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外面又有敲門聲,方鴻漸只當是又有什麽人來送菜,“辛楣啊,菜太多了,不用了啊。”
趙辛楣卻自己去開了門,門外原來是方才跟趙辛楣說話的那一男一女,方鴻漸仔細去聽,發現那兩人交談的聲音實在是太輕,聽不真切,只能聽到,“那趙主任,我跟小張就先走了。”
“俞主任慢走。”趙辛楣送了人回來,額頭上竟然看得出有了一層薄汗,方鴻漸吃人的嘴短,從口袋裏把手帕找出來遞上去,“什麽人啊,你竟然緊張成這個樣子。”
“辣的,辣的,今天菜辣了一點。”趙辛楣擦擦額頭,方鴻漸見機問,“那兩位,是什麽來頭?”
“那位年長一些的,是翻譯處的俞一文俞主任,那位小姐,是張次長的獨生女兒,從哈佛畢業回來,跟着俞主任做事,他們是才從廣州回來的。”
“哦,是張次長的女兒,那為什麽張次長不把女兒放在自己身邊做事啊。”
趙辛楣比了一個不可說的手勢,“我問你,康熙皇帝在平三藩的時候曾經把幾個皇子寄養在大臣家裏,你說是什麽意思?”
方鴻漸明白,這位俞主任只怕是張次長留在重慶的私人,為了顯示優渥與信任,所以故意讓女兒跟在他身邊,同時也有個監督作用,怕的是天長地遠,有些意料之外的變故。聽顧次長當時的意思,這位俞主任只怕做的是十分恰到好處,讓顧次長吃了不少啞巴虧。
方鴻漸還準備接着問,趙辛楣卻起身走了,方鴻漸跟着趙辛楣出門,但是趙辛楣這一路都沒有說話,額頭上的汗不停地流下來,一直在用手帕擦汗,等走到辦公室門口,手帕已經濕了大半條,方鴻漸知道其中一定是出了什麽大事,不然在這樣的天氣裏讓人出一腦門子冷汗,若說只是一兩盤菜的效果,只怕這菜是拿火藥當做鹽來調味的了。
兩人走到趙辛楣辦公室,趙辛楣坐下來,灌了一口冷茶,才安靜下來,“喲,一條手帕都快濕了,我也不還你了,帶回去洗好了再給你吧,也不麻煩的。”
方鴻漸去關了門,“辛楣,你一定得告訴我出了什麽事了,我知道剛才你有話不好說,現在科員們還沒回來,你得把事情告訴我。你從來都是有擔當的,我沒有見過你慌成這個樣子,現在我也算是在外務部做事,身上算是寫了個大大的趙字,你要是有什麽事情,我雖然是個新人,但我一定是第一個跑不掉的,我們這回真算得上是同舟共濟了,你得告訴我。”
趙辛楣低着頭,想了一會,好像是下了什麽決心,站起身來拿着鑰匙,方鴻漸起初以為他是要開門,誰知到他是把門鎖了起來,“走吧,下面的人一會兒就回來了,到你那邊去說。”
兩人來到方鴻漸那間辦公室,趙辛楣環顧四周,“好,好,鴻漸啊,你這個地方好。”
整個四樓空空蕩蕩,趙辛楣還是在四樓可以走過的地方慢慢踱了一圈,又拉上了三樓和四樓之間的鐵門,才回到方鴻漸辦公室,一下子癱在沙發上。
“鴻漸,這回的岔子出得大了,我到現在還是沒有想到什麽好法子,若是這件事情遮掩不過去,我只怕不止是要賠得傾家蕩産,更加要把命都賠上去了。
“到底是什麽事情?”
“鴻漸,你在銀行幹過,銀行裏的金子是什麽樣子的,你見過嗎?”
