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出使歸來
陳信傷心幾天後,在衆人的勸解下慢慢恢複了過來。誰知陳太公的葬禮還沒完畢,陳信的生母杜氏也撒手西去。陳信當日因為被杜氏傷透了心,又怕她的特殊身世會影響女兒的名聲,一直都稱她為遠房姨母,所以杜氏葬禮的規格自然要比陳太公低上許多。一連失去兩個親人,陳信的精神不可避免的頹唐了許多。
陳梓坤兩下裏奔波,每日處置完朝中之事就匆匆回堂去看望父母。
陳信拉着女兒語重心長的說道:“寶兒哪,這孝應該由爹爹來守三年就是了,你是孫女,只需守個一年半載的就行了。你是個女孩家,六年之後年紀太大了,爹爹二十多歲時你都會下地跑了。我覺得你還是早點找個夫婿吧,萬一哪天爹爹也像你爺爺一樣,一躺下就再也起不來,你可怎麽辦呀。”
陳梓坤耐着性子向父親解釋:“爹爹,娘親不是給我們說過嗎?在有的國家,女孩子三十歲都可以不成親,就算是六後後女兒不才二十二歲嗎?怎麽就大了?”
“你娘講的是故事,誰見過真的?到你二十二的時候,和你同齡的男子都當爹了。你上哪兒找去?”
“爹爹,男人就像地裏的韭菜似的,一茬一茬的。老的被人割了,女兒就要那嫩的。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
陳信一時無言以對。
陳梓坤趁機告別這個越來越唠叨的父親,逃也似的回到國府。
恰遇到鄭喜匆匆前來禀報:“大王,天機閣分部傳來消息,是關于蕭家的。”
陳梓坤接過密報随口問道:“是蕭老頭派人來請蕭先生回去?”
“大王英明,正是此事。”
陳梓坤果斷的說道:“着令守門人注意,不準放他們進來。”
鄭喜遲疑道:“這……攔得了一時,擋不了一世啊。”
陳梓坤一擺手:“以後再說吧。”
鄭喜剛剛退下不久又急匆匆的折了回來,陳梓坤心中一看她的神色便知道是有大事發生了。
“君上,不好了!袁麟偷偷回國發動宮變,殺死了袁尚,登上王位。”
Advertisement
陳梓坤臉色一沉,劍眉緊蹙着。慢吞吞的問了一句:“你說他的腿傷好了沒有?”
“看樣子是好了。”
陳梓坤默然點頭,揮揮手:“你先下去吧,仔細注意晉國那邊的動向。”
“是。”
鄭喜剛走,守在一旁的陳劍跑步上前悄聲禀道:“方才大梁分陀傳來緊急消息:魏國五萬大軍正秘密向西開進,屬下不知何故又覺得事關重大,因此來禀報我王。”
陳梓坤心頭一緊,忙問道:“這個消息從哪兒來的?”
陳劍一臉赧然:“是從绮春樓傳來的,她們近日接待了一個軍中要人,乘對方醉酒時套出來的。”陳梓坤黯然颔首。她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晉魏聯手對付陳國!
“你先下去吧,有什麽消息盡快禀報。”
“是。”陳劍匆匆退下。
陳梓坤慢慢往回踱去,陳光領着十幾名侍衛不遠不近的跟着。
她漫無目的走着,不知不覺竟到了雲鶴居,就聽樂山招呼道:“小的恭迎大王,我家公子正在林中撫琴。”
陳梓坤沖他們颔首致意,揮手示意他們不必跟來,然後舉步向後園林中走去。
正值深秋,池水澄碧,林中黃葉飄飛。地上的黃葉好似常時無人清掃,人踩在上面,沙沙作響。她穿過樹林後,踏上一條開滿爛漫黃花的小徑。前方的竹林中傳來了隐隐約約的琴聲。那琴聲猶如清泉一樣清脆悅耳,令聞者塵慮漸消,心神漸寧。陳梓坤駐足聆聽,并沒有急着進去。
琴聲忽地停止,接着就見樂水走出來躬身說道:“公子請大王進來說話。”陳梓坤點頭,大步流星的跨步進去。
蕭舜欽正背着手站在竹屋窗前,臨窗遠眺。
“蕭先生真是好雅興。清琴一曲,令本王塵慮頓消。”
蕭舜欽卻淡然接道:“是暫抛吧?君上來找微臣是為了晉魏結盟的事情吧?”
陳梓坤精神一振,朗聲笑道:“先生真是神機妙算,本王正為此事而來。”
蕭舜欽輕輕叩擊着琴案,緩緩說道:“以晉陳兩國的宿怨來說,兩國遲早要有一場惡戰,但魏國卻是個變數。吳國新君性格保守謹慎,他應該會坐山觀虎鬥,所以與吳結盟也不可行。”
陳梓坤臉上浮現一絲憂慮:“這正是我擔心的,陳國若是單對晉國,尚有幾分勝算,如今魏國一加入,情況不容樂觀。陳雖好戰,但畢竟國小力微,怎堪應對兩大強敵?我剛接到密報,魏國大軍正秘密向西開進。”
“秘密向西開進?那就是抽調東部或北部的邊防軍了?可是魏國東面有林胡,北有北狄,他們何以如此放心這兩個部族?”
“這正是我疑惑之處。”
蕭舜欽在屋裏慢慢踱着步子,沉吟半晌,忽然說道:“如果有可能,君上可派人去查查,魏國是不是和兩個部族有聯姻之事?”
陳梓坤雙目驟然一亮:“聯姻?這倒有可能。我立即着人去查。”說罷,她拱手說道:“多謝先生指點迷津,告辭。”
“慢——”蕭舜欽突然出手喚道。
“先生還有何事?”
蕭舜欽平靜的接道:“君上還是把蕭家的人放進來吧?”
陳梓坤不禁有些赧然,連忙故作驚訝道:“蕭家的人什麽時候來的?我近日事務繁雜竟沒注意到,真是失禮。”
蕭舜欽付之一笑,看樣子根本不信她的說辭。
沉吟片刻,陳梓坤又試探着問道:“那麽,先生的意思是……”
蕭舜欽朗聲一笑:“我若想走,君上怎麽攔也沒用;若是想留,蕭家來不來人又有何妨呢?”
“原來是我多慮了。”陳梓坤燦然一笑,拱手告辭,轉身離開了竹林。
一連數日,陳梓坤多次召集大臣和幕僚商讨破壞魏晉盟約之事,一時間衆說紛纭,可是誰也沒能拿出來切實可行的建議。陳梓坤一邊派人秘密進入北狄和林胡打探消息,一時等待時機,伺機而動。就在這緊要關頭。崔博陵出使東虜回來了!陳梓坤的心不禁又安定了許多,連忙吩咐內侍準備酒宴為崔博陵一行人接風洗塵。
崔博陵一下馬車直奔國府後堂而來。
陳梓坤親迎上去,誠懇的說道:“崔先生一回來,寡人頓時覺得有了底氣。”
崔博陵躬身說道:“托我王洪福,微臣此次出使不辱使命,大王暫時不必擔憂東虜之事。”
陳梓坤興奮的贊道:“只要先生出馬,豈有不成之理!來來,先生請坐,你等也都坐下吧。”陳梓坤眸光一轉,發現這一行人多了幾個生面孔,不由得用詢問的目光看向崔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