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36章
這事之後, 李承安省心得讓方臨淵都有些意外。
他包紮完傷口、換好衣服之後回又趕到了四境街,便見李承安馬不停蹄地已經将綠绮樓整個翻了個遍,便連存放香藥陳釀的地窖都查了一通。
方臨淵原想告訴他, 也不必這般仔細, 但看他與一衆十六衛鬥志昂揚的樣子, 卻又不好打擊他們。
只一個中午,他舍命救同袍的事就在十六衛中傳開了。這群纨绔慣了的少爺不知怎的, 一副感動得要生要死的模樣,氣勢洶洶地像是要将性命都托付給他似的。
方臨淵一時只覺好笑,便任他們查去了。
于是, 只一個下午, 四境街上便傳遍了。
說那位在京城都赫赫有名的纨绔子弟李承安不知為何要拿四境街開刀, 有幾個拒不配合的胡人客商, 不由分說地便都讓他丢進了大獄裏。
商賈住戶們都不敢招惹他,十六衛一到便大開戶門,任由他們檢查。
方臨淵也特去交代過, 讓他們切勿弄亂別人的店鋪房屋,離開時也莫要忘了給些賠償。
便這般黑臉白臉來回地唱,審查四境街的進程便愈發順利又迅速。
李承安沖在前頭探查, 方臨淵便只管在旁側盯着,一整日下來, 八卦都聽了一耳朵。
這便是因為四境街的商戶店鋪、以及那間最有名的瓦舍,許多都懸着楚氏商號的牌子。
搜到一戶大院時, 方臨淵看見隔壁的醫館也挂着楚氏的門匾, 随口問了一句, 周遭的兩個十六衛便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起來。
原是這楚氏商號的東家并不姓楚, 卻在幾年之內将鋪子開遍了上京城, 甚至一路沿着運河開到了江南。到了去年,楚氏商號甚至拿到了戶部的憑據,大張旗鼓地要在運河新渡口處辦船廠。
原本大家都猜測,商號背後不知站的是哪位權貴,有說是兩位皇子的,也有說是京中聲名赫赫的某位公侯的。衆說紛纭,卻不料一夜之間,商號的當家人離奇死了。
Advertisement
原來他們的當家人不是什麽天家權貴,而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商人,生意做得紅火,卻不知招惹了哪路神仙。
卻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楚氏商號就要分崩離析之際,這商號卻在沒有當家人執掌的狀況下,在京中的盛況仍舊穩若磐石。甚至連新渡口那兒的船廠,都有條不紊地修建起來。
方臨淵聽得津津有味。
“那便是說,這商號的主家另有其人了?”他問道。
“不知道。”那衛兵說。“有人說背後的主家還有旁人,最近也有人說,整個楚氏商號被另一位員外整個兒盤了下來。說什麽的都有,畢竟這位新東家也不姓楚。”
“那姓什麽?”方臨淵問道。
“據說姓朱。”那衛兵說道。“只是打江南到上京,這麽多商賈富戶,也沒聽說哪位姓朱的員外有這麽大手筆的呀。”
方臨淵聞言笑着點了點頭:“說不定還是化名呢。”
“可不是嘛……”
幾人守在大宅外交談着,便見李承安帶着十六衛神色古怪地出來了。
“怎麽?”方臨淵上前問道。
便見李承安回頭看了一眼,說道:“這麽大個院子,一個人都沒有,奇怪得很。”
方臨淵皺了皺眉,擡眼看向這戶大宅。
方才他們查到這裏時,裏頭的人便一直不給開門。查到這戶人家是一戶此處有名的突厥商人,家中賣胡布的,掌櫃的卻有幾日都沒開門做生意了。
他家情況着實古怪,思量再三,方臨淵同意了李承安破門的要求。
既沒有去鋪子裏,又沒有出城的記錄,接連幾日沒有消息,本就顯得怪異。
更何況這樣大的宅子裏,至少能有十來個家丁下人,即便主人不在家,難道連個守門的下人都沒有?
“我去看看。”方臨淵說着,撥開圍攏在外的十六衛,順着他們指的方向大步走了進去。
李承安也跟着他往宅子裏走去。
這戶宅院很大,前後有約三進三出,院落也修建得很寬敞。
這似是胡人特有的習慣,即便京中不讓私人飼養牲畜,也偏要留足了養牛羊的位置。
“門是從裏頭鎖上的?”方臨淵問李承安道。
李承安撓了撓頭,回頭看向大敞着的宅門。
他方才光顧着破門,什麽都沒管,也沒注意門上是否上了鎖。
他伸着頭往門口處看,方臨淵無語地瞥了他一眼,順着他的目光,指了指那戶大門。
“你們連門銷都弄斷了,豈不是他們從裏頭關的門?”
