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投誠、複生
宮裏出了一件新鮮事,東方玠不知怎麽突然想起了司琴,又恢複了對她的寵幸。
與妹妹司棋相比,作為姐姐的司琴本就比較安靜,喪子之後,更為安靜了,而且也不愛穿華麗的衣裳,不愛戴名貴的首飾。可就是這樣的人,再次吸引了東方玠的注意力。
如今,為免司琴觸景生情,皇帝已經另外幫她安排了住處,搬離無雙殿。
對此李文秀有些不解。“姐姐,皇上怎麽突然對司琴這樣上心?”
“男人啊,都一樣,喜歡征服,喜歡享受別人在他羽翼下的感覺,喜歡有故事的人。”
“我不明白。”
“你難道沒有發現,近來皇上少去明鏡臺了嗎?”
“恩,的确是少了。”
“新鮮感過了呗,梅才人一直不冷不熱,像個石頭人,皇上體會不到征服的快感,便不想再花心思了。”
“哦。這跟司才人有什麽關系。”
“司才人如今的清冷氣質,跟梅才人可不是有些相似?”
“可她們是不同的兩個人啊。”
“正是如此。烨兒滿月時,你可有注意到司才人?”
“人似乎是精神了些,但總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其他便沒有注意了。”
“你說得對,她就是若有似無的哀愁,吸引住了皇上。你想啊,司琴進宮時與妹妹一道,兩人受盡皇上的寵愛,還有幸懷有龍子。如今妹妹死了,孩子沒了,在宮裏也沒個可以依靠之人,不是非常惹人心疼麽?更重要的是,她對皇上十分眷戀,比冷冰冰的梅才人好得多。”
“實在不能理解皇上的心思。”
Advertisement
“皇上的心思我們毋須理解,只要知曉什麽是他喜歡的,以及什麽是他所厭惡的就行了。”
“恩,我懂得了。”
宮裏就是這樣,風向永遠追着東方玠的腳步走。前些時候東方玠未有時間關懷司琴,大家也便忘了這個人,如今她重獲東方玠的喜愛,衆人便也開始關心起她來。
每次見了她,沒有了她小産時或同情或幸災樂禍的嘴臉,一味的關心讨好。
當然,宋瑾瑜與高貴妃、徐充容、李文秀幾人不必跟風,反倒是風向追着宋瑾瑜轉。
可不,這天,司琴便來求見宋瑾瑜。從前司琴、司棋一起承寵時,甚少與宋瑾瑜來往,她們更多的是依附皇後曹妍兒。
對于司琴的到來,宋瑾瑜沒有表現出太大的意外,她僅是将懷中的東方烨交給奶娘,笑着說:“從前妹妹從不踏進我無瑕宮,今日怎麽得閑過來。”
“從前不來,是怕娘娘嫌棄,今日前來,是仰慕娘娘的風采。”
“妹妹說哪的話?我怎會嫌棄妹妹,是妹妹看不起我才是。”
“臣妾不敢,娘娘貴為淑妃,是皇上最為信賴與寵幸之人,臣妾有心親近,又怕娘娘說我自作多情。”
“妹妹喜歡來無瑕宮走動,我自是十分歡喜。只是我記得妹妹從前常去皇後宮裏拜見,來我宮裏多了,難道你不怕皇後娘娘不高興?”
“從前不過是我妹妹依附皇後,我也便随她一起。”她還是願意叫司棋一聲妹妹。“可是皇後所做的許多事,我并不知情。如今我孤身一人,不願再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良禽擇良木而栖,望娘娘相信我的一片誠心。”
“我不過就是這宮裏安守本分的妃子,妹妹若喜歡多來,我自然歡喜,若是妹妹還有其他想法,妹妹恐怕要失望了。”
“娘娘何須對臣妾講場面話?這宮裏,大家争的,不就是名分?自己的名分、所生孩子的名分,以及身後家族的榮辱。皇上或許會相信娘娘除了他的寵愛別無他求,後宮諸人未必相信。娘娘難道不想取皇後而代之?難道不想親生的三皇子榮登大典?娘娘無需急着否認,臣妾今日前來,就是想對娘娘把事情說明白,要不要相信臣妾,娘娘可自行定奪。”
“我當初中毒、腹中胎兒小産,明面上是我妹妹一手造成,可是,我與妹妹從小便在一起,感情深厚,若不是受了別人的鼓動、誘使,她未必如此冷血無情。而這個誘使之人,不是皇後是誰?”
“你怎知你妹妹為皇後指使?”
