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200歐我請你
第三章 林嘉,200歐我請你
這一天林嘉其實沒什麽重要任務,其餘的翻譯帶着團隊去布置展廳了,林嘉在酒店裏待到中午,到了飯點帶着幾個設計師去餐廳。托他們的福,林嘉用上了八年來最昂貴最精致的西餐。
奢侈的感覺原來是這樣,一頓午飯甚至可以抵上許多人整個家庭的年收入,而桌子上,卻只有7盤菜。這在林嘉家中最富裕的時候,也是沒有體驗過的。
這根本不像是工作,這是帶薪休假。
其中一個設計師問林嘉“你覺得味道怎麽樣?”
林嘉笑了:“我其實不大懂得品西餐,我吃起來感覺都一樣。”
“怎麽會?我聽說你在這邊待了八年”對方詫異。
“這很貴,我平時吃不到這麽貴的西餐。”
“可是我看你吃得很熟稔”
“裝模做樣。”林嘉推心置腹地回答。
一桌子都笑了。而後聽到有人說“那你多吃點。”
林嘉心道:才7道菜再怎麽分能多到哪裏去?再點一道也不大好吧。
“我們下午沒有什麽特別的事,你帶我們去附近市場上走走吧,感受一下風土人情。”
“去市場考察嗎?”
“感受風土人情”對方笑着強調:“不是高端的市場,不是看同行的産品,就只是想看看這個國家真實的模樣”。
“熱鬧的街角,人間煙火?”
Advertisement
“倒也不用形容得如此文藝。”五個人又笑作了一團。
“是去尋找靈感嗎?”氣氛既然如此融洽,林嘉便壯起膽子有什麽問什麽。
四個人同時搖搖頭,林嘉不解。
“觀察,就只是觀察。”
去就去呗,反正是帶薪休假。
這是馬德裏最熱鬧的街頭。能看到錢色交易的人在熟練地拉扯談價,□□們上下打量過客,眼神灼灼,她們的目的是讓男人們的欲望在街頭就掀翻;這裏還能看到勤勞的手工勞動者;不那麽正宗的中餐館也一樣賓客滿堂;趣味的快消品商店可以複古,也可以另類;有人坐在露天的咖啡館,欣賞對面廣場上賣藝者獻出的對生命的歌頌。
駱其川離林嘉他們有幾步遠。他站在小提琴手前靜靜地聽他奏完,直至尾聲。他從錢包裏抽出一張200歐,放進那人的琴箱裏。小提琴手看呆了,林嘉也看呆了。
演奏得很一般,這人的技藝哪裏值得了200歐。林嘉心道:這駱其川怕不是個傻子,是首曲子都覺得好聽吧。音癡,一定是個音癡。
“其川,很久沒有聽到你的琴聲了。”身邊傳來同行的設計師小風的聲音。
林嘉挑了挑眉。走向不對,似有轉機。
駱其川笑笑,有些腼腆,接着用動作跟琴的主人比劃。他似乎忘了身邊有個翻譯,林嘉正想上前的時候,琴的主人已經看懂了,笑呵呵地拿起琴箱裏的200歐甩了甩,接着比劃着:請盡情使用吧。
駱其川接過琴便直接開始奏曲子,中間沒有停留。
林嘉懂那種感覺,奏過無數遍的曲子,根本不用思考從哪兒開始,一切都是習慣使然,沒有成百上千遍的練習,是不會有這樣的肌肉記憶的。
果然,這琴聲,悠悠然闖進她心裏,馬德裏這個城市,因為這一刻,在林嘉心裏變得美好。
琴音停下的時候,林嘉還停留在“造物主是偏心的,一個人,真的可以什麽都擁有”的感慨中。
駱其川在她眼前打了個響指,看呆了?自己的琴藝也沒有那麽出色吧,頂多算個流暢罷了。
林嘉回過神:“200歐,是不是多了點?”
駱其川打開錢包證明自己不是傻子:“兌換外幣的地方沒有零錢了,只有大額。”200歐是他錢包裏面額最小的紙幣。
林嘉差點說出:你可以問我借,讓我賺點利息也不錯。
“林嘉,花200歐買一天的快樂不虧,有什麽比快樂更重要的嗎?”
林嘉吓了一跳,駱其川這個人,怎麽有讀心術不成?
但她承認駱其川說得對,如果她很有錢,她也買。
幾個人逛了一下午,走到另一個街頭,還真是巧,這回有穿着漢服的中國姑娘彈着琵琶。琵琶叮冬脆,琵琶面紗半遮面。
林嘉看癡了。她也手癢癢,想過去借琵琶,可她舍不得200歐,心道還是省點錢回去彈家裏的小兩千好了。
“你會?”小風問。
“你猜?”
