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取個名字
取個名字
讓孟行和韓楊更大跌眼鏡的是,他們的歌,沒有最炸裂,只有更炸裂。
比如下面這一首《最炫民族風》:
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
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
什麽樣的節奏是最呀最搖擺
什麽樣的歌聲才是最開懷
彎彎的河水從天上來
流向那萬紫千紅一片海
嘩啦啦的歌謠是我們的期待
一路邊走邊唱才是最自在
……
韓楊和孟行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眼中看到了無奈。
言恒還是那副平靜的模樣,好像一切身外之物都事不關己。
十多分鐘後,菜上齊了,兩位服務員剛一出去,韓楊二話不在起身把藍牙音響的連接線給薅了。
回位置的時候還嘀咕着:“下次再吃這麽貴的飯我就是狗。”
孟行和言恒全程看着他笑。
他們吃完飯出去的時候,看見餐廳外面的劍橋最大的廣場——肯德爾廣場上有個穿着漢服的小姐姐在彈古琴。
韓楊對古琴曲沒有什麽了解,只是覺得好聽,于是問孟行:“這是什麽曲子啊?”
孟行遲疑了一下,言恒以為他不知道,開口救場:“《陽春白雪》。”
“難怪我聽不懂。”韓楊若有所思點點頭,開玩笑道:“下裏巴人實錘。”
孟行笑了,無奈開口:“走吧,我們前面看看去。”
彈琴的小姐姐也剛來沒多久,曲子才剛開始,周圍圍觀的人也寥寥無幾。
孟行他們一來就站在了第一排。
一首《陽春白雪》彈完,廣場上已經裏裏外外圍了幾圈人了。
彈琴的小姐姐站起身,款款走到孟行面前,笑着開口:“孟行。”
韓楊和言恒同時轉頭去看孟行,孟行表情錯愕。
小姐姐臉上遮着面紗,還畫着古風古色的妝,孟行一時間還真沒認出來是誰。
小姐姐把面紗摘下來,笑着問:“怎麽?這就不認識我了?”
孟行突然反應過來,是他大學時候班裏的學習委員——是所有班委遇到任務就跑,唯獨學習委員任勞任怨啥都幹的那個學習委員。
只是時間久遠,孟行有點想不起來她叫什麽了。
“韋文妍。”韋文妍笑着開口“自我介紹”,說完又問孟行:“你不會都已經忘了我叫什麽了吧?”
孟行有些尴尬的笑笑,沒接她這句話。
韋文妍佯裝嘆氣:“哎,大學的時候還幫你做了那麽多事,你竟然轉眼就不認人。”
孟行挑眉,轉移了話題:“你現在是在劍橋定居?”
韋文妍搖頭:“不是啊,我和我弟弟在環球旅游。”
沒等孟行說話,韓楊先開口了:“一聽就是讓人羨慕的生活。”
韋文妍笑笑,看着聚過來的人越來越多,說:“先不和你們聊了,人很多了,我再去彈幾首曲子,一會兒我們也該走了。”
孟行點頭:“好。”
下午,孟行又帶言恒去醫院裏做了個檢查,結果都是好的,只需要定期來做檢查就好了。
還有一個讓孟行更驚喜的消息——言恒有能完全恢複的可能性。
回家的路上,孟行問言恒:“你知道這叫什麽嗎?”
言恒轉頭看他,順着他的話往下問:“叫什麽?”
孟行笑的很神秘:“這在我們精神病學界,叫醫學奇跡。”
言恒很輕的彎了一下唇,似開玩笑的開口:“我的存在就是奇跡。”
孟行被他的一本正經逗笑了,連連點頭:“對對對,你就是奇跡。”
幾天後,孟行休假,早上起來做飯發現家裏沒什麽菜了,就出門去了趟市場。
準備回家的時候看到市場外面有賣小貓的,他一眼就看到了那只很小很小的折耳貓,之後目光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這麽小一只,言恒肯定會喜歡的吧?
裝貓的籃子旁邊坐着個小孩,手裏拿着手機在打游戲。
孟行看了一眼,站在一旁沒說話。
十多分鐘後,小孩一局游戲打完了,擡頭看向孟行,語氣不善:“買貓?”
孟行笑着點頭。
小孩臉上閃過不耐的神色,站起來走到籃子前面,“買貓就說,一直站在那兒幹嘛呢。”
孟行看着小孩打開籃子,還是沒有說話。
他剛剛又看到小孩的局內戰績,那叫一個慘不忍睹,他還沒到願意沒事找事的地步。
小孩把剛剛孟行一直看的那只折耳貓拿出來,轉身問孟行:“這個?”
孟行點頭:“嗯。”
可能是還在走神,也可能是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孟行這個“嗯”是中文。
小孩臉上閃過一絲詫異,掀了掀眼皮,用中文問:“中國人?”
