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朕的兒子們都喜歡一個奉茶宮女
第四章:朕的兒子們都喜歡一個奉茶宮女
康熙一覺醒來,覺得頭疼,估摸着是昨個酒喝多了,讓李德全上了一碗醒酒湯喝下去才覺得好了點。
恰逢若曦正拿着一套茶具進來,康熙瞧了瞧覺得不錯,“再備一套送給太子,讓太子留着待客。”
一出圍帳就瞧見胤礽帶着胤禛、胤祥等一幹人正在練騎射。
胤禛一箭出去,離靶心有些距離。
康熙知道胤禛騎射水平一般,但此刻也摸不準他是在藏拙,還是真實水平就是這樣。畢竟胤禛聰明,在自己沒有徹底放棄胤礽之前,胤禛再多的小動作都不會表露出來。
胤禛射完,胤礽說自己要亮幾手,康熙來了興致,瞧着胤礽一箭正中靶心,心裏高興,當下誇獎胤礽:“胤礽的箭術是大有長進啊。”
胤礽自己也很高興,“謝皇阿瑪誇贊。”
胤禔看着康熙誇胤礽,心裏不痛快,直接從太子手裏拿過弓箭,說自己也要試一試。
康熙聽着這話,就覺得頭大。
又來了,又來了。
太子喜怒從不掩飾,一是一,二是二。不得不說,有時候康熙覺得太子腦袋瓜子不夠用。奈何是自己親兒子,打不得罵不得,只能受着。
然而胤禔這腦袋瓜子比太子還不如,瞧瞧胤禛多給太子面子。
什麽時候胤禔才能意識到他和太子的地位之差呢?
康熙這輩子有意疏遠胤禔,因為先前的經驗告訴他,對長子寵愛太過會壓制太子,結果人孩子自己腦海裏有想法,非要和太子争高低。康熙對此也無能為力。
平心而論,胤禔箭法不錯,但他不能誇,也懶得誇,幹脆轉過身去走了。走前,還聽到胤禔讓胤祥也來一下,萬幸胤祥找了個推辭。
Advertisement
太子看着他皇阿瑪直接轉過身離去,心裏樂開了花,臉上的表情也毫不掩飾對胤禔的幸災樂禍。
胤禔看着康熙的背影和胤礽的臉色,氣不打一處來。
這幾年,皇阿瑪眼裏越來越沒有自己了。或者說,眼裏只有太子。康熙疼太子,連帶着太子的兒子也受寵。才不過15歲的弘皙都有監國的資格,而他的兒子,康熙卻連問都沒問過幾次。
胤禔這想法,要是讓別的阿哥知道了,只會直呼:同病相憐啊,大哥。不是只有你兒子閨女被皇阿瑪不聞不問,我們的也一樣啊。皇阿瑪他心裏除了太子,誰都沒有啊!
千裏之外的京城
胤禩幾位阿哥正在同朝中重臣商議江浙地區鬥糧一事,弘皙也在一旁聽着,并不開口。
對弘皙而言,這幾年他幾乎是以全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以求早日學成。
他聰慧,也看的明白。但凡皇瑪法對他爹有一絲不滿之意,他爹妥妥被幾位叔叔拉下馬。萬幸的是,皇阿瑪一直對蠢爹寵愛有加。
他爹地位穩固,而他的地位只會穩固。
他娘生了四個,但是活下來的只有他。太子妃沒有兒子,只有一女。弘晉是比他小兩歲的異母弟,可惜身體不好。
想到此,弘皙覺得要不是自己知道皇瑪法對太子府管的嚴,他都以為有人蓄意謀害阿瑪的子嗣。
要是康熙知道弘皙的想法,怕是得打他板子。
弘皙也發現自己思考方向越來越大不敬,趕忙提起精神聽着幾位叔叔的話。卻不想小太監來報說:“十八阿哥病重。”當下弘皙就覺得此事頗為棘手,因為十八阿哥胤玠年紀雖比他小,但是輩分大啊。
胤禩猶豫一會,邀李光地、弘皙等前去一同探望十八阿哥。胤禩叫上李光地純粹是因為他是康熙的重臣,叫弘皙則是為了避嫌。
幾個人一入內,就看見胤玠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太醫也暗示胤玠情況十分不好,有性命之危。
幾位朝臣認為胤玠一個年幼皇子,縱然得康熙疼愛,但也沒有重要到可以讓康熙扔下塞外之事回京。
胤禩瞧着眼前這些朝中重臣,他們的意思胤禩明白,然而胤禩想到胤玠留在桌面上的畫,決議将十八阿哥病重的消息傳到禦前。
弘皙看着八叔在衆位朝臣面前據理力争,想着八叔說得對。皇瑪法對父子親情、兄弟和睦十分重視,因此心底決定先跟阿瑪通個氣。萬一皇瑪法傷心欲絕,阿瑪卻毫無表示,豈不是要完蛋?
