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娶夫郎其實是件很辛苦的事情,白長秀這些日子以來忙的腳不着地兒。成親的前幾日,家裏陸陸續續來了不少人,大部分都是白氏本家的親房,她們來給白長秀的婚事出力。還有她小時候的玩伴,以及她的同窗好友,都來給她道喜以及幫忙。小院裏人來人往,白長秀免不了要熱情招待一番,送走一撥又一波,才靠着門邊兒上喘口氣,旺財又生龍活虎地汪汪起來。

大冷天,滴水成冰,白長秀沒想過這麽晚了,依然有人登門拜訪。雖然她家的大門一直是敞開着的,不過旺財這次面對來人可沒有先前那樣溫順,吠個不停,敵意十足。

院門口站着兩個女娘,穿着體面,自稱是柳家派來給白秀才道喜的。白長秀覺得面善,仔細想想,好像是見過,不過印象不深刻而已。這兩人都是柳意的心腹管事,一進門就送上了柳家的賀禮,豐厚自不必提,兩人只與白長秀客套了幾句,便說出了真正的來意。

兩位管事話說得漂亮,很委婉地表達了柳家家主想為柳清菡重新聘一位先生,希望白長秀能夠主動“讓位子”。至于為什麽這麽做,兩位管事并沒有說,只将家主的意思傳達完之後便靜靜等着白長秀的反應。

兩人總以為會出點兒什麽岔子,豈料白長秀當場應允,并坦言她本有此意,既然柳大娘子說了,那便再好不過了。白長秀言畢轉去屋子裏,将前幾日深思熟慮之後就寫好的辭呈交給管事,“早該遞上去的,剛好交兩位轉托,長秀在此謝過了。”

她表達得也很委婉:大家好聚好散,不必再做糾纏。

這話聽得兩位管事當場傻眼,她們以為以柳家給先生的待遇,丢了先這份兒差事總會有那麽點不甘,沒成想人家卻如此幹脆,這白秀才果然是個極好相與的人。

不過片刻,事情的結果使得雙方都很滿意。送走了管事,白長秀暗暗松了一口氣,她其實是個通透豁達的人,就是面皮上稍微軟了點兒。柳家家主拒絕她的理由或許也就是白長秀之前有些困擾的理由,只不過她當初寧願自欺欺人,也不想去深究。

回想那天她在醉仙樓辭行的時候,柳家主父盯着她的那種直勾勾的眼神,就讓她十分不安。這種不安從前也有,只是曾經她以為事情或許不是她想象的那樣,也或許沒那麽嚴重,一切都還在掌控之中。可惜這一次李氏的眼神過于明顯地證實了她的猜測,她不得不想法子躲避,她也想過要找一個合适的時間來跟柳家家主辭了她在柳宅的差事,只是最近無暇顧及而已。

如此甚好,大家都有顏面。凡事不能兩全,她能扳正柳清菡對待學業的态度,已經是對自己作為一個教書先生最大的肯定了,還有什麽不能滿足的呢?

今晚這一覺,白長秀睡的極為踏實。

*******************************************************************

十一月初八,宜嫁娶。

雞叫三遍,天微微亮,炮仗噼裏啪啦一響,白氏一族迎親的隊伍就出發了。沿路吹吹打打,載歌載舞,惹得村子裏頭看熱鬧的小子小娘們跟着跑了一路。新娘白長秀今日穿戴一新,胸口挂着大紅綢花,踩着厚厚的積雪,在一衆女娘的簇擁下,将東河村夏家的大門拍的震天響:“娶新郎喽——————————————!!”

依着規矩,夏家不能很快放新嫁郎出門,所以矜持了一下,将大門堵得嚴嚴實實的。迎親的不幹了,白氏衆女娘排成人牆,那個擠啊,那個撞啊,還大聲喊:十二吶!(白長秀在族中同輩排行十二),這兒我們給你頂着,沖啊——!

大家蹦跶的正歡快的時候,門刷的一下突然就開了,果然應了夏氏一族兒郎嫁人的那句老話:要叫你妻主連滾帶爬來尋你,免得咱們兒郎将來讓婆家瞧低了去!