孟行笑着點頭:“是啊。”
小孩臉上出現了很明顯的笑意:“英語不好還來英國?沒事找事。”
怎麽說是小孩子,說話都這麽直來直去,一點不怕事。
孟行:“你是英國人?”
長得不像,不是歐美人那種白皮膚,除了頭發是淡色天然卷,其他沒一點外國人的樣子。
小孩:“我媽媽是中國人!”
小孩說着,把自己上衣衣領翻開,上面赫然是一個繡上去的國旗圖案。
小孩臉上全是驕傲:“怎麽樣?好看不?”
孟行點頭:“好看。”
說着,接過了小孩手裏的貓,“多少錢?”
小孩搖頭,把籃子重新關上:“不要錢,我喜歡中國人。”
孟行一愣,随即說了句:“謝謝。”
聽見開門聲,言恒從房間裏出來,和以往每一次一樣,站在玄關盡頭等着孟行進門。
看見孟行人之前,先聽到了一聲貓叫。
有一個瞬間,言恒甚至懷疑是自己聽錯了。
孟行把貓放到言恒手裏,言恒都還覺得不真實:“哪來的貓啊?”
孟行玩笑:“路上撿的。”
言恒沒說話,給了孟行一個“你看我信嗎”的眼神。
孟行卻沒再多解釋。
“取個名字。”
孟行去廚房倒了杯果汁,喝了一口突然和言恒說了這麽一句。
言恒一下沒反應過來,把目光從懷裏的貓身上移到孟行身上:“什麽?”
孟行又喝了兩口果汁,“貓啊。給貓取個名字。”
言恒抿唇:“你取。”
孟行搖頭搖的果斷:“不。”
言恒微微蹙眉:“為什麽。”
孟行眼底帶着狡黠:“你猜。”
言恒沉默良久,開口:“君子。”
“什麽?”孟行還沒有跟上他的節奏。
言恒解釋:“貓的名字,君子。”
孟行瞬間反應過來,笑着講出了心中所想:“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有言恒,有孟行,有他們的貓。
言恒沒再說話,低頭逗着貓。
孟行去廚房做飯,幾分鐘之後,言恒過來問他:“貓糧買了嗎?”
孟行怔住:“……沒有。”
言恒:“貓砂呢?”
孟行:“……沒有。”
言恒挑眉看他:“買貓就只買貓?”
孟行保留着最後一絲倔強:“我又沒養過。”
言恒微不可察的嘆了口氣:“吃完飯去趟商場。”
孟行:“好。”
自從有了君子,記錄他的日常成了言恒每天最大的樂趣。
孟行每天下班回家都能看到言恒坐在沙發上,懷裏抱着君子,拿着iPad寫君子的日常。
孟行記得,言恒以前就酷愛文學,沈熙然還開玩笑似的說過,言恒絕對是個被物理實驗耽誤的文學家。
記錄到第一百天的時候,言恒把他記錄的君子,發布到了自己的社交軟件上。
僅僅一天時間,點贊評論量驚人,似乎沒有人會不臣服于美好和可愛的事物。
就像孟行看的君子的那一刻就覺得它應該屬于言恒。
于是言恒像是發現了新大陸,開始用文字記錄生活——不只君子。
孟行只知道言恒會記錄君子,也知道他把他記錄的君子發到了社交平臺上,得到了很好的反響。
但是自從回劍橋之後,孟行真的忙的飛起——剛開始是因為言恒的病,後來言恒基本康複,他的病和他被稱為“醫學奇跡”的自愈,都成了孟行以及各大醫療團隊研究的方向。
有天中午孟行在醫院吃飯,同科室的一個華裔醫生拿着手機過來:“你看。”
滿心疑惑的孟行接過他的手機,上面是社交平臺上發布的一篇篇很詳細的關于患者患病時心理和情緒經歷的文章,是用第三人稱寫的真實經歷。
孟行越看越覺得眼熟,因為通過描述來看,和他們研究的關于言恒的病情幾乎一模一樣。
那個華裔醫生點開發布者的主頁,孟行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是言恒。
那個華裔醫生臉上帶着遮不住的激動:“他的這個記錄,對于我們的研究真的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孟行抿唇,點頭:“嗯。”
言恒寫了很長很長的文章來記述那段看起來不堪回首的過往,那是在孟行看來永遠都不敢讓言恒去碰觸的“禁區”。
言恒的文章發出去,得到了很多人的鼓勵,也讓很多人感動。
他用很淺薄的文筆和很簡單的文字,拯救了許多人,讓許多人和他一樣,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孟行和言恒,一個用專業術語記錄着言恒的病情做專業研究,一個用诙諧的筆調描寫着自己生病時的情緒。
就像言恒在文章最後寫的:你,和我,還有每一個我們,都要在各自熱愛的領域裏閃閃發光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