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世事如棋

建元二十七年春,陳梓坤率領二十萬大軍二次伐魏。大軍路過懷州時再度攻城,謝善圍城一年,懷州城糧草匮乏,士兵疲戰。蕭昱眼看大勢已去,無可奈何之下只得出城投降。蕭舜欽和謝善一起建議讓她對外宣稱蕭昱是城破被俘,因為蕭昱的家眷還在洛州,若魏王得知他投降獻城,大怒之下,蕭家族人說不定就會遭殃。

身形消瘦,一臉憔悴的蕭昱此時正木然的立在陳梓坤面前,他正等着陳王的羞辱和嘲諷。陳梓坤初時也有心好好譏諷一下這個妄自尊大的人。但細一掂量,最終還是放棄。她是君王,就應該有旁人沒有的氣量。況且,這些所謂的世家子弟最愛惜的莫過于尊嚴和臉面,羞辱了蕭昱對于她以後征服中原地方豪強世家百害而無一利。思及至此,陳梓坤面帶微笑,緩緩起身,走到蕭昱面前誠摯說道:“蕭太守堅守孤城一年,真讓人敬佩。然魏王無道,劉潛已亡,魏王擎天之柱傾倒,魏國已經病入膏肓,縱有醫國妙手也難以挽救。太守此行也算是報答了君臣之義。本王懇請大人出手襄助,以安魏地百姓。”

蕭昱閉目不語,半晌之後,徐徐說道:“多謝陳王厚意,只是老朽年邁無能,不堪大王驅使。況大王麾下有老朽之不肖族侄,何愁不以安撫中原世家豪族。”說完,他用極其複雜的目光掃了一眼立在陳梓坤身後的蕭舜欽。

蕭舜欽長長一嘆,微微一躬,肅然說道:“請七叔好生在此休養,侄兒一有機會就去接七嬸及弟妹們來與七叔團聚。”

蕭昱意味深長地答道:“多謝成全。你去吧,好好保重,我們蕭氏一族的榮華富貴全系于你一身。”蕭舜欽眼中閃過一絲窘迫和無奈,他張張嘴最終還是什麽都沒說。轉身,緩緩離去。

陳梓坤早已注意到兩人之間的暗潮湧動,也只是付之一笑。有些人的思想早已成型,不是一句兩句就能勸動的。

兩人一前一後走出書房時,蕭舜欽低聲說道:“方才大王的所為極為恰當,等我們攻入中原,那裏世家豪強林立,大王就要像今日這樣,盡全明君之禮厚待之,臣不臣是他們的事。世人也說不出什麽來。”陳梓坤默默點頭,陳國與其他三國不同,父親是山匪起家,又處地西陲邊地,陳國基本沒有什麽豪強世家。她也缺少與這類人打交道的經驗。攻入中原是一道難題,攻伐成功怎麽治理又是一大難題。治理天下是一門極為龐雜的學問,這兩年來她一直都在大量吸收,積極揣摩。

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一路東進,行軍途中極為枯燥單調。陳梓坤臨行帶了兩大箱書,一得空就展卷閱讀。這晚,大軍照常安紮營寨。蕭舜欽捧棋來訪。陳梓坤一怔,旋即召他入帳。

蕭舜欽淺淺一笑:“臣鬥膽請大王與臣切磋切磋一下棋藝。”

陳梓坤實話實說:“本王最擅長的是騎射,于琴棋二藝上極為平平,書畫嘛,老師評價本王是自成一家。”

蕭舜欽颔首微笑,一邊擺到棋譜。蕭舜欽執白子,陳梓坤執黑子。兩人一對上,棋風果然大為迥異。陳梓坤棋風迅猛鋒銳,一路殺伐進攻,咄咄逼人。蕭舜欽則沉靜細致,進退有致,滴水不漏。

下到中段,陳梓坤開始出聲催促:“快下。”

蕭舜欽心平氣和:“大王,下棋要有靜氣,不能急躁。”

陳梓坤不以為然:“運棋如用兵,要兵貴神速,突然襲擊,不給對方思索的時間。”

蕭舜欽一指棋盤,淡然笑道:“臣已經對大王呈合圍之勢。”

陳梓坤“啪”的落下一枚黑子:“我吃掉了你的中樞,你合圍又有什麽用呢?”

蕭舜欽盯着棋盤看了半晌,只得說道:“這局為平。”

兩人連下四盤,陳梓坤兩平,兩輸。她倒也有自知之明,絲毫不覺得沮喪。她大刺刺的伸了伸懶腰嘆道:“這真叫世事如棋局局新。”蕭舜欽一邊收拾棋盤一邊悠然笑問:“大王有何打算?”

陳梓坤恍然回神,稍一思索道:“本王猶豫不定,準備明日和諸将商議再定。”

蕭舜欽胸有成竹,正色進言:“衆将之意是我軍和晉軍一起合圍大梁。可是眼下四方勤王之兵已至,吳王性格謹慎保守,對三國之争仍會作壁上觀,魏王可能會抽調東南防軍馳援大梁。魏國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王進攻大梁的時機還未到來,若是貿然進攻,必定會和晉王一樣落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陳梓坤先是靜靜聽着,然後肅然相問:“先生之意是?”

