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在于志國看來,家常菜的老板娘挺和氣,待人也很誠懇,比城裏那個老板好很多。她甚至問都沒問他的過去就想着把館子交給他打理,足見人家對自己是多麽的信任。城裏那個老板截然不同刨根問底,只差沒問他祖上都有些什麽人了!

只是他不明白林如娣怎麽跟妖童他們一樣說她是“潘金蓮”,他無法把一臉和氣的老板娘和潘金蓮聯系在一起。

見他呆癡癡的,林如娣忍不住笑了起來,她解釋道是廠裏的青工給老板娘起的綽號,叫着玩,沒有什麽特別的意思。只是奇怪老板娘怎麽會放心把館子交給一個陌生人來經營?

他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解釋說老板娘說了要讓他先跟着她在館子裏幹上一段時間,先熟悉一下,開始不給工資,只管一日三餐,如果能接手才交給他的。再說館子生意一直都不怎麽地,昨天他們去吃飯就只有他們一桌,門可羅雀很冷清,與旁邊其他幾家餐館的門庭若市形成鮮明的對比,老板娘想打出去不做,一時半會兒又沒有合适的人來接手。

聽他這麽一說林如娣也不好再說什麽,只是想萬一他幹得不好,老板娘不同意他經營的話,或者老板娘把館子轉給別人,他又沒有着落,她又得去求人給他找工作。

他才工作了兩天就不幹了,別人會怎麽看他,再去求人又跟人家說什麽,但這些話她一句沒說。

次日于志國真辭去裝卸的活去了“家常菜”。而且當天就把東西全部搬進餐館說是白天幹活方便晚上還可以守店,吃住都在裏面。想他不繼續幹臨時工,也就得從臨時工宿舍搬出來,林如娣還正在發愁上哪裏找住處,沒想到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事情一順百順,說也奇怪自從于志國加盟,“家常菜”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來,特別是他提議把飯前的茶水改為一杯香濃的新鮮豆漿,既別出心裁同時又令人胃口大開,加上館子的衛生、飯菜質量品種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變,還有吃飯的碗筷,清一色換成新的,缺損裂紋的一概不用,看上去考究,讓人覺得有檔次,吃起來舒服,筷子則用紙袋裝上,紙袋上書“家常菜幫你找到回家的感覺”,上面還有餐館的電話、地址,再不像以前随意的放在一個塑料筐中。餐桌上鋪了桌布,餐桌上的瓷瓶裏插一朵新鮮的玫瑰。

家常菜幫你找到回家的感覺,道出了游子的心聲,引起了共鳴,化工廠有很多都是讀書後直接分來的技校學生,組建的時間不長,年輕人居多。加之男多女少,找對象成難題,單身漢平時沒事三五好友都喜歡在餐館把酒言歡共敘桑麻,回家的感覺,那份向往,那份渴望顯而易見。

還有菜單,他們也是動了不少的腦筋。

之前都是看菜點,要吃什麽弄現成。林如娣覺得有個菜單好些,顧客一目了然,價格公開、童叟無欺。既然要定菜單,那菜名就提上了日程。

林如娣說她最喜歡“松鼠桂魚”于志國說好,就放第一!林如娣笑,你會做嗎?卻聽于志國說前三個菜你來定,你喜歡什麽只管說,真的?林如娣有不相信地看着他,但看他的神态是真的。于志國就是這樣,總是給人一種很信任的感覺,向大哥哥一樣。

林如娣想起曾經看到的故事,傳說古時有用菜肴仿制園林勝景的習俗,特別隋炀帝觀揚州園林勝景贊賞不己,傳令禦廚詹王對景生情将千金山,帽兒墩,平山堂,瓊花觀分別做成一道菜,以紀念揚州之行,于是就有了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牙雞條、葵花斬肉這四道名菜。隋炀帝品嘗以後,非常滿意,奉為珍品賜宴群臣,于是官宦權貴争先恐後宴請賓客也都以有這四個菜為榮。

想到這林如娣不假思索地把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牙雞條、葵花斬肉四道名菜寫在菜單上。于志國看了看笑道:葵花斬肉在唐朝已經變為“獅子頭” 紅燒,清蒸,都脍炙人口。那第四道菜我們就叫紅燒獅子頭。

林如娣一臉不相信地看着他:這些菜你都會?見他點點頭,林如娣笑了起來:“看來你在喜盈門這一個月學到了不少,厲害!”

于志國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Advertisement

說到食物養身,林如娣想起小時候吃的草烏炖雞,是大補,對身體很好。可于志國堅決不同意。他說館子的菜第一講究安全,草烏有毒,是切忌不能在餐館裏賣的。

“可我小時候吃過很多次,我爸挖回來的就炖雞炖排骨給我們吃,沒聽說有毒。”林如娣不解地看着他。

“吃草烏本來就是一種冒險行為,炮制很複雜,洗淨煮六成熟後切片晾幹,二次加工才能吃,加之炖的時間很長,火候也很講究,而且不能落一點塵灰。如果你想吃,那天我弄給你吃,但萬萬不能在餐館賣。”

聽于志國說的頭頭是道,林如娣也不想争辯,她是在很小的時候吃過,記得也不是很清楚,但于志國說的不能落入塵灰這點她也有印象,因為每次煮都是在院壩裏,父親說家裏屋檐上會落灰不安全。

“你吃過河豚嗎?”

聽于志國問,林如娣搖了搖頭。

河豚,她聽方強提過,說讀書的時候有一次去同學家玩吃了河豚。還說當地人吃河豚有講究,不會請你去吃,只會告訴你他家今天煮了河豚,言外之意就是想吃就來。因為河豚大補,但劇毒。如果河豚中毒,必死無疑。所以沒有任何人敢冒險請客。

于志國他不會把河豚列入菜單之中吧。想到這,林如娣試探了一句,“好吃嗎?”

“沒吃過,只是聽說過。”于志國笑道。

“怎麽你想把河豚列入菜單?”林如娣追問。

“河豚比草烏還毒呢,他們敢吃我還不敢賣呢!我們來寫菜單吧。”于志國說完便埋頭寫了起來。

林如娣擋了一眼菜單,于志國已經列了好幾樣,覺得好有趣便在一邊看他寫,不一會兒的功夫幾十樣菜名躍然紙上,而且菜名都很好聽,什麽荷葉扣肉、五香醬雞、菊花裏脊、蚝油牛柳、明珠豆腐、蕃茄馬蹄、腰果芹心、豆面饽饽、黃金大餅、慧仁米粥等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炸、烹、爆、溜、燒、蒸、扣,葷素搭配、紅案百案一應俱全。看得林如娣觸目興嘆:

“不會吧!這麽多稀奇古怪的菜名,你也太有才啦!”

“這些菜,都是家常菜!有些菜只是名字叫的怪,食材很普通。”于志國若有所思,“我會把每一樣菜都做出來配圖,還會把功效也簡單地說一下,讓大家都清清楚楚,什麽菜最适合自己!既然做餐飲,我們就要把它打做成一種文化。”

他說的我們很重,但林如娣卻佯裝聽不見。

無論如何,她已經跟方強打了結婚證,這點她時刻都在提醒自己。

“既然這些菜這麽高大上,價格就要上一個臺階,不然配不上這麽好的菜名。”林如娣岔開話題。

“我聽你的!”于志國一臉的開心。

令林如娣想不到的是菜價提高,回頭客卻越來越多。

再說購置豆漿機,買桌布更換碗筷,這一切意味着再投資,對生意不好一心想轉讓打道回府的老板娘來說的确需要很大的決心。她最終還是被于志國說服。

也許應驗了那句古語: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