方鴻漸回憶自己在點金銀行的那一段日子,發現自己只是混混日子,什麽都沒有學會,周行長更是沒有讓他進過金庫,他搖了搖頭,“我只是見過小黃魚,倒是沒有看見過銀行裏的庫金庫銀是什麽樣子的。”
趙辛楣從西裝袖子裏倒出來一根金條,“那你看看,這有沒有什麽不妥的地方?”
方鴻漸接過來一看,是一根十兩的小黃魚,下面還敲着中央銀行的庫銀戳子,“Au999,500g”,方鴻漸将它在手中來回颠倒了幾下,覺得在分量上并沒有什麽問題,再看金色,他對于分辨足金是沒有什麽本事的,這樣一塊金子,他也不敢下口去咬,只是看顏色,十足的黃澄澄的顏色,也沒有什麽不妥的地方。
“我看不出,這有什麽問題?”
“那你再看這一根。”趙辛楣變戲法似的從袖中倒出第二根,方鴻漸接過來看着,這兩根金條大小外觀都別無二致,金色也是一般的純正,“我是真的看不出,辛楣,這是什麽意思嘛。”
“你我這樣看是看不出來的,這兩根金條重量上,還是外面的金水,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都是從中央銀行出來的,你說,誰會覺得這裏面有問題!誰都不會想到這裏面有問題啊!”
趙辛楣在房間裏來回打轉,“誰知道這裏面會有問題,誰把手都已經伸到中央銀行的金庫了!一路下來都沒有人發現有問題,到了我這邊也是一樣沒問題,在從我這裏往下走,竟然出問題了,于是都要算到我頭上了!”
趙辛楣幾乎是氣急敗壞,“三千根金條啊!三千根,就算是財神爺的家當,一時間也拿不出這麽多!”
“辛楣,什麽,這是?你是說,金條運丢了,還是,這金條是假的?”
趙辛楣又無力地坐到沙發上,“三千根金條,裝了十箱,當時怕出事,從出庫到稱重,再到裝箱,都是我親自盯着的,從中央銀行金庫裏出來,到裝車,都沒有出我的眼睛,怎麽會還出事!“
“不,辛楣,我有些糊塗了,中央金庫出的金條,路上也沒有問題,這金子怎麽可能是假的嘛!”
“金子到了廣州,張次長親自點校,數量重量都對,已經入了庫,結果那邊說,他們的金子是按盎司計的,要我們融了重鑄,自己填火耗,我們開始以為不過是熔了再鑄的事情,既然有求于人,麻煩一點也是難免,誰知道這一熔反倒是出了事情。第一爐出來就覺得不對,火耗大得不對頭,竟然有大概十分之三都沒有了,這個時候再去查入了庫的金子,才發現原來這造假的人聰明也聰明,笨拙也笨拙,做燈泡的鎢絲,你知道嗎?
“知道啊,這跟金條有什麽關系嘛!”
“鎢是比金子還要重一點的,所有的金條裏面三分之一都是鎢,外面再用金子包起來。現在好了,金子差了分量,張次長那邊自然是不會把責任攬到自己頭上,中央銀行那一頭,黃金出庫,與他們無關,更何況當時我那樣死盯着,早就把那一群老爺得罪了個精光,這個時候我再說這金條不對,他們更加不可能認了,要是這裏面有了問題,只可能找到我頭上。俞主任從廣州回來,張次長托他給我帶一句話,說是他也知道定然不會是我這裏貪墨了,但是還有一個多月,就是交付的時候,到時候不足額,誰都幫不了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說家言……不要當真。。。
不過我是聽教授講過,曾經查到過在金條裏面包着鉛塊的,所以都要從中一切為二檢查什麽什麽的。。。但是我現在想想鉛的比重也不是很大啊。。。
捂臉,就當邏輯是正确的好了,反正小白文也不需要邏輯。。。
求收藏求評論各種求~~~~繼續打滾~~~
有了改動~但是邏輯上好像還是有一點問題,如果完結的話(……一定可以完結的!),我會大修這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