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奪帝愛周貴妃修牆,逆遺囑狂踢棺材板

魏崔城在錦衣衛衙門裏對着囚籠心猿意馬時,與此同時,北京天壽山裕陵。

裕陵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寝陵, 也就是弘治帝的祖父。他的原配嫡後錢皇後死後, 與他合葬在此。

今年三月,周太皇太後——也就是當年明英宗的貴妃、弘治帝的親祖母薨了,所以,裕陵下面又新挖了新地宮, 将周太皇太後與英宗合葬。

這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

牟斌和弘治帝聞訊趕到了裕陵,兩人來到一堵封死的牆體前, 久久無語。

原來按照皇陵的規矩, 皇帝和皇後合葬,就像在宮裏一樣, 各自有各自的地宮,中間會有一條通道, 方便帝後的魂魄“相會”,畢竟人家是夫妻嘛。

尤其是英宗皇帝與錢皇後, 兩人感情深厚。當年英宗皇帝北狩(其實就是禦駕親征, 發生了土木堡事變, 英宗皇帝被瓦剌部落俘虜了, 當了幾年人質才放回大明), 錢皇後為了救丈夫,跪下來哭求新皇帝, 眼睛哭瞎了, 腿也跪瘸了。

英宗皇帝後來複辟了, 重新登基, 感動錢皇後之深情,夫妻恩愛,不喜歡生了兒子的周貴妃。周貴妃氣憤又嫉妒,但無可奈何。

後來周貴妃的兒子登基,也就是成化帝,成化帝給帝後修建裕陵的時候,已經是皇太後的周氏曾經阻止錢皇後和英宗皇帝合葬,她要把錢皇後擠到一邊去,将來自己與英宗皇帝合葬。

這一舉動無論是家法還是國法都不容許,群臣激憤,拼死阻止,周太後未能得逞。

但是周太後使了個心眼:她命人在英宗皇帝和錢皇後的地宮通道裏偷偷砌了一堵牆!

這樣一來,帝後的魂魄就無法相會了,英宗皇帝将來只能和周氏在陰間當夫妻。

這不,工匠們在建立新地宮的時候發現了周太皇太後的“驚天大陰謀”:生前得不到皇帝,死後也要得到皇帝!

這是一種什麽變态的執念啊!

發現這堵牆之後,工匠們不敢自專,急忙報給弘治帝,只能由皇帝決定該怎麽處置這一面牆。

弘治帝和牟斌站在牆下,地宮下燈火輝煌,但依然陰森,牟斌說道:“皇上,接下來該怎麽辦?”

Advertisement

弘治帝為難了,“和錢皇後合葬,是英宗皇帝的願望,現在一堵牆把兩個地宮分開了,有悖英宗皇帝的遺願。”

“但是,這又是太皇太後的意思,如果把這面牆推倒了,朕就是不孝啊。”

弘治帝兩邊為難。

從血緣上來講,自然是周太皇太後和弘治帝親近,當年弘治帝還在安樂堂沒有名分的艱難生存時,當時是周太後的祖母對他有幾分關照。

人是有感情,英宗皇帝和錢皇後對弘治帝而言就是兩個牌位,周太皇太後和他在宮裏共同生活三十五年,今年三月才薨逝,情分深厚。

弘治帝是個講感情的皇帝,他思慮再三,說道:“牆不能推,就這樣吧。”

牟斌說道:“這件事大臣們怕是又要罵的,明□□會會很‘熱鬧’。”

“吵就吵吧。”弘治帝說道:“朕就說這堵牆太厚了,一旦推倒,怕是連兩個地宮都會塌陷,一旦動了風水,豈不影響我大明國運?”

風水是個很好的借口。

就這樣,弘治帝忤逆了祖父英宗皇帝的願望,愣是拆散了原配結發夫妻,把自己的親祖母塞進地宮,強行和英宗皇帝作伴。

倘若英宗皇帝泉下有知,估計連棺材板都蓋不住了,要踢飛棺材板,找這個“乖”孫算賬!

解決了牆的事情,君臣走出地宮,還登上了裕陵的明樓,登高遠眺,天壽山風光無限,此時秋高氣爽,美景一覽無餘。

弘治帝說道:“朕将來也會與皇後合葬在天壽山,愛卿啊,你說在何處修朕與皇後的寝陵呢?”

牟斌趕緊說道:“陛下才三十五歲,春秋鼎盛,正值壯年,說這個……太早了吧。”

弘治帝笑道:“朕與皇後一生一世一雙人,後宮無妃,絕不會有今日裕陵這樣的風波。”

活着的人,那裏還在乎死去人的想法?弘治帝只想和張皇後雙栖雙飛,卻不在乎英宗皇帝和錢皇後永遠兩隔。

天色不早,君臣欣賞了一會美景,就走下明樓,起駕回宮。

弘治帝走下最後一個臺階時,突然刮起一陣邪風,直接“摔”在了他的臉上,好像有一只無形的手,甩了他一耳光似的。

弘治帝頓時覺得頭暈,腳下走空,若不是牟斌在身邊護衛着,他就要摔倒了。

“皇上小心!”牟斌緊緊扶着弘治帝的龍體,剛才太兇險了!

