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攻城受阻
天氣放晴,陳軍抖擻精神整軍備戰,次日一早,十萬大軍隆隆朝衛州城下開去。.淇兩州太守早已得到急報。此時也已做好準備,嚴陣以待陳軍。
兵法雲,守城于野。兩州太守深谙守城之法,此時不但城內精兵糧足,守城器具一應充足,兩人還糾合兩州之力,派步軍二萬守在陳軍東進的第一個險隘——路關,設下層層防線。陳梓坤率衆到達路關關口,駐馬仰望。只見關口旌旗招展,陳容肅整。通往路口的只有一條狹條小道,只容兩騎并行通過。即便攻城,十萬大軍根本無法施展開來。
陳梓坤默然沉思良久,一時并無良策。魏國的四十萬大軍很快就要到來,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在援軍到來之前,她必須要拿上這兩座城池。否則連她以前奪得的城池也無法保住。
想到這裏,陳梓坤再無絲毫遲疑,手中令旗果斷一劈,大聲喝道:“準備攻城!”
衆位将士铿锵齊應:“遵令。”
軍令一下,戰鼓隆隆捶響,如半空沉雷一般,震得地皮直顫。因為通過狹小,陳梓坤命令士兵從山林中抄小道,四面齊攻。
士兵分為四撥,各組成十幾個千人小隊,互相配合。弓弩手站在高處,萬箭齊發,以壓制城頭上露頭的士兵。一千人架起輕便雲梯,正面攻城。還有數千人手持長劍、盾牌,腰別長繩鐵鈎,鈎住牆體往上攀爬。其他士兵一起吶喊助威。春陽之下,陳軍旌旗遍野,寒光森森,吶喊聲直達雲霄。城上的守軍被這如虹的氣勢震撼住了。饒是依仗險關,心中仍不免惴惴不安。
陳軍各分隊迅速準備就緒,山谷中發出如雷的喊殺聲:“殺光魏狗,奪得路關!”
這是一場十分艱難的攻堅戰。陳軍一靠近城牆,城上頓時箭矢如雨,滾木利石各種守城利器一起向陳軍招呼。陳軍死傷無數,僅僅半個時辰,城下已是屍骨累累。
陳梓坤不得命人鳴金收兵,整頓軍馬重新部署。
蕭舜欽打馬過來,來到陳梓坤身連,溫聲勸道:“大王不必着急,我們先回去商議一下看看有無別的辦法。”
陳梓坤默然點頭。
命令大軍沿原路折回,陳軍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衆人一回營地,陳梓坤立即聚将商議戰事。
十六名中高層将領魚貫入帳,陳梓坤面無表情的端坐在帥案前,其他人默然無聲的各就其位。蕭舜欽、蘇放、鄭喜等人也赫然在列。
陳梓坤稍一斟酌,簡明扼要的說明情況,接着問道:“諸位說說,這仗除了硬攻有無別的打法?”衆位緊皺眉頭,帳中一陣寂然,一時之間,誰也想不出有效的辦法來。路關自古以來就是著名險關之一。它兩邊的山崖就都是懸崖陡壁,野獸尚不得行,更何況是人力。
就在衆人愁眉不展的時候,忽聽得帳外的士兵大聲喝斥:“軍營重地,不得靠近。回去!”
陳梓坤臉色一沉,這時,就聽陳劍在外面大聲禀報:“大王,帳外有一士兵說是要獻計。”
衆人面面相觑,陳梓坤卻是眼睛一亮,揮手命令:“帶他進來。”
不多時,陳劍便帶進來一個面孔黝黑,身材精瘦的少年,那少年一見這麽多人盯着自己看,吓得不知邁哪只腳好。
文傑沖他溫和的一笑:“別緊張,當年,我也曾像你一樣跑到大王面前獻計,不,那時是公主殿下。”文傑這一句話頓時讓少年的緊張減輕不少,他猶豫片刻,撲通一聲跪倒在陳梓坤面前,咚咚磕起了響頭。
陳梓坤一愣,陳劍出聲道:“快起來,軍中沒有跪禮。”
陳梓坤用柔和的聲音問道:“別害怕,說說你的計策。錯了也沒關系。”
少年一陣結巴:“我、我其實也沒什麽好辦法。”衆人眼中閃過一絲不耐。若不是大王沒發話,他們早就把此人轟出去了。
陳梓坤以拉家常的口吻問道:“你從小是在山裏長大吧。”
少年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你、你怎麽知道?”
