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坐着火車進山去
李寅啓說是為了去給電影後續的公益項目做調研,其實不過是想假公濟私的跟游霄一起出去。
因為《山歌》的劇本有人物原型,影片最後決定實地取景拍攝。
開機日期定在半個月後,而主創們則被安排分批進山體驗生活。
游霄作為本片的主演,自然首當其沖的被送進了山。
其實一路上游霄都在納悶,李寅啓給孫放買了張機票先飛過去打點,卻給他們倆買了兩張火車票。
游霄倒不是圖舒服想坐飛機,他只是不想李寅啓跟着他受這份罪。
看着李寅啓坐在下鋪依然要弓着背一臉憋屈的就乎着卧鋪的層高,他就滿心的過意不去。
李寅啓上了車也閑不下來,反正有電腦有電話,他就走哪都是辦公室。
剛才窩在鋪上改方案改得有點專注,擡頭一看對面鋪,媳婦居然變成了一位大媽,當時就傻了。
那大媽看着李寅啓還一個勁的笑,笑得他背後一陣涼。
游霄捧着一碗洗好的小番茄,回來就看見李寅啓和大媽詭異的對視畫面,也不說話,只随手拿了個小番茄塞進了李寅啓嘴裏,笑盈盈的解釋到:“這位阿姨腿不方便,我就跟她換了鋪。”
那大媽見游霄把小番茄遞過來,象征性的拿了兩個,一張臉直接攢成了一朵花。
“年紀大了出趟門不容易,多虧遇上好心人。小夥子好人有好報啊。”
李寅啓一聽有人誇他媳婦,別提多舒爽,雙手捧着電腦,張嘴繼續要食。
游霄挨他身邊坐了下來,往他嘴裏塞了一個,轉頭看見大媽的眼神,又連忙此地無銀的道了句:“他手髒。”
“一看就是南方小夥子,做起事來,比北方的姑娘都細致。呵呵,瞧我這嘴笨的,阿姨不會說話,阿姨沒有別的意思,就是看着你覺得喜歡。你們這是打哪來要往哪去呀?”
Advertisement
“我們都在上海工作,這趟去貴陽辦點事。”
“哦,你們倆是同事啊?”
“嗯,他是我老板……也是我哥。”游霄腰上被李寅啓掐了一下,知道自己說了他不愛聽的話,連忙補充。
“原來是哥倆,怪不得感情這麽好。”
李寅啓聽着那大媽的話,呵呵笑了兩聲,又埋頭弄起了他的電腦。
其實他選擇鐵路出行不是沒有特別的用意,他以前的生活就好像在跟時間賽跑,每次出差都是怎麽快怎麽來,可自從游霄來到他身邊,他突然有了嫌時間過得不夠慢的感覺。
而且他沒坐過普通火車,這樣的長途卧鋪更是從沒有過的經驗,以往的人生中,他急着一路向前,錯過了太多。
他想把那些一一補起來,他更希望往後所有的初次,都能有游霄的陪伴。
李寅啓在上車之前,甚至滿心期待的把這段漫長旅程,臆想成了他與游霄別樣的蜜月旅行。
可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李寅啓顯然低估了這種大衆出行工具上陌生人的熱情,而現在坐在對面的那位大媽就像是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施展出拉家常的絕世神功,成功拐走了他媳婦。
李寅啓在商場上那套左右逢源的交際功力,到這會兒竟全無用武之地,連着讨了幾次小番茄也沒有拉回游霄的注意力,導致他看大媽的眼神,甚至連剛才那兩聲笑都透着一絲陰森森的敵意。
實際上,游霄也應付得有點吃力。
他生命中的年長女性,除了那個整天想着從他身上搞錢的雪麗姐就是那些恨不得他把千刀萬剮的闊太太們。
冷不丁遇上這麽位大媽,上來就變着法的誇他,弄得他直覺得不好薄人家的面子,只能一路硬着頭皮應承。
那話頭從年紀聊到工作又聊到家庭,最後大媽終于笑眯眯問出了一個重量級的問題。
“小夥子,你人長得好,心又善,不知道現在談沒談女朋友呀?”