“朕沒事。”弘治帝說道:“定是伏案料理國事太多了,很少這樣出宮走動,今天不過是多走了幾步路,爬了一些臺階,就累了。”

牟斌說道:“皇上要注意保養啊。”

“朕知道。”弘治帝說道:“太子年紀還小,這大明江山,朕還需給他多守幾年。”

弘治帝不再逞強,坐上了肩與,上了馬車,回宮之後,飲食減少,當晚身體有些發熱,召了太醫,喝了藥,沉沉睡去,第二天照樣天沒亮就起床早朝,其實頭暈腦脹,身體吃不消了,但表面就像沒事人似的。

弘治帝是個勤快的皇帝,他只愛張皇後一個女人,不喜歡享樂,平時不僅有早朝,他還時不時開午朝,覺得自己正值壯年,即使身體不舒服,忍一忍沒事,輕易不召太醫。

就這樣,弘治帝身體暗自耗損下去,連枕邊人張皇後都被他瞞住了,其他人更一無所知,弘治帝的身體就像一根漸漸被蟲蟻蛀咬的大樹,看起來枝繁葉茂,蒼勁挺拔,實則虧空的厲害,離轟然倒塌不遠了!

當然,這都是後話,蘭舟暫且按下不表,此事因裕陵風波而起,所造成的驚天駭浪,要等明年才卷起來。

且說牟斌把弘治帝護送回宮,一刻不能歇息,馬不停蹄的往錦衣衛衙門趕去,此時已經天黑了,秋風蕭瑟,牟斌吸了吸鼻子,“怎麽一股螃蟹味?”

手下說道:“這是褲帶街李捕頭送的,熟的标下們已經分食了,還有一簍活螃蟹,給牟大人蒸上?”

牟斌忙得這才覺察到自己還沒吃晚飯,餓了,說道:“不要蒸,吃起來麻煩,要廚子把蟹肉蟹黃蟹膏都剔出來,用面裹了,下油鍋炸,再加豆醬猛火炒來吃。”

牟斌口味重,喜歡濃油赤醬的吃法。

“多做點,我也要這樣吃!”陶朱不知從哪裏蹦了出來,說道:“牟大人,你可回來了,去牢籠看看吧,可好玩了。”

牟斌看着這個皮猴般的小太子,覺得這個大明國本不靠譜,“太……陶小旗現在還沒吃晚飯啊?”可別讓皇帝說我把你給餓着了。

“吃了呀。”陶朱說道:“好吃的話,我還可以再吃一頓。”

牟斌聽了,深深為大明未來的國運擔憂。

牟斌餓着肚子去了诏獄,他以肅清冤獄,幾乎把诏獄犯人清空聞名,可惜“晚節不保”,從鄭旺妖言案開始,诏獄就滿員了。

五十幾個小牢籠,平時是用來關不聽話的囚犯,十分逼仄,一個人在裏頭需要蜷着雙腿才能勉強坐着。

現在,五十來個小牢籠裏關了兩個嫌犯!別說坐了,就轉個身也很困難。若是不巧,兩個胖的關在一起,那就像油條似的,兩根都扭在了一起。

這些惡仆家丁仗着自家主人是皇親,一個個仗勢欺人,魚肉百姓,現在也輪到了他們嘗一嘗當砧板上的肉有難受。

哀嚎聲、咒罵聲、求饒聲、聲聲入耳。

不過更多的,是互相檢舉揭發的聲音,占了主導。

“他的靴尖裏藏了刀片!”

“他拿了鋪子裏的擀面杖!”

“他平日刀劍不離身!”

“他掄起門栓打架!”

“這家夥好使一根三節鞭!”

……如此等等,一旁的仵作記錄下來,核實無誤的,就從小牢籠裏放出來,關在寬敞的牢房裏,舒展一下扭曲的身體。

不說實話的,犟嘴的,一律繼續關。這種辦法皮肉不見傷,也死不了,就是活受罪。

陸善柔在屏風後面,把擀面杖、三節鞭、齊眉棍等等會造成“棒打中空”傷痕的棍棒的武器圈出來,兇手就在這些人之間。

牟斌很滿意,這麽快就查到最後一步,這錢花的值。

牟斌吃晚飯,油醬螃蟹很對他的胃口,心想這個褲帶街李捕頭還挺會來事的,要不再給他一個機會……

牟斌命人把李捕頭叫來,吩咐道:“你明天在褲帶街貼一個告示,就說衙門徹查那天壽寧侯府和長寧伯府的聚衆鬥毆案。若有被牽連受傷的、有鋪子門面被砸的、有攤位被踩踏的,都列一個清單,交給你們捕房,衙門會讓肇事者賠湯藥費、損壞的實物就照價賠償。這個……你能不能辦-好?”

裕陵憑空多出來的一堵牆,以切斷英宗皇帝和錢皇後的地宮通道的缺德事是周太皇太後幹的,可以想象明天早朝皇上會面對臣子們暴風驟雨的啓奏,但皇上不會同意拆牆的。

長寧伯周彧是周太皇太後的親弟弟,用告示來追責周家、對周家施以懲罰,至少能讓官怒和民怨平複一點點。

這事弘治帝雖然沒有親口吩咐,但牟斌當心腹多年,這點覺悟還是有的,是時候讓外戚們收斂一點了。

錦衣衛指揮使給了機會,李捕頭大喜,“小的這就去辦!”

作者有話說:

周貴妃:宮鬥,永遠都是活着的人笑到最後。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