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千萬貫

史尚将明遠帶來的地方, 竟然真的是一座望火樓。

此前明遠與蘇轼厮混在一處的時日頗多,聽蘇轼詳細講起過汴京城中的消防系統。

這汴京城內的消防體系已經相當完備。城中每一座坊巷,越三百步左右, 便有“軍巡鋪屋”一座,這個鋪屋編制下是鋪兵五人,專門負責夜間巡邏。

同時,汴京城中各處都修了磚砌的望火樓, 樓上有人守望。一旦發現哪裏有火情,便馬上馳報,立即會由軍廂主、馬步軍、殿前三衙、開封府各領軍汲水撲滅,而無需勞動百姓。

這些專門撲火的士兵,被稱作“潛火隊”的“潛火兵”,是經過專業訓練的消防官兵①。

而這望火樓, 就也是一座專業的消防設設施。

明遠此刻滿頭都是問號:既然是專業設施,怎麽能被他用來在上元節觀燈?如果誤了“望火”的要事, 該當如何?

史尚卻笑嘻嘻地邀請明遠上樓:“待您上去,一瞧便知。”

于是明遠沿着望火樓內各層之間搭的木梯一步步上樓,史尚跟在他身後。

明遠爬了三層,待到第四層上,他的視線越過樓板, 便陡然發現:這裏別有洞天。

大約兩三平米見方的樓層上,擺了一張小小的桌幾, 桌上放着酒水和一些冷食, 旁邊是一把舒服的交椅, 交椅上堆着幾張厚實的皮草。交椅一旁是一直燃着炭火的銅火盆。不知是不是史尚準備的。

這座望火樓四面都開着大窗, 無遮無攔的, 剛好可以讓人看清汴京城中的風景。

明遠探頭一看:明白了, 原來是這麽回事!

他身處地面的時候并不覺得,現在來到高處,向四下望去,立刻發現,這座望火樓附近不遠處,還有兩座望火樓。三座樓宇之間形成了夾角,明遠置身的這一座,視野并不算太好,或者說,就算沒有這座也行。

“原來是重複建設啊!”

史尚聽了笑嘻嘻地回答:“确實如此。當年開封府将這座望火樓建起來之後,才發現沒有什麽用。這裏能夠看到的火情,另外兩座都能看到。”

“但既然已經建起,拆掉了也不合适。就有人想出了個主意,将它改成登高望遠看風景的地方。偏偏這裏又太小……”

史尚和明遠說話的時候,是站在木制樓梯上說的。

只明遠一人站在樓板上,連同那些桌椅之類,就快把整個地方給占滿了。

“後來這裏就少有人再用。但是每逢年節,潛火隊依舊會派潛火兵來此,畢竟年節時地面人多燈多,多一個人看着,就多警醒些。”

“您昨日問起,有沒有獨自一人能登高賞燈的地方,我立即就想起了這裏。去問過街坊,他們早些年曾經做過這樣的布置,聽我一說能将錢給到潛火隊那裏,立即點了頭。”

也就是說,明遠今晚“租下”這望火樓的一層,潛火隊就能多一點經費:雙方都是何樂而不為。

史尚得意洋洋地邀功:“郎君,這裏雖然冷了些,但還算是一個舒心惬意的地方吧?”

明遠伸手緊了緊身上披着的“羽絨服”,點點頭:“确實如此。”

如果不是1127提要求,而他心裏也确實有點好奇,想要居高臨下地觀賞一下汴京上元節時的盛景,他今天也不會到這麽冷的地方來。

“不過,提醒您一下,這上面還有一層。有一名潛火兵在樓上盯着。”

明遠訝然,他事先沒有想到上面還有人。

“史尚,替我看看能不能買到熱騰騰的羹湯和溫好的酒,我請樓上的潛火兵喝一杯。這全城歡慶的時節都還盡忠職守地在此觀望火情,值得我們好好感謝一下。”

明遠話音一落,史尚便興高采烈地應了一聲:“好嘞!”

樓板上卻傳下來一聲:“多謝郎君,熱辣辣的羹湯來一碗無妨,酒就不必了。”

明遠與史尚聞聲都笑了起來。

史尚沿着梯子下去,少時明遠要的羹湯就盛在木匣子裏送了上來。

“郎君,還有什麽要吩咐小人的嗎?”