“我妹妹死了,她身邊的人還活着,雖然不久後她也“染病”而亡。她臨死前給我寫了一封信,上面清楚的說明了事情的始末。她說第一次的所中的毒,是由皇後交給我妹妹,妹妹原本有些擔心,皇後告訴她不會有副作用,才放心給我用。“
“後來我懷有身孕,妹妹原本替我開心。可是皇後對她說,原本是我們兩個人受皇上的喜愛,甚至皇上還要更喜歡妹妹些,偏偏只有我一個人懷孕,若是我生了皇子,皇上便只會寵幸我一人,對她視而不見。
“後來皇上果真對我百般照顧,加上皇後時不時在妹妹面前挑撥離間,才使她一時鬼迷心竅,對我下藥。事後她後悔不已,可惜已經鑄成大錯。
“皇後以為,我妹妹死了,這件事便不會再有人知曉,可是人在做,天在看,總會有人揭發她的惡行。
“皇後害我失去妹妹和孩兒,我別無所求,此生唯一的心願就是看着她從她最在意的位置上跌落下去。娘娘同樣被皇後多次陷害。所以,臣妾願用依附娘娘,聽娘娘的命行事。請娘娘考慮。”
“好,我考慮一下。”宋瑾瑜說。
“希望娘娘不要考慮太久。”司琴回答,退出無瑕宮。
“主子,你相信司才人嗎?”
“她說的是不是真的并無所謂,既然她願意投靠,我收了又如何?”
“萬一她出賣主子怎麽辦?”
“你認為我會給她機會嗎?越來越多人離皇後而去,難道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嗎?”
“娘娘英明。”心兒笑着說。
宋瑾瑜果然與司琴親近了許多,但僅表示親近而已,沒有叫她做更多的事。況且,近期宋瑾瑜也沒有打算要對曹妍兒有所行動。
日子不緊不慢的,五年過去了。宋瑾瑜馬上步入而立之年,東方玉、東方朝霞、東方烨,一天天長大,不再需要宋瑾瑜時時刻刻操心。特別是九歲的東方玉,他比同齡人成熟許多,常常能幫襯宋瑾瑜。
皇後宮裏的二皇子,磕磕碰碰的也長到了6歲多,卻比五歲的東方烨還矮小,整日藥不離身。
自從東方烨之後,宮裏再沒有妃嫔生過孩子,東方玠也沒有再納新人進來。
加上東方暮雨,宮裏一共五個孩子。李文秀的一個,加上宋瑾瑜宮裏的三個,因為李文秀與宋瑾瑜走得近,這四個孩子便十分要好,天天在一起學習玩樂,大的照顧小的,男孩照顧女孩,算得上有個快樂的童年。
每每看見他們歡喜的笑容,宋瑾瑜便欣慰的想,幸好東方玠的子嗣不多,孩子們可以免于互相争鬥。
至于二皇子東方乾,不能跑不能跳,也許是受了大人的影響,另外幾個孩子都不怎麽喜歡他,不願意跟他一起玩,甚至是他的同胞親哥哥,都不願意對他多加理會。
宋瑾瑜有時候想想,他也挺可憐的,從小沒有了親生母親,淪為後宮鬥争的犧牲品。
而這五年中,皇帝對坤寧宮并沒有過多的眷顧,曹妍兒的皇後之位,形同虛設。更多的時間是高貴妃與宋瑾瑜一起拿主意。
這些年,雖然過了些平靜的日子,宋瑾瑜知道,曹家一天不垮,她與皇後的鬥争,便一天不會結束。
可是,曹家不僅沒有垮,這一次,反而為夏朝立了大功。
事情的緣由是鄰國東滬國今年欠收,國內天災人禍,民不聊生。東滬皇帝不好好整治內政,攻克難關,卻打起了富饒的夏朝的主意。
于是,他們偷偷召集了十萬兵馬,悄無聲息的來到夏朝邊境,大肆進攻,恣意掠奪。
鄭武雖帶兵前去抵禦,依舊不敵,不得不請求支援。
此時曹起挺身而出,帶領五萬兵馬前去支援,很快便将東滬軍隊打了回去。
東方玠通過與朝臣讨論,決定趁勝追擊,攻下東滬,成為大夏的版圖。
這一消息,使得全國上下一片歡騰,将曹起奉為英雄,期待他帶領夏朝的軍隊,早日得勝歸來。
東方玠下令,封曹起為伐東大元帥,鄭武為先鋒,一同出征。
既然曹起要為夏朝立功,他的女兒自然就不能不受重視,他女兒的兒子自然不能不成為太子。
一時間,無數人上書:封護國侯為護國王,以示嘉獎,立二皇子為太子,以安民心;尊皇太妃為皇太後,以示正聽。皇太妃也要求東方玠将梁如夢從冷宮裏放出來,恢複昭儀的位分。
為安臣子之心,東方玠批準了所有的請求,對皇後與梁如夢寵幸有加,宮裏宮外一時成了曹家與梁家的天下。
其他人只能窩在宮裏沒事不敢出門,生怕她們什麽時候想起來要找自己的麻煩。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宋瑾瑜。高貴妃、徐婕妤、李文秀、衛馥都十分為宋瑾瑜擔憂。
心兒更是憂心忡忡,對宋瑾瑜說:“若是她們敢拿主子你怎麽樣,我一定找他們拼命。”
“放心,再怎麽樣我也是淑妃,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們不能怎麽樣。”平時一些小刁難宋瑾瑜可以忍受。
不過曹妍兒與皇太妃都在關注前線的戰況,暫時沒有心思刁難她。
作者有話要說:說好的兩更。不出意外的話,本文,就快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