一路換馬不換人,胤禩和弘皙的信幾乎是同時抵達塞外。然而康熙卻把兩封信都劫走了。別說信了,胤礽連弘皙安排的送信人的面都沒見上。
康熙看着手上的信,上面寫到胤玠病重。他對胤玠的印象已經很迷糊了,唯一的記憶便是他昔年借着胤玠去世一事在他與太子之間劃上了一到深可見骨的傷口。
這傷口,至今都沒有愈合。
這件事,他既對不起胤玠,也對不起胤礽。
先前在他将胤玠留在京城的時候,就決定了舍棄胤玠。因為他選擇了按照胤礽的心意巡幸塞外,而不是顧忌着胤玠的性命之危取消塞外之行。
康熙盯着信看了許久,臉色越來越沉,周圍人也是大氣不敢出。帳內的所有人都屏氣凝神等着康熙的下一步指示。
“胤玠病重,每日病情要快馬來報,不要耽擱。你回京告訴胤禩等人,務必照顧好胤玠。”
“嗻。”送信人領命而去。
至于要不要回京,康熙心裏有點猶豫。但就算走,康熙也得把塞外這一堆事安排好,當即就吩咐李德全安排與瓜爾佳王爺的會面。
李德全伶俐,火速安排好了康熙與蒙古王爺的會面。
康熙正準備前去,卻不料胤禔前來請安,并說:“皇阿瑪,十八弟病重,太子爺卻飲酒作樂,還擅騎禦馬。”
十八病重一事,康熙還沒有讓衆人知道,當下就明白了胤禔有自己的消息途徑。一聽胤禔這話,只覺得原來事情兜兜轉轉,到底還是胤禔過來向他訴說胤礽此行的諸多不良表現。
真不愧是冥冥之中啊。
胤禔當面說了,按理說這事他不能不管。但他懶得管,因此便回胤禔:“朕知道了,你且退下。”
胤禔不甘心,但是康熙都發話了,不得不走。
他一走,康熙就摔了一杯茶盞,“成日裏就知道給朕說太子這不好、那不好,朕難不成是瞎子,不會自己看?”
胤禔無可救藥,整日裏就盯着胤礽的錯,挑完一條又一條。
太子也不檢點,犯的錯也是一條接一條。
他這哪裏是生了兩個兒子,明明是兩個讨債鬼。
康熙越想越氣,“李德全,擺駕太子處,讓随行阿哥和蒙古各部王爺在太子那裏侯駕。”
等康熙到了,太子、胤禔、胤禛、胤祥等都在。
康熙一見胤礽就知道這孩子喝高了,渾身酒氣,罵道:“做什麽喝這麽多酒?”又對李德全道:“去拿醒酒湯,讓太子清醒清醒。”
胤礽剛從馬上下來,聽見康熙這話,老大不高興了,走到康熙跟前,“皇阿瑪,兒臣沒醉,兒臣的騎術是不是很有所長進?”
康熙心裏有氣,但又瞧他走都走不穩,便伸手扶住他,“喝了酒就不要騎馬,也不怕從馬上摔下來。”
胤礽确實有些醉了,不然也不會受胤禔一激便直接上馬了,這會子腦子不清醒,嘿嘿一笑,“阿瑪,兒子想要那匹馬。”
瓜爾佳王爺看着康熙對胤礽的舉止,心裏暗想,京中盛傳太子爺備受恩寵,沒想到竟是這般受寵,當下就說:“博格達汗,此馬本就是送給您的,不曾想此刻又得了太子殿下的青眼。”
康熙從前覺得胤禛遞的臺階過于簡陋,不曾想有朝一日還能聽見蒙古王爺這般更為粗糙的話。
康熙不想讓太子授人話柄,落得個弟弟病重太子還縱情享樂的名聲,當下便讓胤礽身邊的随行太監服侍胤礽下去沐浴。
而後對胤禛等人說:“胤禩來信,胤玠病重,此事朕還沒有對你們說。朕打算不日回京,你們先回去整頓行李。”
胤禛這些人一走,康熙總要留下來安撫蒙古各部,畢竟此事是太子錯在前,因此便對他說:“朕此次巡幸塞外,一是來看看你們,二是想為十三選為福晉。”
那王爺一聽,倒也不覺得意外。這些日子,敏敏十分喜歡十三阿哥,他原本還在想挑個好日子開口,不曾想皇帝就這麽開了口。雖然皇帝是打着補償之意,但他也不介意,當下就應下了:“博格達汗,十三阿哥德才兼備,是敏敏的福氣。”
康熙拍了拍他的肩,“那就讓敏敏随朕一同回京吧,朕一會就為她與十三賜婚。”
康熙目送這位蒙古王爺離去,就留在胤礽的帷帳內等他。
這幾年,他費勁心思教這孩子,然而胤礽還是這般樣子,成何體統?
一匹馬而已,先來報與他知曉是一件令他為難的事情嗎?
胤礽喝了醒酒湯,沐浴完畢,才知道十八病重的消息,一下子慌了神。幾乎是剛收拾利索自己,就趕來見康熙,“兒臣有罪,請皇阿瑪責罰。”
康熙瞧着胤礽這急匆匆地樣子,“過來。”又對周圍随行的太監宮女道:“你們都下去。”
他就算要教訓兒子,也不能當着這幫奴才的面給太子難堪。
“嗻。”
宮女侍衛一出營帳,康熙臉色就沉了下來。