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攻心之戰
第七十九章攻心之戰
陳梓坤咬牙切齒:“待本王掃平魏國,下一個就是他袁氏!”
蘇放急忙在一旁開解:“大王,此時不宜和晉國翻臉,糧草之事,我等再想辦法就是。 ”他說完又朝蕭舜欽使了個眼色,示意他跟自己一起規勸。
蕭舜欽視若無睹,卻順着陳梓坤的話說道:“晉國背盟棄約,陷我軍與不利,我們不能就這麽算了。”蘇放嘴角一抽,他本想接着再勸,轉念一想,幹脆先冷眼看這人繼續獻計。
陳梓坤深深地出了一口氣,慢慢冷靜下來,她肅然說道:“此時是不宜和晉國翻臉,同樣的,晉國也不敢和我們翻臉。所以他袁麟只能背地裏使小動作。既然如此,本王就來個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說完,她霍然起身,對文傑命令道:“文傑你來替本王下書,就說本王軍糧不繼要向晉王借糧四萬石。”文傑朗聲應答。
接着,她又吩咐索超:“索将軍可讓關勝楊四等人前去襲擊晉國糧道,前幾次先試探一下,做做樣子即可。”
吩咐完這些,她兀自冷笑一聲:“本王就是要讓他袁麟知道,本王不高興了,他也別想高興!”
蘇放目光一閃,低頭思忖一會,然後拱說道:“大王,可否讓微臣親自去下書。爾後再擇機向晉國君臣說明利害關系,挽救陳晉盟約。”
蕭舜欽聲音舒緩地接道:“蘇大人此去正當其時,微臣猜忖,恐怕是劉潛已經派人去晉國斡旋。當日,晉王落難之時,似乎就跟劉潛有所往來。之後,劉潛也一直力主魏晉結盟。”蕭舜欽的話不啻于當頭一棒,讓陳梓坤徹底清醒冷靜下來。
她在屋裏慢慢地踱着步子,雙眉緊鎖,半晌不發一語。
其他人也在默默思索,想竭盡所能的為她分憂。
最後,還是蕭舜欽打破了沉默的僵局:“依微臣來看,此事分三步走,蘇大人仍按方才的謀劃前去晉軍大營面陳晉王。至于如何對魏,大王不妨等鄭喜回來帶來最新軍情後再做決定,我們要着手解決當下的燃眉之急——軍糧問題。”
蘇放看蕭舜欽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心中略略放了心。 他拱手告辭,回帳仔細揣摩如何說服晉國君臣。文傑也躬身告退。唯有蕭舜欽仍然端坐不動。
“先生可是有事?”
蕭舜欽從懷中掏出一只白色瓷瓶遞上來:“這藥是臣請名醫特配的,有補血養氣之效。”
陳梓坤不禁一陣遲疑,她的身體随父,自幼康健,自從到大連藥都很少吃過。上次受傷之後,她也只是休養了幾天便覺得無礙。但蕭舜欽次日便将自己随身帶的人參送了來。陳梓坤本不欲收,這樣東西不知怎的,旁人吃了無事,她一吃便會上火。當時恰好蘇放也在,蘇放鄭重建議她還是收下為好。大不了以後有機會再賜回去。并且接着笑言,她若是拒收,蕭舜欽一定會不高興。此時此刻,陳梓坤又面臨着一樣的難題,她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決定收下。
蕭舜欽見她沒有推辭,心中大是舒坦,說話聲音較之往常愈發清亮動聽:“臣前日曾說過鄭喜可能不會成功,當時大王面露不悅,因此臣并沒有細細詳說。”
蕭舜欽的話還沒說完,陳劍疾步進來:“大王,天機閣從大梁傳來緊急書信。”他将手中銅管遞上,又悄無聲息的退下。陳梓坤面色一沉,急忙拆開書信觀看:鄭喜的離間之計果然失敗了!原來劉潛在出征之前曾當着滿朝文武大臣的面對魏王說,陳王素來狡詐,慣于使用伎倆。他遠征在外,為防萬一,先提前說明,今後若有人乘機進讒,請大王和文武百官想想今日之事。況且,朝中還有和劉潛交好的忠直大臣。所以,鄭喜所捏造的謠言一起,就立即有人上書說這可能是陳王的奸計,請魏王小心防備。魏王雖然性格乖謬,但并不傻,仔細一咂摸也覺察到了什麽。當下便把進讒的一名大臣下獄治罪。離間之計不但未能成功,還反而白白折損了一名朝中內線。
陳梓坤只覺心頭一陣憋氣。過了一會兒,她猛然想起蕭舜欽似乎話中有話,旋即振作精神,沖蕭舜欽微微一笑道:“先生說到哪兒了?你繼續。”
蕭舜欽接着娓娓說道:“臣是說劉潛身為兩朝重臣,為人謹慎沉穩,做事滴水不漏,很難讓人抓住把柄。大王從他身上怕是難以下手。”
陳梓坤不覺有些頭痛,深以為然的點點頭:“本王這次算是明白了,偷雞不着反蝕把火。”蕭舜欽見她收起了威嚴持重的模樣,用語粗淺直白,面上不自覺的現出一絲清淺的笑容。
他接着冷靜而犀利的分析道:“劉潛此人無懈可擊,但魏王卻是渾身缺點,我們何不從他身上下手?”