“別裝了,你眼裏有火。”小風毫不留情。
這個團隊,怎麽各個都是火眼晶晶。
“林嘉,200歐我請你。”
紙幣的邊角被修長的手指捏住,是清晨留意過的幹淨整潔的那手。紙幣再被往前遞了遞。林嘉擡頭,駱其川的笑可真好看,跟紙幣上的歐羅巴肖像一樣好看。
“你請我可以,我接受。可剛才買東西不是找零錢了嗎?”
“林嘉,你還記得我早上跟你說的話嗎?”
林嘉怎麽忘得掉。
“很多時候,面對美好的事物,我們或許可以試着多一些配得感”清脆的聲音仿佛重現。
“我可以給你零錢,但是你真的想要嗎?你覺得你的快樂只值10歐20歐嗎?你覺得那個小姑娘如果肯借你琵琶,她的善意只值10歐20歐嗎?”駱其川的聲音平靜得像是一條筆直的線,可這條線卻在林嘉心口撥了絲抽了繭。
真是個狠人,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不接也得接。
也對,200歐對駱其川來說根本不算什麽,他一呼一吸之間,都有金錢向他飛奔,幹嘛不接,一般人還沒這樣的好運氣哩。
琵琶的主人他鄉遇故知,已然很驚喜,直言不需要200歐。林嘉脫口而出“你值得。”
小姑娘一聽心花怒放。
小風瞥一瞥駱其川:“這話怎麽那麽像那小子的風格?”
駱其川默念:“這話怎麽那麽像我的風格?”
林嘉邊從姑娘手中接過琵琶,邊尋思着:“這話怎麽這麽像駱其川的風格?”
林嘉坐穩,閉眼找了找感覺,一呼一吸之後,忽拍面板,接而撥弦,再拍面板,氣勢濤濤,雄赳赳氣昂昂,一曲《敦煌新語》霎時驚豔四座。
駱其川一挑眉,只覺驚喜萬分,随後聽到小風說“琵琶還能這麽玩?”
駱其川再一挑眉,點點頭,原來不是他一個人第一次見到琵琶被這樣演奏。
林嘉還了琵琶向他們走來,駱其川不吝啬贊美:“長見識了。”
林嘉笑笑:“冷知識:琵琶可作打擊樂。”
駱其川聽出了林嘉的驕傲。眼中的林嘉開始發光。
林嘉淺淺地笑:“琵琶的驚喜還多着呢。”
如果自己的“小妖精”還在身邊就好了。那把“小妖精”陪了自己12年。想到此,林嘉的笑意淡去。
駱其川是捕捉微表情的高手,林嘉的故事似乎是悲傷的,他不想在這樣美好的時光裏讓她的悲傷覆蓋了快樂。
也是巧,他目光所及對面一家店的壯漢店主拿着小畚鬥掃地,不知怎得用力過猛,畚鬥甩到了牆上,生生給甩碎了。那壯漢破口大罵,駱其川覺得好笑死了,還輕輕笑出了聲音。
他拍了拍林嘉的肩,示意林嘉回頭看。
林嘉瞧了瞧那壯漢,又瞧了瞧駱其川,好笑嗎?她勸自己努力笑一笑,但好像挺難的,嘗試了兩秒鐘還是笑不出來。她擡頭看身側的駱其川,一半陽光被他的身軀擋住,另一半透過來,跟他的笑容一樣,很耀眼。一個認識了才不到一天的人,帶着善意擁抱自己,好像是值得笑一笑呢。
于是林嘉笑了。
駱其川沒有見過比這個更燦爛的笑容,又燦爛又好看。
小風很務實地提出疑問:“這是太大力了還是質量太差?”
林嘉再瞄了一眼“都有,主要還是質量差,一看就是回料做的,而且用的根本是無法溯源的回收過不知道多少遍的料,一點光澤都沒有,做得又薄,你看都輕飄飄的,我猜還不是純共丙,PP裏肯定還加了亂七八糟的東西。”
“你還了解這麽多東西吶?這麽專業。”小風有些意外。
“給一個塑料行業的老板做過翻譯,做過一些功課。”
“那也摸得很透徹。”尋常翻譯,不需要做這麽細致的功課,可見林嘉是一把好手。
駱其川和小風交換了個眼神,他很贊同小風,也開始期待林嘉第二天在展會上的表現。
他們需要充足的睡眠,所以吃過晚飯早早回到酒店。
林嘉将将要把門關上,卻聽駱其川說“不要去尋找靈感”。
“嗯?”林嘉還未回過神。
只聽駱其川繼續道:“靈感會在你放松的時候扣上你的心門。”
他在很認真地回答林嘉中午的疑問。
林嘉在一陣飄忽中,聽到了駱其川關門的聲音。她拿起手機,給駱其川改了備注:心靈導師駱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