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反複較量

蕭舜欽緩緩抿了口茶,從容說道:“接下來,君上可命索超率五萬精兵進攻晉軍的精銳軍隊,以彰顯我軍的戰力和大王決不向晉國妥協的決心。 .同時,劉據這步棋也可以下了,請大王速将準備好的禮物着人送到劉據府上。”

陳梓坤略有些疑惑:“劉據在魏王面前真的很有份量嗎?按理說,魏國人才濟濟,既有劉潛劉言這樣的王族老臣,又有崔竟趙朋這樣的輔政大臣,魏王何須向一個纨绔子弟問計?”

蕭舜欽淡淡一笑道:“看來君上對魏王其人的了解還不算徹底,魏王好大喜功,剛愎自用。聞贊則喜,聞過則怒。偏偏劉潛劉言兩人性格耿直,崔趙兩人雖有輔政之才,但卻機變不足。而劉據雖是纨绔,但對吃喝玩樂無一不精,此人最善于揣摩上意,見風使舵。有功則歸于君,有過則攬于身。就像這次,表面上看是劉據自作主張,将河津三座城池全部占領。實際上也這是魏王的本意。只是有些事,他不好親自下令。所以劉據只能背上這個黑鍋。”

陳梓坤佩服的點點頭:“先生之言讓寡人有撥雲見日之感。”

蕭舜欽拱手:“君上謬贊,不敢當。”

陳梓坤微微一笑,又将目光轉向了崔博陵。

崔博陵一邊認真的聽着蕭舜欽的話,一邊攢眉思索。他見陳梓坤相問,忙回過神,恍然一笑道:“臣估計這次出使魏國的定是晉王的心腹王恢,此人口齒伶俐,辯才無礙,怕是和蘇放要有一番較量。”

陳梓坤眉頭微蹙:“不知王恢和蘇先生相比如何?”

崔博陵略一沉吟道:“應該是不相上下。”

崔博陵的話音一落,室內一陣寂然。衆人都在思索破解之法。

文傑接道:“大王不必憂心,雖然魏王仍在猶豫不決,但大王若是施行蕭先生之計,魏王近日內應該不會對我國用兵。大王正好趁機時進攻晉國。”

陳梓坤一拍桌案道:“好,就這麽辦!傳令索超,命他擇機進攻守河津的晉軍,先攻津西城。其他的讓他便宜行事,不必事事禀報。”

文傑躬身答道:“微臣遵令。”

陳梓坤一口氣連下幾道命令。

蕭舜欽一直靜靜聆聽,末了,又提醒她一句:“請大王務必提醒西線的守關将領,萬不可大意。”陳梓坤點頭,準備回去後讓天機閣送去自己的親筆書信,提醒西平關陽平關和函關的守将一定要小心謹慎。.

命令經天機閣火速傳到前線,索超于當夜晚間,率領一萬輕騎,人銜枚,馬裹蹄,悄悄開進河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攻津西城。

Advertisement

在城中內應的幫助下,陳軍只用了一個時辰,便攻入了城中,晉軍甚至來不及向五十裏外的大營求援。

第二天早上,晉軍一萬守軍全軍覆沒的消息便呈上了袁麟的案上。

袁麟聽到這個消息頓時氣得臉色鐵青。他沉聲問道:“晉軍大營離津西只有五十裏,為什麽不去救援?”

傳報兵撲通一聲跪下,惶然解釋道:“津西城中有陳軍的內應,他們只用了一個時辰就打開了城門……”

“內應?為什麽有內應?城中的人不是全遷走了嗎?本王當初不是讓你們再三清查了嗎?”

“……是遷走了,只剩下了幾個無處可去的孤寡老人。錢将軍還特地派了人監視,誰知還是出了這種差錯……”

“去吧。”袁麟頹然的擺擺手。傳報兵溜着小步退下。袁麟緩緩起身在帳中極慢的踱着步子,他的左腿仔細看去還是有些微跛。他一下一下的捶着發麻的左腿,眸中閃過一絲猙獰的光芒。他喃喃自語道:“陳梓坤,我們新帳老帳一起算,你等着吧!”

然後,他閉目思索半晌,高聲命令:“擊鼓升帳——”

傳令兵亦高聲傳報:“擊鼓升帳——”

三通鼓響,不多時,各部将領紛紛入帳。

待衆人聚齊,袁麟便沉着臉開門見山的說道:“陳軍先是奪我函關,又殲滅我河津一萬守軍,此仇不能不報。”

索超以閃電般的速度重新奪回了津西城,并率大軍猛攻晉軍大營。此事頓時引起了轟動。魏國立即向陳國提出警告。仍然滞留在魏國的蘇放得到陳王的指示後立即求見魏王。

“蘇放參見魏王,此次索超領兵攻城,我王實不知情。陳軍素來悍勇,又和晉國有宿仇,對于晉軍占領河津,一直心懷不滿。所以才有了這次的津西之戰。但我王保證,其他兩城決不會發生類似情況。大王盡可放心。”

魏王矜持傲慢的開口道:“本王有何不放心的?我大魏軍鐵騎縱橫天下,連林胡和北狄騎兵都望風而逃,又何懼一個小小的陳國!”

