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朕的兒子們都喜歡一個奉茶宮女
第二章:朕的兒子們都喜歡一個奉茶宮女
不知不覺,康熙來到這世界也有好幾年了。這幾年裏,康熙也琢磨出來一點味道了。從老十開始,老四、老八、十三、十四多多少少都和幾年前來乾清宮的一個名叫若曦的奉茶宮女有所牽連。
先前,康熙只覺得是個普通人家的閨女,過幾年就出宮嫁人了,便沒有在意。後來知道了,這女孩原是西北總兵的閨女。
康熙初聽聞,只覺得不可思議。選個宮女,怎麽就選出來個總兵的閨女。原本想将人直接送回去,卻又想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算他将這女孩送回去,她也會陰差陽錯的扯出別的事,還不如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
因此,這幾年裏就冷眼瞧着,還在想這閨女以後怕是會同哪位阿哥在一起,畢竟總兵的女兒當個側福晉還是可以的。
誰料到,這丫頭也是真聰慧、貼心,膽子也大,都敢出言勸他注意休息。
除了若曦,康熙想着這四五年裏發生的事,對各位兒子他自認盡到了一個阿瑪的責任。
對胤禔,他是勸也勸了,罰也罰了,可惜這孩子還是一門心思跟胤礽争。
對胤礽,他重新組了胤礽的班底,除了陳廷敬原本就兼任詹事府詹事外,任命了溫達兼任詹事府詹事,還讓張廷玉、圖裏琛為詹事府少詹事。可謂是給胤礽打造了一個不錯的班底。
胤也被他賜婚了,是個蒙古格格。雖然不大願意,但到底還是沒有那個膽子抗旨的。
康熙腦子裏想得多,步子上卻是不緊不慢走進了正殿。
誰曾想,今兒朝會第一件事就是禮部上折參太子私挪貢品。
私挪貢品?
康熙瞅着旁邊站着的胤礽,真想敲開這孩子的腦袋,看看裏面到底裝了些什麽東西?
近些年,太子處理差事,談不上特別好,但也不差,私德上卻越發驕縱。康熙心裏知道這是自己太寵太子,以至于太子有恃無恐。
康熙私下裏勸過胤礽幾次,讓他戒驕戒躁。奈何勸不動,也不想因為這點小事折騰胤礽,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随他去吧。總歸自己舍不得為這些小事處置一手帶大的胤礽。
Advertisement
此時,禮部的人一說話,康熙竟不知道這事是真的假的。他出于私心覺得是假的,但是想想胤礽的性子,又覺得這事可能是真的。
近年來康熙對外極力維護太子形象,滿朝文武皆知太子是皇帝的心頭肉。要是沒有确鑿證據,禮部的人不敢當衆彈劾太子。
私挪貢品,捅到朝堂上就不是小事。
康熙目光灼灼,直盯着底下人看,“卿可知,污蔑當朝太子是何罪名?”
禮部尚書一聽,覺得不妙,剛想開口,就發現手底下那個二愣子說:“皇上,此事臣已經查證,還望皇上明察。”
康熙覺得頭疼,話說的這麽明白,再看看太子臉上有些驚慌的表情,心想只怕這事是真的。
對他自己來說,挪用貢品這事,可大可小,端在他自己怎麽想。說到底,以後胤礽登基,這些東西都是他的。此刻,就當他提前用了,也不是不可。
但他頭疼的是太子這行為不好。
一朝太子私挪貢品,還被朝臣當場捅到朝堂之上,讓滿朝文武怎麽看太子。
康熙心裏百轉千回,只能道:“此事,卿遞個折子上來,詳細奏來。朕讓人詳查。今個沒別的事,就散了吧。”而後直接甩袖走了,走前還說:“胤礽,你跟朕來。”轉念又想了想覺得不能光叫太子,因此讓李德全把其他幾位阿哥也召了過來。
康熙一進門,坐在上首就問道:“胤礽,是讓朕查,還是你自己說?”
胤礽在朝堂上聽見禮部奏報就覺得他們多管閑事,不就一柄玉如意,這事都過去好幾年了,皇阿瑪還能治他的罪不成?因此直言道:“皇阿瑪,不是什麽大事,就是兒臣前些年拿了緬甸進貢的玉如意,打算給十弟當賀禮。”
康熙本以為胤礽是拿回去自己看,如今一聽他竟是打算把這玉如意送給胤,頭更疼了。轉而目光帶着一絲冷意問胤,“你收了嗎?”
胤一看問他,立馬說:“兒臣不敢。”
康熙看見胤沒收,暗想他還算聰明,就繼續問胤:“那你就說清楚是怎麽回事。”
胤禩瞧着康熙不問太子,轉而問胤,想起胤那小腦袋瓜不太聰明的樣子,又怕康熙指責他與胤,搶在胤前面開口道:“禀皇阿瑪,那年十弟的生辰在兒臣府上辦,太子爺帶着玉如意來到兒臣府邸慶賀十弟生辰,讓臣弟們都看了那柄玉如意。十弟當時沒有認出那是緬甸貢品,兒臣認出那是緬甸貢品,便問了太子爺,太子爺當場表明了那就是玉如意。”
說到此,胤禩猶豫了一下繼續道:“而後,兒臣與四哥、九弟、十三弟、十四弟便提醒太子爺那柄玉如意送給十弟不合适,因此太子爺将生辰禮換成了紅鬃烈馬。”
胤禩這話說得含糊,隐去了不少關鍵。在場的幾位阿哥那天都在,胤禩這話一說,或多或少都能猜得出胤禩的想法。結合這兩年康熙對胤礽的寵愛,這幾位都不覺得這話有什麽問題。萬一把實情道出,反而會讓康熙覺得這事是他們聯手坑太子,因為他們知情不報在先。到時候,太子沒事,挨罵挨罰的反倒是他們幾個。
不得不說,他們猜的沒錯。因為康熙聽着這話,眉頭緊皺,合着就他一個人不知道,這幾個人都知道,當下氣就上來了:“四五年前的事,你們都知道,怎麽還能讓人給捅到朝上去?”