“大王請看,”蕭舜欽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信步走到案前,手指着牆上的《天下山水圖》,有輕重有致不疾不徐的聲音說道:“大梁周邊水道密集,若等到盛夏水量豐沛時,可決堤漫灌大梁,而且此時,大梁已經苦守數月,士氣低落。我軍再去攻城不如易如反掌,也能大大降低傷亡。”說完,他又幽幽一嘆:“陳國的家底有多少大王還不清楚嗎?此戰已經将國庫消耗殆盡,滅魏之後,還有更大的難題擺在大王面前。到時陳晉兩國必然又是一番龍争虎鬥,晉王不比魏王昏聩無能。大王若不趁機保存實力,就算奪得再多城池也沒用,到頭來還不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陳梓坤聽得悚然動容,她感慨萬端地說道:“多謝先生蘀本王指點迷津。本險些誤入險途。”

蕭舜欽粲然一笑:“大王是當局者迷,見利忘了害,其實晉王又何嘗不是。”

陳梓坤低頭思索良久,繼而雙目一亮,朗聲說道:“先生看本王的謀劃是否恰當。我軍留下數萬大軍進駐大梁附近,明上是聲援晉王,實則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然後,本王和索将軍兵分繞過大梁繼續東進,拔掉周邊城池。到到七月再回攻大梁。”

蕭舜欽笑着補充道:“大王其實可兵分三路,索超北進,文賓東進,大王和謝善向東南挺進,直攻洛州。”

“這是?”陳梓坤有些疑惑。

蕭舜欽細心拆解:“魏地之地,附而位定。地方豪強還在觀望。洛州是世家最集中之地,若是大王能舀下洛州,将幾個大家族收為已用,其他豪強必定望風歸附。大王趁機安撫民心,恢複生産。盡快化魏地入陳。将來就算晉王騰出手來卻已經失了先機。因為大王和晉王相比,失了先天優勢,若能夠選擇,世家豪強必定會棄大王而選晉王。基于此,我們要先下手為強,讓他們只有一種選擇。”

陳梓坤頻頻點頭,心裏十分佩服。

次日,陳梓坤又細細籌劃半日,接着又與蘇放密探一個時辰,到了第三日,陳梓坤聚将發令。下令兵分三路,索超率五萬鐵騎北伐,文賓率十萬大軍東進,她則帶着謝善文傑等人繞過大梁往東南進發,直撲洛州和安城。

和以往圍城不同,陳軍開撥到城外,陳梓坤十分有禮貌舀着名帖讓使者攜了禮物前去拜會洛州太守趙博。接着得到趙博的允許又前去拜訪了蕭、謝、王、崔、李幾大家族。名帖投進去後,一連數十日并無動靜。

半月之後,陳梓坤再次命蘇放為使前去拜訪崔王兩家的族長。兩家族長雖殷勤接待,卻仍是不置可否。接着,再派謝善為使去拜訪蕭謝兩家,結果仍是毫無聲響。

謝善出城後,徑直入帳禀報陳梓坤:“大王,我們已盡了禮節,但這些人不知好歹,我們可以兵戎相見了。”其他武将皆積攢了一肚子氣無處發,紛紛請戰。這次,連蕭舜欽也沒有再溫言相勸。

從三月開始,陳國的十萬大軍将洛州城圍了個水洩不通。與去年相比,陳軍的戰鬥力已經大大提高。用來攻城的大型機械更是屢出新品,不斷改良。洛州城雖然固若金湯,但也耐不住陳軍的強勢進攻。到了四月時,洛州守軍的士氣開始逐漸低落,反觀陳軍越是愈戰愈勇。在此其間,文賓已經攻克安城、平城、滑城等,并一路高歌東進,到了五月時,陳軍已經攻到了魏吳邊境。魏人大為震恐。文賓也一躍而成為僅次于索超的大将。時間進入六月,洛州太守終于按捺不住,派出使者請來陳梓坤進入談判。對方主談人是年逾八十的前朝相國蕭翰,魏人敬稱他為蕭國老。

陳梓坤目光複雜的看了一眼蕭舜欽,蕭舜欽垂眸沉思,一臉嚴肅。他見陳梓坤相問,只是泛泛說了一句:“大王見機而行便可。臣與國老接觸不多,每每均是不歡而散。”陳梓坤聞言不禁一陣驚訝,蕭國老是他的祖父,他竟說接觸不多。她眼下也沒心思揣摩兩個的奇怪關系。當務之急是召集幕僚。衆人言論紛纭,有的說不可親涉險地,有的說請蕭國老出城和談。蕭舜欽和蘇放看法一致,認為可以一試。最後,陳梓坤一錘定音,決定入城和談。次日上午,陳梓坤帶領三百親衛,蘇放蕭舜欽也随之入城。城外,文傑謝善率軍嚴陣以待,一有風吹草動便殺入城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