蘇放不亢不卑的答道:“魏王所言極是。但古諺有雲,哀兵必勝。陳國若真要拼死一戰,無論哪國,即使勝了也要付出重大代價。到時兩國生民塗炭,陳國也因戰争百業凋敝人口驟減,大王縱使占了陳國,也不過是得到了一根無肉的硬骨頭而已。魏為大國,大王一向高瞻遠矚,理當放眼天下,囊括四海。對于一個已經含在嘴裏的陳國,晚一天咽下去又有何損失呢?”

“哈哈……特使真是鐵齒銅牙呀。這話倒也有幾分道理。”

說完,魏王又略略遲疑了一下:“只是那津西城……”

蘇放忙說道:“我王原本就有意将三城全部獻給魏王,自然不會食言。請大王下令,讓公子劉據前領兵前去交割。”

魏王滿意的點點頭。

就在這時內侍傳報:“晉國使者王恢求見我王。”

蘇放連忙拱手告辭:“蘇放告退。”

魏王曾經見識這兩國使者當廷吵得不可開交,今日他心情頗好,笑着說道:“蘇先生何必着慌,你們兩人見見也好嘛。”

蘇放垂下頭,肅然說道:“陳晉兩國交戰,蘇放怕我兩人當廷辯駁起來,讓大王為難。”

魏王深以為然的點點頭,示意他退下。

蘇放快步離去,走到殿外,兩人剛好迎面對上。

王恢似笑非笑的說道:“蘇放,這一次先讓你占了上風。”

蘇放順口問道:“王大人的意思是你下次就能上了上風了?”

王恢被他一激,當下冷冷一笑道:“那是自然——自然未可知也。”

說完,他大袖一甩,昂然進殿。

蘇放伫立原地,一臉若有所思。思索少頃,他急忙召來侍衛,快步上車。在車裏就開始下令:“速去傳信,提醒我王注意晉國的下一步動作。”

那侍衛低頭答應,當下飛身上馬前去報信。

五日後,一大清早。易州的官道上飛馳着一騎快馬。

衆人一見紛紛讓開,快馬一路飛馳進王宮,放開嗓門高喊:“八百裏加急——八百裏加急——”

宮女侍衛一聽,心不由得跟着顫栗了起來。

正在用早膳的陳梓坤,一聽這個消息,“啪”的一下将銅勺扔在地上,一路跑過去。

李思原忙接軍報呈上,陳梓坤快速展開一看,臉色刷的變白,身子晃了一下。

李思原吓了一跳,連忙扶住她,顫聲叫道:“大王——”

陳梓坤的呼息變得愈發急促,她極力穩下心神,咬牙吩咐:“快,讓百官緊急入朝。”

命令剛剛傳完,她又急忙改口:“慢——先別去,讓崔蕭文三人速到書房。”

李思原諾諾而退,忙去傳令。

不多時,三人一齊來到書房。陳梓坤的面色已比剛才平靜了許多,但衆人仍是感覺到了一種無言的壓抑。

她沒說話,只是将急報遞給三人,三人也顧上不許多,湊在一起将所報內容看了一遍。

書房中十分安靜,似乎連空氣也跟着凝固起來。

崔博陵臉色大變,喃喃自語道:“陽平關遭七萬晉軍圍攻,朱綜戰死,周通被射殺,朱寧前去救援,受重傷昏迷不醒……這一定是王恢設的毒計……為什麽微臣就沒有想到要提醒大王提早防配呢?”

蕭舜欽看了看他,也是一臉凝重。

陳梓坤緩緩開口道:“其實蕭先生和蘇先生都提醒本王了,本王也寫了親筆書信提醒,結果仍是這樣……”

三人一聲長長的嘆息,一時不知說什麽好。程綜此人有勇無謀,周通雖有小謀,卻根本不是王恢和袁麟的對手。可是除了他們,國內已經無人可派。

陳梓坤沉吟半晌,冷聲說道:“晉國欺我太甚,本王決定親去西線,報仇血恨。”

“大王不可!”崔蕭兩人幾乎異口同聲。

陳梓坤霍地一下起身,問道:“有何不可?”

蕭舜欽先道:“晉國朝野最恨的人莫過于大王,大王不去還好,若去只會使晉國更加同仇敵忾。而且,國中還需要大王坐鎮周旋。大王怎可親涉前線。”

崔博陵也接道:“蕭先生所言極是,大王別忘了,東邊還有一個魏國要穩住。”

陳梓坤頹然坐下:“那你們說該怎麽辦?索超要守在東線,國中上哪兒去找人替代程周二人。”

文傑忙道:“大王,微臣願去前線。”

蕭舜欽看了她一眼,淡然說道:“京中事務繁忙,你不能離開。”

末了,他又提出一個讓人驚詫的提議:“這麽多人只有在下和太上王最閑,大王可讓我們前去。”

“什麽?你們?”陳梓坤一臉驚訝。

蕭舜欽從容說道:“在下所學甚雜,對兵學略有涉獵。”

陳梓坤仍在猶豫,崔博陵卻道:“如此甚好,西線戰事交于兩人,大王盡可放心。再者此時,西線新敗,将士定然心神不寧,太上王此去也可迅速收攏軍心。”

“好,就這麽辦!”她的話音剛落,就聽內侍長聲傳報:“太上王,太後駕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