胤禛聽了這話,更是肯定了先前的想法,看皇阿瑪這意思還是怪他們知情不報?還不等胤禛開口,就聽見康熙繼續問:“胤礽,你先前知道那是貢品,還要送給胤俄?”
康熙心裏有想法,覺得胤礽這是要坑胤俄。不提這幾年他給胤礽加的籌碼,就擱在兩三年前,這事對胤礽也是輕拿輕放。但對胤俄,怕是要重責。因此,康熙覺得是胤礽是打算借機打擊八阿哥一黨。
事實證明,康熙想多了,胤礽沒有這想法,他只是單純想炫耀。他這兩年和康熙接觸越發多了,多多少少也能聽出康熙的潛臺詞,“皇阿瑪,兒臣是打算将玉如意送給十弟。但兒臣只是覺得那玉如意好看。”
康熙一聽這話,轉念又想到,胤礽當年是不是想試探皇帝對他的寵愛。但這話不能當着諸位阿哥問,得私下裏問胤礽。
話說到這份上,胤禛估摸着康熙和太子都需要個臺階下,因此便遞了個臺階,“皇阿瑪,依兒臣看,太子爺待底下人較為寬厚,有些行事不檢點的人難免會打着太子旗號欺上瞞下、私吞財物。”
胤礽待底下人寬厚?康熙一聽胤禛的話,就知道他這是假話。然而他沒開口,還想看這幫兒子說出個什麽新花樣。
胤聽了,立馬反駁:“四哥這話說的不對,一個奴才給他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截取貢品。”
他又想到胤禛和胤礽關系好,便想着在康熙面前給胤礽和胤禛上個眼藥,繼續說:“皇阿瑪,四哥和二哥關系好,這事,四哥。。。”
胤話沒說完,便被若曦打斷了,一碗茶就潑在他肩上。康熙瞧着眼前的一幕,朝李德全看了一眼,李德全猜着康熙的意思領命而去。
對康熙而言,眼前最重要的還是胤礽這事,“行了,胤礽自己說。”
胤礽覺得奇怪,這事都說完了呀。不就是他拿玉如意送給胤俄,他們提醒這禮送不合适,然後他換了個禮物,因此對康熙說:“皇阿瑪,事情的經過您都了解了,又不是什麽大事。”
“私挪貢品,你跟朕說不是什麽大事?”
胤礽一聽康熙這話,更覺得康熙是小題大做,“皇阿瑪,兒臣又沒幹什麽大逆不道的事,不過拿了一柄玉如意。”
胤礽這話說得是理直氣壯,諸位阿哥一聽這話,只覺得老爺子是不是這兩年把太子寵過了,瞧瞧,這話都能說出來。
康熙也是沒想到胤礽能當場說出這話來,頓時啞口無言。又不想對胤礽發火,只能喝了杯涼茶壓一壓火氣,“聽你這意思,你沒錯,錯的倒是朕了?”
康熙這話說得重了,胤礽情商再低也不敢真順着康熙的話,直接跪下說:“兒臣不敢,兒臣知錯。”
太子一跪,諸位阿哥也都跟着跪了。
康熙看着胤礽臉上懵懵懂懂的,忍不住想這孩子腦袋裏到底在想什麽?都過了而立之年了,為人處世怎麽還如此幼稚。有沒有想過,他要是為此寒了心、降罪于他,怎麽辦?嘆了一口氣,問他:“既然知錯,那就說說錯在哪?”
胤礽要是能想到就怪了,但又不能不想,想了半天直接破罐破摔道:“兒臣不該挪用貢品。”
康熙最想讓胤礽知道的不是這個,因此繼續道:“除了這個,還有呢?”
“兒臣不知。”
康熙越過胤礽,看向各位阿哥:“你們說說,太子錯在哪裏?”康熙有意加強諸位阿哥之間的感情,在他看來,這輩子這些兒子雖小有摩擦,但大面上還是可以的,遠不至于落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胤礽還需要他們的輔佐。
諸位阿哥中最擅長察言觀色、琢磨人心的只有胤禛和胤禩。此刻,兩個人都不想出頭。胤性子莽撞,本想開口,但是他也想不明白太子還錯在哪裏。
殿內寂靜無聲,康熙看不慣他們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樣子,“胤禩,你先說。”胤禩無奈,他并不想觸太子黴頭,但又不能不答,只能道:“兒臣認為太子爺一錯在私挪貢品,二錯在不該送給十弟,三錯在事後不該不同皇阿瑪明說。兒臣愚鈍,若有說錯,還望皇阿瑪和太子爺諒解。”
康熙點了點頭,又看向胤禛:“胤禛,你說。”
胤禛頭皮發麻,他覺得胤禩都說完了,“兒臣與八弟的看法一致。”
康熙聽着胤禩、胤禛這話,想着胤禩、胤禛這兩位的性子,倒是真的好,可惜胤礽就永遠學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