的真實目的是希望能與孫策聯手,這是李術所不願意見到的。而最妙的是,嚴象本人的官方身份,又是曹操委任的揚州太守,于是李術便可以毫無顧忌地殺死嚴象,對外則可以解釋說是防止曹操勢力在江東的擴張,不必招致懷疑。

由此來看,李術替自己兒子向劉蘭芝求親,不過是為了控制焦仲卿的一個手段罷了。他用這種方式告訴焦仲卿:“你的老婆在我手裏,可不許出去亂講話。”這實在是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李術以自己的心思去揣摩焦仲卿,卻永遠理解不了這些“為主守節”義士的決心。

※※※

等到三月三十日,焦仲卿安排完刺殺,趕回廬江,滿心以為大仇得報,可以安心過日子了。可等待他的,卻是李術的屠刀。李術為了滅口而殺掉了他,為了掩人耳目又殺掉了劉蘭芝,把現場僞裝成自殺,對外宣布兩人是殉情自殺。

而這時候,周瑜已經把二橋及時轉移出了皖城,否則孫權将面臨極大的被動。

老百姓們不知道其中險惡的內幕,一般更傾向于相信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于是,通過對《孔雀東南飛》和《陌上桑》兩首詩結合歷史上若幹疑點與矛盾的分析,我們大概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真相。

建安年前,孫策攻破廬江,太守陸康因此病死。忠心耿耿的府吏焦仲卿決意為陸康報仇,卻一直有心無力,只得隐忍不發。在這期間,他娶到了新婚妻子劉蘭芝,兩人相敬如賓。只是焦仲卿偶爾會向妻子透露自己的心願,感嘆不能酬志。

建安四年,孫策二度攻破廬江,任命李術為廬江太守。這時候,孫策或者周瑜見到了橋家的兩位女兒,大張旗鼓地娶走了她們,然後又偷偷送回到廬江,以“秦羅敷”的身份隐居下來,兩人共飾一角,以便可以随時外出聯絡。

在許都,曹操的勢力和漢獻帝的勢力都為江東突然崛起的孫策而感到驚訝。漢獻帝陣營認為這是制衡曹操的好機會,而曹操以郭嘉為首的幕僚們則認為孫策将會是個潛在的巨大威脅。在這兩方面的努力下,揚州太守嚴象前往廬江,而為兩家結親的報聘使者也絡繹不絕。

很快嚴象來到廬江,他表面屬曹黨,卻忠心漢室。他與“秦羅敷”建立了聯系,并商定出了襲許刺曹的計劃雛形。很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