Advertisement

白長秀在地上滾了一圈兒,新衣服沾了不少的土灰泥沫,她剛翻起身來,便讓新郎母家的親房從兩邊扯住,拿胭脂混着鍋底灰塗個大花臉,“這麽醜啊?看看我們長山看得上不?要是看不上,這位娘子從哪兒來的,還是回哪兒去喲!”

衆人笑得喜慶,迎親的人再無奈,也只能跟着吆喝起來,白家同輩裏,老七白長美、老八白長雲、老九白長青的嗓門亮敞,站在身後給白長秀助威:“想得美!小新郎,你今兒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

不過今天新郎母家最尊貴,無論如何都得讓着,所以啊,白家親房只好面帶笑意,眼睜睜看着白長秀很是狼狽地被衆人拽到新郎面前,之後夏家親房開始挑唆拾掇齊整、從頭到腳紅彤彤的夏長山,“長山,這誰啊,認得不?你看仔細喽!!這人能嫁不?”

一瞧見灰頭土臉的白長秀,夏長山就心疼了,他想都沒想就伸出手去要給新娘撣衣裳,結果當場叫夏銀山給攔下了。

夏長山這人別看年紀小,平時還算是個穩當的,可是一碰見白長秀,那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了。今兒是他的大喜日子,是他無論如何都要端着當大爺的日子,可剛才要不是他兩個姐夫拉着,一早就沖出門去跟上長秀走了。夏長山此時那可真叫身不由己,在夏家一衆人的虎視眈眈下,他再怎麽含情脈脈地看着臉上色彩缤紛的白長秀,再怎麽心疼她讓他娘家這樣折騰,這個時刻也只能點點頭,因為拜天地之前,他是不能開口說話的。

夏氏姐妹那個氣喲,張羅了大半天,結果人家一問願不願意嫁,夏長山當場就使勁兒地點頭答應,兩個無奈之下只能将沒出息的夏長山瞪了又瞪:你難道就不能端一下!夏長山你能不能搖個頭說不想嫁呀!….她大爺的,又不是不讓你嫁!

夏長山才不管那些,臉上紅暈一片,一雙大眼明亮透澈,他抿着唇沒說話,心裏早就樂開了花。

“既認準了妻主,那就将新嫁郎背走吧!”夏金山故意刁難白長秀:看你個小身板兒能堅持到多會兒!

白長秀二話不說,背對新郎,彎腰蹲身。夏長山不幹了,他哪裏舍得讓心愛的妻主出這份兒力,長秀姐姐還沒他塊頭大呢,壓壞了怎麽得了!背新郎也就是個過場,可有可無,阿姐們這麽幹,真是過分了!他癟着嘴,狠狠剜了夏金山一眼。

夏家院裏安靜下來了,衆人各懷心思,期待下一幕的發生。白長秀畢竟是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萬一背不住,摔地下,那可真是笑掉大牙了。

新郎猶豫不決,新娘跟沒事兒人一般,呵呵一笑:“長山別擔心,我如果背不了你,又怎麽敢娶你?”

衆人又開始吆喝起哄,贊嘆長山的好福氣。夏長山就這樣揣着一肚子的感動伏在白長秀略顯單薄的背上,低下頭将腦袋擱在她頸窩間,愣是将眼淚憋了回去。

白長秀用兩個人的份量,在濕潤的土地上裏留下了深深的腳印子。她一聲不吭,背着小夫郎,攬住他的雙腿,在鑼鼓聲,炮仗聲、歡呼聲中,穩穩當當出了夏家大門。夏長山則緊緊摟着妻主的脖頸,瞧着她別在發髻間的那支蝴蝶桃木簪,心裏暗暗發誓:“妻主姐姐,今日你背我,以後換我背你,我要背你一輩子…….”