明遠微笑搖頭:“沒有了,史尚,今日晚間你也好好松快松快,玩一玩,不必再顧念我這邊。反正有向華跟着我。”

向華就在這望火樓附近找了一家腳店,現在正一邊烤着火,一面和腳店裏幾個外鄉來汴京讨生活的漢子一起吃烤肉。

“那敢情好!”

史尚又看了一眼望火樓那空空蕩蕩的窗戶之外。

“看着情形,今夜怕是要下雪。郎君看夠了夜景,就請早些回去。”

史尚說着話的時候,一陣冷風就打着旋兒卷進來。

明遠應了,望望外面的天空,只見天色陰沉,空中密雲遍布,将人人期待的滿月月色盡數遮蔽。空中的厚實雲層,被地面上的燈火所映亮,竟爾發白發亮,仿佛天将欲曙。

“嗯,确實快要下雪了。”

明遠回應史尚:“你今晚出去玩也記得多穿點。”

史尚已經忙不疊地下了木梯,将明遠一人留在望火樓上。

明遠轉身,透過望火樓沖北面的一座大窗向外看去。

這座望火樓的位置在汴京城的正南面,正對禦街和宣德門。

此時此刻,各處的燈山彩樓都已經被點亮,佩戴着各種各樣明亮燈飾的汴京百姓已經紛紛湧上街頭。

“1127,我按照你的提議,來到了高處,可以俯瞰城市的地方。”

“不過,我們樓上還有一位‘同伴’哦!”

明遠提醒他的随身系統。

“好的,金牌系統已将與您的對話調整成為‘私人模式’,您不必擔心他人聽到您過多的自言自語。”

“哎呀,這個地點真是得天獨厚,親愛的宿主,也只有您,能夠如此完美地找到這樣的地點,滿足1127這麽一點小念想……”

明遠心想:……可以了,馬屁再拍就有點過了。

1127瞬間幻化成為一枚高倍雙筒望遠鏡,落在明遠手中。

“好了,親愛的宿主,您可以毫無障礙地觀賞汴京上元佳節時的盛景了。1127像您保證,這場面、這氣氛,絕對不會輸給您在本時空看到的任何熱鬧場景。”

明遠笑着舉起鏡筒上镌刻着1127的望遠鏡,從望火樓向北一面的窗上探出身體,于鏡中盡情欣賞汴京市民歡度上元佳節的“名場面”——

他先是看到了在頭上戴着“火楊梅”的人。

正如史尚所描述的,那些“火楊梅”就像是一顆顆明亮的小火球,熊熊燃燒着,将佩戴的人五官衣飾照得十分明亮。

只可惜這人一過來,旁邊的百姓就都繞着他走,應當是生怕“火楊梅”上的火球掉下來,燎着了自家的衣衫。

相比之下,宮黎作坊出品的“林檎燈”就安全得多了。那一枚又一枚的林檎燈又圓又亮,安全無虞,無論是佩戴在發髻上、帽子上,還是懸挂在衣服上,都能吸引周圍的人紛紛駐足,将眼光聚在這玲珑剔透的圓形玻璃燈上。

明遠當然得意:要知道,宮黎作坊裏可是有他的九成幹股呢!

将腳下街道上的景致細細看了一遍,明遠再将視線移到皇城那邊。

宣德門前,早已堆起了三座橫向并列的大彩門,後面是一座巨大的彩山,彩山兩側,有各色錦繡絹緞紮起的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巨型彩像。兩座菩薩彩像的每個手掌中都各自噴射出五道水柱,那手掌還能左右搖動②。

明遠用1127牌望遠鏡仔細觀察,大致猜到了這兩座巨型彩像裏安了什麽機關——

在這燈山的最高處大概是安裝了一個木制的水箱,裏面盛放着事先從地面抽到高處的水。

每隔一段時間,水從水箱裏傾倒出來,沿着事先安放在彩像手掌中的管道,湧出管口飛入空中,看起來就好像是從菩薩手中湧出清泉,甘霖普降人間一樣。

距離這座燈山不遠,便是那座規模最大的“棘盆燈”③。明遠借助1127牌望遠鏡,将那座巨型彩燈看得很清楚:不僅僅是彩燈本身五彩缤紛、花團錦簇,還在于燈山中搭建的那座巨型樂棚——此刻樂棚中正有教坊司的樂工在演奏樂曲,表演雜戲。