李承安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
“既是從裏面關上的門,怎麽會一個人都沒有?”便見李承安又問他道。
“所以這宅院才古怪。”方臨淵說着,擡步入了前廳。
他挨個推了推廳中的櫃架與牆壁,皆是穩固的。檢查過後,方臨淵巡視了一周,說道:“去後宅看看。”
“你是在找暗門?”李承安問道。
“暗門許是通向宅院之外的路。”方臨淵眉心凝了凝。“但是京城道路的管轄向來嚴格,比之暗道,更可能此處還有我們沒找到的密室。”
李承安眼睛一亮,像是來了興趣。
方臨淵擡手喚來兩個十六衛,讓他們一個去外頭通知其他人,将此院子各處封鎖牢固,又叫另一個速去衙門,取來這戶人家在官府中登記的資料。
而李承安則已率先帶了一隊人,入了後院的正屋,私下查看起來。
探查暗門向來不需要什麽本事,只勝在心細。看他一副尋寶的模樣,方臨淵便也沒阻攔他,任由他搜查去了。
而方臨淵自己則在屋中查看了一圈,最後伸手,在桌上摸了一把。
細細的一層浮灰,應當是好多日都沒人打掃過了。
可周遭卻又整齊得很。
卻在這時,不遠處傳來了一聲慘叫,是李承安發出的。
方臨淵擡眼看去,便見李承安跌跌撞撞地從側間沖了出來,面如土色,渾身發抖,已然說不出話了。
“怎麽?”方臨淵忙皺眉走去。
便見旁邊跟着出來的那個十六衛,面色慘白,直朝着身後的側間指去。
“找着了……将軍,那兒有個架子,裏頭是暗門!”那侍衛說道。
“看見了什麽?”方臨淵徑直走去。
卻被李承安一把抓住了胳膊。
“死人!”只見李承安哆哆嗦嗦地說道。“裏頭……全是死人!”
——
這戶突厥商人全家都被殺死在了密室當中。
方臨淵當即請來了仵作,仵作說,這些人大致已經死了七八天了。
七八天,正是花朝節之前幾日。
莫非是那夥突厥匪徒挾持了這家人,并以他們家宅院作為據點?這看似是個說得通的邏輯,那戶突厥殺人奪宅,借他家宅院囤積人馬,并于花朝當日到市集上殺人作亂。
但是……
方臨淵擡手按了按眉心。
卻又有許多不合理處。他們殺死商人,卻用什麽身份去籌備馬匹衣衫?但若不是搶奪家宅,他們又為何會在起事之前便将合作的同族殺人滅口?
更何況,他們走後至今,整個院落幹淨整齊,便連院中養馬的痕跡都幾乎被打掃趕緊,那又是誰來做的這些?
方臨淵想不明白,旁邊的李承安還在一個勁地嘔吐。
“滾遠點吐。”他說道。“若破壞了現場,拿你的腦袋來賠嗎?”
李承安直起身來,拿一副看怪物的眼神看他:“你不怕嗎!”
方臨淵掃了他一眼。
“你是不是沒打聽過,我手底下死了多少突厥人?”他問道。
李承安說不出話來,半晌嘀嘀咕咕地說道:“閻王。”
——
前往衙門的衛兵很快回來了。
四境街統歸上京府衙門管轄,上京府得了十六衛的消息,連忙派了官員親自帶着這戶人家全部的文書趕到了方臨淵這裏。
仵作還在裏頭驗屍,看那官員一副心有戚戚的模樣,方臨淵便随他一道去了前廳,在桌前坐下,打開了官員帶來的那封文書。
“這戶布商入京有三十來年了。”那官員說着,将其中的一封文書指給方臨淵看。“入京路引、經商憑證,還有每年的納稅數額都在這上頭。方才送來之前下官特地查過,沒有任何疏漏。”
方臨淵将這些憑證一一翻閱,便見确如這官員所言。
下頭的一封便是衙門中所有關于這戶商賈的狀紙。方臨淵打開來看,便見三十餘年來只有幾起經商往來上的摩擦,諸如貨款不全之類的,都是些小事。
“這麽看來,他們家多年以來都是個合法經營的商戶?”方臨淵道。
那官員笑道:“我們對四境街的管轄向來嚴格,按說不會出岔子的。”
卻聽方臨淵又問道:“可有他與突厥那邊的往來?”