其實鄉下孩子,哪個還沒點力氣呢,長秀從小和她爹相依為命,吃苦耐勞,身板雖瘦,力氣卻有,長山雖然比她重,比她大,白長秀照樣給背出了夏家,小心翼翼地将人放在牛車上,炮仗炸天響,衆人浩浩蕩蕩從東河村出發向左沿着中河村,後河村,古河村,西河村,繞了一大圈,最後回到前河村。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利多了,新婚夫妻進了前河村,在白氏祠堂祭天地,敬祖宗,之後就是喜童開道,五谷撒院,跪高堂,夫妻交拜,新娘敬喜酒,小童鬧新郎。

這一整天,新娘要比新郎可辛苦的多,等到衆人散去,白長秀的腳後跟都軟綿綿的,像踩在雲朵上一般,她喝了不少酒,回屋的時候都摸錯了門,上廚房裏去了。

彼時羅氏正在廚房裏數着堆成小山的借來的那些碟子和碗,看見長秀糊裏糊塗的,哭笑不得,忙遞了一碗熱茶湯給她,“瞧你!喝成這樣。”

“今兒高興呢。”白長秀呵呵一笑,熱湯下肚,腦子清楚了不少,于是放下湯碗,又扶着牆根往回走。

“秀兒——”羅氏在白長秀快要出門的時候喊住了她。

“阿爹怎麽了?”白長秀回頭。

“秀兒,”羅氏看着與妻主有七八分相似的年輕的長秀,突然嘆了口氣,“人這一輩子長着呢,後頭有什麽誰也說不來。長山是個好孩子,你娶了他,你就是他今後的依靠,咱們可不興耍心眼辜負人家呀!”

“阿爹放心,”長秀坦然,“我這一輩子都會對他好,再不會有二心。”

“那就好,趕快回屋吧,別讓長山等急了。”羅氏偷偷用袖子擦了擦眼睛,心裏難免感慨:還好老天待他不薄,生養了這樣的女兒,不然他這一輩子,那可真是白活了。

……..

門吱呀一聲響,一身喜服的夏長山端坐在炕上,明亮的大眼睛眨巴眨巴,看見白長秀慢吞吞走進來,一顆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裏:怎麽辦?現在該怎麽辦?不是說妻主進了房,要伺候她麽?怎麽伺候?……..心裏瞬間湧出許許多多的問題,繞得他一個頭兩個大。

夏長山太緊張,成親前七大舅八大伯叮囑他的全給丢到九霄雲外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趕緊低下頭,兩只手攥着衣角來回不停地搓。

長秀看見他的樣子就想笑,都說新嫁郎最好看,果不其然,剛才他還明眸善睐,顧盼生輝,這會兒垂着腦袋,羞答答的,就像等着順毛的小貓小狗一般,當真是乖巧可愛。

“長山,餓了吧?”白長秀歪坐在炕沿上,寬衣解帶。

“…….我不餓,”長山搖搖頭。

“長山,…..你累嗎?”白長秀又問。

“我不累!”夏長山仍舊搖搖頭。他不能累啊,他怎麽能累!出門的時候,舅伯姐夫們怎麽叮囑他來着?一定要攢着力氣好好服侍妻主!

“……長山,那你睡嗎?”白長秀暗道這孩子可真實在,她上了炕,起個壞心眼兒,将臉湊到他低垂着的腦袋底下,研究了一下長山垂眸羞怯的表情。

“我不睡。”長山的臉火燒火燎的,慌忙閉了眼堅決地搖了搖頭。他這麽激動,哪能睡得着呢?再說了,長輩千叮咛萬囑咐的,叫他今晚一定要好好服侍妻主,他怎麽好意思一嫁過來就睡覺?

“……”白長秀無奈了,是不是她問什麽,他都會搖頭說不呢?“ 那要不,我先睡了,我….今兒有點累了。”

“哦”夏長山應了一聲,又覺得不妥當,忙補充道:“妻主,我服侍你睡!”

新嫁郎很麻利,很快就鋪好了被子,之後将白長秀脫下來的外衫疊得整整齊齊擺放在炕角。然後他就跪坐在她旁邊,很真誠很羞澀地望着她:妻主姐姐,現在你可以睡了。

長秀:“……”

****************************************************************

本文設定:親房是指血統較近的同宗族成員。

度娘解釋:親房的起源于祠堂。同姓人設立一個祠堂,那麽從建堂起,這些參與祠堂的同姓人的同姓後代及其配偶之間互稱親房。如四家白姓人設立一個白氏祠堂,則自此起,這四家人的白姓後代互稱親房。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