剛才好多話,游霄都不好說實情,只得變着法的蒙混過去,思路還沒轉過來,就聽見大媽問了這麽一句,他的所有關注點都放在了女朋友三個字上,當即答道:“沒有。”
李寅啓一路聽下就覺得這大媽熱情的有點過勁,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她如果不是想把自己推銷給游霄,必定會扯出女兒,侄女,外甥女之類種種,游霄居然還給他來了個沒有。
這時候再不出手,看來是不行了,李寅啓以迅雷之勢合上電腦,趕在大媽開口之前,補了一句:“你別逗阿姨啦,你是沒談女朋友,都成家的人了,還談什麽女朋友。”
游霄被李寅啓這麽一點,才轉過彎來,再看大媽,一臉的笑瞬間塌下大半,心裏又有點不落忍的扭頭瞪了李寅啓一眼。
“也是,這麽好的小夥子,哪家姑娘攤上了都是好福氣。”
聽着大媽話中的惋惜,看着李寅啓滿臉的得意,游霄眼睛微微一眯,接了句讓李寅啓吐血的話。
“阿姨你不知道,我老婆個子高,身材好,長得還漂亮,而且特別會掙錢,娶到他這樣的,應該說是我的福氣。”
大媽一聽這話,徹底憋茄子了,随便應了兩句,便從包裏掏出幾個藥片含嘴裏睡下了。
李寅啓一看大媽把頭磨到裏邊,又在游霄腰上掐了一下,低聲質問道:“造反了,誰是誰老婆?”
游霄也不答,只咯咯笑着歪倒在鋪上。
一路上李寅啓多半時間工作,小半時間看車上的熱鬧,關鍵是有游霄陪着,30小時的車程竟也過得飛快。
二人一出站就被先他們一步抵達的孫放接到了賓館,休整一晚,第二天一早驅車進山。
他們要去的地方距離貴陽還有三百公裏的路程,不是全程高速,而且車只能開到縣城,最後三十裏還得徒步。
三人怕路上耽誤,早晨天沒亮就動身出發。
孫放租了輛越野,從高速下到省道,路是越開越窄,雖然一直到縣城都沒出現傳說中的土路,但最後那一段,真是遇上輛拖拉機,都得錯上半天才能過去。
就這麽磕磕絆絆開到縣城,已經到了中午飯點。
三人簡單吃了點東西,和山上下來接應的人搭上線,正要動身,李寅啓就把孫放給按了下來。
他倒不是怕孫放跟着破壞他們二人世界,只是山上條件确實艱苦,讓孫放在縣城守着,要是臨時有個什麽情況,也好兩邊照應。
李寅啓和游霄別了孫放,跟着向導一同入山。
攀談了兩句才知道,這向導姓黎,是苗族人,居然還是他們要去的那個村子的村支書。
李寅啓這會兒又開啓了八面玲珑的社交機能,邊走邊和老黎熱火朝天的聊起來。
游霄卻默默跟在後面不出聲,他以前挨過不少苦日子,可再苦那也是城裏的那種苦。
挨餓受凍的時候不是沒有,雖然他讨生活的方式不太光彩,但好歹也算有個混飽肚子的生計。
可是老黎那些夾雜着濃濃鄉音的話語中,給他們講述的又是另一片天空。
讓他知道還有那麽一群人,對大山有着深深的眷戀,卻又大山困住,每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終年奔忙還填不滿一家的飯碗。
李寅啓聽完心裏也有很多感觸,話裏話外都透出要把電影拍好的決心。
老黎是個老實巴交的山漢子,一輩子也沒看過一部完整的電影,所以根本想不出李寅啓口中的那些摸不着邊際的玩意兒能給村民的生活帶來多大改觀。
他只是實惠的盤算着,有人到他們那個山溝溝去,出錢住他們的破房子,出錢要他們村裏那些山娃子給大戲班跑跑龍套,光是那些收入就足夠抵上他們幾年的收成。