棘盆燈附近的禦街上,則是各家豪商富戶、各家正店瓦子所展示自家燈山的大舞臺。

明遠很快就看到了自家瓦子的燈山。

這座燈山與別家不同,處處都用彩色玻璃燈裝飾,因此顯得格外明亮剔透。站在燈山彩棚上表演的伶人,看裝束應當是郝眉,此刻正披着一件處處挂着林檎燈的白色鬥篷。

無論她擺出何等樣的舞姿,她身上都有明亮璀璨的燈火随之而動,宛若天上銀河落入人間。

因此,圍在朱家橋瓦子跟前的汴京市民人數最多,喝彩聲也最響亮。郝眉等人哪怕只是擺出一個極優雅的身段,也能引得臺下的觀衆彩聲雷動,如排山倒海,數裏之外,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明遠看遍了禦街前的燈山和各家的演出,終于将手中的1127牌望遠鏡,轉向了宣德樓。

“1127,能再放大一點倍率嗎?”

“好嘞!”

下一刻,明遠眼前出現了放大的宣德樓。只見樓上正中一座禦座,一人身着紅衣,戴着小帽,此刻正端坐于其上。明遠便猜他是官家趙顼。

除趙顼外,宣德樓上還坐着宰相王安石和其他幾名老臣。趙顼正偏過身體,表情認真地與王安石說話。

明遠捧着望遠鏡看過來看過去,卻沒有找到種建中的身影。

那邊宣德樓上,官家趙顼已在接受群臣拜賀,舉起手中金爵,示意群臣同飲。

而這邊,明遠卻挪開了望遠鏡,不再關注宣德樓上的情形。

随着時間推移,夜色越發濃重,北風時緊時息,明遠身邊的炭火盆裏,燒成暗紅色的木炭也随之時明時暗。

明遠感到寒意侵襲,終于還是抵不住,将史尚留下的皮草圍在身上,又請1127變幻成手爐。他自己抱着手爐,站在望火樓的大窗跟前,不再借助望遠鏡,而是僅憑自己的雙眼,凝望着眼前的汴京城。

天上的濃雲遮蔽了星月,然而地上的輝煌燈火卻仿佛将天上群星全都拉至地面上。

這地面上的星河,卻又是一刻不停歇地流動着的。人們手提燈籠,在街道上緩緩行走,不時停下來觀賞表演,遇見熟人又要互致問候。

這一幕仿佛畫卷,在明遠面前完整地展開。

耳畔,是四面八方傳來的說話聲、嬉笑聲、喝彩聲、中間還交雜着小販販賣貨物、招呼關撲的吆喝聲;遠處,悠揚的絲竹聲随風傳來,宛若從天際傳下的仙樂。

也不知過了多久,正北方向的宣德樓,懸挂起一枚靓麗的紅紗燈球。明遠聽史尚說過,這意味着很快官家趙顼禦駕就要返回大內休息——

正在這時,明遠手中的手爐輕輕一動。

1127的聲音在明遠耳邊響起:“親愛的宿主,您會希望時間停留在這裏嗎?”

明遠已完全沉浸于眼前的盛景之中,聞言莞爾一笑:“為什麽這麽問?”

1127突然開始撒嬌:“親愛的宿主,您說說看嘛!”

此刻明遠确實心潮澎湃,此刻他見證的,的确超乎了他的想象,讓他短短一兩個時辰內見證了世所罕有的繁華。

況且這份繁華裏,他也做了小小的一點點貢獻。

于是他面露微笑,向被燈火映亮的汴京夜空伸出雙手,模仿着某個著名人物的口吻——

“停下來吧!你如此美麗!④”

“現在我懷着崇高幸福的預感,享受這至高無上的瞬間!”

就在他開口的那一瞬間,遠處宣德樓外忽然響起用力揮動鞭子的響聲。

緊接着,宣德樓前諸多燈山彩樓,上下燈燭不下數十萬盞,竟然同時于明遠眼前熄滅。

一時間萬籁俱寂。

唯有風聲在耳邊響起。

一切宛若永夜。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