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

章一

南風不起,凜冬已至。

戶部侍郎劉策、禁軍統領蕭齊遇刺一案兇手未察,長安城內人心惶惶,李隆基下旨嚴查三月的城禁,卻無果而終。

南邊密信傳回長安,江南一帶殺手組織異動不止,與長安官員遇刺疑案作案手段如出一轍,毫無二致。

聖人當即下旨再遣中書省尤聿懷秘密前往益州,查明真相。

……

薄霧缭繞,依稀可見山中青翠顏色。

群山環抱之中,方形圍群,樓閣錯落。正中山門前提着靜靈寺三個大字,花崗岩階梯延至山頂大雄寶殿,放眼望去清一色的灰白景色,讓人不免浮想此地仿佛人間仙境。

來者腳步匆匆,黑衣短袍顯得幹淨利索,押步一直走到廊盡最後一間,确認周遭無人後,方回身輕扣上門闩。

“我們下一步作何打算?”

桌旁靜坐的人沒有作聲,白皙的手指輕搭着桌邊敲擊,韻意點點起伏。

片刻靜默後,那人仿佛自問自答:“鳥窮則啄,獸窮則攫,我們耐心等待便可。”

說話者正是尤聿懷。

開元十六年春正月,尤聿懷南下來到靜靈寺,上一次見到了然方丈的時候自己還是總角年紀。

如今又過五六年,山下城中光景早已改換不知幾輪,山上清秀景色卻一如從前。

江南不似中原,冬日也罕見雪花,山中植物更是整年不休不落,雖不如銀裝素裹闊然,但生機之意令人心神舒暢。

Advertisement

尤聿懷站在山門前等待小和尚去給方丈報信,此番前來美其名曰請教佛法,修身養性。

可是行李和膳宿物件都一并搬來了,負責接應的小沙彌怎麽看怎麽覺得他們兩個人是來蹭吃蹭喝的,便連忙趕回去通報。

莞乘拿着信不禁失笑道:“我們像乞丐嗎,這小和尚真沒眼力。”

尤聿懷轉身颔首道:“嗯,言你非言我。”

說完他轉回身繼續放眼山林,琅色衣袍與山中植物仿佛融為一體,靜若墨畫。

片刻,小沙彌引着方丈來到山門前接應二人。

尤聿懷與莞乘看見來人即刻俯身行禮。

“阿彌陀佛,靈均公子如今已長成少年郎了,可喜佛性靈韻猶在。”

了然方丈喜形于色,手中的佛珠不住的撥動,面對故友之子,親切之感心中而來。

“了然大師過譽了,如今我正是覺得心性不定,特意入寺靜心研修佛法,要叨擾大師數日了。”

尤聿懷禮畢正身,眉目舒展,帶着笑意答着了然大事的話,一改方才冷意十足的眼神,與大師誇贊的少年無差。

莞乘站在一旁不搭話,手中拖着大包小包的東西,心裏叫苦不疊:真是人不可貌相,不知自己來做什麽的?竟能說出研修佛話這種話。

莞乘表情十分扭曲,讓小和尚瞧了個正着,不由給了一個更為嫌惡的眼神,躲到了方丈身後。

莞乘:敢笑話我?荒謬!

“二位郎君,随我來吧。”

一陣寒暄,了然領着二人到寺中安頓下來,特意挑了最裏面最僻靜的僧房。

等二人行李收拾妥當,已是夕陽餘晖。

屋中生起暖盆,柴火噼啪作響。

尤聿懷脫下大氅,只穿着中衣,身型輪廓顯現。

身材修長但不單薄,可以看出是經年習武之人。

和莞乘相比,尤聿懷的皮膚更加白皙,長眉闊然,星眸熠熠。

幾時臉上常常無作其他表情,眉睫低落着,嘴唇微抿讓人覺得冷意十足。

剛才的小和尚一眼就看出了他這一副不好惹的樣子,領了門就趕緊跑了,臨走前又睨了一眼莞乘,因為來的路上莞乘用力的彈了他的光亮亮的腦袋。

莞乘收拾好後回來給屋內點起燈,尤聿懷坐在桌前,手裏摩挲着一枚玉環。

“陛下的意思我明白,但為何要繞路來到靜靈寺?我們在山中如何能得知無為樓逆黨的行跡?”

莞乘收拾着瓶瓶罐罐,細看這些都是解毒藥和傷藥,大大小小十幾瓶。

“來此只是為了告訴南僧一派朝廷的态度,如今反佛一派在長安鬧的沸沸揚揚,地方地主也在暗中抽撤人財物,他們如何坐的住,說是與只論是否,實則權利之争,我們此番離開,倒得勢得聰了。”

尤聿懷閉眼思惴,繼續輕聲道:“嗯,衆生無序,你怎知這王刺史不會來尋我們呢?”

尤聿懷收起玉環,轉手從哪不知摸出一串佛珠撥起來。

“…這,噢!我懂了,你是等他上元那日來寺供香時弄死他!”

“…阿彌陀佛”

“…?尤郎,你真出家了長安閨中女眷能哭起三天三夜!”

“莞施主,舌頭再留你半日也有餘,阿彌陀佛。”

尤聿懷遂又撥起佛珠,地上的火盆發出哔撥悶響,桌上昏黃的光散出暈到尤聿懷的臉上,平添了幾分溫意。

他眉頭一動,揚起手示意莞乘筆墨伺候。

“信送去瓜州,把此物交給宋雲,他知道怎麽做。”

“好,不過離上元還有幾日,如此要不要下山逛逛?”說着菀乘流露出期待神色。

尤聿懷聞言遂又掏出佛珠撥起來,薄唇微啓,阿字還沒念出來,莞乘一臉愁容回身繼續收拾起瓶瓶罐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