村裏已經先進駐了一小撥劇組的人,說先,其實也就比李寅啓他們早一天,跟孫放坐的同一班飛機。
因為有人打前戰,村裏上下都知道今天要來的是這劇組一把手,也就是傳說中的財神爺。
所以帶路的工作交給村支書老黎,而村長老方則領着一幫山娃子在前年剛蓋起來的小學校裏搞起了歡迎儀式。
李寅啓不喜歡這樣形式化的東西,但看着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他又忍不住挨個摸摸臉拍拍頭表示了一番親切。
孩子攏共也就二三十個,一個個看過來也要不了三五分鐘,簡短的歡迎儀式一結束,大夥就一哄而散,跑到一邊追着個看不出花紋的破足球玩了起來。
整個小學校前面是個不大院子,後面是棟二層小樓,總共六間房,一眼看過去,根本就是毛胚。
老方,老黎還有校長老段領着李寅啓和游霄上下轉了一圈,還把他們村這唯一的一棟水泥建築認真誇了一番。
一行人參觀完學校,就來到了一層東側的小屋。
進門才發現,村長校長竟然在這裏搞起了聯合辦公。
而且整個學校其實就老段一個教職員工,校長也是他,老師也是他,炊事員也是他。
李寅啓一坐定也不廢話,做了下自我介紹,又簡要說明了他要拍這部電影的初衷以及後續對學校捐助的一些計劃,幾句話把三個山漢子說的幾乎紅了眼眶。
他一看這陣仗,連忙打住,又指着游霄介紹道:“他就是這部電影的主演,叫游霄。我們這次提前進山,除了體驗一下山裏的生活,其實還想從你們口中多了解一些有關方卓的故事。當年他來支教,教孩子們唱歌,最後為救孩子英勇獻身的事,我們通過劇本,還有一些報道都做了了解,但那些畢竟是別人寫出來的。你們都是實實在在接觸過他的人,我們就是想聽聽他在生活中是個什麽樣子,這樣演出來才更真實。”
李寅啓口才本來就好,游霄也不介意被他搶了臺詞,只跟在後面認同的點頭。
再看對面三個人,加在一起比不上李寅啓一張嘴,被啓發了半天,才一個詞一個詞的說起了一些往事。
可那些零星的片段還沒連成句子,李寅啓的電話就響了起來。
他這邊一熱鬧,那三個人又鳥悄的變成了啞巴。
游霄知道李寅啓一打起電話就沒個完,連忙壓着眉毛看了他一眼。
只一眼李寅啓就領會精神的站起身,嘴上沒停,卻一個不落的朝對面點頭招呼了一圈,然後拍了拍游霄的肩膀走出了辦公室。
三人見財神爺走了,互相看了看,都不知是該說還是該等,游霄見狀連忙開腔:“咱們說咱們的,不用等他,他不管拍戲,只管拿錢。”
三人得了指示,這才又擠牙膏似的回憶起來。
李寅啓一直沒再回去,倒不是因為那個電話講個沒停,他只是知道自己電話斷不了,進進出出的怕影響游霄他們溝通,便幹脆跑到隔壁教室打開電腦幹起了活。
游霄出門沒看見人還愣了一會兒,一扭頭就瞧見隔壁教室裏一幫孩子圍了個圈,看大熊貓似的看着李寅啓。
李寅啓倒是淡定得很,氣定神閑的捅咕着電腦,完全把四周的注視目光當成了空氣。
老段跟在游霄身後,一陣招手扇乎,孩子們才哄鬧着跑出了教室。
李寅啓一擡頭見游霄已經聊完了,合上電腦就往外走。
剛走進門外投射進來的光線裏,就看見游霄沖着他笑。
他不知道游霄在笑什麽,只覺得那個人站在陽光中,映着身後的青山,笑得格外好看,于是也彎起了嘴角。
可下一秒,就聽見老段百轉千回地喊了一聲:“李老板,你這臉上抹的是啥子東西?”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