陳梓坤心頭一跳,腦中閃過一縷靈光。
好騰地一下站起來,精神大是振奮:“本王知道該怎麽做了!”她快步走到案前,刷刷下筆,不大一會兒便寫成親筆國書一封。待墨跡一幹,她便命快馬持書入魏,呈交魏王。
接着,陳梓坤又開始着手解決眼下的缺糧問題。蘇放使晉至少要五六日才有消息,但軍糧卻越來越少,陳軍眼看就斷炊。這個問題必須解決。思來想去,她只好命人傳信給周威,讓他悄悄去後山挖沙土裝入麻袋,然後一車車拉入軍營,對外卻說是就地征糧所得。
軍需官當晚悄悄進帳問計:“大王,軍中只有三日軍糧,這可如何是好?”
陳梓坤竭力思索,最後想出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你放出風去就說由于前些日子連降大雨,軍糧在路上淋雨受潮,要等到晴天曝曬之後方能食用。然後你再把所有軍糧都攤在一個軍帳中先陰晾,命專人看管。這幾天軍糧先減少三分之一,——先從本王這兒減起,其次是各軍将領,最後再是士卒。”
“是。”軍需官朗聲應答,領命而去。
次日早飯時,因為軍糧受潮,士兵不得不減糧的消息便傳了出去。由于是陳梓坤和将領帶頭減糧,士兵們倒也沒說什麽。再一看,軍帳中有不少糧食攤開了陰晾,衆人心頭的一絲疑慮也打消了。
軍糧問題暫時緩解,陳梓坤心中松了一口氣。接着繼續行使她對魏王劉昂的攻心之戰。她的親筆國書已經送到了魏王的案頭:本王以一介女子之身,尚敢禦駕親征,兵臨魏地,連克數城,所過之地,無望風而逃。爾堂堂七尺男兒,卻膽小如鼠,怯戰如斯,終日龜縮于都城!誠為天下笑。
接着她筆鋒一轉,開始歷數魏王的罪行:
其一,不修仁政,濫用民力。屢發兵令,數加副傷寒副賦稅。
其二,穢亂宮闱,聚萬女之女,離間千萬骨肉,只供一人淫樂。
其三,縱容王室宗族,使之橫行于國法之上。将天下公器視為已身玩物。
其四,無端殺害忠良,任用奸佞。
其五……
本王伐魏,是吊天罰罪,上應蒼天,下順民心。本王堪比周武,爾卻連商纣都不及……
這封國書,一字字一句句,如刀割一般全部劃在魏王的心頭之上。劉昂看罷不禁怒氣橫生,大發雷霆。當廷發誓一定禦駕親征,讨伐陳國,将王擄來,好好羞辱!
劉潛一聞聽魏王要親征,當下便上書指出這一定是陳王的激将之計,她一計不成再生一計。懇請魏王詳察。
魏王的火氣在衆臣的勸解下漸漸壓了下去,陳梓坤豈肯罷休,她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接着命人在大梁散播謠言說:君王親征本來可以極大的鼓舞力氣。魏文王當年就數次親征,劉潛之所以竭力反對,就是覺得劉昂不如魏文王,沒有統兵之能。劉昂聞聽這此謠言,一臉陰沉。當下召集了幾名兩朝老臣,冷聲質問:“你們都認為本王不如先王,沒有統兵之能是嗎?”
幾名碩果僅存的白發蒼蒼的老臣面面相觑,但誰也不敢實話實說,只好一起矢口否認。
劉昂一拍王案,勃然大怒道:“為什麽先王禦駕親征之時你們全無異議,輪到本王卻是一致上書反對?說!這究竟是為什麽?”
衆人啞口無言。
劉昂命人将他們叉出大殿,次日早朝便當廷宣布,他不日就要禦駕親征。劉潛一聽,不禁捶胸頓足,仰天長嘆。他連番上書勸阻魏王。無奈劉昂看都不看。
五日後,蘇放使晉歸來。與他一起回來的還有向晉王“借”來的四萬石糧食和晉王的親筆國書。像陳梓坤解釋了搶劫陳國糧草的确實不是魏軍,請她不要誤會。這四萬石軍糧算是作為盟友饋贈,無須歸還。至于真相如何,陳梓坤現在也無心細察,等她騰出手來再秋後算帳。
三日後,天氣放晴,道路漸幹。延遲了半月的糧草也陸續到達。三軍将士開始整軍備戰,厲兵秣馬,只等着魏王劉昂親臨前線好與魏軍大戰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