陳梓坤微微一笑:“一看就看出來的,你接着說。”
少年的話逐漸順溜了起來:“我、是在山裏長大,我小時候常跟爺爺去山裏采藥。有一次我迷路了,鑽進了一個山洞……”
衆人很快就從少年的話中提煉出一個極為重要的信息:“這山上并非只有路關一條路,有一條隧洞可以直達衛州城下,但裏面只能同時通過一個人。而且路程極黑極長。”
“你說得可是真的?”陳梓坤臉孔一板,少年吓了一跳,不由得又結巴起來:“當然是真的,不信大王可派人同我走一趟。”
這時朱晃起身說道:“大王,末将願陪他走一遭。”
陳梓坤思索片刻,點頭道:“也好,如此便辛苦朱将軍和這位小勇士了,對了,你叫山娃是吧?”結巴少年憨憨的咧嘴一笑。朱晃當下便告辭出帳,回去準備。
兩人一走,蕭舜欽立即建議道:“大王此時可派人繼續圍住路關,另外再派出哨兵清理周圍五十裏內的敵軍斥候。以免被敵方發現端倪。”
陳梓坤朝他一颔首:“多謝先生提醒,本王這就下令。”
半個時辰後,朱晃帶着幾名親兵前來辭行,跟着山娃一起去尋覓隧洞入口。
陳梓坤命幾百名斥候在周圍清查可疑人員。周威領着六千名步軍繼續圍住路關。其他人全部在軍營等待朱晃的消息。
夜幕降臨,一輪朦胧的春月挂在天際,春風送來淡淡的花香。陳梓坤無心欣賞春花秋月,她端坐案前,正在聚精會神的研讀蕭舜欽“借”她的那部《辯經》。
蕭舜欽此時也在挑燈夜讀,他的帳中又多了一個人,那便是蘇放。出征在外不比尋常時候。士兵都是幾十人甚至百人擠在一個帳中,就連朱晃周威也是十幾人一帳。以前蘇放沒來時,蕭舜欽一人獨占一帳,但現在他的帳中卻迎來蘇放這個不速之客。說起來,兩人都是崔博陵交好,但不知什麽緣故,兩人之間的關系卻非常淡漠。崔博陵曾經試圖努力讓兩人和諧相處,但一直都是徒勞無功,後來索性聽之任之。
蘇放看看埋頭讀書的蕭舜欽,努力尋找話題:“公琰,你我同在大王麾下效力,何故鬧得如此不快?朝中有人傳言,說我搶了賢弟的風頭,這着實是冤枉。”
蕭舜欽淡然接道:“原來,蘇兄也這麽想。我建議你讀一讀《周莊與惠施》中的那篇,鳳凰與貓頭鷹的故事,便明白我的想法了。”
蘇放啞然失笑,這個故事他當然知道。說得就是惠施當了魏國的丞相後,周莊來看他。他的門客中有人說這是周莊要來取代惠施,惠施一陣緊張,到處搜尋周莊。後來周莊自動登門,一進門就給惠施講了一個故事:南方有一種鳥叫鳳凰,名這種鳥從南海出發,展翅高翔飛向北海。它一路乘風扶搖,只栖于梧桐的枝幹,只品嘗幹淨的竹實,只飲用甜美的山泉。這時候呢,有只貓頭鷹,抓着一只腐爛的死老鼠停在樹杈上,仰頭看見鳳凰飛過,生怕鳳凰下來搶他的死老鼠,于是朝着鳳凰大喊大叫地發出警告:“吓!吓!”
饒是蘇放曾靠口才縱橫天下,此時面對蕭舜欽這樣的人也是無可奈何。他咻的一下吹燈往榻上一躺,狀似自言自語道:“公琰哪,我知道你看不慣我這樣的人,為了名利奔走了各國,鼓動唇舌,攪得天下都不安寧。可是你不明白的是,像我這樣的寒門士子了,除了自己還能靠什麽。你所不介意的,正是我等夢寐以求的,算了,不說了。但願有一天你能意識到,我這張嘴還是很有益處的。”之後,兩人再無言語。
次日下午,朱晃帶着他的親衛回來了。
“大王,此路确實能通到衛州城下,而且出口在一片隐秘的山谷。根本不怕人發現。”
“可是,每次只能通行一人……”
陳梓坤起身在帳中踱了幾步,最後下令:“朱晃為前鋒,帶三千精兵,通過隧洞,繞到路關後面,夜襲路關。”
陳梓坤的命令一下,蕭舜欽立即建言:“大王,此次夜襲兵少,必須小心籌劃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蘇放垂下眼眸,朗聲奏道:“大王,朱将軍為前鋒,微臣願為軍師,前去幫着籌劃。今夜定能奪下路關。”
陳梓坤劍眉微挑,銳利的目光在兩人身上打了個轉,她怎麽覺得這兩人像打擂臺似的。她思索稍頃,沖蘇放點頭道:“那就麻煩蘇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