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掘坑待虎

蘇放自然明白憑他方才的那一席話并不能徹底打動晉王,他只是想在對方的心防上打開一個缺口而已。 第二日,田憶便親自來接他住進田府。蘇放客氣了一番也就搬了進去。接下來的時間,晉王卻再也沒有接見他,蘇放倒也不急,每日觀石賞竹,臨水垂釣,有時和田憶下棋品茗。

又隔了數日,晉王才讓內史來宣蘇放入宮朝見。田憶特地提醒他:“我王之意是,今日朝會上正式提及兩國結盟之事,朝中衆臣若有人出言不當,還請特使多多擔待。”

蘇放泰然一笑:“無妨。”

兩人說着話一起上了馬車。車夫揚鞭一甩,馬車辚辚朝王宮駛去。

蘇放聽到宣令款步進入政事殿,一眼掃去,就覺得今日的陣仗非同一般,文武百官濟濟一堂。衆人見他進來,目光刷地一下全部集中過來。一種無形的壓力沖他撲面而來。蘇放定了定心神,坦然自若的邁步上前,微微一躬身:“蘇放參見晉王。”

晉王緩緩擡手,清亮的嗓音在殿中響起:“特使大人,諸位卿家,今日朝會只議一件事,那就是關于晉陳結盟之事。諸位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衆位大臣一起亢聲應答:“臣等謹遵王令。”

蘇放也拱手作答:“蘇放遵命。”

衆人話音一落,陸硯就迫不及待的先跳出來高聲問道:“敢問特使大人,兩國結盟西部邊界問題怎麽處置?”

王炎也緊緊跟上,冷笑着接道:“請特使大人不要回避,邦交根本,不在說辭而在于利害得失。陳國若真有誠意,就應該把函關歸還給我國。”

兩人剛一說完,其他人也紛紛應和。

蘇放略一沉吟,微笑着作答:“兩國若是結盟,就應該将前塵舊帳一筆勾銷,不看以前,只看将來。晉有函關之失,我陳國亦有河津三城之失。請大王及諸公明鑒。”

王炎冷哼一聲道:“河津三城是陳王自已主動割讓給魏國的,關我國何事?”

蘇放臉上笑容不變,聲音卻冷凝不少:“王大人此言差矣,陳魏兩國自魏文王開始便一直相安無事,此次若不是晉魏結盟,共同鎖陳,我陳國焉有失地之辱?王大人敢說這與晉國無關嗎?”

王炎頓時語結。 陸硯見狀連忙接過話來:“大争之世,兵戈相見本是常事。自己丢城失地,不怪已國将領軟弱無能,怎可怪到他國身上!”這話說得十分尖刻,明裏他是在指責陳國将領無能,暗裏卻是在譏諷陳王軟弱無能。

蘇放剛才還和煦如春風一樣的面容陡然嚴厲起來,聲音也随之高亢激越,他環視衆人一圈,最後目光落在陸硯身上,冷聲說道:“照陸大人這麽說,那麽晉國丢失函關,是不是也應該歸罪于當日的函關守将愚蠢無能,而不是怪我陳國?”

Advertisement

函關丢失,使陸氏一門蒙羞至今,晉成王在世時将陸氏一族全部貶為庶民,直到新王即位,才重新起用陸硯陸觀等人。此時卻被蘇放當場指出來,陸硯當下面皮紅漲,他強忍着沒有當場發作,憤然說道:“這兩事本不是一回事,請特使大人莫要混為一談。”

王炎此時已緩和過來,也接着說道:“是陳國主動要求結盟,特使大人怎可如此咄咄逼人?”

有的人趁機翻起了老帳:“還有陳王毒殺先王一事也該有個說法?否則我王如何向先祖交待,如何向晉國的百姓交待?”

“就是,請陳國拿出誠意來。将河津三城割讓給晉國。”

……

朝堂上吵成了一片。

晉王見時機已到,微蹙着眉頭往下壓壓手,示意衆人肅靜。衆位臣工雖然心懷不甘也不得不停下來。堂上一陣寂然。

晉王頗有威嚴的訓斥道:“成何體統!特使來訪,爾等本應以禮相待,如何成了這個樣子?”