“沒什麽往來。”那官員說。“只有數月之前有個從突厥投奔來他們家的親戚,在衙門裏也有記錄的。”
說着,那官員又取出一份文書來給方臨淵:“請将軍過目。”
方臨淵拿出那份文書,便見上頭記錄着那親戚的名姓年歲。三十二歲的年輕男子,叫烏力吉,因牧場冬日遭了雪災,父母俱亡,故而前來投奔親眷。
方臨淵眉心凝了凝,只覺哪裏不對勁。
“還有別的嗎?”方臨淵又問。
“剩下的都是些零碎的了。他們家人丁不少,近年來開了不少商鋪。但大宣對外族商人的管轄向來嚴格,許多生意都不讓做,故而有一些廢案,囤積在衙門裏……”
方臨淵接過那疊文書。
他一頁頁翻過,最後停在了一頁被衙門駁回的文書上。
車馬行。
是這戶商賈向衙門申請憑證,想要在京中開一家車馬行的狀紙。
上頭明寫着,已備齊50駕車馬之數。五十駕車所需的馬匹,恰夠那夜他們縱馬遁逃。
——
方臨淵即刻派人去查。
很快,外出探查的十六衛帶着消息回來,說半月之前他們一家買下了京中的一處馬場,且在其中囤積了不少車乘。而出錢買馬場的,正是那個千裏迢迢投奔親眷的烏力吉。
而他買下的那家馬場,此時已然空空蕩蕩,只剩下幾匹老馬和丢了一地的破車。
方臨淵明白了怪異之處在哪。
牧場遭逢雪害是突厥常有的事,但去歲他回京時,北境連雪都還沒下。
突厥人向來都有應對雪害的本事,能因雪災而死人的,一年都不見得有幾個,更何況是這樣出手便能買下一個馬場的人家。
便在這時,仵作從裏頭出來了。
“總共有多少具屍體?”方臨淵問他。
“回将軍,一共四十一人。”仵作說道。
方臨淵眉目微沉,拿起了桌上那戶人家的文書。
全家上下、包括家丁門童,總共便是四十一口。
而那個買下馬場的烏力吉,并不在其中。
——
宮中很快得了消息,傍晚時分,便有太監前來請方臨淵,說鴻佑帝要見他。
方臨淵随之入了宮,剛到禦書房門口,便有接引他的太監笑着對他說,陛下已經等了他多時了。
方臨淵随之進了殿內。
禦書房裏袅袅地燃着金絲迦南香,周遭的內侍宮女們靜如雕塑,偌大的殿內之後鴻佑帝翻動奏折的聲音。
方臨淵入內行禮,剛跪下身,便聽鴻佑帝說道:“方卿快些起來。來人,賜座。”
方臨淵被內侍引着在旁側坐下,便見鴻佑帝擱下奏折,朝方臨淵笑道:“多虧愛卿,短短數日時間,竟查清了這幫胡匪的主使。”
“此人能千裏迢迢從突厥入京,大費周章歸攏匪衆,背後定然另有指使。”方臨淵聞言說道。
卻見鴻佑帝笑着點了點頭。
“愛卿不必擔憂。”他說。“此人入京之時,每過一城的文書通牒在各個州府都是登記在冊的。朕已派人快馬将此人信息送至各個驿站,只要他再在大宣境內出現一次,必可将之當場緝拿。”
方臨淵聞言點了點頭:“陛下聖明。”
“如今此案也算有了個了解,京中百姓們也總算可以安穩過活了。”鴻佑帝笑道。“方卿,這可都是你的功勞啊!”
方臨淵聞言連忙起身。
“陛下謬贊,微臣愧不敢當。”
“你快坐下吧。”鴻佑帝笑道。“原是讓你進宮來領賞,卻反倒成了朕在拘束你了。”
說着,他擡了擡手,旁側的黃緯便端着個蓋了紅綢的托盤,笑着走到了方臨淵面前。
“将軍,請吧。”黃緯笑得滿臉喜氣。
方臨淵擡頭,便見鴻佑帝也正笑着對他點頭,便伸出手來,揭開了那托盤上的紅綢。
亮閃閃的一盤金錠險些晃暈方臨淵的眼。
他忙起身跪下,朝着鴻佑帝行禮道:“微臣如何敢受陛下這樣貴重的賞賜!”
瞧這托盤的分量,上頭的金錠少說也有百兩。若他打了勝仗、破敵幾何,受此賞賜還說得過去。不過是京中這樣小的一個案子,鴻佑帝怎會這樣賞他?
卻見鴻佑帝說道:“朕說你受得,你自然能受。”
“可是……”
方臨淵正想請辭,鴻佑帝卻笑着打斷了他。
“朕原本還有事想托付愛卿,愛卿這樣,朕可就不好開口了。”
方臨淵擡頭看向鴻佑帝。
便見鴻佑帝接着說道:“如今,那突厥匪徒蹤跡不明,此人落網之前,朕還是不能安心。”
“陛下的意思是……?”
“朕是想着,讓愛卿仍任十六衛将軍一職,替朕守衛京城。”鴻佑帝說。“待一切塵埃落定,朕便也能安心了。到了那時,愛卿再走不遲。”
——
又走不了了。
離開皇宮時,旁側捧着一大盤黃金的雁亭笑得合不攏嘴,馬上的方臨淵卻笑不出來。
一推再推的,他都快要産生這輩子都離不了京城的錯覺了。
回到扶光軒,雁亭問方臨淵這些賞賜是放入他的私庫還是放進侯府的庫房。方臨淵擡手摸着盤上锃亮的金錠,片刻問道:“方游是不是明日便要來辭行?”
雁亭點頭道:“卓将軍是明日啓程。”
方臨淵點了點頭,說道:“留十兩送去長嫂那裏,其餘的全部裝箱,明日讓方游帶去玉門關。”
“……将軍?”雁亭一臉不解。“您自己一點都不留嗎?”
方臨淵搖頭。
但片刻之後,他又想起了什麽,認命地嘆了口氣。
“給公主再留十兩,明日送去。”
——
卓方游第二日一早便來了安平侯府向方臨淵辭行。
方臨淵在侯府的正堂裏見的他,看見方臨淵手上纏繞的白絹,卓方游不由得嘆道:“京中比之關外,看來也是差不多的兇險。”
方臨淵沒有多言,将自己前些日寫的定邊方略并他父兄的手劄一并交給了卓方游。
“這些當做是借給你的,你随便翻看,但待我回玉門關時,定然一本不落的要還給我。”方臨淵嚴肅地說道。
卓方游知道這其中絕大多數是方臨淵父兄的遺物,絲毫不敢輕慢,鄭重答道:“你放心,我便是丢了命去,這些書劄也一樣都不會丢。”
“少說喪氣話。”方臨淵說着,又将一個沉甸甸的箱子交給了卓方游。
卓方游一打開,便被裏頭金光閃閃的一大片晃花了眼。
“你這……這麽多錢,你敢給我也不敢拿啊!”他吓了一跳,連忙将箱子往回推。
“又不是給你的。”方臨淵說。“玉門關流民多,眼看着已經到春天的,你拿去換成銀子,給他們買種子和農具。”
卓方游嘆了口氣,雙手接過了方臨淵那箱金錠。
“你放心,這些錢我一定替你送到玉門關百姓手裏。”他說。“只是……這樣大的一筆錢,你夫人可知道?她能同意嗎?”
方臨淵嘴角抽了抽。
他正要答話,卻在這時,門外的侍女聲聲傳告道:“公主殿下來了。”
卓方游跟做賊似的,趕緊将箱子往後藏。
方臨淵有點無語:“藏什麽,難道是你偷的?”
說話間,便見趙璴已然入了門來。侍女簇擁,豔若霞光,方臨淵看見卓方游登時紅了耳朵,局促地低下頭不敢再多看趙璴一眼。
真沒出息啊。方臨淵心想。待到趙璴什麽時候身份大白的時候,吓死你。
“參見公主殿下!”那邊,卓方游匆匆朝趙璴行禮。
便見趙璴淡淡地露出了個笑容。
“将軍請起。”他聲線平緩,僞造的聲音宛若清晨垂露的芍藥,根本聽不出分毫男人的影子。
“聽聞将軍即将出城,我便也趕來送一送将軍。”只見趙璴說着,側目看了一眼旁側的絹素。
便見絹素雙手捧着個小木盒,走上前來,遞到了卓方游面前。
卓方游不敢伸手接。
方臨淵看着他這沒出息的模樣,眼神難免有點恨鐵不成鋼。他伸手替卓方游接過木盒,擡手打開,便看見裏頭厚厚地隔着一摞銀票,最上頭的一張都是千兩的數額。
方臨淵詫異地看向趙璴。
便見趙璴雙目微垂着沒有言語,倒是旁邊的絹素開口說道:“公主殿下聽聞邊境寒冷,百姓困苦,便想着略盡綿力。這些銀子不論是替百姓修建屋舍也好、籌糧施粥也罷,想必我們侯爺的《定邊十三策》中都有寫明,便都交由将軍處置了。”
旁邊的卓方游都聽傻了。
方臨淵也震驚地許久沒回過神來。
這一摞銀票,怎麽說都有數萬兩之數,趙璴便這麽輕描淡寫地給了出來?
卻見趙璴只靜靜擡眼看向他,四目相對片刻,露出了個淺淡的、恰到好處的笑。
“侯爺快将銀子交給将軍吧。”他提醒道。
方臨淵這才大夢初醒,将那盒銀票一并交到了卓方游手上。
卻見卓方游雙手捧着那個小匣,盯着方臨淵片刻,雙目裏都隐約泛起淚花了。
“賢伉俪,當真是賢伉俪啊!”
他感慨着,轉過身去,朝着趙璴行了一禮,嗓門嘹亮極了。
“我替玉門關的百姓與将士,多謝嫂子!”
作者有話說:
來自卓方游的最高肯定:親嫂子!
方臨淵:以後你沒我這個哥啊,顯眼包←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