王恢見狀連忙出來轉圜:“大王,特使,這也是一時話趕話。千萬不要因此壞了和氣,來,接着商讨。”說完,他還沖蘇放歉意的一笑。

蘇放肅然站立,洞若觀火的看着這對君臣一唱一和,他微微一笑,擲地有聲的說道:“方才有人将我陳國的主動看成是有求于晉國,蘇放在此澄清一下:我王之所以主動發起結盟,并非因為我國走投無路,而是因為當日我王即位之初,因受人掣肘,做了數件不利于晉國的事情。無論前因如何,都是我國理虧在前,因此我王前蘇放前來斡旋講和。”說到這裏,他故意停頓了一下,然後聲音漸漸變得高昂:“今日蘇放也幹脆敞開了說話,陳晉結盟,受益最大的是晉而不是陳!我陳國可以不和晉國結盟,但晉國卻不得不和陳國結盟!”

他的話音一落,自然再次引起了一陣轟動。

衆人臉上紛紛流露出不以為然的神情。

王恢也肅然接道:“特使此言差矣,恕我等不敢茍同。”

蘇放一揚手,打斷了其他人的質問,朗聲說道:“諸位且聽我把話說完,再決定是否茍同!當日晉魏兩盟,屯兵邊境,封鎖陳國,東西兩線同時開戰。試圖耗死陳國,可是結果呢我國雖然丢失了河津二百裏,可是國內照樣安然無恙。如今魏國已有意與我國結盟,并且資助陳**糧數萬石,如今我國糧荒已解,國民無論男女老少,人皆言戰。形勢一片大好,再看看晉國,東有強魏割地威脅,西有陽平關之險。天氣不日就要進入隆冬,請問晉國的五萬大軍該何去何從?進則無利,退則無功。臣再說一句不當的話,大王初位大位,接連受挫,不知其他人做何感想?陳不與晉結盟,便好轉而和魏結盟,到時晉國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內亂傾軋,結果如何,蘇放不便多說。當日陳國之困,亦是晉國明日之困。然則外困雖同,情形卻大不一樣,其中之真意,望衆位好生揣摩。蘇放告辭。”說完,他肅然朝晉王深深一躬,大袖一甩,飄然離去。

“這人當真可惡!”

衆臣本想再接着與他辯駁,奈何對方竟真的拂袖而去。

蘇放這次并沒有回到田府,而是徑直回驿館對侍衛吩咐道:“快,抄小道回國。”

侍衛不敢多問,急忙下去準備。

待田憶帶人趕到驿館時,蘇放人如杳鶴,不見影蹤。

五日後,蘇放悄悄回到陳國。

他一見陳王深深一躬,面帶慚愧的說道:“臣啓我王,微臣這次無功而返,懇請我王恕罪。”

陳梓坤面帶微笑,虛扶一把,道:“先生請坐,先将此事經過細細講與寡人罷。”

蘇放端然入座,将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講來。陳梓坤邊聽邊點頭,一臉贊賞的說道:“先生無須謙遜,此事做得極好。陳晉兩國宿怨極深,那晉王又是個精明之人,本王原本也沒打算一次成功。況且,此時晉王還沒到山窮水盡之時。”

蘇放聽罷,坦然一笑道:“大王英明,晉國确實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我們只須靜等佳音便可,魏王索地,他給與不給都是一個困局。若給,他必将引起國內百姓和袁氏宗族的不滿;若不給,魏王定然不會善罷幹休。況且,他繼承王位,并沒有老晉王的遺诏,可以說是兄篡弟位也不為過。袁氏諸王子仍在虎視眈眈。”

陳梓坤自信的一笑,目視着蘇放說道:“先生只管回去好好歇息,本王猜想要不了多久,晉國定會派使者來斡旋。”

君臣兩人再次密談了一個時辰。蘇放這才放心回府。

時間很快便進入了十一月,天氣越發寒冷。大批的軍糧和棉衣已經送往陽平關西平關和函關。陳晉兩軍繼續僵持對峙。趙博眼看隆冬降至,越發着急。最後決定故計重演:先是佯攻西平關,再讓人僞裝成陳軍有去求援。不想卻被蕭舜欽一眼識破。陽平關守軍繼續堅守不出。

十一月上中旬時,第一場大雪降臨。與此同時,魏王特使再次入晉發出通牒,要求晉國盡快割晉南兩城與魏國。晉國朝野上下同仇敵忾,紛紛指責魏國背信棄義。十一月底,在大雪封山前,晉王終于下定決心,命令趙博王勇班師回朝。本來按照陳梓坤原來的計劃,是要趁機機會再出兵重創晉軍一回,如今既有意與晉國結盟,便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晉軍一撤,陳軍也開始換防,陳信率領二萬騎兵回京,由邊防老将錢益接防。

回京途中,蕭舜欽不幸染病,陳信只得另外派人護送他。陳信由此在準婿評語上又減了幾分:身體太弱,減三分;脾氣怪,再減兩分。整體有待考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